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69节

  李邦彦并向赵野承诺,等他重得官家宠信后,会举荐越野为相……

  当时,刑部尚书赵野微笑着,满口答应了……”

  赵吉一指赵野,喝问道:“皇城司密探所举报之事,可否属实?”

  “这……”赵野迟疑少许后,他想起了刚刚还死鸭子嘴硬进行着无济于事地辩解的白时中,反而被赵官家加了一项欺君之罪。

  赵野在证据确凿之下,只能坦言,哭泣道:

  “臣赵野知罪。皇城司密探所举报之事,皆属实也。

  然则,臣赵野当时只是碍于李邦彦乃吾顶头上司,当时也只不过是假意答应了于他……”

  “哼!”赵吉冷哼一声,嘴角却微微上弯,道:

  “赵野你身为刑部尚书,立场不坚定,大搞两面派,就是一根墙头草!怎堪刑部尚书之重任。”

  “臣赵野知罪。恳请官家宽宥臣之罪……”

  赵吉冷笑一声,心中暗道:朕想找茬要收拾你这个将来会在抗金时,弃城遁逃的垃圾逃跑派大臣,

  朕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呢,

  你却主动送来了一条罪行,朕怎么能放过呢?

  赵吉又对皇城司下辖的探事司押班陈仲问道:

  “除此之外,赵野还有其它罪证否?”

  陈仲立即回答道:“经皇城司密探调查,刑部尚书赵野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陈仲掏出密探线人收集来的陈仲罪证,在朝会之上,当着赵官家和文武百官的面,念了起来……

  赵吉听完后,怒道:“罪臣赵野不仅贪污受贿,还与李邦彦拉帮结党,放逐赵野远去儋州,永世不得回京!”

  “扑通”一声,赵野听至自己被赵官家放逐儋州,吓得他晕倒在地。

  赵吉知道儋州所在之地,就是他没有穿越前的海~南~岛。

  在北宋时,儋州还是无比蛮荒之地,被流放到了那里,仅比被处死的罪轻了一等。

  流放儋州,这几乎等于宣判了死刑。

  苏东坡人生的最后一站,就是被贬到遥远的儋州。

  自古以来,很多流放海~南的官员都死在了万里之遥的途中。

  即便是到了(海~南)儋州,生还机会还是非常渺茫的。

  北宋时,儋州的生存境况无比艰难,‘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北宋时,儋州当地人很难吃到猪羊等动物的肉,便以薰鼠和烧蝙蝠作菜,民众还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当地有很多人常年患病……

  此时,赵吉命人将吓得晕倒的罪臣赵野拖出大殿……

  赵吉知道,在历史上,赵野之所以在面对金军南下时不敢抵抗而弃城遁逃,根源就是他没有骨气、贪生怕死。

  朕为了不担嗜杀士大夫的罪名,更是为了拉拢天下的士大夫为朕、为国、为民效力,而不杀目前罪行还不致死的赵野,只是要把你赵野流放到万里远的蛮荒之地儋州,就把你给吓晕了过去?!

  看来,朕凭着掌握的历史知识,没有看错人啊!

  现在的儋州,可以前略好了一点点儿。

  起码在苏东坡被贬去儋州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的时间里,苏东坡教会了儋州当地人挖井,并取水饮用,大部分当地人已经不再喝咸滩积水了。

  不过,儋州人还是很难吃到猪羊等动物的肉,只能以薰鼠和烧蝙蝠做菜来解馋……

  赵吉收拾完了将来在抗金时会弃城遁逃的垃圾大臣赵野后,他又用冷厉的目光,看向了跪在大殿中的吏部尚书王孝迪……

第200章 朕贬向金乞和投降派大臣

  第199章朕贬向金乞和投降派大臣

  赵吉收拾完了将来在抗金时会弃城遁逃的垃圾大臣赵野后,他又用冷厉的目光,看向了跪在大殿中那位进士出身的吏部尚书王孝迪。

  穿越者赵吉知道,现在的王孝迪还没有发现太多的罪行,不过,他未来的在靖康之难时,按史书上的记载:

  那时身为中书令的王孝迪,非常卖力地搜刮着东京汴梁城内官宦和百姓之家的金银钱财之物,他还亲笔书写让京城的官员、商贾和平民必须交出全部家财以孝敬金军的榜文:

  “籍士庶所有之物,若不如此,金军则要京城内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

  以此,达到能尽快筹集到让金军感到满意的犒军金银财物。

  时人称王孝迪为“四尽中书”。

  后来,建炎三年,王孝迪居然还官复原职了,并出使金国……

  王孝迪对金乞和投降派的重臣之一。

  赵吉冷冷地问道:“王尚书,可否知罪?是让皇城司的陈押班道出你的罪行,还是你自己认罪?”

  “微臣孝迪知罪,求官家开恩啊!”

  王孝迪因之前看到赵野狡辩与李邦彦密谋之事被赵官家揭穿,反而激起了圣怒,把赵野流放到了最南面的荒蛮之地去了。

  故此,王孝迪吓得连连叩首,主动交待出了李邦彦拜托他的两件机密之事:

  第一件就是,等到赵官家御驾亲征回京之后,让他王孝迪上疏,求官家治之前闹事的太学生陈东等人之重罪;

  第二件是,求他王孝迪保举李邦彦回归尚书右右丞之位……

  赵吉听完王孝迪的自述罪行之后,又向皇城司下辖的探事司押班陈仲问道:

  “王孝迪所言,可否属实?”

  陈仲跪奏道:“所言属实,不过,还有便是王尚书答应了尚书右丞李邦彦所求之事,他二人协定以后在朝堂之上相互帮衬!”

  赵吉怒指王孝迪道:“拉帮结党,违背朕意。朕念你能主动坦白罪行,故从轻发落,裁撤罪臣王孝迪吏部尚书之职,贬往广南西路横州任团练副使。”

  “罪臣孝迪,谢主隆恩。”王孝迪虽然嘴上不得不谢恩,可是他心里知道,从吏部尚书被贬成团练副使,相当于从山峰跌到了谷底。

  而被贬往岭南之地的广南西路横州,其极偏远落后,远离京城千山万水,一路之上,要水陆交替而行,路途之上还有无数凶险,能否活着到达贬所横州都是个未知数啊!

  赵吉一挥手道:“王孝迪即日启程离京,去往贬所横州上任。”

  “罪臣孝迪遵旨,谢主隆恩……”

  王孝迪神情黯然,踉跄地退出了大殿……

  赵吉一指跪在大殿上正瑟瑟发抖的开封府尹蔡懋,厉声问道:

  “蔡懋,可知罪否?”

  “臣懋,知罪!求官家看在微臣先父和微臣岳父为大宋鞠躬尽瘁,饶恕微臣糊涂听信了罪臣李邦彦一面之辞!

  呜呜呜……

  微臣愧对官家之器重!愧对先父之教导……

  呜呜呜……”

  赵吉看到四十五六岁的开封府尹蔡懋,竟然一边说着,一边大哭了起来。

  “唉!”赵吉在心中感叹一声:“虎父也有犬子啊!忠良之后,也有可能会出一个像蔡懋这种乞和投降派的大臣!”

  赵吉知道蔡懋之父是北宋大臣蔡确。

  蔡确在神宗元丰五年,被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王安石变法时的主要支持者和有力助手之一。

  哲宗即位之初,蔡确转任左仆射(即左相)、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闰二月,蔡确被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元祐二年,蔡确因其弟蔡硕招权纳贿被牵连削夺官职,转任安州,又转任邓州。蔡确最后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而被追贬英州别驾。最终,蔡确病逝于英州。

  然而,忠良蔡确生出的儿子蔡懋,却是一个小奸臣。

  蔡懋还是北宋名臣冯京的女婿。

  蔡懋初入仕途,不像其他文官那样通过科举考上来的。他是哭、哭、哭出来的一条前途光明的仕途之路。

  绍圣元年(公元1094),蔡懋的岳父冯京病逝,当时的宋哲宗(也就是赵吉的原主宋徽宗的帝皇兄长),圣驾临奠冯京时,蔡懋对着宋哲宗大哭,一哭痛丧岳父泰山大人、朝廷失去一位贤臣……

  当时,年轻的宋哲宗,被蔡懋之哭而感动……

  蔡懋再次放声痛哭,向哲宗哭诉他那已故的父亲大人的冤案,称其父不应该因其叔父有罪而被牵连贬官,最后,因其父写了一首诗而被不怀好意之人曲解后再次获重罪………

  蔡懋向宋哲宗的第三哭,就是哭诉他的境况非常之惨,只因其父之罪,让他白白苦读了近二十年的圣贤书,却因父罪参加管鲍之交的资格都没有了……

  年轻的宋哲宗没有蔡懋心机深,便被感动地当场将宣布蔡懋荫补官,任少府监主簿。

  用哭向哲宗表明他这个忠良之后的蔡懋,人此踏上了仕途之路。

  在宋徽宗朝当蔡京被任用为相大权在握时,蔡懋便百般谄事蔡京兄弟父子,成了奸相蔡京的心腹,被举荐为开封府尹。

  而蔡京倒台之后,蔡懋便是最先跳出来指责蔡京为政之时的各种弊端……

  蔡懋还非常会结交朝堂中得势的权贵,比如他与梁师成、李邦彦都交好。

  最让穿越者赵吉不爽的是,史书上记载的蔡懋,在宣和末年,累迁同知枢密院事。靖康元年时,进尚书左丞,时金兵围京师,乞和派的蔡懋心存‘依违’。

  依违之意就最依顺、依仗。

  也就是说,在历史中,当强大的金军打到北宋京城时,身为大宋臣子的蔡懋,反而依仗着金军而飞扬跋扈起来……

  赵吉看着未来的交会向金军乞和投降派的大臣蔡懋,看得他非常的不爽。

  蔡懋在赵官家已经掌握了充分证据的前提下,还想妄图狡辩……

  “啪!”赵吉一拍龙案,怒道:“李邦彦与蔡懋拉帮结党,违背朕意,罪不可赦……”

第201章 放浪无气节之臣,朕养他又有何用?

  第200章放浪无气节之臣,朕养他又有何用?

  “啪!”

  赵吉一拍龙案,怒道:“李邦彦与蔡懋拉帮结党,违背朕意,罪不可赦,裁撤蔡懋开封府尹之职,贬谪蔡懋至广南东路南恩州阳春县任副县丞。”

  赵吉知道,如今北宋的广南东路,就是他穿越之前的现代社会的广~东,北宋时的这片地区还很落后,更何况是偏远的小小阳春县了,让蔡懋你这个未来会向金乞和投降派的大臣,去好好地吃吃苦吧!

  朝会之上的文武大臣们,皆暗自唏嘘感叹:原本仕途大好的开封府尹蔡懋,一下子就赵官家找茬,给贬到了那么偏远落后的阳春县任小小的副县丞,真是其仕途之路本已经快爬到了巅峰,却一下子跌进了谷底!

  “呜呜呜……”蔡懋痛哭流涕,哭嚎道:

  “微臣有足疾,求官家看在微臣两朝为官,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情份上,

  求官家网开一面,莫要贬微臣去那般遥远之地……”

首节 上一节 16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