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00节

  “微臣余深,曾蒙陛下器重,先后两度为相。

  微臣首度为相时,是在大观四年二月,陛下将还是中书侍郎的微臣,提拔为门下侍郎!”

  “此乃微臣余深首度为相。

  然则,微臣为相,才短短三月有余,至大观四年五月,微臣便自知才疏学浅、德不配位;

  故此,微臣深不自安,累疏请罢!

  微臣余深,承蒙皇恩,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青州。”

  “呵呵……”赵吉冷笑,耐心地听着七十一岁的余深的诉说。

  其实,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是知道余深第一次当上【门下侍郎】(即左副宰相),又匆匆请辞的原因是:

  余深在崇宁年间曾任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兼侍读,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之权。

  崇宁末年,妖道张怀素谋反事发,案下开封府与御史台共审,余深在与时任开封府尹的林摅,共治此案时,两人都同意除主犯张怀素几个人外,其余有同张怀素来往的官员信札,全部焚毁掉。

  在此之前,蔡京便与张怀素私交其好,常有信件往来。

  先前,蔡京确实也没有想到张怀素会谋反啊!

  事后,蔡京甚惧会因张怀素谋反案受到牵连。

  余深和林摅却把与张怀素有来往的大部分官员的信札,全部焚毁掉;包括蔡京的。

  这等于是救了蔡京一命,或者说是挽救了蔡京的大好仕途前程!

  故此,蔡京主动交好余深和林摅,以示报恩,余深自然也乐于巴结当时深受赵官家宠信的蔡京……

  余深第一次当上【门下侍郎】(即左副丞相),也是蔡京向原主宋徽宗美言力谏的结果。

  然则,余深请辞门下侍郎,皆因蔡京第一次致仕(退休)了,他失去了后台,故此‘深不自安,累疏请罢’。

  此时,

  余深看到赵官家正在冷笑,他心中惊慌无比。

  但是,他还得按照赵官家之问,继续回答道:

  “微臣余深曾蒙陛下器重,二度为相,复任【门下侍郎】时,是在政和二年六月…………”

  赵吉自然知道:政和二年就是公元1112年,那年的五月,蔡京复太师位,执掌朝廷重权。而仅仅一个月之后,即当年六月,余深你就被蔡京提拔上来,举荐你官复门下侍郎(即左副丞相)。

  政和七年,当了【太上宰相】兼太师的蔡京,建议朝廷将左相改称为【太宰】、右相改称为【少宰】,原主宋徽宗批准了。

  政和七年,余深你又被蔡京举荐给朕的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余深你便被进封少宰、兼中书侍郎。

  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余深你被拜为太宰、加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

  ……

  赵吉知道,因为朕这位穿越者的到来,提前杀掉了位高权重的大奸臣蔡京,导致这个世界发生了蝴蝶效应:

  你余深一向是攀附着位高权重的蔡京,不过,当朕把蔡京下狱后,余深你便迅速地站队到了朕这边来了!

  余深你又向朕上疏数道,陈言蔡京为政近二十年来的重大过失……

  而在当时,朕刚刚夺舍了原主宋徽宗的身体才不久,朕怕引起朝廷大动荡,自然不能把蔡京案的牵连者搞掉太多,故此,朕便先暂缓对你这个墙头草余深的处理。

  赵吉所知,余深是有学问的,不然他也不可能凭着满腹才学,在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进士及第。

  他又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任太常博士、著作佐郎……

  唉!赵吉心中感叹:

  不过,余深你当宰相这么多年来,政绩上毫无建树,只会甘当身为宰相之首的太师蔡京的马前卒。

  余深你做的那件唯一能载入史册的好事,便是在宣和二年上半年,即朕还没有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夺舍宋徽宗这副身体之前,

  当时蔡京等奸臣贼子大兴花石纲,苛剥百姓,余深你上疏进谏过关于你的家乡“福州以取花果扰民”之事……

  余深你的家乡福州(即后世的福~~建),原有的进贡花果的需求日愈加重。

  仅以荔枝为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岁课六万颗,崇宁四年(1105年)增定十万颗,宣和元年增十万零六百颗新鲜荔枝;

  福州的问题,不仅是进贡的鲜果数量增多了,更大的问题是在于当地官吏乘机搜括百姓。

  有鉴于此,余深你向朕的这副身体原主徽宗,进言:“福州以取花果扰民”……

  这也是余深你一生中,做过的惟一一件能载入史册的好事。

  余深为相以来,除了依附当时手握大权的蔡京外,也会像很多没骨气的无耻文人那般,极尽对朕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拍好马屁……

  想到这里的赵吉,心中早已下了定论:余深当宰相,真就是德不配位、不思进取、尸位素餐!

  赵吉对余深责问道:

  “余太宰两度为相,可见朕对爱卿之器重!

  然则,余太宰再度为相至今,却未能辅佐朕处理好朝政,让多地百姓穷苦不堪,这才导致了诸如方腊造反、宋江等流寇势力作大,为害多地啊!

  朕请余太宰回府,闭门反思自责,早日已写好悔过奏折,呈来朕览!”

  “扑通”一声,余深跪伏在地,吓得他身体颤抖,声音沙哑道:

  “微臣余深才疏学浅,德不配位,又加上年老多病,请官家批准老臣致仕还乡吧?!”

  坐在龙椅上的赵吉嘴角上扬,心里倒是想立即批准余深提出的退休要求,

  但是,大宋祖训让‘厚待士大夫’,朕在表面上要做好‘文章’,该挽留、还是要假装挽留一下的。

  赵吉和蔼道:

  “朕只是让余太宰回府后,思过;

  以便日后能胜任宰相之位,辅佐朕处理好朝政。

  朕可未曾要逼余太宰致仕还乡啊!”

  余深三请……

  赵吉三辞……

  臣与君,把面子流程,做到了极致。

  余深心想:今日朝堂之上,赵官家突然对吾发难,必是赵官家因之前吾跟蔡京勾结在一起而念念不忘,这是要秋后算帐啊!

  不过,吾比蔡京高明许多,不像其总爱大权独揽、巨贪无比,故此赵官家还是留给了吾脸面,以言语敲打吾。

  吾若不速辞相位,恐有如蔡京一般杀身之祸啊!

  想到这里,余深再次跪拜叩首,跪伏在地,痛哭流涕,声音颤抖道:

  “老臣余深,年迈多病,请辞归乡。还望陛下开恩啊……”

  “呜呜呜……”

  赵吉佯装勉为其难的样子,道:

  “唉!既然如此,朕便准余爱卿致仕还乡。

  朕加封余爱卿为少傅、镇江军节度使,告老还乡回福州!”

  赵吉知道,在宋朝时,节度使已经是虚职了,这时的节度使可不像唐朝和五代十国时那样手握一方军、政、财、人事大权的一方‘诸侯’。

  赵吉对余深能如此明智地把相位主动腾出来,留给能胜任其位的有作为的贤良忠臣来当,还是比较满意的。

  故此,赵吉对连续四次申请告老还乡的余深,也给足了他面子,加封余深两个虚职,使其退离了宰相之位后,其月俸是有增无减的,只是实权全部都没有了。

  “微臣余深,谢主降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砰、砰、砰!”余深心情复杂,表面装出无比感激圣恩之色,连连叩首谢恩。

  其实,今年七十一岁的太宰余深,感觉自己身体还很硬朗,还能活个十来年没有问题。

  他心里是真舍不得放弃在仕途上奋斗多年才得来的太宰之位,

  可是,老奸巨猾、擅于见风使舵的他,自然知道自己如今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

  …………

  此时,大宦官梁师成已入杨戬在京城的太傅府客厅内。

  因杨戬从去年年底得重病后,一直卧床不起,梁师成只好在太傅府的仆役带领下,入杨戬的内宅。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声,由太傅府的内宅传出。

  胖乎乎的梁师成一脚刚迈进杨戬的内宅,便嗅到了难闻的血腥味。

  原来是杨戬每次咳嗽,都会咳出一口血痰,即便床边有两名长相娇美的侍女为杨戬接痰、擦拭嘴边的血迹,但是,这内宅还是充满了难闻的血腥味。

  梁师成走到床边,看到骨瘦如柴的杨戬,有气无力地平躺在床榻上,双眼无神地望着门口……

  梁师成看到原本百余斤重的杨戬,如今已经消瘦成了大约只有六十来斤重的样子。

  梁师成感叹一声:

  “唉!”

  梁师成和杨戬在宫内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他俩皆是从最低等的小宦官做起,凭着各自的努力,登上了如今的高位。

  二十一年前,当今圣上,还是端王时,因其兄长哲宗英年早逝又无子嗣,故此端王赵佶被向太后选中即位。

  当今圣上入主皇宫后,梁师成和杨戬都是凭着自己善于测伺人主圣意,他俩分别得到了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赵佶)的宠信,步步高升到了如今的高位。

  ……

  梁师成高声道:“吾来此,传圣谕,杨太傅接旨。”

  杨戬虽然已经病了三个多月,但是,他意识还是清楚的。

  杨戬感动得泪眼迷离,心中感叹:“咱家侍奉当今官家二十年整,赵官家还是有情有意的,终于派人来慰问因病卧床的咱家了!”

  杨戬努力地想从床上爬起,奈何他浑身无力,只好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勉强地从床榻上爬起,跪在地上。

  梁师成宣旨道:“赵官家口谕,一问杨太傅:

  ‘朕对爱卿如何?’”

  “咳咳咳……”杨戬连续而剧烈地咳嗽了数声后,他才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当今圣上,对咱家有再造之恩!”

  “咳咳咳……”

  “咱家年轻时,在宫中给事掖庭,等到了当今赵官家的崇宁元年,咱家承蒙天子恩宠,主掌后苑。后又知内侍省……”

首节 上一节 200/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