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1节

  此时,方腊提起里正方有常,发现其不知是因家人惨死、还是因其断臂或是断舌处流血过多的原因,反正方有常现在已经没有了气息。

  方腊怕方有常假死,二话不说,挥刀断其头……

  方腊对举事的百余名乱民们,高喊道:“方有常家的存粮、钱货皆归尔等。

  若尔等忠心本圣主,他日吾等打下京城汴梁,赵官家的皇宫财货,尔等也均可分到。

  到那时,本圣公还会对尔这些最早跟随举事者,封为三公九卿、王侯将相!”

  还陷于后怕、心有余悸的乱民们,听到方腊的现在就要分里正方有常的存粮和钱货时,他们突然间变得兴奋起来。

  他们反而觉得,这位富裕的方里正全家不死,怎么能让自己得到好处呢?

  何况,一向善于蛊惑人心的方腊,还给这些没有什么见识的起事乱民们,画了一张让人听闻就能流口水的大饼。

  众乱民,欢呼雀跃……

  “兄长。”方百花走到方腊近前,提醒道:“小妹我才数了一下这院中的尸体。去掉违令被杀的王仲,

  方有常家的死尸,共计才四十二具。”

  “为兄记得,方有常家的老小,应该是四十三口吧!”方腊皱眉,道:“那是少了谁呢?”

  “少了方有常的小儿子——方庚!”方百花回答道:“而且,我们入院之时,始终没有见到方庚的身影。”

  方腊皱眉,向随他举事的乱民们,问道:“有谁见到方庚了吗?”

  众人皆摇头……

  方腊在心里有些不满意,毕竟扬言要方有常家灭门的。这会儿,一数院中的尸体,唯独少了学过武艺的方家少子方庚。

  。

  之前,方腊知道方庚长得又高又黑。这方庚,今年十九岁,十里八乡,颇有名气。

  方庚的名气怎么来的呢?

  在方庚十六岁时,也就是三年前,他被其父方有常逼着下田劳作。

  当时,方庚的兄长们都在认真地锄地,而他方庚却扔下锄头不干活了,喟然长叹,道:

  “大丈夫随时立功以不朽,奈何沾体涂足,甘以老农终耶?

  吾能荷七尺锄,独不能运丈二槊乎?”

  这事,在村里村外十里八乡传开了。多数人觉得方庚,是大言不惭,当成了乡里笑话来传的。

  而且,不爱下田劳作的方庚,又被其父逼着去放牛(你这黑小子,不爱干农活,去放自家的耕牛总行了吧?!你闲逛,看着牛吃草,累了就骑在牛背上也可以,这活很轻松吧?只要你这个黑小子,看着牛,不让牛丢了就行)……

  而方庚去放牛的第一天,晚上就没有回来。

  方家人去寻找,没找着。

  方庚连人带牛,失踪了三天三夜。

  等到方庚再次回到家里时,

  方家用来耕田的那头老黄牛却不见了。

  方庚的手里,却多了一柄三尺长剑。

  方父问其故,他还一边磨着宝剑,一边坦诚相告:

  “吾卖牛买剑,以此自立足矣!”

  当时,气得方父暴跳如雷,但是也没有办法,自己的亲生黑小子,还能给打死不成?

  其父方有常,只好送幼子方庚远出,去学武艺了……

  方庚“卖牛买剑”一事,又成了乡邻的一大笑谈……

  因此,在十里八村,方庚的名气可大了。只是,这名气,不是什么好名气,而是恶名远播。

  可是,方腊却认为,方庚是个人物。

  今日他率众来灭方有常的全家,却没有见到方庚人影,他不禁感觉没有斩草除根,放走一条大鱼,日后可能后患无穷……

  不过,方腊知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取得更大的胜果,不能为一个小小的方庚可误了举事大计。

  方腊命令抢完方家钱粮的手下义军,在村中乡里,强行在每家每户中,至少征集来一名壮年男子入伙参加义军,不自愿参加义军者,当如方有常一家……

  很快,方腊的义军数量,壮大到了近千人……

  方腊兄妹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县城……

  …………

  这次,方腊兄妹率领乱民,围困里正方有常家时,方庚受其父命令,让其早早地从后院的偏僻处,越墙而出,跑去县衙去报官了……

  学过三年武艺的方庚,本想着要保护在老父亲的身边,奈何当时其父方有常说:方腊带领的这些乱民,只不过是想要些钱财而已,难道他们还敢在这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宋国内,杀人放火不成?

  方庚当时一想,老父说得好像也对。

  何况,他父亲当时说他方庚性子易冲动,不易出面见群情激奋的方腊兄妹等人。

  也因此,方庚幸运得脱此次灭顶之灾……

  当还不知道全家被杀的方庚,跑去县衙报官时,只言方腊率众围困他家,欲行抢劫的祸事……

  县令却说:“乡里小小纠纷,身为里正的方有常,不思化解乡里矛盾,却派你来告状,烦劳本官公务!

  该当何罪?

  来人呐,快把这黑小子给本官,哄出公堂……”

  被哄出公堂的方庚,再跑回家时,却发现全家四十二口人全部被杀,就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即他的亲侄子,也惨死在了方腊所带来的乱民手中……

  家,被抢劫一空!

  人,被虐杀殆尽!

  唯独,他方庚,活了下来。

  方庚悲痛无比,他抽出腰间宝剑,指天发誓,道:

  “不灭方腊兄妹及其乱民,吾不报此家仇国恨,誓不为人!”

  …………

  而这时的方腊兄妹及其义军,却不在村中了,他们已经悄悄地分批混进了县城……

  方腊兄妹准备杀县令这狗官,占领县城,发展更多不堪忍受大宋繁重苛捐杂税的穷苦平民举义造反……

第31章 妖道获罪

  方腊兄妹准备杀县令这狗官,占领县城,扩大战果,发展更多不堪忍受大宋繁重的苛捐杂税的穷苦平民举义造反;

  不过,方腊兄妹自然是知道,现在自己这千八百人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要想攻打有‘厢军’驻守的清溪县,还是很难的。

  大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这两部分。

  禁军是朝廷的正规军,战斗力较强,主要驻扎在京师、以及西面和北面的边疆。

  而厢军为劳役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北宋重文抑武,军备废弛,除禁军尚具战斗力外,厢军跟禁军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方腊兄妹知道,厢军起码还装备着兵器,而义军装备的却是锄头、材刀、木棒……

  最主要的是,方腊认为还是要先扯起义军的大旗,招揽天下反宋的壮士,将义军的兵力扩大、战斗力增强后,才能有把握打败青溪县和睦州的厢军。

  他不想把刚举事,就把义军的骨干分子,冒险地葬送到攻打青溪县之战上。

  ……

  方腊与方百花、方肥、方七佛等十余名起义成员骨干分子,研究决定要给义军建立一个易守难攻的根据地。

  建在哪里好呢?其实,早在起义之前,方腊和方百花就研究过自己家乡当地,何处易守难攻?

  那就是距离他们所居住的村子不远的【帮源洞】。

  帮源洞是在连绵大山之中的一处又宽又深的天然山洞,这帮源洞广深约四十馀里。

  当即,方腊命令千余名义军,把抢来的钱粮,都运往帮源洞,并以帮源洞为中心,在其所在的丛山峻岭,修建石头堡垒,竖起招贤纳士的起义大旗……

  义军中的等级,以头扎红、紫、橙、蓝、青五色头巾区分等级。

  方腊还派手下的骨干当使者,招揽青溪县及其相邻几个县的绿林好汉、山贼土匪……

  …………

  远在两千里地之外的东京汴梁城皇宫中的赵吉,虽然早在他刚穿越来的第一天夜里,就让梁师成拟写了圣旨要注意青溪县的乱民聚众造反,还在第二天追加了第二道同样的圣旨,都是八百里加急送往睦州。

  可是,赵吉也知道,他所穿越来的北宋,又没有后世的电报、电话、甚至是网络,这个时代的通信是相当费力费时……

  至于,古代早有记载的鸿雁传书,赵吉也只能呵呵一笑罢了。

  他也问过梁师成,有没有可能用鸿雁传书或是飞鸽传书,把圣旨传到睦州去呢?

  当时,梁师成立马表现出了奸臣那种违君命是从来。他道:“官家想用鸿雁传书或是飞鸽传书,老奴这就派人不惜一切代价,去多捉几只鸿雁和飞鸽献给官家……”

  “罢了!”当时赵吉也只能如此无奈道。毕竟那能用来传书的飞鸽,是要经过训练的。或是派人从两千里之外的睦州抓回鸽子到京城,再让它带着信筒回去?那不是徒劳了吗?

  刚从艮岳回到宫中的赵吉,正在胡思乱想之时,宫门外传事太监启奏道:

  “梁大官在宫门外,求见官家。”

  赵吉立即道:“宣见。”

  当梁师成参拜完赵官家后,启禀道:“老奴已经按官家的旨意,监察并旁听了大理寺对妖道林灵素之案的审理全过程。

  老奴特向官家启禀,大理寺的判决结果。”

  赵吉都一愣,他没穿越之前学史时,知道北宋的司法审理很慢的,没有想到现在对妖道林灵素一案的审理如此之快?

  这里面的原因,赵吉是知道的,毕竟现在的大宋是奸臣当道,已经不像之前的大宋那样法治严明了。现在已经奸臣掌权,只要他赵官家想杀谁,那么一帮奸臣为了拍皇帝的马屁,自然会从中尽力帮忙的。

  赵吉问道:“那妖道,被判何罪!”

  梁师成答道:“妖道林灵素,用有毒的丹药献圣,欲谋害官家,大理寺判其凌迟处死!”

第32章 魏征式的人物,被朕发现了

  第三十二章魏征式的人物,被朕发现了

首节 上一节 21/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