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40节

  …………

  翌日清晨,

  赵吉轻声走下了龙榻,他看到榻上的美人,还在沉睡着。

  他环视着寝宫内的奢华装饰,轻叹一声。

  “唉!”

  赵吉思忖着:

  若按史书上的记载,金军灭掉了北宋后,宋徽宗的很多女人,都被掳去金国,送到了官办的妓~馆“洗衣院”了……

  当然,像宋徽宗的皇后和几个姿色略差的嫔妃,金国皇帝“开恩”,把她们留在宋徽宗的身边。

  赵吉知道,自己面前,躺在龙榻之上,这名衣衫不整的华国靖恭夫人李春兰,若按史书上的记载,并没有被金军掳去金国,而是送给了他们扶立起来的大楚皇帝张邦昌了。

  这李春兰,因其姿色出众,据史书上的记载,她还深受老贼张邦昌的宠爱。

  历史上的张邦昌,居然大逆不道地立李春兰,为大楚国的皇后……

  虽然,穿越者赵吉来到这个世界后,借着招安反贼方腊之际,

  派张邦昌、刘豫和刘麟父子出使贼营,

  迫使他们这些软骨头的奸臣,为了保命而提前背叛了朝廷,朕又趁机射杀了他们三人。

  令这世上再无以后的伪楚皇帝张邦昌和伪齐皇帝刘豫了。

  但是,宋金开战后,若朕的大宋官军打不过如狼似虎的金军,

  那么,金军再扶植其他软骨头的大宋朝臣为帝,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

  朕的江山、朕的美人、朕的一切,若历史上的靖康之耻还会发生,那么朕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都将不复存在了。

  思至此处,赵吉不再留恋温柔乡,他穿上衣服,推开房门,迈步而出。

  等候在门口的那几个哈欠连天的小宦官和宫女,万万没有到赵官家起得这么早。

  他们立即跪拜见礼,自责自己侍候不周……

  赵吉道:“尔等随朕,起驾文德殿。”

  皇城内的文德殿在大庆殿的西侧,这里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的场所。

  大庆殿和文德殿,也是举行大典的殿堂。

  赵吉进入文德殿,坐在龙椅之上,对内侍宦官道:

  “宣图画院翰林待诏张择端,入文德殿见朕。”

  赵吉下完旨意后,借着大宋著名的画家张择端还没有到来之际,他继续批阅着昨夜没有批完的奏折……

  ……

  负责传旨的几个宦官骑上快马,来到京城内张择端的宅院大门前,急扣门环……

  此时,搂着小妾正在睡梦中的张择端,被了院外的叫门声,给惊醒了……

  他急忙起身,披上衣服,告别同样被刚刚惊醒、不知所措的娇美小妾。

  今年三十六岁的张择端,急步出门,来到院中察看……

  仆人通报道:“扣门者乃是宫中的宦官,说是要入院传圣旨的……

  张择端对仆人道:“速速开门。”

  ……

  张择端跪接圣旨,听着传旨宦官念道:

  “宣图画院翰林待诏张择端,入文德殿面圣……”

  张择端心中疑惑:此时,天色才蒙蒙亮,这么早,赵官家急招微臣入宫,不知有何要事呢?

  ……

  半个时辰过后,张择端跪在空旷的文德大殿中,他叩首见礼道:

  “微臣张择端叩拜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看着张择端如此卑躬屈膝地向他叩拜,他心中暗叹:

  这可是历史中的著名绘画大师张择端啊!

  朕坐在皇帝宝座之上,任凭什么样的著名大师见到朕,也必须要叩拜的。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赵吉放下批完的最后一本奏折,微微一笑,道:

  “张爱卿免礼平身。”

  “微臣择端,谢主隆恩。”张择端谢恩后,站起身来,小心谨慎,低头不敢仰望天颜。

  赵吉先是跟张择端拉起了家常,问道:“正道,贵庚几何?”

  张择端听到赵官家居然如此亲切地叫他的字,他受宠若惊地回答道:

  “微臣择端,虚度三十六个春秋。”

  赵吉一听张择端今年三十六岁了。

  虽然,穿越者赵吉没记住张择端的生卒年,

  但是,他却记住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大画家去逝时的年龄,正好是六十岁。

  那么,今年是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张择端今年三十六岁了,可以推算出他是在公元1085年出生的。

  大画家张择端还能活二十四年。

  穿越者赵吉想让张择端发挥其特长,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吉微微一笑,说道:

  “朕知张爱卿原本是琅琊东武县人,自幼好学,擅长绘画。

  张爱卿成年后,游学于汴京,遍访绘画名师,终于学有所成,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

  故此,朕在宣和初年,得到张爱卿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命人徐徐展开那巨幅画卷。

  朕观看后,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清明上河图》此等巨幅画卷,向世人展示了我大宋京城开封的盛世繁华!

  朕览之,甚喜也!

  当即,朕在《清明上河图》的卷首,御笔亲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

  命人将此画,收入御府中。

  张爱卿也凭《清明上河图》此等旷世巨幅画卷,为朕所知,被朕诏入翰林图画院,任翰林待诏,专工界画宫室。”

  张择端听到赵官家如此夸赞《清明上河图》,他诚惶诚恐,叩首再拜道:

  “微臣择端何德何能?

  只是擅长作画而已。

  承蒙陛下夸赞,

  微臣感激涕零。

  微臣择端供职翰林图画院,定当再接再厉,作出新画,以报陛下洪恩!”

  赵吉点了下头,凭着自己脑海里原主宋徽宗留下的记忆,他说道:

  “张爱卿在供职翰林图画院后,亦有大作问世。

  前年端午节,朕带领近臣,在金明池岸边观水战、看赛龙舟时,也带上了张爱卿。

  张爱卿当场作画一幅,名为《金明池争标图》,画出了朕观水战、看赛龙舟争标时的热闹场面。

  朕甚是喜欢《金明池争标图》这幅画作。”

  张择端再次谢恩……

  “唉!”赵吉突然话锋一转,长叹一声,说道:

  “张爱卿精于作画,然则爱卿之大才,若用于利国利民之事,则更为完美!”

  张择端是一个聪明人,他听着赵官家先是褒奖赞扬他,如今赵官家却话锋一转,这是对他有所点拨啊!

  “扑通”一声,张择端再次跪下,恐慌道:

  “微臣择端,誓死效忠陛下。

  微臣择端不才,却愿做利国利民之事!”

  赵吉看着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他高声道:

  “如此甚好!”

  ……

  方才,赵吉与张择端看似唠家常般的谈话时,观察其言行,再结合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赵吉看出:张择端绝对是一个忠于大宋有良知的爱国大画家。

  据赵吉所知的历史知识,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85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画后面张著所题的第一个跋文。

  那跋文共计85个字: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

  《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

  而在赵吉所学的历史知识中,只是看到了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掳走了;

  他并未看到过大画家张择端被金军俘虏,也没有看到张择端投敌变节的任何记载。

首节 上一节 240/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