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61节

  赵吉知道,大宋的《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集。

  它包括七本古代的军事书籍,分别是《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下午,赵吉又对武科举的十个内场,巡视了一遍。

  虽然,他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岳飞、吴玠等人分别在其隔断单间内的桌案卷子上写了不少文字,

  但是,赵吉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有没有凑上前去看个仔细。

  原因无它,一是害怕打扰这些考生们作答;二是如果朕特意的去看某一位考生的试卷,会让监考官和其他考生误以为天子对某位考生特别重视,如此便会有失公平。

  在赵吉的事先示意考官出题内场试题时,要求所出考题,一定要注意精简,不必让考生答长篇大论地去作答,只要能考察出众武举子们对兵书战策的掌握情况的优劣就行。

  故此,此次武科举恩科会试的内场考试,不像文科举那样要考数日,只是考了一天分为上下午两场便结束了。

  掌灯时分,武科举的内场考试时间结束。

  岳飞、吴玠、吴璘、王贵等三百余位考生走出各自的考场,来武学的大院内中时,他们惊呆了。

  他们原本以为,九五至尊的赵官家在白天时到他们的考场内巡视后,必然会起驾回宫的。

  可是,他们却看到了武学大院中央的黄罗帝王伞下,端坐在那里的不就正是令他们感怀圣恩的赵官家吗?

  之前,日理万机的赵官家能够全程地御驾亲临武科举的外场,今日居然又在这武科举的内场考试时,等候到了天色已黑。

  岳飞、吴玠等考生在大院中见到了赵官家后,立即当场跪拜叩首见驾……

  被赵官家诏令观内场盛况的杨再兴等三百多位外场武进士,也随之跪拜叩首见驾……

  “吾等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赵吉微微一笑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众考生谢主隆恩后,起身恭立原地,皆不敢抬头仰望圣颜,洗耳恭听着圣上的教导。

  赵吉高声道:“朕恭贺诸位武举子,考完了内场策论和兵法。

  朕在此提醒尔等,所学兵法应用于实战时,切莫犯下战国时的赵括那纸上谈兵之大错,尔等若考中武进士后入军为将,定要将兵法活学活用。”

  岳飞、吴玠等参加了外场和内场考试的三百余名武举子,深以为然地点头称称是。

  赵吉又宣布道:“按大宋往届的武科举规则,除内外场应试外,还要对考生进行面试,即要对尔等身高、相貌、神态、言谈进行考核。

  然则,此次武科举恩科,朕全程亲临内外考场,早已对尔等暗中进行过了面试评定。

  朕观此届武举会试所有武举子,皆是相貌堂堂、气度不凡、神采奕奕,皆堪为军中大小统领。故此,朕评定尔等皆为‘上上’。”

  赵官家的话,意思就是面试这关,他这位天天御驾亲监考场的皇帝已经将他们面试过了,所有武举子都得到了满分,这令在场的岳飞等所有武举子顿生感激圣恩之情。

  赵吉又道:“众武举子皆回各自馆驿中休息,朕会令武科举的内场考官,加紧批卷,早日出榜。”

  岳飞、吴阶等考生叩别赵官家,暂回各自馆驿安息……

  赵吉命令武科举内场的主考官李纲带领众考官,加紧批卷。

  李纲遵旨后,连夜组织三十余名考官,开始批阅内场考卷……

  一天后,全部内场考卷批阅完毕,加上之前外场考试成绩,得出了每一位参加内外两场武科举的考生个人成绩,并排成了大榜。

  岳飞总成绩第一名,吴玠第二名,吴璘第三名,王贵第四名……

  然则,令文武百官和所有参加京城武举恩科会试的考生,意外的是,赵官家传下圣谕,此届武科举要破例举选殿试,并会在殿试之后,对参加武科举的及第者在西华门唱名。

  大宋朝廷在以往秉承着重文轻武的政策,历届的武科举,只要考完了外场和内场,并面试完成之后,也就结束。根本没有哪一届的武科举,会像文科举那样举行殿试。

  赵官家要举行武科举殿试的圣谕,令所有的武举子和武官们开心不已。他们暗自为赵官家提升武官地位而高兴。

  毕竟,在以前,只有文科举才能有殿试,并享受东华门唱名的尊荣。

  然而,如今咱们习武之人的地位也提升到了文人一般无二了。

  ……

  此消息,令内外两场武科举总成绩暂时排名在岳飞之后的吴玠等人,看到了在殿试有机会超过暂排武科举魁首的岳飞的可能性……

  武科举的殿试,仿照文科举殿试,却又有别于文科举的殿试那般人数众多。

  赵吉圣旨要求,挑选参加内外两场武科举总成绩排名前三十六人参加殿试,而没有机会参加殿试的其它武举子,按个人总成绩排名高低,分别划入武科举的二甲、三甲之中。

  当然,参加殿试的武举子按殿试成绩,第一甲只取三人,分别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其余参加殿试成绩排名第四者,划入武科举第二甲第一名,以此类推……

  因武科举殿试是由赵吉这位穿越皇帝亲自拟题并主持,故不设考官,只设阅卷官九人,分别由郑居中、李纲、宗泽以及兵部六名官员共同担任。

  此届武科举恩科的殿试,只考‘制策’一场。

  ‘制策’的考试内容为赵官家亲自出的关于战役推演之后,假设应试者身为将帅如何作出战略部署。

  当然,内外两场总成绩排名前三十六的岳飞、吴玠、吴璘、王贵,如今所知道的开大宋武科举殿试先河的这场殿试内容,也只是这些。

  赵官家具体会出什么战役的推演,现在谁也不知道。

  不过,这几天,有资格参加武科举殿试者,皆日夜勤翻兵书战策,并在心中压揣度圣意。

  武科举殿试时,赵官家是会出大宋官军在西北抗击西夏侵扰之题目,还是会出宋金联合攻打辽国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题目呢?

  ………………

  宣和三年六月十八,武科举殿试开始。

  岳飞、吴玠等三十六名武举子,望着雄伟威严的皇城,由皇宫内侍小吏引路,走在通往皇城内的甬道上,心情激动地步入文德大殿之中。

  他们看到在文德大殿内,坐在高大龙椅上的正是满脸春风得意的赵官家。

  众人叩拜见驾后,分别赐坐在了早已准备好的三十六张椅子上。

  在岳飞等殿试考生面前的长条桌案上,早已摆好笔墨纸砚等应试用品,是准备书写‘制策’用的……

  赵吉看到岳飞、吴玠等三十六名考生已经坐好了。

  他便用悠悠而沉重的语调,开口说道:

  “今日,武科举殿试之题目由朕现场亲拟。

  殿试之题目,以及尔等所写‘制策’,皆作为大宋绝密,尔等考生和阅卷官及小吏,断不可泄露出去,违者国法处置!”

  文德大殿内的所有人,皆脸色为之一变。

  他们心中惊讶不已,不知道赵官家要出什么样的考题,怎么还涉及到大宋的国家机密了吗?

  阅卷官郑居中、李纲、宗泽等人,以及在场十余名兵部小吏,带领着岳飞等三十六名考生皆叩拜遵旨,保证绝对会按赵官家的圣谕而行,绝不也泄露出半点今日殿试之题和作答内容……

  赵吉道:“众卿平身。”

  他叹息一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尔等考生听清,朕接来下拟定的武科举殿‘制策’之题,乃是将来或许会发生之国战!”

  岳飞、吴玠等三十六殿试考生,心情紧张,神情专注,聚精会神地听着赵官家现场口头所言的殿试制策题目。

  赵吉又道:“尔等今日殿试所写‘制策’,待到朕和阅卷官批阅之后,将密封保存五年。五年之后,再公之于众,看看今日尔等之作答,是否能对未来可能之战献上良策。”

  岳飞、吴玠等三十六殿试考生,听到此言后,更加好奇赵官家要出什么考题呢?为何做得如此神秘呢?

  赵吉神情略带感伤,语调之中带着愤恨不平之音,高声道:

  “如今,北方崛起之金国兵强马壮。金吞辽之疆土已过半。

  金国屡次派使者,欲求朕调遣大宋兵将出师,与金军联合灭辽。

  金国许诺,宋金联合灭辽后,赠还辽国所占的燕云十六州给我大宋。

  尔等听清了,假若数年后,宋金联兵真的灭了辽国,金军却看到大宋军兵战力孱弱,金人反生南侵大宋之心。其女真蛮族找到南侵大宋借口,一举攻陷大宋东京开封外城……”

  当赵吉说到这里时,在场的无论是郑居中、李纲、宗泽等阅卷官以及兵部的小吏,还是岳飞、吴玠、吴璘、王贵等三十名参加殿试的考生,皆被赵官家的话给震惊得瞠目结舌。

  赵吉看着众人被震惊的表情,他继续愤恨地说道:

  “若金军破开封外城后,大宋勤王之师鞭长莫及,继后金军攻破皇城,将朕和太子及宗室万余人,掳去金国北方苦寒之地为人质,受尽凌辱。”

  当然,赵吉所说的是改自历史上的靖康之耻、二帝北狩之事,当然,他这位穿越者自然不能将所知的全部过程都给讲出来。

  他是略有改编地讲出大体经过的,为的就是考察参加殿试的岳飞、吴玠、吴璘、王贵等未来名将,在应对靖康国难之时,还会如历史里的他们那样忠君爱国奋力抗金吗?

  “扑通……”

  “扑通……”

  在文德大殿内的无论考生还是阅卷官或是小吏,听到赵官家之言,皆惊得浑身发抖,不约而同地跪地,准备请罪……

  虽然,他们知道现在主持武科举殿试的赵官家所说之言,是预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事,

  但是,这种话也就是赵官家本人说行,没有人敢治其罪。

  若是换成是其他的大宋子民或是王公大臣说出来这种话,必是诛三族之罪啊!

  即便是他们在殿试时,听到赵官家说出这种有损他官家形象之言,皆深感自责有罪,让他们良心不安。

  如今,大宋表面还是非常繁华强盛的,特别是自从去年赵官家的心性大变之后,大宋不仅是像以前那样表面繁华强盛,内政国策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大宋官军也开始勤加操练起来,大有中兴之势啊!

  在文德大殿中的所有人,皆震惊不已。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到,在未来,怎么能像赵官家臆想并说出来的那般不堪呢?

  怎么可能连已经奋发图强的赵官家和本分孝顺的太子,都会被金军给掳去北方受苦受辱呢?

  赵官家在武科举殿试中所出的这种‘制策’题,难道是对吾等臣子的一种不满和鞭笞吗?

  现在皇帝大有励精图治之相,却臆想未来他这位官家和太子等宗室被掳去北方苦寒之地受辱,那么,不就是吾等臣子无能,才会导致国破皇帝被掳的吗?

  故此,在文德殿内,除了赵吉外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跪地叩首,准备请罪……

  赵吉向下看了一眼后,不悦地冷冷道:

  “众爱卿无罪,免礼平身。朕之前说了,这是预想推演出来的国战,并非真实,尔等听者或是殿试作答者,何罪之有呢?”

  众人听到赵官家的话后,才稍微放心,缓缓起身,听着赵官家将殿试的‘制策’考题出完。

  赵吉话锋一转,高声道:“假若,金南侵大宋一半江山,天怜大宋,朕的诸皇子中有一二人得脱,遁去江南,凭江而守,招兵抗金,尔等诸考生彼时已为各路军之将帅,尔等有何良策奇谋战胜强金,皆可写在殿试‘制策’之上。”

  随之着赵吉出完殿试之题后,他又宣布了作答时间为一个时辰,制策字数限三百字至千字之间。

  赵吉‘信口开河,所出的殿试题,着实太雷人了!

  这令朝廷大员郑居中、李纲、宗泽等人,闻听此题都惊出了一身冷汗,更何况是没有入朝为官经验的岳飞、吴阶等三十六殿试武举子了。

  他们中很多人,握着毛笔的手都有些发抖了,思索着这么难的题,而且还可能有辱官家的题目,如何才能破题呢?

  赵吉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将下面三十名考生看得一清二楚。

首节 上一节 261/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