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93节

  郭成还把那一百多人的党项骑兵俘虏,捆绑起来,分成了四队,分给吴玠、吴璘、杨再兴和自己各一队。

  他准备在攻打折姜会残余守军时,先让这些俘虏先喊话,告知城内残余的党项守兵,东城已经被宋军攻破,折姜会指挥使细封蛮牛已战死。用此,达到攻心为上的战略。

  果然,郭成分出的四路大军由于是在折姜会城内发起进攻,这样就打得西夏残余的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那些被锋利的钢刀架在脖子上的降军的喊话,这让折姜会西、南、北三处守城的守军以及城中军营内的守兵,惊慌不已,只做了象征性的抵抗后,见到宋军势大,他们伤亡惨重,便纷纷扔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了……

  折姜会之战,宋军共计杀敌一千余人,俘虏西夏兵将九百余人,一百余人的党项骑兵和小校败逃出城……

  宋军缴获未受伤的战马九百余匹,缴获刀枪等武器共计两个余件,弓二千余支,箭矢五万余支。

  宋军打扫战场时,收拾回来四百余匹死马和三百余匹重伤战马,按主将郭成的军令,这些死马和受了重伤医不活或是医活了也是残废的战马,皆平均分发给宋军的各部下汤锅,犒劳三军……

  打开折姜会的数座粮仓,得粮三千石!

  一石,等于十斗。一石,即一百二十斤。

  这么粮食,不可能随军全部带上,郭成暂将折姜会做为宋军的储粮仓。

  至于,先前侨装成宋商的杨再兴等二十一名武进士,带进城内被西夏军兵抢去的那五辆装满白银等财物的牛车也被找回,就连细封蛮牛的管家也成了宋军的俘虏。

  郭成还下令派兵,把被炸坏的东城门和炸成豁口的东城墙,迅速修补好;折姜会实行暂时管制,无宋军主将军令者,不得擅自出入城池……

  折姜会城内,贴出安民告示。

  郭成派出军兵,沿街宣传:宋军攻城的原因,是折姜会指挥使细封蛮牛抢劫了大宋商人财物,率等破坏了宋夏两国议和,才引起了宋夏之战,百姓和商人们切勿担忧,大宋官军是仁义之师,绝不扰民……

  郭成还下令,让手下军兵通知折姜会城内的三千户居民和数百户商家,要求每家发须至少派出一个代表,于今日酉时,在白白折姜会原兵营的广场上集合,违令者斩……

  申时末,折姜会的原细封蛮牛的兵营的广场上,便早早地云集来了三千多个当地居民和四百多名商人……

  闻令而来的这些三千四百多人,皆是成年男子。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折姜会刚刚被宋军攻破,虽然城中各处显眼的地方都贴了宋军的军纪严明,绝不扰民的告示,甚至他们也听到了宋军找来很多会汉语和党项语的当地上,充当翻译,满大街地宣传宋军将秋毫无犯……

  但是,在战争阴云笼罩下的西夏折姜会的居民,怎么敢相信呢?

  他们之所以每户都派一名成年男子前来赴会,就是怕大宋军兵见到了他们家的女眷大姑娘小媳妇时行非~礼之事……

  在三年前,宋夏两国交战时,细封蛮牛所部的西夏军兵,在攻打完大宋边境的城池后,没有少抢回汉家的大姑娘小媳妇……

  然则,郭成所部的宋军攻入折姜会城中,到现在为止,确实没有像细封蛮牛所部的西夏军新破一城后,那样烧杀抢掠、奸…污城内妇女。

  这令西夏城内的商人和百姓,无不叹服宋军的军纪严明。

  ……

  酉时,顶盔贯甲的老将郭成,率领吴玠、吴玠、杨再兴等武进士,在一千兵将的保护之下,出现在了折姜会原西夏军营的广场上。

  郭成让翻译,用党项语对来到此地的城内百姓和商人代表宣布,大宋出兵的原因是西夏兵将先破坏的议和之约,宋军军纪严明,百姓和商人切莫惊慌……

  然后,郭成又让手下军兵,将西夏折姜会指挥使细封蛮牛的死尸,悬挂在高处,让来此的城内百姓和商人,知道这个破坏宋夏议和的首恶细封蛮牛已经伏诛……

  来到这里的西夏人,看到显赫一时的细封蛮牛的尸体后,都惊惧不已。

  ……

  郭成下令:严守折姜会这座城门,我军在此城中休整一日,等待后续大军到前来会师。

  这一夜,郭成遵照大宋皇帝赵官家的锦囊妙计,把早已写好的数百道同样内容檄文,分别绑在了俘虏的脖子上,还交给想出城的党项商人。

  这檄文的大致内容就是:

  “西夏国背盟,折姜会指挥使细封蛮牛抢劫宋商,并出兵主动攻击宋兵,引起宋对夏开战,全是夏国咎由自取的……”

  老将郭成看着绑起来的几百名西夏军俘虏,若依他的本意,宋夏两国在三年前可以说是数年交战,他恨透了西夏的党项军兵,他很想杀掉他们。

  可是,在赵官家的锦囊妙计中,要求郭成攻破第一座西夏的城池后,把抓到的俘虏缴获兵器后,让他们带着大宋出兵伐无道的西夏国的檄文,释放出城,回往西夏国……

  郭成知道这是赵官家在攻心为上之计,可是,他有些不甘心这白白地放掉这些西夏俘虏。

  君命不可违。

  老将郭成却灵活地变能了一下,早在他出兵之前,便请来铁匠打了十余把刻字的烙铁。

  那烙铁上都刻着如同印章那种小字,而且用的是汉字和党项文字。

  当被一个个半个巴掌大小的烙铁,被烧得火红,按向西夏俘虏兵将的脸上,刺鼻的皮肉焦糊气味和青烟一起飘散到空中,惨叫之声极为刺耳……

  “啊啊啊……”

  “啊啊啊……”

  “啊啊啊……”

  当烙铁从西夏俘虏兵将的脸蛋上取下之时,他们的左右脸蛋上分别印有汉字和党项文字:

  【夏军背盟,抢劫宋商;宋军讨之,大义释俘!】

  【…………】

  郭成并没有立即释放这些战俘,而是留在军中严密看押起来,留作后用。

  郭成修书两封。

  一封军报,派快马信使去往韩世忠部,告之已经找到了向西夏国开战的借口,宋军并已经攻克折姜会,让韩世忠率部可越境偷袭西夏国腹地了。

  另一封是密奏,他将这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是写清楚,准备转呈给赵官家……

  “报!”

  此时,报事官进入中军大帐,向郭成禀告道:

  “大宋皇帝已经御驾亲临西北,两日前正在西军种师道部阅兵……”

  老将郭成闻言,惊喜万分:赵官家来到西北视察西军,那么,有赵官家坐镇西北,老夫率大军攻伐西夏,以及韩世忠率军深入西夏腹地,西军中没有出战的各路大军的主帅统领,定能精诚团结,不敢在背后相互拆台,也不敢再见死不救了……

  郭成立即叫住传信兵,改口道:“此道秘折,不必送往京城了。连夜火速送往老种略相公军中,承给当令天子赵官家!”

  “遵令……”

  …………

  半个月前,赵吉在郭成带领使臣张浚、武进士岳飞、吴玠等人离京后的第四天,赵吉便率领亲信大臣和两位皇子赵楷和赵构,在一千皇城司亲从官护卫的保护下,乘坐上十余官船,出汴河北上……

  赵吉没有先来老将郭成的兵营,是有他深远的考虑的……

第288章 赵官家遇大宋周亚夫

  赵吉的西北之行,没有先去老将郭成的兵营,他是有深谋远虑的。若天子亲临前线,势必会使老将郭成在指挥军事行动上有所束缚,甚至,其还会分出重兵用来护驾。

  既然,大宋对西夏的战略布置,赵吉已经在京城与郭成谋划已定,具体的军事行动,还是交给像老将郭成和名将韩世忠这样的专业人才去做吧!

  赵吉此次西北之行,他要分别视察种师道所部、刘延庆部、折家军等多支驻守在西北边境的大宋西军;

  最后,他会根据老将郭成和韩世忠两路大军以“正奇相辅”方式,进攻西夏所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再决定是否去其部视察、犒劳三军。

  而他来到了大宋西军的各路驻地,最主要目的是:若宋夏之战,需要像种师道部、刘延庆部、折家军等多路大军参战时,有了他这位大宋皇帝御驾亲临过其部之后,并提前给他们吹过风、通过气;

  那么,这些将领将之间,就不会再有像大宋神宗时期五路大军伐夏那样以失败告终了。

  穿越者赵吉知道,自己穿越来到的这个世界,也跟他熟知的历史上的宋夏长年的时战时和一样,早在宋神宗时期的元丰四年(即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囚禁小皇帝李秉常(即历史上的夏惠宗)导致西夏国内政乱。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大军伐夏之战。

  宋神宗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宋廷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五路大军伐夏,总兵力35万,加上民夫一共56万人,这比宋太宗的雍熙北伐还要多出15万兵卒,这是北宋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穿越者赵吉感叹,早在距今四十年前,自己这副身体原主的亲爹宋神宗几乎将所有本钱,都压在了那场战争上。

  神宗五路伐夏,雷霆万钧之势,

  开局连战连捷,却终功亏一篑!

  宋神宗令五路大军伐夏,开局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后来,以穿越者赵吉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他认为,由于当时五路大军的各路指挥官之间,有的是为了争功而冒进,有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畏惧不前,出功不出力,致使大宋五路大军共计三十五万精兵根本没有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去打向敌人,反而像是伸出的五根长短不齐的手指去搓西夏,这使得五路大军伐夏以失败告终……

  另外,如今,赵吉之所以要让老将郭成找到出兵伐夏的借口,目的就是要硬逼西夏国参加大宋的援辽抗金之战,不要再像历史上的西夏国那样,以坐山观虎斗的方式,看着金国把辽国灭掉后,再灭掉北宋,从中渔翁得利。

  赵吉的计划,即便是西夏国被逼参加了大宋提议的援辽抗金之战,那么,大宋也是要出兵入辽境的,这就涉及到临时征调大量兵将的问题。

  这些兵源从哪里征调,会最有战斗力呢?无疑是要从长年与西夏作战的西北各路军中征调,才最有战斗力。

  若从大宋各路西军中征调军兵,还要考虑到能保证西北边境的防守力量足够,要能防住西夏国这种墙头草,万一背盟后突袭大宋西北边境的问题……

  还有,这半年以来,

  虽然,穿越者赵吉要求各地的厢军都要抓紧训练,加强武备,他也通过增开武科举提前选出了诸如岳飞、吴玠、吴璘、王贵、张宪、杨再兴、牛皋等数百名优秀的武进士,

  但是,他们这些未来的名将,现在还太年轻,没有经历过更多的战火洗礼,还没有真正地成长为一代名将。

  这时,若想援辽抗金成功,甚至是一举灭掉强金、再吞辽破夏,那么,仅用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将领,再结合大宋新研制并批量生产出来的那些数量有限的火药武器,还是远远不够用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直接的好办法,就是从驻守在大宋西北边境长年跟西夏国作战的这些西军将领中,多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才……

  以上这些,都是赵吉御驾亲临大宋西北边境各路西军的主要目的。

  大宋天子御驾亲临西北进行慰军,这令西军兵将欢心鼓舞,士气大振……

  赵吉感受此行,所到之地,无形之中使西北各军的将领和兵卒的忠诚度,都直线上升,这可比他坐在京城的皇宫里发出一纸诏书或圣旨要好太多了。

  ……

  两天前,赵吉率领亲信大臣宗泽和两位皇子赵楷和赵构,在一千名皇城司亲从官护卫的保护下,一路舟车劳顿,在事先并未通知的情况下,就直接抵达种师道所部驻地……

  种师道听闻赵官家的御驾已经到军营外,被守卫拦于军营之外,他都有些不敢相信报事小校的话。

  他急忙出营,亲迎朕驾……

  种(Chóng)师道,字彝叔,名将种世衡之孙。他原名(种)建中,因为避讳大宋皇帝赵佶的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

  他初任文职,因其祖上一直以来在西北为将抵御西夏有功,他后改武职,深有谋略,带兵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当世名将,被大宋皇帝赵佶御赐名为‘师道’,世人尊称其为“老种”、或“老种经略相公”。

  种师道之前是见过当今天子赵官家的,他闻报急匆匆来到军营前,果然一眼便确认了,真的是大宋皇帝不远千里来到了他的军营前。

  种师道惊讶又欣喜地看到,不远千里而来的赵官家和上千名御驾随从,却被自己手下的五百名披甲执锐的当值将士,以及三百名已经箭在拉满弓弦上的弓弩手,给拦在了军营前的空地上。

  种师道暗道:“希望能像最近传闻那般,自去年十月后,赵官家由昏庸突然间就变成了圣明之君!

  由于种师道只要身在军中便铠甲在身,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他迎上前,拱手作揖道:

  “微臣身穿铠甲,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赵官家!”

  种师道说完,便躬身抱拳,深施一礼。

  他自知赵官家被拦手下当值守营的将士拦截于外面,他继续为手下将士求情道:

  “官家被微臣所部将士拦截于营外,还望官家息怒,这并不怨当值兵将。

  皆是微臣治军之时,早已下达的军令:‘未得本将军令,任何人不得进入军营半步,违令者皆格杀勿论……’”

首节 上一节 29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