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14节

  赵吉坐在堪比后世豪华包厢内的马车里,跟随着的姚古所部大军行军了一个时辰左右,他打开马车的车窗,拉开窗帘,对御驾边的皇城司亲从官吩咐道:

  “传朕口谕,宣姚平仲觐见。”

  “微臣遵旨。”亲从官遵旨后,立即快马加鞭,传圣谕去了。

  姚平仲接到圣谕后,心中狂喜不已经,自己的仲父姚古之所以把保护圣驾这样的重任交给自己,并多加叮嘱,他自然是明白深远用意,就是要让自己这位姚氏家族中的最有前途的子弟在赵官家面前露脸,保住姚家在西部边境的权势和地位。

  一身铠甲的姚平仲,急促胯下战马,来到正在前行的天子车架旁,在马上抱拳头躬身见礼道:

  “微臣姚平仲盔甲在身,只能行军礼拜见官家,请恕微臣之罪。”

  赵吉从已经拉开轿帘的窗口,探出头来,侧脸微笑着看向显得又紧张又兴奋的姚平仲。

  但见姚平仲年龄大约有三十多岁,长得身材高大,帽盔下面是一张皮肤古铜色的方脸,剑眉星目,高鼻梁方阔口,下颌处长有浓密的半尺来长的紫红色胡子。

  赵吉看着这位被后人戏称为史上最能跑的将军姚平军,人长得五官相貌还行,可是在数年后的靖康之役中,怎么就能因为打了一场败仗而连夜狂奔八百里呢?就差没逃到天涯海角了。

  唉!只能说混乱的世道里奇葩多吧!

  赵吉在心中腹诽,但是他怎么能将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现在就挑明了呢?

  而且,赵吉坚信在自己的励精图治之下,在自己和大宋军民的提前准备之下,自己穿越来的这个世界里绝对不会再上演令汉人提及便感无比耻辱的靖康之役。

  赵吉要正确地引导一下未来的逃跑将军姚平仲。

  当然,他之所以选择最后一站来视察西北的姚家军,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在随姚古的军队,多加观察姚古其人,能把姚古和姚平仲引导回为国尽忠不夹杂私心的名将,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听其言观其行,不能将他俩引导回正途,还像历史里那样在抗金之战中给宋军拖后腿,造成不良的影响,或罢免或是除掉这位亲伯侄子,赵吉也都不会手软。

  “哈哈哈!”赵吉表面不露出声色,大笑道:

  “姚爱卿免礼,朕知姚家人数代为国尽忠,守卫西北边陲,朕岂能因急行军时,爱卿用军礼参拜朕,而怪姚爱卿呢?”

  “微臣谢官家!”姚古感动得眼圈微红,鼻尖酸酸的。

  他想面圣是多年以来的梦想,只因自己平身有骨气,绝对不愿意像其它西北门阀家族子弟那般巴结西北宣抚使童贯,故此即便自己在西北抗击西夏战役中立下了多次战功,自己提出甘愿降低立功后的赏赐,京想去京城面圣一次的请求,却也被童贯那老贼给驳斥回来。

  当然,这次赵官家来到从小把自己养大的仲父姚古的军营视察,他也远远地看到了天子,也被仲父带着进入到了中军大帐内面圣了。

  可是,姚古即想让他姚平仲在赵官家面前露脸,却也不能做得太过于明显,被姚古带去面圣的有军营内的二十多人的中上层将军。

  当时,赵官家自然是不可能与姚平仲单独交谈的。

  此时,赵官家坐在前得的御驾之中,探出头来侧着脸,与正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姚平仲亲切地交谈拉起了家常……

  这让本来就早有面圣梦想的姚平仲,分外地感倍亲切,也非常感动。

  赵吉亲切地叫着姚平仲的字,悠悠说道:

  “希晏,朕知你们姚家世居陕西三原,世代都有担任西部边境大将的杰出将才,朕望十年后,大宋名将之列中,有你这位绰号叫西北‘小太尉’之人!”

  姚平仲听得既动容,有些脸红,不好意地说道:

  “官家也知微臣的绰号叫‘小太尉’啊?!那绰号,是十年前,关中豪杰子弟给少年轻狂的微臣取的都推浑名罢了。”

  “哈哈哈”赵吉开心地大笑道:“有叫错的名字,却没有起错的绰号。‘小太尉’这绰号起得好啊!”

  “朕听传闻:当年因你立有战功,西北宣抚使童贯召见你,并与你谈话,你姚平仲有一身傲骨,一点儿也不屈从童贯。童贯见你对他巴结,降低了对你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子弟却反而更加推崇你了,给你起了‘小太尉’这个绰号。希晏,可有此事?”

  姚平仲心中欣喜,表面却恭敬地回答道:“官家圣明,确有此事。”

  “朕在离开北上之际,特让人整理出了西北几大世代为将的家族中的子弟资料,并一一详尽阅之。”

  姚平仲听后,不禁对赵官家更加佩服了,这哪里是之前道听途说的昏君的作法啊!分别就是善于驾驭文臣武将的圣君雄主的作为啊!

  赵吉悠悠地说道:

  “朕知希晏你从小成了孤儿,你的伯父姚古把你当作为儿子抚养长大,并教你武功兵法……”

  姚平仲听着赵官家的话,知道天子在来西北之前,这是做足了功课啊!对自己的家底了解得这样清楚。

  赵吉继续对姚平仲说道:“朕观历年西北战功名册,发现了十多年前的臧底河之战的战功名册上,便有你姚平仲的大名啊!希晏,那年你多少岁?”

  姚平仲急忙如实地回话,语气之中也带自豪地道:

  “微臣那年刚好十八岁,在仲父古部下当校尉。臧底河之战中,微臣带队冲锋,击溃西夏军大队人马,斩杀夏敌百余骑,俘获敌人三百余人。”

  赵吉却适时地对他夸赞一番,诸如虎父无犬子,少年英豪,希望他以后在对外敌的战争之中,继续为国出力多立军功……

  姚平仲听着官家的话,他欢欣鼓舞,自信十足地表示:定会忠于赵官家,战场之上不畏生死,多多为国出力……

  赵吉对姚平仲话锋一转,模拟着靖康之役中被围的东京开封城时的情景,问道:

  “假如,朕御驾亲征外敌时,在某座城池之中,被数倍于我军的外敌包围,希晏可有破之策呢?”

第306章 扭转败将命运; 晋王被囚受辱

  姚平仲略一沉思后,便立即回答道:

  “官家洪福齐天,谋断千古,我大宋兵将英勇,我等兵将定会拼命护驾,断然不会出现官家所言之事发生。”

  坐在马车里的赵吉,透过拉开帘子的车窗,侧头听着姚平仲这种敷衍的回答,立即收敛起笑容,面色不悦起来。

  姚平仲小心翼翼地回答,他也偷眼瞄着赵官家的神情,他看到官家面色不悦,立即改口道:

  “若当真出现官言所之事,微臣愚见:

  首先,要加强城防,防止敌军破城,兵将一心用命,保护好官家,等待勤王大军到来。

  另外,可选一位忠君的勇将,率领八百死士,夜间出城,奇袭敌营,捉拿敌军主帅,若能成功,便可一战而破敌军之围。”

  赵吉对姚平仲追问道:“若如此,你可愿为将,率军出城,冒死夜袭敌营否?”

  姚平仲毫不犹豫地表态道:“微臣愿往之……”

  赵吉微笑地点了点头。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是知道在历史上的靖康之役中,北宋京城开封城被金军围困,西北军中的种家军和姚家军都来勤王了。

  当时,赵桓得到宋徽宗的禅位,做了皇帝。

  赵桓在做太子的时候,早就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故此,新皇帝赵桓特意下诏,召姚平仲入福宁殿,询问破金敌之策。

  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夜间悄悄出城,攻入金军的大营,“擒虏帅以献”。

  赵桓听到姚平仲信心十足的计策后,他很高兴,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当夜,姚平仲率领上千死士,悄悄出城,奇袭金营,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早已撤走了。

  姚平仲见自己先前在新皇帝面前夸下了海口,现在自己却没有立功,怕回宋军营中遭到弹劾,甚至被杀,他立即骑上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数百里,分别逃亡于邓州、武关、长安、华山、蜀地、青城山,最后他逃到大面山,找了一个石洞住下,开始修道。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之所以能这么清楚历史上的姚平仲的逃亡路线,是因为他看过陆游的《渭南文集》卷二十三《姚平仲小传》中关于姚平仲的记载。

  赵吉又对姚平仲问道:“你若率死士,夜袭敌营失败,会当如何呢?”

  姚平仲立即答道:“微臣定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负圣望!”

  “哈哈哈……”赵吉开怀大笑起来。

  姚平仲骑在放慢的战马上,跟随在赵官家的御驾旁边,听着官家的大笑声,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了。

  是自己的回答让官家高兴了吗?应该是吧?!

  可是,他却不知道赵官家笑的是什么。

  赵吉大笑几声后,语重心长地叫着姚平仲的字,亲切地说道:

  “希晏,你身为将,若在战场之上,一时失利,或遭败迹,怎能轻言轻生呢?你要活下来,回到我大宋军营中,东山再起!切莫自寻短见,或是逃跑避世!”

  “大宋能培养出一位良将,甚是不易啊!希晏,切记朕今日之言!切记、切记!”

  姚平仲听着赵官家语重心长的话语,心中升起暖暖的热流,他在马上抱拳头低首,感激地说道:

  “微臣谨记官家圣言!”

  ……

  其实,赵吉知道不仅姚平仲在历史上有劫金营不成而逃跑避世的污点,他还知道其仲父姚古的一些污点。

  正因为如此,赵吉才把视察西北军的最后一站,先在了姚家军这里,他甚至还御驾亲随姚家出征。为的就是在这次征西夏之战中,考察一下姚古和姚平仲二人,看看等到不久以后对金军之战时,用不用这二人。

  当然,即便姚古和姚平仲这二人真的如历史上那样不堪大任,有了赵官家在姚家中随军数日这行,赵吉也相信他能收复姚家军的大小军官和士兵的爱戴,把姚家军的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穿越者赵吉想到了自己没有穿越前读的史书中记载的关于姚古的一些大错就很气愤,只是现在自己身处在姚家军中还要维持好君臣的关系,并没有显露出分毫而已。

  在历史上,金军第一次包围大宋东京开封府,宋金国和议成功,金兵带着财货撤退。朝廷诏令姚古、种师道、折彦质、范琼等将领兵十万护送金兵撤走。

  其实,这也是怕不讲信义的金军,撤退到半路再杀回来。

  果然,不久之后,金兵再次侵犯边境,金将粘罕攻陷隆德府,朝廷任姚古为河东制置,种师中为副制置。

  姚古率兵支援太原,副将种师中领兵增援中山、河涧等郡城。粘罕围攻太原,全部切断了通往城内的交通。姚古率军首先攻打隆德府,一举收复,一时军威大振。其紧厄守南北要关,与金兵恶战数番,双方互有胜负。

  当时,太原还未解围,朝廷令姚古与种师中两军形成掎角两翼,进军太原。种师中进次平定军,乘胜收复寿阳、榆次等县。朝廷数次遣使者令两军速战,种师中约定姚古及张灏两军齐出击,但姚古和张灏逾期不至,错失良机。

  种师中只有退回榆次,结果兵败战死……

  金兵继续进攻姚古所部大军,双方在盘陀相遇,数日激战后,姚古兵败,退守隆德。朝廷诏令降姚古军职,以另一将领解潜替代其职。

  本来,姚古屯兵威胜之军,但其手下的统制官焦安节没有摸清敌情,就假传敌人大军压境的消息,弄得军心动摇,焦安节又力劝姚古撤退,结果导致两郡失守,宋军大败。

  李纲召焦安节回京,在琼林苑斩其首级。

  中丞陈过庭上奏:姚古战败,罪不可恕……

  朝廷诏令:将姚古贬置岭南广州。

  ……

  赵吉思虑至此,发现历史上的以种师道、种师中为代表的种家,还有以姚古、姚平仲为代表的姚家,都是陕西名门望族,两家弟子向来却争强好胜,相互之间谁都不服对方当自己的上级。

  这就是导致了种家军和姚家军,在抗金过程中,面和神离。

  赵吉记得自己没有穿越前,看过有些历史学者的阴谋论说法:

  姚平仲怕战功被种氏家族独占,在赵桓这位新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要连夜奇袭金营,但情报被却泄露了,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导致失败。这很有可能是种家人向外泄露的……

  在姚平仲夜袭金营时,属实打了个寂寞,金军如未卜先知般,给姚平仲留下了空营。

  而之后,姚古代和种师中互为两翼抗金之时,朝廷数次遣使者令两军速战,种师中约定姚古及张灏两军一齐出击,但姚古和张灏却逾期不至,错失良机。导致种师中孤军难敌金军,只有退回榆次,结果兵败战死……

  赵吉庆幸自己穿越来到这大宋朝,是在靖康之难之前好几年,以上这些一场场对大宋失利之战,都有机会也有时间全部改写。

  他有时间和办法,化解宋军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扭转败将的命运。当然,若是无法化解,他也有办法易帅换将。

  ……

  赵吉在随姚古所部出征的行军途中,在休息时,常常召见姚古、姚平仲,以及军中上至偏将,下到小校的各级军官开会谈心,以便收拢更多将士的忠心。

首节 上一节 31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