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42节

  他是能理解像韩五、张俊这些出身贫苦的下低军官,为何对敌作战时那样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因为他们这种草民出身之人,跟有他刘光世这中将门虎子的命值钱呢?

  刘光世自为认,凭着自己父亲的官位,自己不需要像韩五、张俊那般卖命,自己的仕途也是一片光明。

  反而是,自己太过拼命杀敌后,真的把小命卖掉了,那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没了。

  想到这里的刘光世,反而不急着催促其部兵马急敌逃敌了,他就率部跟在韩世忠和张浚后面,逃些落单的或是负伤的夏军逃兵进行击杀……

  韩世忠部、张俊部在前追杀,刘光世部在其后捡剩儿,就这样追杀了敌军跑出了二里多地。

  溃逃的夏骑只剩一千三四百骑了。

  突然,岳飞率部拦截在了败逃夏军的正前方……

  已如惊弓之鸟的夏军,吓得想从左右两侧分兵而逃,可是,王禀部的人马,跟截阻止在夏军的左右两翼……

  此时,韩世忠部、张俊部、刘光世部也相继从后面赶到!

  “杀啊!!”

  数路宋军,对这不足一千五百骑的夏军,进行了围歼式的进攻……

  刘光世立马于激烈的战场之外,他看到血流成河的战场上,武状元了出身的岳飞,居然也和草民出身的韩世忠、张俊一样,身先士卒地冲杀在前。

  “唉!”刘光世立马于战场外,感叹一声道:

  “岳飞、韩世忠、张俊,尔等不过勇将而已,非是帅才也!”

  刘光世之言被他身边负责保护的他心腹偏将听到。

  那位偏将立即对刘光世奉承道:

  “若论有帅才者,非刘将军莫属啊!”

  刘光世骄傲地一笑,说道:

  “此言,不许外传!”

  “遵令!”

  刘光世抿着嘴角微笑道:

  “咱们辛苦追击敌军至此,也不会把杀敌之功,全被那几路人马给抢了去!传命,我军前队冲杀向敌阵!多斩首级给吾带回来,吾有用重金购尔等斩敌之首级!”

  “遵令!”

  刘光世部的前头部队一千余骑,领命冲向包围圈中的敌军……

  刘光世对留下来保护他的近两千人的兵将,下命道:

  “尔等也别光看着,给吾齐声高喊纳降之语,让无心敢战之知,速速归降我部!”

  “遵令!”

  刘光世所部未参战者,都齐声高喊道:

  “夏军听好了,你们顽抗到底,必是死路一条。”

  “吾部主帅乃是西北赫赫有名的刘延庆老将军!”

  “今刘老将军爱子刘光世将军在此立誓:

  只要尔等扔掉武器,速速到我部阵内,保尔等不死,还会优待尔等……”

  刘光世领着手下兵将,齐声高喊着劝降之词,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韩世忠、岳飞、张浚、王禀等部人马的合围击杀下,原本一千三四百骑的夏军,现在还活着的只有三百余骑了。

  很多夏军兵将,听到刘光世那边宋军的劝降喊话后,本不想投降只想逃出此地的他们,已经知道自己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了。

  有一百余骑夏军骑兵,还真的就扔掉了武器,急催战马,向刘光世部那里狂奔而去……

  剩下的那些扔掉武器稍慢的夏军兵将,皆被如猛虎下山般的张俊和其部下,挥刀挺枪或砍或刺于马下……

  …………

  【PS: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兴四将分别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再PS:感谢凤啸堂之六味地黄丸、富平侯羿啸、凤栖梧桐626的打赏!

  感谢订阅本书的亲们,感谢投票的书友!】

第325章 赵官家有汉高祖遗风

  赵吉站在夏国西京东城上,眺望城内。

  宋军捷报频传,声声入耳……

  “报!西京城内濮王府和府衙,已被我军攻占……”

  “报!西京城内的三处大粮仓,已被我军夺取……”

  “报!西京北城之敌已弃城而逃,北城已经被我军占领……”

  “报!西京北城逃出去的残兵败将六千余人,已经被种师道、种师中、郭成、韩世忠部将士合力追杀,毙敌过半……

  “报!刘延庆部招降了一千余名夏军新兵……”

  “报!种师中部先锋张俊率百余骑,与韩世忠、岳飞、王禀几路大军,在西京北城二里余地外,围歼残剩的夏军两千余骑……”

  “报!刘光世在围歼战中,招降了二百余名夏军骑兵……”

  赵吉闻听捷报频传,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容,心中豪情万丈。

  他身边的赵楷、赵构、宗泽、姚古等人,听到宋军接连取得大捷后,皆是欣喜若狂……

  他们知道,在当今赵官家的御驾亲征、英明指挥下,还给宋军带来了那么多的火药热武器后,才能取得攻克夏国陪都西京城这一壮举,如此丰功伟绩,盖过大宋之前的所有皇帝。

  随着城内的喊杀声渐渐平息,数批报事官回报赵官家:宋军已经全面占领并控制了西京城……

  当日清晨,赵吉下旨:御驾移至城内。

  保护在赵官家身边的有,数百名皇城司的亲从官。

  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严密地护卫在赵官家的周围,确保其安全。

  保护在赵官家御驾外层的是,姚古部的大军。

  赵吉率领姚古部一万宋军,浩浩荡荡地入城,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赵吉骑在战马上,缓缓前行,他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狼藉。

  战后的夏国西京城内的街道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

  城内的百姓们,吓得家家闭户,不敢外出,只有少数胆大的人扒着门缝,窥视着这支刚刚取得大胜的威武之师……

  街道上血流成河,到处可见没来得及逃跑的夏军尸体,有的横卧在路中央,有的倒在墙角,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惊恐的绝望表情。

  当然,在宋军入城的短兵相接的街巷追击战中,也有少量宋军士兵阵亡。

  赵吉沿街而行,他也能偶尔看到二十几个杂乱横躺的夏军尸体之中,也会出现一两个宋军兵卒的尸体。

  他看到这一幕,心情沉重且复杂。

  战争是残酷的,打仗没有不死人的。

  不过,赵吉坚信:只有战争,唯有武统,才能实现华夏一统。

  ‘也只有朕将华夏统一后,我大宋汉家王朝才能更加繁荣强盛,不会受到异族外敌的侵辱,百姓也才能过得更好。’

  赵吉进城后,并未因胜利而冲昏头脑。他立即安排兵马,守好城池……

  他入坐西京的府衙主位,招来凯旋而归的众将士,赐坐于堂内。

  在赵吉亲自主持下,宗泽按照事先统计出来的各路宋军承报上来战功奏报,开始对此次伐夏攻取西京城的众将士们,论功行赏……

  在西京城府衙内坐在末座的小校张俊,既紧张又激动。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是种师中手下的一名小校,竟然能有幸面圣,还被赵官家赐坐!

  他偷眼环视着府衙大堂内的众多大人物们,他们人人都比自己的官职高。

  宗泽按照他和赵官家一起商议后的论功封赏名单,依然对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刘延庆、郭成、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吴玠、吴璘、杨再兴、王贵、张宪、牛皋等二十余位将领进行了加官进爵和赏赐财物……

  当宗泽最后念道:

  “进武校尉张俊上前听旨……”

  张俊紧张地从座位站起,怀着激动的心情,跪在殿中。

  “末将张俊听旨。”

  宗泽用的欣赏的目光,打量了一眼壮汉张俊,观其容貌不凡,年龄应该在三十四五岁的样子,跟韩世忠应该算是同龄人。

  “进武校尉张俊,随种师中部在攻打夏国西京城之战中,身先士卒,率先攻入敌军西城。之后,在追击敌军过程中,张俊率领其部百余骑,斩杀敌军一千余人,张俊独斩敌三百余!”

  “赵官家闻听张俊如此英勇杀敌,所立战功赫赫,特破格诏张俊入殿,面圣听封!”

  宗泽宣布到此,他还非常懂事地将拟定好的封赏名册,呈给了赵官家。

  赵吉接过封堂名册,看着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张俊,心情是很复杂的。

  在此之前,他特意先叫来种师中,核对了这个张俊的出身、从军经历等信息。

  据种师中所奏:这位在攻打夏国西京城作战英勇、杀敌颇多的张俊,字伯英,秦州成纪人……

  张俊出身贫庶,少年从军,一十六岁便在军中当弓箭手,至今已从军的二十年。因前些年宋夏战争中,张俊多立有战功,才从一小卒被提拔为五十三阶的低等武官进武校尉。

  对上了,这个张俊就历史上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也是历史上害死岳飞的参与者之一。

  不过,赵吉还是打算重用张俊。

  赵吉有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气魄。

  再说了,历史上的张俊,绝对是站队在南宋皇帝赵构这方的。

  他是绝对忠君的。

  再说,赵吉自认为不是昏君,只要这个世界里的岳飞,如历史上的岳飞一样忠诚,他是绝不会对岳飞起半点加害之心的。

  再说了,历史上的张俊,开始平步青云,是因为在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军攻太原,张俊随种师中大军往援,才逐渐开始被重用。

  等到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时,张俊即率部前往跟从,他被擢升元帅府后军统制。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司前军统制。

  等到了苗傅、刘正彦兵变之后,宋高宗赵构被废,张俊与韩世忠等在张浚节制下,平定了苗刘事变,张俊因功被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

  那时,张俊才开始飞黄腾达。

首节 上一节 342/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