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45节

  兵库之源头,还在于掌造弓弩、甲胄、器械、旗帜、马镫等物的【弓弩造箭院】。

  想让京城的兵库内军备充足,当使【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制造出更多的兵器、弓弩、甲胄、器械等物。

  父皇已下诏,恢复‘旬课’祖制,【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毕然依诰而行。

  然则,还应赏罚分明,令其按质按量制造军备所需要之物。”

  “构儿,所言极是。”赵吉感叹今年才十三岁的这小赵构,懂得还真多。

  赵吉又问道:“构儿不曾出宫,如何知道得这般多呢?”

  赵构恭敬地回答道:“儿臣除了每日刻苦研习父皇的书法字帖、临摹父皇的画作、背诵四书五经、习练骑射武艺之外;

  儿臣还差遣随侍宦官去秘书阁,借来众书阅之。

  儿臣所知我大宋有【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亦是从书中所知。”

  “哈哈哈……”赵吉高兴得大笑,慈爱地抚摸着赵构的后脑勺,说道:

  “构儿博学,朕心甚慰。”

  虽然,赵吉真心高兴有了小赵构这个聪明的便宜儿子,

  但是,穿越者赵吉却知道,在历史上赵构这小子当了皇帝后的那些污点:怕自己皇位不保,做出不仁不义不孝之事,绝不想迎回二圣,为了与金议和,与秦桧合谋,用十二道金牌招回精忠报国的那位抗金屡战屡胜的大宋军神,以“莫须有”罪名杀之,真是千古奇冤,自毁抗金长城……

  当然,赵吉知道,少年的可塑性应该还有,反正传位于赵构的可能微乎其微,现在好好地锻炼一下小赵构,看看他将来能长成什么样再说吧!

  现在,赵吉该表扬小赵构,还是不吝惜地表扬着他……

  在场的三皇子郓王赵楷,脸上陪笑,心里却极其不屑,甚至对赵构心生一丝嫉妒……

  少年赵构开心地咧开嘴角,露出两排洁白而整齐的门牙,好似天真无邪。

  实则,小赵构呼出了一口压抑在他心中已久的闷气。

  赵构的这一口闷气,缘于常年得不到父皇的宠爱;

  也源于其生母韦氏,经常在背地里向小赵构抱怨:天子道君皇帝根本没有把他们母子放在心上……

  更源于其母韦氏,严格命令不让自感英才少年的小赵构,在众皇子中表现出众,让小构做事做人时,一定要谨小慎微,不要做出头先烂的‘椽子’……

  可是,小赵构那种争强好胜的少年天性,韦氏能压得住一时,但是绝对压不住一世!

  这会儿,少年赵构脱离了母亲韦氏的束缚,再加上得到了父皇的宠爱和表扬,他的天性,已经开始放飞了。

  赵构得意,心中暗想:“吾亦是父皇的亲儿子,凭什么要听母亲所言,不能让本王表现出众的学识和才能呢?

  本王,岂能心甘情愿地久居于诸位皇兄和皇弟之下呢?”

  ………………

  【感谢两道题的打赏!谢谢鼓励,我会努力写好本书的!】

第82章 赵构领旨

  本王,岂能心甘情愿地久居于诸位皇兄和皇弟之下呢?

  赵构思至此处,暗藏于其骨子内的争强好胜、敢于一博的天性,无形地释放了出来。

  赵构向赵吉跪拜道:“父皇,三哥儿劝父皇要珍重龙体早些回宫,儿臣觉得此言极是。

  然则,父皇若还想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视察,大可不必亲去。

  儿臣不才,却愿领父皇旨意,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督促其加紧制造军需等物资。”

  一旁默不作声的郓王赵楷,眉头微凝,暗想:赵构小小年纪,竟会用先褒扬本王对父皇的进言,再在父王面前主动邀差事去办,以此邀宠!本王不可小觑康王赵构啊!

  “呵!”赵吉微笑,盯着稚气未脱、态度诚恳的少年赵构。

  他心中暗想:赵构在历史上不是也很会抓住机遇吗?

  比如,在靖康之难之前,金军第一次围困汴京城时,金军要求大宋派出一个王爷入金营和谈,赵构就敢主动请缨入金营……

  也因此,原本在诸多王爷中平平奇的赵构,一举名声大噪;凭着母以子贵,赵构的生母韦氏也破格晋升为“贤妃”,搬入龙德宫……

  赵吉感觉,赵构应该是一个挺会抓机遇的人才。

  赵吉故意想试探一下少年赵构,便微笑着说道:

  “构儿才一十三岁,年纪尚小。

  朕若派差事于你,岂不儿戏了?”

  三皇子郓王赵楷嘴角上扬,叩拜道:

  “父皇圣明,九哥儿尚幼,岂能奉旨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呢?

  九哥儿应父皇回宫,临摹好父皇天下第一的书法和画作,多读读书,作好文章,方是九哥儿如今年龄该做之要事!”

  少年赵构听到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三哥赵楷的话后,他气得嘟起小嘴,但是他依然没有插言,只是暗想着如何能说服父皇,将好不容易才等到的这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抢到手……

  赵楷继续说道:“儿臣已经被父皇安排在这兵库中,调查武备不足一案。

  京城兵库军备不足,理应是供应兵器等军备的各作坊之责。

  因此,儿臣才是领旨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抓捕贪官污吏的最佳人选!

  恳请父皇,让儿臣全权处理此事!”

  赵吉没有急着表态,他笑着对少年赵构,问道:

  “构儿,你三哥说你年纪尚幼,不适合接此差事,你有何见呢?”

  少年赵构一听父皇的话,立即心里有了底。

  毕竟,以赵构的聪慧,他是能分析出父皇问此话时,已经表明出了此事可以商量的。若是父皇真的打心眼里赞同郓王赵楷的提议,那么,父皇就根本不会再问了。

  赵构立即回禀道:“儿臣觉得,三哥之言不妥。

  三哥既然要在此地,追查兵库军备不足之责,必须要有查验兵库在此之前兵器等军用物资的进出帐簿,

  还要审问这兵库的库守等官员,势必要耗时良久。

  三哥岂能有工夫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呢?

  然则,

  儿臣却可奉旨帮助三哥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

  赵吉对小赵构赞赏地点了点头。论不看赵构今年才十三岁的年龄,其实赵构说得也条条在理。

  赵吉下令道:“传朕口谕,康王赵构为钦差,御史曹辅为饮差副史,领一百名皇城司随从官(兵),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立即整改,恢复兵器军备制造,确保精良。”

第83章 准备去牟驼冈阅马

  赵吉下令道:“传朕口谕,康王赵构为钦差,御史曹辅为钦差副史,领一百名皇城司随从官(兵),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巡查,对查证弊疾立即整改,恢复兵器军备制造,确保精良。”

  少年赵构欣然,叩拜谢恩,道:“儿臣领旨,定当不负父皇期望……”

  而郓王赵楷看到九弟突然间得到了父皇的宠爱和重任,他虽然不再吱声了,可是心里却不喜。

  赵吉派随从官骑快马,去御史台传旨给新上任不久的御史曹辅,让其领旨后直接赶赴【东作坊】,与康王赵构在东作坊那里汇合,再共同巡查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

  赵吉觉得这样安排比较妥当,虽然少年赵构勇气可嘉,敢挑重担;

  然则,赵构的年纪还是小了点,官场的阅历根本没有;

  而安排一位老成持重、元符年间的进士、只因太过正直而得不到升迁、连皇帝逛青楼都敢直谏的五十一岁的新任御史曹辅,

  赵吉相信,赵构和曹辅这对组合,一定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的巡查,一定能查证弊疾尽快整改,恢复兵器军备大量的制造并确保精良。

  少年赵构领旨后,拜别父皇和皇兄郓王赵楷,领百名皇城司的随从官(兵),先行赶往东作坊……

  被留在兵库内,准备追查兵库军备不足之责的郓王赵楷,再次奏请:

  “父皇要注意龙体,早些起驾回宫勿要过度劳累。

  追查皇军军备不足之事,有儿臣替父皇操劳,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项差事。”

  “楷儿仁孝,年轻有为。”赵吉不忘夸赞一下赵楷,毕竟谁都爱听鼓励表扬的话嘛。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对于年轻人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赵吉略一思量后,便道:“朕这就起驾回宫。”

  …………

  赵吉给三皇子郓王赵楷留下一百余随从官(兵),他领剩下的所从官兵,起驾回宫。

  其实,赵吉本是想着自己领着剩下的随从官兵,直接去京城开封外城西北那个最大的牧养之所------牟驼冈。

  毕竟,赵吉没有穿越来到这里之前,在现代社会的大学里,学习北宋的历史时,就知道北宋东京开封汴梁有最大的养马场牟驼冈的,曾经在那里养军马上万匹。

  赵吉知道,北宋诗人江休复写有《牟驼冈阅马》长诗,

  赵吉还能记住其中的几句:

  牧马散近坰,阅视乘高秋。

  驼冈似沙苑,堆阜带川洲

  ………………………

  军戎选轻捷,和銮御调柔。

  毛物有千名,众美归骅骝。

  ………………………

  而赵吉在大学历史系准备写毕业论文时,还查阅过《三朝北盟会编》,

  书里记载了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人围东京开封城时,“都水监决水浸牟驼冈”,“大理少卿聂宋献言请决蔡河、汴河水合灌摩驼冈。摩驼冈(也作‘牟驼冈’)者前金人下寨之地也。地势卑湿,既为水灌注,金人乃尽占高阜之地为营”……

  也就是说,当时金军看到滔天般的大水,向牟驼冈的金营奔涌而来,特么的金军也不傻啊,就立即去地势高的地方扎营了……

  因此,赵吉对于这大名鼎鼎的牟驼冈,很想去看一看的,并且一定要去的,只不过要先回宫,等要事处理完后,再去……

  去牟驼冈,不是旅游,而是去阅马,查阅一下我大宋能出战的军马还有多少?

  军马对于古代冷兵器战争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无论是汉武帝想方设法弄来西域的汗血宝马,还是大宋的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在全国修建多处大型养马场所,畜养训练军马;

  以至于,到了赵吉这副身体原主的亲爹宋神宗时,都是非常重视军马的繁殖和蓄养的。

  只不过,到了现在,赵吉也不知道,在这北宋末年,自己的原主是个不理朝政、不做正事的皇帝,奸臣当道、官吏贪污腐败,

首节 上一节 4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