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60节

  “儿臣谢父皇夸赞。”赵楷拜谢道:“儿臣定当为我大宋殚精竭虑……”

  郓王赵楷虽然没听懂父皇口中的“效率”一词,但是聪明绝顶的他,自然是听得出来父皇是在夸奖他。

  赵楷汇报完工作后,垂立在侧,得意洋洋地瞧着小赵构。

  康王赵构面露复杂的神情,如实奏禀道:

  “儿臣领父皇圣旨,与父皇派来的御史曹辅,会于东作坊。

  儿臣与曹御史,领百名亲从官,不告而至,从东作坊巡查至西作坊,最后巡查至弓弩造箭院,查视京城这三处制造兵器弓弩之地,发现了极其严重的弊疾。”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吉,一听小赵构的汇报后,他是有心里准备的,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各种官营之所也绝对逃不过腐败问题。

  要不然,赵吉也不会派出康王赵构和御史曹辅,共领百名亲从官,去巡查京城的三处重要兵器制造之地了。

  赵吉问道:“构儿,向朕讲出你巡查出来的‘弊疾’吧?”

  “儿臣遵旨。”小赵构回奏道:

  “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之弊疾,在于司使、副使伙同宦官监造使,皆贪腐不堪……”

  赵吉听小赵构的汇报后,他皱着眉头问道:

  “朕未闻构儿奏报之前,便已经猜测出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存在贪腐,不然也不会派构儿与御曹辅去查了。

  贪腐的罪证,可曾掌握真凭实据了?!”

  赵构回奏,道:“儿臣已经掌握了大部分证据。

  儿臣与曹御史突然而至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巡查,在这三处皆发现,本应制造禁军铠甲、兵器、弓弩之所,却正在私制大量的农具犁铧、镰刀、锄头等,以及平民所用菜刀、劈材的斧头和锯等铁器。”

  赵吉听至此处,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本应用作禁军武器制造的精铁,居然私做民用的铁器?

  真是利令智昏!谁给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构儿,你和御史曹辅严查此事了吗?”

  “回父皇的话,皆已经严查了!”小赵吉如实奏报道:“儿臣已和曹御史,顺藤摸瓜,抓捕并严审了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的三名司使和三名副使,以及那里的六名宦官监造使。

  刚开始时,他们拒不承认,皆言是他们手下各【作】官吏的个人营私之举。

  然则,儿臣与曹御史讲明厉害关系,当众宣读圣旨,又言诸如当朝大员高俅和王黼皆因贪赃枉法,皆被父皇下令送到大理寺受审,尔等岂能抵赖?

  之后,儿臣让亲从官将各【作】的官吏百余人,带来与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的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进行对质。

  结果,其在制造兵器之余,用朝廷拔给的精铁,大量私造农具和民用铁器之事,皆出自主官之秘令。

  各主官和宦官监造史,看到的各【作】官吏招认,他们便供出各【作】的官吏,也参与了分得贪污之钱……”

  “哼!胆大妄为!”赵吉怒道。

  赵吉知道北宋的东、西作坊以下,还有更细密的分工,分为五十一个【作】,每一【作】专门负责制造一类产品,如【铁甲作】、【马甲作】、【朴刀作】、【长枪作】、【旗帜作】、【油衣作】、【藤漆作】、【什物作】等。东西两作坊的工匠多达七八千人。

  京城的弓弩院造箭专门负责远射兵器的生产,制造各种强弓劲弩和各类箭支;这里的人员编制没有东、西两作坊多,但也设司使、副使以及皇帝派去的两名宦官监领,有兵匠一千零二十四人。

  在京城之外的各路,也都设有制造兵器的作坊和弓弩院,那里的贪腐问题应该也挺严重的。

  赵吉又道:“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就敢如此胆大妄地贪赃枉法吗?

  他们的背后,有没有朝中大员当靠山?

  构儿,你审了没有?”

  站在赵构不远处的郓王赵楷,心里庆幸着自己没有被父皇派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趟这浑水。他面色如常,心里却抱着看定了九弟小赵构处理不好此事的笑话了……

  …………

  【感谢0033零零散散的打赏,感谢投月票和推荐票的书友。】

第105章 小赵构宽严有度,朕决定铲除异己

  站在赵构不远处的郓王赵楷,心里庆幸着自己没有被父皇派去东、西作坊和弓弩造箭院,趟这浑水。他面色如常,心里却抱着看定了九弟小赵构处理不好此事的笑话了。

  “父皇圣明!”赵构启奏道:

  “经儿臣审问,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还真有大靠山暗中支持他们如此贪赃枉法,以便从中得利!”

  还没等小赵构说完,赵吉便急迫地问道:“是谁?”

  赵构回奏,道:“据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供述,其私造民用铁器贩卖后,皆将三分之一脏款孝敬给原太尉高俅!”

  赵吉恨得咬牙切齿,大怒道:“好一个高俅、高太尉啊!

  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军纪废弛、军政不修!

  不仅如此,你这高太尉,居然还把手插到了朕在京城的牟驼岗牧所、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从中大捞贪腐之财!”

  天子之怒,即便是亲儿子,也惧怕万分。

  郓王赵楷和康王小赵构,被赵吉的怒意,吓得只有恭恭敬敬地弯腰侍立,未敢插言半句。

  赵吉感慨,高俅虽然是太尉,但是权柄在北宋这种想尽办法分夺削弱文臣武将独掌权力的朝代,按理来说,高太尉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可是,高俅因得宠于原主宋徽宗,故此恃宠而骄,胡作妄为、贪赃枉法……

  穿越者赵吉知道:【太尉】这官名起于秦朝,为三公之一。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为秦汉时期的最高武职,此后历朝历代或撤销或重置,到明代彻底废除。

  即便是明朝的小说《水浒传》写着高俅是殿前都太尉,掌管殿帅府并管禁军,那毕竟是文学形象。

  真实的历史上,北宋并没设过殿帅府,高俅也没当过殿前都太尉,而是太尉。

  只有在明朝才设有殿帅府,而且只在京师设置,叫“东营殿帅府”,其职能和清朝的京师“九门提督”相似,负责京城的防守与治安。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应该是强行将“东营殿帅府”安在北宋时期。

  不过,在五代,后周世宗倒是创立过“殿前司”,统领殿前军,这是一支皇帝的精锐亲军。

  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前,担任的就是“殿前都检点”,为(后)周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

  秦汉之后,太尉一职,多属于挂名的军事主管,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

  北宋宣和年间,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再一次将太尉提升为武官之首,

  太尉这一官职,得以回光返照,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职。

  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由于太尉是京官,又居武阶官之首,常参与机要大事,其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些文官差。

  北宋还有国家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不仅监控着大宋所有的军队,而且有调兵遣将的权力。但是,北宋的枢密使却没有练兵、带兵、统兵的权力。

  【枢密院】的主官叫【枢密使】,由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则往往是由武官担任的。

  枢密使的地位相当于宰相。当然,北宋时,偶尔也有宰相兼领枢密使的情况。例如,庆历年间用兵西夏,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

  那么,按照北宋这防止朝中的文官大员和武将造反的分权政策,即便高俅身居太尉,就可以在军中只手遮天了吗?按理来说,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高俅做到了“欺上瞒下、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的纪律废弛、军政不修。

  高俅不但自己贪赃枉法,还用手中的权力和官场上的关系网,基本以火箭的速度,破格提拔他的两个亲弟弟和三个儿子……

  想到这里,赵吉先把正在汇报工作的小赵构和下方侍立的赵楷晾在那里,他对内侍宦官道:

  “你去趟大理寺,向监审的梁师成,传朕口谕,严审高俅的罪证之时,别忘记了审问并查证出高俅之弟-----宣和殿大学士高伸、金吾卫大将军高杰,以及高俅之子高尧康遥郡转为正任、高尧辅由观察使提拔为承宣使,这些高俅的至亲,有何德何能,居然在短短几年内,官阶都提升得如此之快?

  高俅的幼子高柄刚刚及冠,虽未步入官场,但据听说其在京城内也是一恶少,查一查其在京城的无礼王法、胡作非为,其父高俅是否包庇纵容了?

  还有,让大理寺加快审出高俅、王黼的重要罪证,尽快判决。”

  “小奴遵旨。”内侍宦官领旨,出捶拱大殿,去大理司传旨了。

  郓王赵楷低头沉思:九弟小赵构奉旨去东、西两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办差,这办得也不错啊!还审问出了其背后的大靠山是高俅,看来这应该是父皇想快速惩办高太尉之圣意了?

  赵吉让赵构继续汇报,其与御史曹辅巡查时发现的问题。

  赵构道:“东、西两作坊、弓弩造箭院,皆贪腐严重,从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到各【作】官员贪军饷;

  他们还指使各【作】主官,命令兵匠中的什长和伍长领着手下的工匠,用公家的精铁私造民用铁器贩卖得钱,按官阶大小而私分之。

  对于处理东、西两作坊、弓弩造箭院的贪官污吏问题上,儿臣与曹御史却产生了严重分歧。

  曹御史主张把贪官污吏、小至兵匠的伍长,皆抓起来法办。如此一来,少说也要抓起来两千余人。

  然则,儿臣则坚决反曹御史之策。

  儿臣认为,兵匠中的什长和伍长皆是受上官胁迫而为,他们更是兵器制造的老工匠,掌握着很好的手艺。

  儿臣主张,只法办东、西作坊、弓弩造箭院司使、副使、宦官监造使,以及各【作】有严重贪腐行为的主官,如此一来,被治罪者不过百余人。

  儿臣与曹御史分歧严重,僵持不下。

  儿臣力排曹御史之议,当场宣告父皇从严治官吏的同时,也宽仁厚德,故此可免私造民器的什长、伍长之罪,让他们戴罪立功,以后要严于律己,多为我大宋生产出精良的兵器和军用器物!

  曹御史说,要写奏折弹劾儿臣此次查腐不利……”

  “御史曹辅是从其职责出发,要查腐至微。”赵吉微笑着表扬道:“然则,构儿着眼大局。

  此次差事,构儿办得甚好!”

  小赵构叩首道:“儿臣谢父皇夸赞。”

  本想看小赵构笑话的郓王赵楷,不但没有看到赵构出丑,反而看到了父皇再次夸赞小赵构,这让他心里不太好受,表面却得装出替九弟年幼有为而露出欣喜的笑容。

  赵楷和赵构奏事已毕,退出捶拱大殿后,赵吉思虑着即将南征方腊还应该带谁去呢?

  去东南征方腊,这是一次好的实战练兵机会,朕也能挑选出几名优秀的将领。

  而且,还可以通过南征方腊之机,铲除如今还没有跳反的异己。

  穿越者赵吉知道,若按历史发展,六年以后,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城发生了靖康之耻之后,有不少大宋官员向金军投降。

  这其中,有被逼无奈被金国强立为大楚皇帝的张邦昌,更有恬不知耻而主动向金军示好投降金国被伪封为“大齐皇帝”的宋朝大臣刘豫。

  刘豫在北宋元符年间,进士及第。

  政和二年(1112年),刘豫被赵吉的原主宋徽宗任命为殿中侍御史。

  彼时,刘豫卑劣的德行被谏官攻击……

  刘豫在没中举做官之前,出身务农世家,他曾偷同窗的白金盂和纱衣,可见其品行之低劣。谏官攻击新上任的殿中侍御史刘豫,正是拿出刘豫没有科举及第前的偷盗旧事作为攻击点……

  当时,赵吉的原主宋徽宗不想揭发刘豫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

  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言说礼制局不符合礼制等诸事,宋徽宗怒道:刘豫是河北的种田人,怎懂礼制?

首节 上一节 60/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