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83节

  “花石纲”之役连年不绝,百姓备遭困扰涂炭,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腊起义时,即以诛杀朱勔为号召,得到东南之地被朱勔的花石纲之役搞得家破人亡的众多百姓的拥戴……

  此时,在大宋的东南,搞得民不聊生的“花石纲”始作俑者就是朱冲和朱勔这对父子。赵吉当然早就想好了要杀朱勔。

  然则,现在杀掉了朱勔后,不如朕御驾亲征方腊时,到了东南后突然间宣判朱勔的大搞花石纲之役的罪行,然后杀之以平方腊所部大部分义军的愤恨,也能起到瓦解义军人心的作用。

  若是,朕现在就同意了太学生陈东等人的联名请愿,下旨发到东南,诛杀朱勔;那么朱勔虽然能杀掉,但是,却很难起到朕御驾亲征时突然间诛杀朱勔,再攻打方腊用以瓦解义军人心的作用。

  思至此处,赵吉便道:

  “陈东,你不在朝堂之上,根本掌握不到你所检举之人犯罪的真凭实据,你却煽动三十余名太学生,在此拦阻朕回宫之路,请求朕诛杀朝廷大员!真是岂有此理。

  陈东你这是犯了大罪啊!”

  陈东面不改色,凛然道:“吾自知率众,跪拦御驾是大罪。

  然则,吾自政和三年,十七岁入太学,至今吾在太学读圣贤书已有十七年。吾自当效仿圣贤之忠义。

  吾愿学崇宁二年的太学生雍孝闻,敢冒死在殿试中,大力抨击蔡京兄弟把持朝政、力诋时政阙失。雍孝闻虽被蔡京流放海南而死,但却是吾辈之楷模。

  官家圣明,今日已诛杀了奸臣蔡京、高俅、王黼,正是吾等太学生早就痛恨之朝堂奸侫。

  吾等太学生,经商议正是趁此时机,请愿于官家,再继续铲除奸侫之臣的好时机。

  故此,吾等三十余名太学生徒步从东京城南的太学,过龙津桥,沿御道,行至西华门外,等候官家御驾,以陈心中所愿!”

  赵吉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他知道陈东的气节。陈东率领太学生请原是为了国家好,但是,陈东此时的请愿让朕诛杀梁师成和朱勔,却不合时宜。

  穿越者赵吉,翻阅着陈东等三十余人的联名进谏奏书,突然发现,除了陈东这个历史名人外,在请原的联名奏书之上,还有一位请愿界的历史名人——陈朝老。

  早在大观年间,太学生陈朝老,就敢上书斥责蔡京“奸雄悍戾,诡诈不情”……

  虽然,赵吉为了大局考虑,暂时不能同意陈东和陈朝老的请愿;

  但是,他知道敢把姓名写在这封请愿奏书之上的三十余个联名者,应该都是正义之士。

  毕竟,如今的南城太学里,可有千余名太学生,却只有这三十多名太学生敢冒罪来请愿。

  赵吉将请愿奏书收好,对敢联名写在请愿书上的陈东和陈朝老等三十余名太学生,朕都会留意考查,能者也会任用为官的。

  跪在御驾前的陈东,看到赵官家也没看几眼就将请愿奏书放在了一边,他却误会了赵官家的美意。

  陈东激动地道:“官家所言,吾等太学生并未掌握梁师成和朱勔之罪证。

  而梁师成和朱勔之罪证,天下人有目共睹,若官家真想找出其罪证的实据,只需一道圣旨,差几人去细查,便可找出其滔天大罪……”

  陈东又凛然地说出,他所听闻到的大宦官梁师成、以及东南供奉局主官朱勔所犯之种种罪行……

  赵吉还是觉得,现在就立查这梁师成和朱勔二人后杀之,与自己心中的大谋划,在时间上相抵触了。

  赵吉沉着脸,声音悠悠地道:

  “陈东,你此次煽动太学生,跪拦在朕的御驾前请愿,仅凭一腔书生意气,却在空谈国是,妄议要诛杀朝廷官员。此乃大罪也!

  然则,朕念你为国计,朕恕你等无罪。

  你速速带领跪在西华门前的太学生,都散了去吧!”

  “砰、砰、砰!”太学生陈东再叩首后,固执地道:

  “吾等太学生在来请愿之前,皆已立誓,得不到官家派人彻查梁师成和朱勔的罪行,吾等太学生便长跪于西华门前不起。”

  “哼!”赵吉怒道:“尔等太学生,这是威胁朕吗?”

  陈东却没有被赵官家吓住,他大义凛然、不卑不亢地道:

  “吾等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

  赵吉:……

  卧槽!赵吉在心中感叹,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可能是因为朕这个穿越者,把妖道林灵素问斩了,

  以及,朕还把尚有六年左右“阳寿”的蔡京、高俅和王黼这些奸臣,正法“强行送他们提前去地府报道”的缘故吧?!

  故此,在冥冥之中,朕这个穿越者所行的霹雳手段,引起了蝴蝶效应……

  引得太学生陈东率众,向皇帝请愿的历史事件,提前发生了。

  赵吉觉得:提前发生,要比延后六年当金军兵临城下时,再发生要好得多。

  只不过,太学生陈东煽动太学生请愿一事,因为提前了,故此,现在的陈东还没有把在监军西北的领枢密院事的大宦官童贯,列入‘请杀’的请愿名单中。

  毕竟,现在的童贯还没暴露出几年后其犯下的最大奸恶:即:他童贯因伐辽丧师,又想被封王,故此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他童贯有恢复燕云十六州之功。

  熟知北宋末年历史的穿越者赵吉知道:历史上的太学生陈东,先后四次上书请求诛杀“六贼”

  其第一次上书是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七,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贼”,以谢天下。

  赵吉还知道,在历史上的靖康元年,太学生陈东在率领数百人跪在宣德门下,上书请命要求召回主战派李纲……在陈东等太学生的请愿的带动之下,东京汴梁上万名市民也出来请原,还把登闻鼓的敲破!

  (登闻鼓,朝堂外悬挂着的大鼓,有冤屈者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

  当时,号称“浪子宰相”的主和派李邦彦,出来训斥太学生们不要胡闹,却被愤怒的太学生们揪住,被一顿猛揍、群殴……

  历史上的宋钦宗不得已,同意了万民的请原,召回李纲……还诛杀了“六贼”中的五个,放过了太师蔡京不杀,贬其为庶人还乡,不久后八十多岁的蔡京因贫病交加,据说是饿死于家乡。

  东京汴梁(开封)的外城被金军攻破之后,尚有皇城和内城可守的宋钦宗赵桓,不固守等待勤王之兵前来解围,他却傻乎乎地相信并答应了金军的诱降条件(实则是金军见到攻城太难,设下的诱捕并扣留大宋天子的诡计)。

  宋钦宗赵桓以大宋皇帝的至尊身份,亲自去金营求和……

  彼时,陈东等太学生数百人,听闻天子入金营求和,皆‘泣诣南薫门’……可惜,非常有先见之明的陈东等太学生,并不能改变靖康之耻……

  赵吉思至此处,不仅唏嘘感叹。

  看来,能改变靖康之耻者,天下唯有朕这个穿越者了!

  可是,如今拦在西华门外的太学生们,却暂时妨碍了朕的大谋划。

  把这群跪在西华门外请愿不起的太学生们,都抓起来治罪显然不合适;

  若放任他们不管,让他们继续绝食地长跪于此,若是大宋最高学府的太学生有个三长两短的,岂不是丢了朕的皇家颜面、失了大宋重礼重文的传统吗?!

  正在赵吉两难之际,在赵官家的御驾车队后面,行来了尚书右丞李邦彦的车驾。

  本来,李邦彦在西水刑场看完了处决蔡京、高俅和王黼的行刑,心里盘算着自己往后的行事一定要谨慎,至于像往日那样下午去逛青楼,在今日下午就不敢占用公家的时间去了。他准备回皇城内处理以下积压已久没有处理的公文了。

  李邦彦的车驾本是急着向西华门而来,不过,看到天子的御驾停在西华门外不行,李邦彦立即下令,停在御驾之后。

  李邦彦亲自下轿,趋步来到了赵吉的御驾前,他看到了跪在御驾前的太学生陈东以及在西华门前跪在御道上的三十余名太学生。

  一向狡猾的浪子宰相李邦彦,心里狐疑着。他能看出来,赵官家的御驾不入西华门,是因为陈东等太学生跪拦于西华门前。

  李邦彦所不知道的,是这帮靠国家养着的太学生,拦在御驾前是因为何事。

  李邦彦心中暗道:尔等太学生是不是吃饱撑得慌,拦在赵官家的御驾前,这可是大罪啊!

  不过,李邦彦看到了如今心性大变的赵官家,先后杀了林灵素、重臣蔡京、高俅和王黼后,他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在赵官家面前放肆了。

  李邦彦行完君臣的跪拜叩首大礼后,他试探地说道:

  “臣邦彦,自西水刑场,遥随官家御驾而回,本想回皇城处理政务。不知为何,官家御驾停于西华门前。”

  赵吉一看,这不是浪子宰相李邦彦吗?

  李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毬,做尽天下官。李邦彦行事猥鄙,好作秽亵的词曲,自号李浪子。

  如今,李邦彦官居尚书右丞,在大宋朝‘群相制度’下,其相当于副宰相,因此,京城百姓给李邦彦取绰号为“浪子宰相”。

  赵吉心中暗道:浪子宰相你来得正好,这些来请原的太学生,如同烫手的山芋,就交给你这个‘李浪子’来处理吧!

  赵吉一指西华门外,跪在御道之上的三十余名太学生,又一指李邦彦身后跪着的太学生陈东,装作气愤地说道:

  “这些太学生妄议国事,拦于西华门前,向朕请愿。朕若不同意,他们则要长跪不起!这成何体统?

  爱卿亦是太学生出身吧?”

  李邦彦立即回奏道:“臣邦彦,早年虽为太学生,然则被官家赐进士出身后,为官忙于政务,自然与这些太学生许久未曾走动了。”

  “呵!”赵吉笑着瞧向装作一脸正色的李邦彦。

  看得浪子宰相李邦彦直发毛。

  赵吉微笑着李邦彦,说道:“朕命你劝退这些堵在西华门外请愿的太学生。朕的大宋向来厚待文人,你在劝退太学生时,不许命兵吏驱赶。

  朕想看看自诩为‘李浪子’的你,可否有舌战群儒的本领能把众太学生劝回去。”

  李邦彦感觉这倒是附合赵官家器重文人雅士的一贯作风,只是今日被赵官家亲点做这种差事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反而是,办不成却会失宠于赵官家。

  李邦彦硬着头皮,咬牙强挤微笑,道:“臣邦彦遵旨,臣必尽力劝退跪在西华门前的太学生,让他们回去好好地读圣贤书,莫要在这里失了体面。”

  赵吉微笑地点点头,抱着看浪子宰相去劝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会不会被群殴的看热闹心态,一挥手,示意李邦彦去劝吧!

第129章 太浪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你俩想打架,滚远点去打

  赵吉微笑地点点头,抱着看浪子宰相去劝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会不会被群殴的心态,一挥手,示意李邦彦去劝吧!

  外表俊朗的李邦彦,遵旨后站起身来。

  转过身后的李邦彦,立即从原本的向赵官家卑躬屈膝的样子,变成了傲然威立,其嘴脸变得傲慢无比,他手指跪在御驾前向赵官家请愿的太学生陈东,唾弃,道:

  “陈东,你我昔日曾是太学的同窗。

  如今,吾已是尚书右丞。

  而汝却依然在太学求学。

  掐指算来,汝已当了十七年的太学生。

  哈哈哈!

  可笑至极!

  陈东,汝不思苦读圣贤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报效国家。

  汝亦不知修身养性、储才蓄德,以期有朝一日能得到官家怜爱,赐汝一个进士出身,汝却带头煽动太学生,长跪于西华门前,阻拦官家的御驾,你可知罪否?”

  “哼!”陈东毫不示弱,回怼李邦彦,道:“吾等太学生效仿圣贤,行忠义事,进谏官家,即便获罪也无憾此生。

  吾等真不及你李邦彦!

  汝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

  却能凭着擅行猥鄙之事、会作市井俗鄙的词曲取悦官家,被赐进士及科,又官至尚书右丞。”

首节 上一节 8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