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89节

  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朕就得用像李纲、甚至是以后成为出色将领的岳飞等这种不太会说好话却能办利国利民实事的忠良。

  “唉!”赵吉长叹一声……

  李纲却根本不会察言观色,他也不管不顾赵官家的感受,继续直言,道:

  “臣李纲,远在沙县,早已听闻:金国之主完颜阿骨率兵攻辽,辽国上京城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往西京。金吞辽之疆土已过半,若等金军灭了辽国,那我大宋可有北方的屏障了吗?

  金军若轻取了辽国之后,以金军贪婪抢掠之强盗本性,必犯我大宋。”

  赵吉点了点头,感觉李纲虽然说话直了一些之外,他的大局预见性还是很强的。

  李纲继续说道:“金国之主完颜阿骨打所部女真人,本是辽国之附庸之部,然则,完颜阿骨打心怀大志,不甘心所部永世被辽欺压,故此其率领所部女真人励精图治……

  完颜阿骨打于六年前,起兵反抗辽朝、其部勇武善战;五年前,其建国“大金”,如今已灭辽国半壁江山。

  然则,反观辽国君主天祚帝,耽酒嗜音,盘于游畋(打猎),穷奢极欲,信用谗谄,拒谏饰非,斥逐忠良,任用群小,纪纲废弛,远近生灵,悉被苛政,人情怨怒!

  故此,立国二百余年之强辽,在天祚帝在位之年,被金人乘其敝而攻之,上京城破,天祚帝逃亡。”

  金吞辽的疆土已过半,还暗中虎视我大宋土地。

  此正是臣李纲一年前,所言要让朝廷注意【外患】之体现。”

  “如今,我大宋东南又有方腊起义,其势渐大,有进犯杭州之意。

  此正是臣李纲一年前,所言要让朝廷重视【内忧】之体现。”

  官家此次东南巡幸,实为不妥之举。官家岂不见隋炀帝下扬州的前车之鉴?

  李纲言说至此,

  “扑通”一声,他跪在赵官家面前,叩首道:

  “臣李纲冒死劝谏官家,如今我大宋局势不妙,官家莫要学隋炀帝,更莫要从上京逃亡面而出却不知悔改的辽天祚帝!”

  卧槽!你李纲居然把朕如此励精图治、英明神武的皇帝,比做亡国之君。

  特么的,赵吉在心里气得想要骂人了。

  克制,朕一定要克制。朕要克制地与你这个忠臣李纲讲道理摆事实,让你这匹难驯的良马,心服口服地为朕所用。

  ……

  赵吉结合着自己原主残留下的记忆,故意用话试探着李纲的立场,便道:

  “朕早已知道爱卿所言的这些事了。

  数月前,朕已派使臣赵良嗣入金国。

  金主完颜阿骨打率兵攻辽时,宋使赵良嗣也随行了,上京城破后辽天祚帝逃往西京的消息,赵良嗣也带回了我大宋。”

  已经离京城一年多的李纲,听闻赵官在此之前,居然还派了赵良嗣这个两面派的小人出使金国,他便恨恨地道:

  “官家,何故派赵良嗣出使金国?”

  赵吉心里暗道:‘特么的,李纲你指责朕做个甚啊?

  这又不是朕现在这个穿越者的主意,而是朕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被奸臣怂恿之后,决定让这位出生在辽国境内的汉人【马植】改了名叫【赵良嗣】的外交家,去联金灭辽的,以便大宋能夺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特么的,你还当面责怪朕了?’

  赵吉平复了一下背黑锅的难受心情,继续试探着李纲的立场,便道:

  “朕派使臣赵良嗣,从山东蓬莱泛海赴金,在海上签订盟约:

  宋金联合共同灭辽,我大宋可得燕云十六州之地。”

  “砰、砰、砰!”李纲重重地叩首后,高呼道:

  “官家,宋金联合灭辽,万万不可啊!

  官家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乎?

  海上之盟应速废,

  赵良嗣当处凌迟!”

第135章 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保命

  第一百三十四章:辞别忠臣李纲,抓捕奸臣朱勔

  “官家,宋金联合灭辽,万万不可啊!官家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乎?

  海上之盟应速废,赵良嗣当处凌迟!”

  赵吉听完李纲的直谏,心里还是比较赞同的。

  他为了再试探一下这个世界里的李纲,是否与他看史书时熟知的那位主持东京开-封第一次保卫战抗金成功的名臣李纲一样忠直,便故意装作非常生气的样子,一拍桌案,大喝一声道:

  “李纲,朕召你回京,不责怪你去年任起居郎时,上疏极论都城水灾斥责朕有过失,而惹得上天示警惩罚朕之罪。

  然则,李纲你还没有被召回京城,在途国的扬州遇到了朕的御驾来求见,朕也召见了你,没想到你还和以前一样,不知悔改,依然擅于忤逆朕,反驳所决定的军国大事,你如此是为了博得抗上忠直之名吧?!

  李纲,你不怕触犯了朕怒后,朕一怒之下杀了你吗?”

  李纲则坦然答之:“臣李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保命,

  故敢触犯圣怒而死谏,臣李纲即便被杀,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也!”

  赵吉听到李纲义正辞严的话语后,心里甚是赞佩李纲的忠直,佩服他能提出北宋面临了内忧外患的严重问题。

  其实,李纲的先见之明,在去年宣和元年京城汴梁发大水后,在他的进谏上疏中请官家注意上天警示、让朝廷注意内忧外患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赵吉对李纲的试探已结束,他看出了自己穿越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的李纲,也如他所读史书中记载的李纲一样忠直可用。

  赵吉便道:

  “方才,李爱卿所言,正合朕意。”

  跪在赵吉面前的李纲难以置信自己双耳听到的话,真的是出自赵官家之口说出来的吗?

  李纲抬起头,望向他越来越看不懂的赵官家,确认了方才赞同他废除宋金海上之盟、杀奸侫使臣赵良嗣之言,确实是出自赵官家之御口。

  可是,李纲却疑惑起来:

  赵官家若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何必要派使臣赵良嗣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而废与宋辽议和修好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五年、边境无战事的澶渊之盟呢?

  “哈哈哈!”赵吉大笑,他起身离座,走到李纲面前,将跪着的李纲扶起,道:“方才,朕故意以言语,试探爱卿而已。

  可见李爱卿,真谓社稷之臣,一世伟人矣!

  大臣者,皆如李爱卿,何愁我大宋不能国富兵强?!”

  李纲被赵官家突然由怒转喜的巨大反差,给搞得有些发懵。

  他望向正搀扶着他双臂的这位笑容可掬的赵官家,双眼竟然有些湿润了。

  难道是赵官家顿悟了吗?

  难道面前这位赵官家真心愿意改提以前的毛病,不再劳民伤财地信道修仙、不再宠信奸臣小人而想重用吾这样的正直忠良之士了吗?

  李纲胸怀激荡,心潮澎湃,暗叹:

  昔时,楚庄王‘三年不飞不鸣,将以观民意,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现在,面前的赵官家二十年来庸碌无为、沉迷享乐,如今也要励精图治、振兴国家,是想学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了吗?

  若真如此,国之幸事!

  赵吉看到李纲激动的样子,他要继续收拢李纲这位名臣的忠心,便道:

  “朕在京城杀掉了妖道林灵素,杀掉了奸臣蔡京、高俅、王黼,并将此事诏告天下,李爱卿在剑南州沙县,可曾听闻?”

  李纲激动地回答道:“臣李纲已经听闻,深觉官家圣明,能悬崖勒马未为晚也!”

  赵吉虽然感觉李纲这话是发自他内心而说的,但是,听起来还真不受听。

  毕竟,李纲对朕杀妖道除奸臣的英明举措,只是给了一个“悬崖勒马未为晚也”的评价。若是换成其他会阿谀奉承的大臣来回答,说不定能把朕的英明举措给吹得天花乱坠呢!

  不过,赵吉想利用李纲,也不是为了听好话才召他回京的。

  不太会说话,甚是能把天聊死的李纲,启用他、重用他为的就是用他干实事的。

  赵吉一看自己问李纲话,得到李纲的回答,都是忠直地回对怼回来。故此,赵吉道:

  “李爱卿,来求见朕,所为何事?”

  李纲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地说道:

  “臣本来求见赵官家,是想问一下官家,如此劳民伤财,动用大量官军护驾,官家巡幸江南,是否要效仿亡国之君隋炀帝呢?”

  赵吉听到李纲如此直言而对,特么的,心情立即不太好了。朕还以为你李纲在扬州巧遇到了朕片之后,是来施恩的呢?!

  特么的,没有想到的你是来直谏、怼朕的啊!

  赵吉强颜欢笑地问道:“李爱卿,如今朕已经向你阐明了欲要励精图治、振兴我大宋之决心,现在你还要直谏来骂朕像那个亡国之君隋炀帝吗?”

  “扑通”一声,李纲再次跪在了赵吉的面前,因激动而声音显得有些颤抖地回答道:“听官家之言,观官家行事,如今的官家绝非是隋炀帝,而更似我大宋开国的太祖和太宗皇帝!

  是臣李纲眼拙了。

  臣李纲顿悟,官家此次下江南,应该是事先听闻了江南的因花石纲之役,搞得东南百姓穷苦不堪,故此,官家已经早有预见,知道东南的百姓极可能举事起义造反。

  故此,官家以巡幸东南为名,率领精兵护驾,实则是为了尽早地铲除东南的方腊起义吧?!”

  赵吉听到了李纲的分析后,点了点头。

  他觉得跟李纲这种又忠直又聪明之名臣打交道,就是不用多费口舌,李纲分析的很到位。

  李纲得到了赵官家的点头默认后,他更加激动道:

  “官家能如此有先见之明,预料到了东南诸如方腊之流会裹挟乱民举事造反,而官家又能以巡幸东南为名,实则行真御驾亲征之事,官家真有圣君明主之天资!”

  赵吉很难得到了李纲发自内心的表扬,立即嘴角上翘,朕很高兴,朕是发自内心地高兴啊!

  可是,赵吉没有高兴两秒钟,卧槽,李纲却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臣李纲幸能见官家欲励精图治,

  然则,臣李纲恳劝官家励精图治、中兴大宋之举,绝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赵吉刚刚被忠直的李纲表扬笑得裂开的嘴角立即僵硬在那里,特么的,这李纲又引精据典、用孟子的话来教朕了。

  朕真想回怼你一句:李纲,你这是来教朕做事吗?!

首节 上一节 8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