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99节

  众官再是跪伏叩首,道:“官家圣明啊……”

  刘麟听到赵管家的分析和斥责他的话后,吓得他磕头如捣蒜,心中非常害怕受到责罚,他被吓得声音颤抖地说道:

  “臣刘麟知罪,臣刘麟只想着如何能快速地除掉反贼方腊,故而才想出了如此毒辣的刺杀贼首之计。

  如今,臣刘麟听完官家分析后,顿感官家所言极是,臣刘麟知罪。”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朕,本就是让尔等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共议如何快速铲平反贼方腊的匪军。

  刘家麒麟能当众直抒胸意,朕怎么会治汝之罪呢?!”

  刘麟感激得泪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重重地叩拜道:

  “叩谢官家,恕臣刘麟妄议之罪!”

  刘麟在拜见赵官家这么短暂上时间里,自己的情绪不能有太大的,简直是半君如半虎啊,自己都快要疯了,没准自己哪句话说错了,赵官家万一发怒了,自己这个颗项上人头岂不是保不住了吗?

  赵吉当然不会拿刘麟献上的这条刺杀方腊的毒计,去治刘麟的罪。即便以此治刘麟之罪,那罪罚也太重。

  赵吉是要治刘豫和刘麟这狗贼父子的罪吗?当然不是,现在也找不出他俩太重的罪行,赵吉要的是未来将会叛宋卖国降金的这对狗贼父子,去死,而且是尽快地去死。

  没能办法,很难甚至是不可能改变汉奸狗贼的本性,那么,赵吉认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从身体上的物理消灭。

  赵吉笑得依然风轻云淡,对惊慌失措的刘麟,安慰道:

  “刘家麒麟,莫怕。继续向朕讲出你想出的第二条计策来。”

  刘麟战战兢兢地说道:“臣刘麟所想出的第二条计策,就是……就是真心诚意地招安反贼方腊、及其所部匪军,可免东南之地的一场生灵涂炭……”

  “甚好!”赵吉赞道:“不愧是刘家麒麟,所想出的这第二条计策,甚至合朕意。

  方才,朕与群臣共议后,议出的也是先对方腊匪军,朝廷先进行招安。

  若招安不成,再动刀兵。

  刘家麒麟,年纪轻轻,便有些经纬之才,实乃是个人物。

  朕提升你为承务郎。”

  刘豫和刘麟父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就得到了赵官家的升官了吗?

  在场的众官们也是很惊诧,就刘麟这计策,让他们的儿子来说,也能说出来啊!

  赵官家这就把从九品下的刘麟,升为从八品下的承务郎了?!

  刘豫和刘麟父子,表面上自然是对赵官家千恩万谢。

  赵官家却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认为可以实行招安方腊之策。如今,还需要拟写一封招安诏书。

  张邦昌、刘豫,你二人为进士出身,共同起草这封招安方腊所部的诏书。”

  “臣张邦昌遵旨。”

  “臣刘豫遵旨。”

  此时,刘豫的防备之心大减,毕竟,赵官家不仅厚待他还提拔了他的唯一的爱子刘麟,这令刘豫看到了飞黄腾达之日,就近在眼前……

  大宦官梁师成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张邦昌和刘豫相互谦让着由对方执笔。

  刘豫还是比张邦昌更加奸滑,推脱不肯执笔。

  张邦昌谦让再三后,只好执起笔来,并与刘豫一起斟酌着,如何行文……

  张邦昌和刘豫,都曾被唱名于东华门,他俩都是进士出身,文章才华上绝对上流水准。

  只是,在他俩共同起草着招安诏书时,涉及到了方腊若是答应招安后中,如何对其安置上,必须就要征得赵官家的批准了。

  赵吉说道:“朕可赦免方腊所部亲信、所有兵将的叛乱谋反之罪,对其收编为官军……”

  这一点上,大宋朝廷的招安几乎都是如此。

  张邦昌提笔,按照赵官家的圣谕,略加润色之后,便写在了招安诏书之上。

  “臣张邦昌,抖胆请问官家,招安时许以贼首方腊何等官职呢?”

  赵吉恨恨地说道:“方腊率领乱民举事谋反,震地东南,论罪本应诛其九族,若方腊知罪能速速接受朝廷的招安。

  朕可免方腊九族不被诛连,只治方腊一人之罪。”

  尚书左丞张邦昌提笔的右手一颤,险些将手中的毛笔脱落掉。

  张邦昌抬起头,疑惑地面向赵官家,问道:

  “官家,真要如此写吗?

  臣张邦昌冒死进言,如此一来,方腊岂能接受朝廷的招安?”

  赵吉怒道:“张爱卿难道没有听清朕的话吗?朕既然让你如此写,必然有其中的道理。

  朕行事何须向你解释!”

  张邦昌愕然,慌忙道:“臣遵旨。”

  他心中暗想:赵官家这是怎么了,明明说好了的是要招安方腊,还要只治贼首方腊之罪,如此一来,方腊岂会率部接受朝廷的招安?

  非但如此,送此诏安的使者,恐怕也会凶多吉少了。多数会遭到自起事时起便滥杀朝廷命官的方腊之毒手……

  在一旁的与张邦昌同共拟诏的刘豫,心中也有着跟张邦昌相同的想法。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刚刚被赵官家所器重,这会儿断然不可忤逆的官家之圣意。何况,送些招安诏书的使者会不会遭到方腊的毒手,那关他什么事呢?

  ……

  很快,张邦昌和刘豫,将招安方腊所部匪军的诏书拟好,递呈给了赵官家过目。

  赵吉认真地看了一遍,确实是按照他的圣意来拟写的这道诏书。

  赵吉微微一笑,对在场的三十余名杭~州城内文官们说道:“这道招安诏书,不仅上反贼方腊看到,还要让方腊所部的更多受到蒙蔽的兵将们看到。

  尔等按照此招安诏书,每人再往宣纸之上,抄写出二十份来。”

  “臣遵旨……”

  这个命令一下达,刘豫和刘麟父子,也算是在场的文官,自然也逃不过抄写张邦昌拟好的这道招安诏书。

  赵吉又对梁师成道:“取朕的玉玺来,哪位官家抄写完一份招安诏书后,梁大官你检查无误后,便替朕用玉玺盖好印。”

  “老奴遵旨。”

  在以前,梁师成没少替曾经一心求道修仙,而不理朝政的赵官家掌印。

  半个时辰过后,六百多份抄写好并盖了大印的招安诏书,堆在了赵官家面前的桌案之上。

  赵吉微微一笑,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这杭~州府衙的众官,问道:“何人自愿入反贼方腊军宫,送这招安诏书呢?”

  此时,杭~州府衙大堂临时改成的大殿内,鸦雀无声,众官皆低头不也说话,连相互之间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赵吉玩味地微笑着,锐利的目光在张邦昌、刘豫和刘麟身上,来回扫视。

  这三人深深地俯身,低低地耷拉着脑袋,恨不得能将自己的脸埋入裆中,皆不敢仰视一眼赵官家的天颜!

  赵吉高声宣布道:“朕欲招安方腊所部反贼,必须要体现出我大宋朝廷对招安之事的重视。

  故此,此次入反贼方腊营中去送招安诏书,必然要派去的一名朝廷高官当招安主使。”

  此时,尚书左丞张邦昌,隐隐地感觉不妙……

  赵吉高喝一声道:“尚书左丞张邦昌,听旨。”

  “扑通”一声,张邦昌跪倒在地。这恐怕是他有生以来跪得最快的一次,毕竟,他心里害怕赵官家点他的名字,让他去完成这送九死一生的任务。

  赵吉高声道:“朕任尚书左丞张邦昌,为招安主使,出使方腊匪军中,切莫丢了朝廷的颜面和自身的骨气……”

  “臣……臣……”张邦昌被吓得口齿都不灵利,他想据理力争,不想接这趟几乎就是送死的差事。

  可是,他一回想起赵官家在无论是京城杀林灵素、蔡京、高俅、王黼,还是在苏~州城斩杀朱冲和朱勔父子并扫其家之时狠辣来,他吓得犹如寒蝉。

  张邦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赵官家能如此安排让他去送死,必须是赵官心中早就生出了除掉他这个尚书左丞之心已久了。

  是何时呢?

  张邦昌细思极恐!

  难道是赵官家出京前要带上臣张邦昌之时起,就已经有此般狠辣的谋划了吗?

  他知道,自己若是抗旨不遵,赵官家早晚会找到一个足可以抄家灭门之罪安在吾张邦昌的头上,到那时不仅吾命不何,就连家中老小也必将受到牵连获罪。

  思至此处,张邦昌咬着后槽牙,双眼通红,声音颤抖地道:

  “臣张邦昌遵旨,叩谢官家委臣以重任。”

  赵吉又高声道:“入反贼方腊大营之中,只有地朝廷高官张邦昌前往,并不周全。还应该派出两名久居两浙之地,熟悉东南之事的官员,陪着张尚书一同前往。”

  在场的所有东南之地官员们,皆吓得心跳加速……

  赵吉高声宣布道:“朕任两浙察访使刘豫为招安左副使,承务郎刘麟任招安右副使,你父子二人陪同招安主使、尚书左丞张邦昌,一同出使贼营,宣读朕的招安诏书,责令方腊匪军速速归降于朝廷……”

第144章 入敌营招安

  赵吉高声宣布道:“朕任两浙察访使刘豫为招安左副使,承务郎刘麟任招安右副使,你父子二人陪同招安主使、尚书左丞张邦昌,一同出使贼营,宣读朕的招安诏书,责令方腊匪军速速归降于朝廷……”

  “扑通”!

  “扑通”!刘豫和刘麟父子,双瘫跪在地,吓得魂不附体。

  这对父子在此之前,一直被赵官家所礼遇和厚待,万万没有想到,如今赵官家却让他父子俩去那么危险的方腊大营中,送这份恐怕会惹怒方腊的招安诏书。

  “官家,臣刘豫才来两浙路,不过八年,对这东南并不熟悉啊!

  臣刘豫恐难用任招安副使唤之职。

  在这府衙之中的很多杭~州官员,皆比臣刘豫更熟悉东南情况。

  臣刘豫叩请官家,委派熟悉东南之臣,去当这招安副使协助张尚书,定然比委派臣去要好上千百倍。”

  刘豫此言一出,在杭~州城为官多年的官员们,皆恨恨地瞪着请辞的刘豫。

  这也很好理解,刘豫推迟不想当这钟去敌营极可能是送死的危险差事,还向赵官家推荐他们中之人去,那明摆着会遭到在场其它官员的记恨。

  刚刚还因赵官家夸赞又升官一级的刘麟,年轻而略微英俊而白皙的面庞上,被吓得是惨白无比。他也不傻,在场全程听到了赵官家对起草招安诏书是的圣谕,即便是方腊接受了招安,那也会治方腊个人之罪。

  这样的招安诏书送到方腊大营内,岂有不激怒方腊而杀送这招安诏书的朝廷使者这理呢?

  刘麟心中暗嚎:吾还年轻,尚未娶妻生子,吾还未实现做高官发大财的人生梦想,吾不想死啊!

  想到此处的刘麟,立即向赵官家再次叩首,哭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9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