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13节

  决心已下,后续的动作就很清晰了,赵骥必须趁赵云还能帮衬自己,抓住一切可能立功的机会,拉拢一切可能的盟友,增强自己在朝堂的话语权,以更高的政治地位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二天,赵骥一早便登门拜访赵云。

  听赵骥说完想要领兵出征后,赵云笑问:“不舍昨日还可有可无,今日怎么突然就态度大变?”

  “额……末将为人素来都是以明哲保身为主,但夜里思虑到国事艰难,唉,不禁…不禁汗颜,所以才会一早来找老将军表明心意”。

  赵云才不会相信赵骥这番鬼话,赵骥突然转了性子,肯定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这样的话,自己倒也不介意帮一帮他,毕竟关张赵等第一代元从老臣或死或老,而年轻一代又没什么突出人才,总得在自己死后有个人能在朝堂上维护元从后人的利益。

  下午,赵云亲自来到丞相府提交公文,诸葛亮得知后,亲自将赵云迎进官厩:“何事竟劳动子龙登门?”

  “正为丞相前几日提到的中军增援南中一事”,赵云将公文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接过,略作一视后笑容立即凝住,但他随即舒眉又笑道:“子龙好眼光,赵不舍确是良将,以区区百人入荆南,竟能先后击败黄盖、步骘等东吴宿将,先帝也曾对他多加赞赏”。

  “只不过…”诸葛亮沉吟道,“赵不舍原先编练的三千精兵都留在了荆南防备东吴,不知他新练之兵仓促间可堪征战?中军援兵此去可胜不可败,南中乱兵本正猖獗,万一中军援兵有所折损的话,则乱兵只怕会更难制约”。

  赵云虽然操心元从后人,但他绝不会拿蜀汉的国运开玩笑,之所以举荐赵骥,是因为他仔细研究过鸳鸯阵,所以对赵骥有足够的信心。

  “某愿以身家性命保举赵骥”。

  “我不是怀疑子龙的眼光”,诸葛亮诚恳道,“我观赵骥在荆南用兵尽是以攻代守,尤其是深入湘水一计更是万分用险,中军此去增援五尺道只需固守即可,我担心会弄巧成拙呀,是否可以另择一个擅守稳重的人去?”

  擅守?稳重?能在夷陵之战中保持部队不乱,成建制退回永安的向宠就既擅守又稳重。

  赵云知道诸葛亮要向宠出征是有私心在里面的,但他同样不否认诸葛亮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赵骥这小子的用兵风格确实有点喜欢冒险。

第31章 贴身亲兵

  诸葛亮建议暂时不忙作出决定,赵云也觉得稳妥一点没错,反正五尺道短时间内也丢不了。

  赵云将赵骥叫来家中,想要好好问一下他的出兵计划,以备诸葛亮咨询。

  赵骥决定出征后,这几日里早已思考清楚:“我想要先带兵去荆南,汇合留在那里的阎宇部三千老兵,再走沅水由武陵入牂牁”。

  “牂牁郡?”赵云纠正道,“朝廷的意思是让中军增援坚守五尺道的李恢所部,只要能遮断朱提郡进入蜀地的道路即可”。

  “末将明白朝廷的意思”,赵骥指着地图向赵云介绍自己的作战计划,“南中叛军主要有三股,越雟郡高定、益州郡雍闿、牂牁郡朱褒,只有永昌和朱提二郡还在苦苦支撑”。

  “现今叛军妄图阻断朝廷大军南下的道路,主力云集朱提,其腹心空虚,末将若提一旅之师自武陵从东面攻入牂牁,威胁叛军后路,则朱提之围不救自解矣”。

  赵云犹疑道:“计是好计,但叛军一旦得知你进入牂牁,必定会全力回援,届时你将以数千孤军直面数万叛军主力,这太危险了”。

  “如此不就按着朝廷的意思,解了朱提之围了吗”,赵骥抚掌笑道,“末将虽然狂妄,却也不敢想以区区数千人马平定整个南中,但只要我在东,李都督在北,叛军主力往北则我攻于东,叛军主力往东则李都督攻于北,千里拉锯下,叛军必然力竭,待中军形成战力后,再一举平息整个南中”。

  赵骥的作战计划正是参考了被誉为唐朝第一天才的李泌为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所作的战略规划。

  安史之乱时,临危受命的李泌向唐肃宗献计,由名将李光弼守太原,威胁安史叛军河北老巢,另一名将郭子仪守河东,威胁被叛军占据的长安,但要故意让开进出关中的通道,调动叛军两头奔命,等待叛军劳损削弱后,再伺机决战,一次性解决问题。

  可惜后来唐肃宗急于收复长安,来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李泌的战略在执行中遭到了阉割,以致于唐朝到灭亡时也没有消除藩镇割据的问题。

  赵云自然能看出这个计划的精妙之处,虽然在执行中难度很大,还有诸多细节需要完善,但绝非一味贪功冒险。

  赵云思来想去,认为此计可行,只要赵骥能把握好攻守之间的分寸,就能以极小的代价稳住南中的局面,解除叛军对蜀地的威胁。

  两人讨论补全其中的细节后,用赵云的名义写成文书,再次向丞相府进行报告。

  丞相府中,尚书令马良放下手中的公文,哈哈笑道:“赵老将军用兵向来是以稳为主,这多半是赵不舍这愣头青给出的主意,此计和他当初建言深入湘水如出一辙,深得兵家避实击虚之妙”。

  诸葛亮忧虑道:“我还是觉得有些凶险,赵骥太过年轻,又立功心切,万一……”

  “我是了解赵不舍的,他不是莽撞的人,打仗向来是致人而不致于人,不会拿国事冒险的”,马良劝说道,“只是赵骥离开中军后,赵老将军少了个得力助手,还需提醒向宠多费点心力帮衬才好”。

  诸葛亮叹口气,取笔挥毫在公文上签署同意:“好吧,既然你和子龙都信他,那就转呈尚书台请陛下用印吧”。

  另一边,关兴突然派人传话邀赵骥过府一叙,赵骥欣然赴约。

  来到关府,赵骥一进门就左盼右顾,关兴人小鬼大,忍住笑说:“我姊姊不在家”。

  赵骥假咳几声掩饰过去:“咳咳,不知小君侯今日找我有什么事?”

  “逗你的,就是我姊姊找你有事,她不好出面,所以才托我邀你”。

  关兴将赵骥引入内堂,果然看见关嫣一身短打男装,早已等候在堂中,关兴将人带到就偷笑着离开了。

  “我要随你出征”,关嫣不等赵骥开口,径直说到。

  “啊?”赵骥立即拒绝,“不行,你一个姑娘家怎么能和一群大男人混在一起,这不胡闹吗”。

  “我不管”,关嫣蛮横惯了,根本不理赵骥的难处,“之前我们关家资助你去武陵,说好战功归安国的,结果你倒是官居两千石了,可安国呢?”

  “我不是说过小君侯行冠礼后就会当侍中的嘛”。

  关嫣小嘴一翘:“谁知道你说的真的假的,反正我这趟必须跟着你”。

  “不行”,赵骥耐着性子劝道,“你一个未出阁的千金小姐,进了军营和一群男人吃住在一起,传去了的话,你以后还怎么嫁人?”

  关嫣铁了心坚持说:“我穿男装,就扮作你的亲兵,不用跟别的人住一起”。

  “我不是男人吗,跟我待一起还不是一样的”。

【厌世小说中 转站二94 83 27 8.0 0】

  “你睡地下不就行了?”

  “老子……”赵骥就快憋不住火了,“我可是主将”。

  “呿”,关嫣不屑道,“你要是不带我,我就把你托我们关家帮忙,把柳隐安插到自己手下的消息放出去”。

  一番争扯下来,赵骥实在拿关嫣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关嫣十分高兴,决定现在就跟赵骥回军营。

  为了避人耳目,赵骥和关嫣是偷偷从后门溜出去的,两人一路来到军营步入大帐,正在梳理文书的陈祗一抬头顿时愣住,但立即恢复常态向赵骥行礼。

  得到出征消息的柳隐和句扶也联袂而来,一进大帐就看见赵骥身边立着个肤色白皙、身段高挑的男装娇娃,句扶一怔,大声问到:“大人,这是……”

  他话未说完,柳隐马上偷偷踹他一脚。

  句扶立时会意,改口道:“大人,这是……这是要出征了吗?”

  几人议完军务,柳隐、句扶告辞出去,陈祗也抱着还未处理完的文书跟着出来。

  走出大帐,句扶还是有些想不通:“军中岂能带女子出征,不行,我要去劝谏将军”。

  柳隐一把拉住句扶:“孝兴且慢,监军大人向来持纪甚严,我想他不会胡来的,其中定有隐情”。

第32章 拜会吴懿

  句扶生性耿直,觉得赵骥身为主将不该带头败坏军中规矩,非要坚持返回大帐劝谏,柳隐拉住他苦苦相劝。

  一直没说话的陈祗见两人已经引起了往来的士卒的注意,这才在旁说到:“这女子神情高傲,似乎…似乎不太把赵将军放在眼里,那份气度是多年养尊处优而来,装不出的”。

  柳、句二人顿时停住:“你是说她不是营妓,而是世家千金?”

  陈祗把二人拉到偏僻处低声嘱咐:“你俩就没听说过监军最初起家的一百部曲是谁家资助的吗?”

  “你是说那是关……”

  “嘘!”陈祗一把捂住句扶的嘴,“军中人多眼杂,此事除了我们三人,万万不可外传,监军大人平时万一有所疏漏的话,你们要注意帮他遮掩,切记切记”。

  柳隐、句扶重重点头。

  赵骥带着一千新训士卒沿长江进入巴郡,在涪县转入酉水,顺流抵达沅陵县。

  阎宇早已带着三千旧部在沅陵等候了。

  阎宇看见赵骥老远就飞奔上来,一把搂住大笑道:“我就知道哥哥肯定会惦记我,哈哈,果不其然”。

  阎宇攀着赵骥殷勤表功道:“这三千兵都是哥哥的心血,我知道哥哥以后肯定用得上,所以一直把军权抓得紧,吴都督几次想分兵,我都抵住了不放人,谁叫我是哥哥的人”。

  赵骥引见众人,阎宇已经因功升任裨将军,虽说只是杂号将军之末,但官职也在其余诸人之上,惹得柳隐、句扶两个曲军侯大是眼红,心中暗起立功之心。

  一行人步入大帐,阎宇抬头一看,立即亲热喊道:“嫂子,你也来了?”

  这声嫂子一出口,柳句二人立时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陈祗连忙转身掩上帐帘,赵骥和关嫣则齐声呵斥。

  闹剧过后,阎宇揉着被关嫣暴揍的眼角坐下,听赵骥介绍说:“牂牁叛军以朱褒部为主,连同当地大小部落,也至多不到万人,目前聚集在郡治且兰县”。

  “我计划走水路,逆沅水直取且兰,这次的关键是一定要快,务必打朱褒一个措手不及,争取一战解决问题”。

  众人轰然应喏,各自分头准备,待人散去后,陈祗一边收拾地图,一边不经意问赵骥:“吴懿都督驻跸临沅,距离沅陵并不远,监军若要前去拜会,最好提前知会我一声,我好为大人安排行程”。

  赵骥一拍脑门,唉,光顾着打仗了,竟把吴懿这尊大神给忘了,幸亏有陈祗这个人精在身边提醒。

  吴懿是荆南都督,是武陵、零陵二郡的最高军事长官,可二郡却是赵骥一手打下来的,吴懿不过是靠着朝廷的命令坐享其成,在二郡威望不足,阎宇这些日子就没少给吴懿添堵,所以难保他不会对赵骥这次进入武陵有所猜忌。

  另外,吴懿还有一重外戚的身份,当今的皇太后吴氏就是他的妹妹,吴氏先嫁给刘璋的哥哥刘瑁,后又嫁给刘备成为皇后。

  总之,赵骥如果得罪吴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不急在这一点时间”,赵骥考虑后觉得还是应该主动拜会下吴懿,“吴都督是旧臣宿将,无论品秩、地位还是年纪都在我之上,于礼我该去拜访”。

  “兵贵速,往来临沅一趟得好几天,万一被朱褒安插在武陵的探子打听到了消息,叫他们有了防备就不好了”,关嫣撅嘴反对道,“再说了,吴懿身份看似贵重,其实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一个孤臣而已,有什么好理会的”。

  “正因为他现在失势,我们才更应该去拜会,好歹是太后的兄长,说不定哪天……奉宗,你安排一下,咱们快去快回”。

  吴懿对赵骥的来访很意外,他到了荆南后处处掣肘,所属的军队都是赵骥一手创建的,只要他稍微流露出想要夺占兵权的意思,以阎宇为首的这帮人就勾结汉人大族和五溪各部闹事作乱。

  一想到阎宇得知重归赵骥指挥时的兴奋模样,吴懿就气不打一处来,但出于礼貌,以及不愿公开得罪这位新近崛起的将领的考虑,他还是依着礼数接待了赵骥。

  吴懿本以为赵骥该是个盛气凌人的年轻人,谁知对方说话竟非常客气:“末将久闻吴都督威名,先帝在时托以恢复旧都之事,末将才疏学浅,今日特来请教南中之事,还望都督不吝赐教,好让晚辈有所增益,不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刘备称帝后,拜吴懿为关中都督,这本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手下无兵无将,但在赵骥口中却成了负责北伐的重任,一顶高帽子戴下来,吴懿心中很是受用。

  受用归受用,吴懿倒还不会为了几句恭维就交底,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不知赵监军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指教不敢,只是愚以为吴都督总领荆南方面之事,末将自武陵出征,自然也该以将军为尊,所以特来请令行止”。

  赵骥既然如此上道,吴懿没有理由不顺着杆子往上爬,他被闲置太久了,难得遇到这个机会,若不能抓住立下点战功的话,朝中很多人可能就真要忘记这位太后的兄长其实是个经验丰富的将军。

  “大方向上自然是按朝廷的命令行事”,吴懿决定说出自己的看法,“朱褒纠集牂牁各部,虽有万人,却尽是乌合之众,赵监军取胜不难,难的是攻取且兰后,如何保证粮道通畅”。

  赵骥细细品味吴懿的建议。粮道?从沅陵运粮到且兰是走水路,叛军没有水师,应该不会对粮道造成有效威胁,吴懿久经沙场,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那他的意思是……

  赵骥试探道:“为将者不可恃敌之可胜,当恃己之不可胜,都督身为主将,我建议由都督亲自坐镇沅陵保障粮道,我据且兰,与都督互为犄角,如此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吴懿点头同意,他要的就是能够一起出征,而不是远远呆在临沅无所事事。

第33章 奇袭且兰

  谈妥后,吴懿作为大军名义上的主将,和赵骥一起来到沅陵。

  赵骥从阎宇麾下拨出一千人留给吴懿镇守沅陵,剩下三千人分由阎宇、柳隐和句扶统领,乘船向着且兰快速出发。

首节 上一节 1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