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988节

  不丢下武器肯定就是个死啊!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给自己选择一条死路?

  于是乎。

  万余名士兵连同三千多匹战马。

  全都被哼哈二将轻轻松松的收入了囊中。

  没费半点力气!

  杨锋的身后。

  马蹄声骤然响起。

  吕布和杨戬一左一右的沿着江边赶来。

  来到杨锋的面前汇合。

  “大王!翼德传来消息,曹操似乎要从南郡出兵攻打江夏!”

  “父王,暗影密探也送来了谍报,称曹操部将曹仁率兵渡江,似乎是要攻打襄阳!”

  杨锋猛然回头。

  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曹操刚刚被我军击败,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了?他是想找死吗?”

  诸葛亮思索了片刻。

  轻摇着羽扇说道:

  “大王,亮以为这不过是曹操的疑兵之计,目的是为了制造恐慌来牵制我军,以便掩护刘备逃走。”

  “但曹操乃一代奸雄,我军亦不得不防啊!以免他假戏真做!”

  天下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

  曹操清楚地知道单凭他自己是很难击败杨锋的。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

  曹操必须要主动帮刘备一把。

  若是刘备真的被杨锋给收了。

  曹操日后在对抗杨锋的过程中。

  连个帮手都找不到了。

  刘备活着。

  至少还能帮曹操牵制一下杨锋呐。

第646章 世子亲卫队

  杨锋和刘备之间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

  以杨锋大获全胜告终。

  刘备仅仅带着可怜的万余人马去了益州。

  荆南四郡的武陵、零陵二郡就此落入了杨锋之手。

  杨锋收兵回到零陵城的第二天。

  赵云和陈庆之赶了回来。

  陈庆之昨日伏兵在张任、严颜的必经之路上。

  死死地拦住了他们归蜀的道路。

  和他们的人马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陈庆之的武艺虽然不怎么行。

  但是他指挥战斗的手段极为高明。

  凭着麾下七千人马。

  硬是把张任、严颜给拦了下来。

  激战之中。

  赵云率领陷阵营精锐赶来。

  与陈庆之前后夹击。

  二人合力大破蜀兵。

  斩杀了四千余人。

  擒获蜀兵近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

  再被擒获的蜀兵之中。

  有两千人的特殊存在。

  他们本是益州巴郡西部宕渠地区的异族人。

  名为板楯蛮。

  这一族人个个一身蛮力、骁勇善战。

  后来被刘璋的父亲刘焉在晚年时所降服。

  全族人因此而投降了刘焉。

  刘焉在投降过来的近万的板楯蛮族人中挑选出了三千精壮劲卒。

  编入了自己的亲卫队中。

  刘焉死后。

  这支亲卫队自然就落到了刘璋的手中。

  此次为了救援刘备。

  刘璋不惜调动了两千名板楯蛮精锐交给了严颜。

  让他带来了零陵。

  结果这两千悍勇的板楯蛮精锐一个不少全都被赵云和陈庆之俘获了。

  为了降服他们。

  赵云和陈庆之可没少费工夫呢。

  以赵云和陈庆之的能力。

  降服他们都显得有些困难。

  可见板楯蛮的确是一支百战精锐。

  战斗力是极为强悍的。

  当赵云向杨锋汇报这个情况之后。

  站在杨锋身边的杨戬好奇的道:

  “板楯蛮?我竟然没有听说过!难道他们是三头六臂不成?待我亲自去看看!”

  杨戬站起身来便向外走去。

  杨素、姜维、班骁三人连忙向杨锋告了个罪。

  急急地追了上去。

  看着几小只匆匆而去的背影。

  杨锋不由得笑道:

  “小崽子们翅膀硬了,看样子是要振翅高飞了。”

  吕布闻言哈哈大笑道:

  “这不正是大王所希望的吗?之前大王还让世子单独领军,谁看不出来大王的用意呢?”

  杨锋微笑道:

  “奉先说的是,不过这样也好。板楯蛮战斗力惊人,但却毫无根基。正好做炎昭的亲卫队,不过板楯蛮毕竟是异族人,还要一段时间的教化才行。”

  说着。

  杨锋把目光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是杨锋力捧的二代核心。

  教化板楯蛮、培养忠心的事情自然是要落到他的身上。

  诸葛亮站起身来拱手行礼:

  “大王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了。不过世子的亲卫队完全由板楯蛮组成仍是不妥,听闻云长将军和仁贵将军收服西域十二国之后,可是挑选出了一批西域精锐呢。”

  杨锋笑着向诸葛亮点了点手指:

  “你啊!白瞎长的那么英俊了,安上个尾巴你比猴儿都精!”

  杨戬是靠山王世子。

  更是杨家将二代的领军人物。

  身边自然是要有一支战斗力强悍又极度忠诚的亲卫队。

  单纯由板楯蛮组成这支亲卫队的确是不太妥当。

  但若是把西域精兵也加进去。

  就会对两千板楯蛮形成震慑与牵制。

  打消他们的逆反之心。

首节 上一节 988/14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