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11节
“今日朝会,就先到这里吧…”
曹操拂了拂手,不给众臣再劝进的机会,拔腿便已扬长而去。
众臣被晾在了大殿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皆是摸不清头脑。
“奉孝,你说父王适才那话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曹植头一个来到郭嘉跟前,一脸茫然的问道。
郭嘉岂会听不出曹操言外之意,张口便要回答,话到嘴边时,目光瞥了一眼几步外的曹丕,却又咽了回去。
这要是告诉了曹植,在曹丕看来,岂不是等于在指点曹植?
曹家这两位公子,已经初现了争位的雏形,郭嘉何等聪明,又岂会令自己置身于二子争位的旋涡之中?
“恕嘉愚鲁,一时也猜不透大王的心思呀。”
郭嘉只得以自嘲回应曹植。
曹植指尖点着额头,眉头深皱,陷入了苦思无奈之中。
这场朝会,便以无果而散。
…
半个时辰后,某府院内。
“仲达,今日那郭奉孝果然带头劝进,我也按照你教我的话,劝说父王进位为帝。”
“只是父王最后却说什么以臣废君,得位不正,说什么他不愿为后世唾弃,被骂为篡国奸贼!”
“仲达,长文,你们说,父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秦宫归来的曹丕,将朝会经过尽数道来,目光望向了眼前两位心腹智囊。
一人乃陈群。
另一人,则为司马懿。
自劝说袁熙降秦后,司马懿便摇身一变,从魏臣变成了秦臣。
鉴于司马防与曹操这一层关系,还有兄长司马朗打前站,再加上劝说袁熙降秦有功,司马懿本来是有机会位列朝班。
但他没有。
或许是吸取在魏国时的教训,这一次他选择掩盖起了自己的锋芒,以守孝为名,名正言顺的婉拒了曹操的高官厚。
当然,守孝不过是幌子,在守孝期间,他成功的搭上了曹丕这位秦国长公子。
当年因司马防这层关系,司马懿年少时便曾与曹丕相识,勉强算得上是少年玩伴吧。
而此时的曹丕,正苦恼于曹操对弟弟曹植的喜爱,心中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生恐成为第二个袁谭,自然是急切于笼络一批能人智士,为自己出谋划策。
可惜郭嘉,程昱这帮谋臣们精明的很,果断的选择了不站队,对他和曹植两不相帮。
这种局面下,司马懿就相当于雪中送炭,曹丕与其相见未久,便深深为司马懿的才智所打动,很快就引为了心腹。
“子桓公子,大王这不是不想进位称帝,他是想名正言顺的称帝,而不背负后世骂名。”
“这对公子你来说,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呀。”
司马懿几句话间,听的曹丕既惊又喜,忙是示意司马懿说下去。
“其实大王的意思,是暗示我们要说服天子,仿效当年尧舜旧事,将皇位禅让给大王。”
“尧舜之事,为后世传为美谈,大王唯有仿效尧舜旧例进位为帝,方才名正言顺,不会背负后世骂名呀。”
司马懿戳破了曹操心思。
曹丕恍然大悟,说来说去,曹操还是既当又当嘛。
司马懿凑近曹丕,压低声音道:
“公子现下要做的,就是即刻带兵入宫,逼迫天子写下禅让诏书,再带头上一道劝进表!”
“如此一来,大王就能名正言顺登基称帝,而公子便成了大王登基的第一功臣!”
“有此大功在此,公子便在将来与子建公子的竞争中,立于了不败之地!”
曹丕眼眸精神一闪,霎时间幡然省悟,激动到一跃而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仲达啊仲达,有你相助,子建他焉有机会与我争位!”
“好好好,我现下就入宫,逼那刘协禅位于我父王!”
曹丕一声狂笑,转身扬长而去。
“子桓公子,子桓公子——”
一旁的陈群手捧着一卷竹简,显然是有话想说。
曹丕心思却全在逼刘协禅位上,根本无心给他说话机会,转眼已大步流星而去。
“长文兄,你这是?”
司马懿目光落在了陈群手中那卷竹简上。
“哦,这是我花了一年多时间,为大王拟定的一套选官之法。”
“你也知道,以我现下的官位,还没有资格面见大王,亲自呈献。”
“所以我今日前来,原是想请子桓公子,将这套选官之法,代为呈献大王,谁想……”
陈群摇头苦笑,将竹简放在了案几上。
“选官之法?”
司马懿好奇心起,将那竹简拿起,细细观详起来。
竹简之首,写着《九品官人法》五个字。
“中正官,九品,嗯,有意思……”
司马懿眼眸放亮,越看兴致越浓,渐渐捧在手中是沉浸于其中。
半晌后,竹简合上。
司马懿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折服的目光看向陈群:
“长文兄真乃天下奇才,你所创这《九品官人法》,一举革除了察举之制的弊端,实乃为我大秦选贤任能的良法也!”
“仲达过奖了。”
陈群自嘲一笑,却又面露顾虑:
“只是大王用人,素来主张唯才是举,不问德品家世。”
“我所拟这九品官人法,除却才学之外,还要将家世,德品一并考量在内,似乎与大王的用人之法有所相悖。”
“我是担心,此法就算献上去,大王未必会采纳呀。”
司马懿却是一笑,语气中透出一丝玩味:
“此一时彼一时,大王唯才是举的用人之法,现下已不合时宜,不利于和刘备争夺人心。”
“长文你放心,你此法只要献上,我料定大王必会采纳!”
“不,应该说是不得不采纳!”
第399章 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什么?你竟然瞒着我做了篡汉奸贼?
“不得不采纳?”
陈群抬头看向司马懿,眼神中透着几分茫然。
曹操多霸道啊,向来是我行我素,他不想干的事情,还有人能强迫得了?
“若依长文你这九品官人法,则贤能将尽出于士家,若我大秦实施此制,则上至朝廷下至郡县,上至九卿下至县令,将皆出自于士家。”
“此制若是实施,则等于秦王与士家共治天下,这是汉朝立国以来未有之事。”
“如此良制,必得我大秦四州士家鼎力支持,大王也将赢得四州士人誓死拥护。”
“甚至于楚国诸州的士家豪姓,对我大秦也将心向往之。”
“方今天下,乃是士家豪姓的天下,得士家者得天下!”
“这么一个能笼络天下士家的良制,长文兄以为,在现下楚强而我秦弱的局面下,大王他还会拒绝实施吗?”
司马懿滔滔不绝,将自己的理由判断洋洋洒洒道出。
陈群蓦然间省悟,急是捧起自己那《九品官人法》,神情激动的再次审视。
当初他开创此制的初衷,其实只是因天下大乱,导致察举制赖以运行的乡评中断,进而导致察举制失效。
故而他才针对察举制的弊端,结合现实形势,琢磨出了这《九品官人法》。
此制之目的,只是为秦国,为曹操举贤任能而已。
至于其中利好士家,甚至是“秦王与士家共治天下”,这种有些阴谋论的目的,他确实不曾想过。
却没想到,眼前这个司马懿,洞察力如此犀利,竟看出了自己这个原创者都未能看出的深意。
“仲达啊仲达,没想到你比我对这九品官人制,理解的更加透彻,惭愧惭愧呀。”
陈群一番自嘲后,不禁微微点头:
“如仲达所说,秦弱而楚强,大王若想以弱胜强,就更需要赢得天下士家的支持。”
“照此看来,我这九品官人法,还真是对大王赢得士家拥护大有裨益。”
“大王以我大秦社稷为重,还真有可能实施此制!”
陈群面露欣喜,一时间对自己这杰作倍添信心,再次捧起来细细审阅。
司马懿则起身来到堂门外,负手而立,望向了中原方向。
“刘备,你以为你灭了袁氏,窃取了河北三州,就能鲸吞天下,匡扶了你的汉室了吗?”
“你灭我司马氏一族,我司马懿早晚灭尽你刘氏一族,让你血债血偿!”
…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