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64节
“既然他执意要为曹操死忠,还想以诈降之计妄图戏耍于朕,那就别怪朕刀下无情了。”
刘备对荀攸动了杀心,目光遂看向萧方:
“丞相,那依你之见,朕现下该如何应对?”
萧方眼眸微微一转,嘴角一抹冷笑掠起。
于是他便向那黑衣人吩咐道:
“曹仁既是要逃,必会留一部分人马断后,你回去告诉你家将军,让他争取到这个断后机会。”
“三日之后,以举火为号,你们就假戏真作,夺门放我大军入城,一举拿下晋阳!”
吩咐过郭淮心腹之后,萧方又转向刘备,拱手道:
“陛下则可佯装中计,纳了荀攸的诈降,却将重兵部署于晋阳以北。”
“我们就坐等曹仁中计,由着他率五万兵马尽数出城,待其突围向北之时,我各路伏兵尽出,将曹仁和他的五万秦军,一举歼灭于晋阳城北!”
第441章 这么抠门,也配诱你投靠?视我为牛马,还想让我当炮灰?天真!
刘备笑了。
萧方的意思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你荀攸不是想诈降么,我就将计就计。
先以郭淮起事,放我大军入城,一举拿下晋阳。
尔后以重兵于北门外设伏,坐等你五万大军,前来自投罗网。
五万秦军全歼,晋阳攻破,并州全境为大汉收复。
这场攻取并州之战,以全胜完美收官!
“啪!”
刘备拍案而起,欣然道:
“好,就依丞相之计行事。”
“你回去告诉郭伯济,叫他依计行事,他便为朕收复晋阳首功之臣!”
黑衣心腹大喜,忙是跪领圣旨。
于是刘备便亲自修书一封,对郭淮归降予以赞许安抚,令黑衣心腹即刻回城复命。
接下刘备连下号令,调动各营兵马,为全歼曹仁所部做好准备。
…
晋阳,州治内。
荀攸也拿到了刘备的亲笔回信,并献给了曹仁。
此刻曹仁正翻看着刘备那封手书,脸上的兴奋越来越浓重。
书信中,刘备对荀攸的来降,表明了欣慰之意,并以九卿之位虚位以待。
刘备还承诺,对荀氏一族会向对待其他士家大族那般,皆是一视同仁,不会打压冷待。
只要你荀氏一族子弟,参加科考能榜者,一概任用为官,为大汉效力。
“荀氏一族乃天下头等望族,在我大秦乃上品士家,人人皆可为官。”
“这样的上品大族,在他伪汉国里,却还得参加什么科考,还得中榜才能为官!”
“大耳贼也真是可笑,以为用这样寒酸的画饼,就想诱使公达你投靠于他,当真是可笑之极!”
曹仁兴奋的表情间,又掺杂讽刺冷笑,口中是一通冷嘲热讽的鄙夷评价。
荀攸嘴角亦是扬起一抹讽意。
曹仁这番讽刺,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汉国的科举之制,正是他不愿归汉的原因之一。
叔父荀彧反对的是曹操废汉称帝,却并不反对曹操的九品官人法。
荀彧眼中最理想的局面,乃是曹操在尊奉汉朝的同时,于天下推行九品官人法。
如此则天子成为了虚君,名义上乃天下共主,实则朝廷大权皆让渡给了士家。
天子为虚君,曹操为实权丞相,与士家分享权力,共治天下。
这便是荀彧设想中的理想世界,正好形成了三方平衡。
如此一来,则避免了再出现桓帝和灵帝那样的昏君,掀起党锢之祸,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可惜曹操不这么想,非要把汉天子那个虚君踢掉,自己来做皇帝,而且不做虚君,还要做一个有实权的实君。
如此一来,秦国便成了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只能实现两方平衡。
理想不同,所以荀彧死了。
但现今这个局面,荀攸及荀氏一族却是支持的。
毕竟九品官人制之下,荀氏这样的顶级大族分的蛋糕最多,身在秦国的几十名荀氏族人,从朝廷到地方,皆是位居高位。
可若是转投刘备,这样的优待特权就没有了。
想要做官,你只能参加科考,考上了才能出仕为官,考不上你就只能在家里蹲着。
荀攸自然有信心,哪怕不靠名气资历,光靠自己的能力,依旧能在新朝爬上高位。
三公可能是悬,九卿绝不在话下。
他也相信,荀氏一族中,有真才实学,能通过科考做官的优秀子弟,亦不在少数。
问题却在于,荀氏子弟那么多,并非人人都饱读诗书,虚有其表的水货同样不少。
他们大概率一辈子都不可能通过科考,也就意味着,此生与出仕为官无缘。
这些人怎么办?
相较于九品官人制的“残酷”,九品官人制之下的秦国,哪怕是荀氏子弟中的那些草包,却照样能靠着家族的门荫为官。
汉与秦相比,效忠于秦,明显对荀氏一族大多数人最为有利。
故而荀攸权衡之下,自然要拼尽全力捍卫秦国。
捍卫秦国,就是捍卫荀氏一族的利益。
曹仁当然明白这些利弊权衡,方才有了适才那般讽刺刘备的话。
“照目前看来,杨德祖这诈降之计,确实是成功了。”
“三日之后,刘备多半会将重兵云集于南门外,等着我夺门放他入城,北门围兵定然空虚。”
“骠骑将军,速速做好准备,由北门突围吧。”
听得荀攸的判断,曹仁哈哈一笑,当即便责令诸将,为突围事宜暗中做准备。
“骠骑将军,还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恐怕要有所部署。”
杨修却忽然开口。
曹仁忙问何事。
“三日之后,若是城中没有发动兵变,没人为汉军打开南门,刘备必然会心生警觉,修只怕他会即刻对南门发动进攻。”
“所以我们尚需部署一支兵马于南门,阻挡刘备攻城,为我们主力突围尽可能的争取时间才是。”
杨修的提醒令曹仁蓦然省悟,目光即刻扫向了在场众将。
众将们却各自低下了头,有意回避曹仁的注视,生恐被选中去南门殿后。
人人都知道,到时要面对刘备重兵攻城,若不能及时撤出,大概率要葬身在南门。
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近乎于炮灰的任务。
大家都不傻,又有谁愿意主动去做炮灰呢。
曹仁见无人请缨,脸色不由一沉,便只好抬起手来,自己指派一人。
“骠骑将军,末将愿担此重任,为我主力断后!”
关键时刻,一员年轻武将出列,慨然请缨。
请战者,正是郭淮。
曹仁大喜,脸上不禁浮现赞许之色,同时失望的目光,却瞥向了乐进朱灵等人。
你们这帮老人,都是曹家老臣了,关键时刻却都惜命,做起了缩头乌龟。
看看人家郭淮,年纪轻轻,又归顺大秦没几天,却能在生死时刻铤身而出。
你们就不觉得脸红吗?
乐进朱灵等人,心下皆觉惭愧,干咳的干嚎,扭头的扭头。
“郭伯济,本将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忠肝义胆之事!”
曹仁起身上前,重重一拍郭淮肩膀:
“挡住大耳贼的重任,本将就交给你了,你务必要尽可能的为我主力争取时间!”
“到时我会以狼烟向你发信号,一旦狼烟升起于北门外,你即刻率军前来会合。”
“此番若能突围成功,你和杨德祖皆位列首功,本将必会向天子请命,重重封赏提拔尔等!”
曹仁又是语重心长叮嘱,又是画大饼。
郭淮则一拱手,义正严辞道:
“末将身为大秦武将,为大秦尽忠赴死,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骠骑将军请放心,末将拼上这条性命,也必为骠骑将军死死拖住刘备!”
曹仁很是满意,又拍着郭淮肩膀,大大的赞许了一通。
…
三日后,入夜时分。
曹仁扶剑立于残破的北门城楼上,凝视着不远处的汉军围营。
这座城墙,已是摇摇欲坠,汉军最多再轰击五日,城墙必定全线崩塌。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