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24节

他还要去雍城坐镇,等到李斯准备好了粮草马匹,开春后,即刻开拔楚国。

在咸阳待了三日,王翦没有去芈华夫人的府上,只是应酬了一些登门道谢的客人。

第四日,便准备返回雍城。

子婴骑着王翦送的小马,前来送别。

咸阳城下,幼小的身影分外扎眼,子婴思索后,开口道:

“外大父,我知晓你心中所想,等出了函谷关,可切莫找大父要赏赐。”

得了统帅的王令,王翦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这几日也是左右逢源,这孙儿却这般和自己说,倒是让王翦诧异。

他确实有些想法,咸阳城内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和王室扯上关系。

现在,王翦坐拥六十万大军在手,可是有足够的实力推翻秦王的。

何况,扶苏软弱,长孙子婴又是自己女儿的子嗣,怎么看,这都匹配了造反的条件!

这可比,嫪毐的条件好多了。

六十万大军,大王拿什么来抵抗?

这,也是不少人,觉得大王不会让王翦统帅大军的原因。

实在是……太过危险。

王翦自然也知道其中缘由,虽说他没有不臣之心,可遭人猜疑,自然需要打消顾忌。

他都想好了,等到了函谷关,先找大王要个良田千亩的赏赐,出城后,再要个几百侍女享享福。

等见了楚军,再要点金银细软的好处。

目的,是让大王放心,我王翦,就一个享受的想法,什么江山社稷,我并不在乎,我只在乎眼前的利益。

图的,就是一个享受!

可这个节骨眼,子婴和自己说这个干什么?

眼底里闪过一丝异色,王翦试探性地问:“是你大父让你问的?”

王翦最是害怕大王猜忌,好在,子婴也是自己的外孙,三岁的小儿,哪里会撒谎?

“那可没有。”子婴摇摇头,王翦心里所想,这几日子婴也是捋了一遍,这种情况放在任何帝王身上,或许都会猜疑一番。

自古至今,有多少良臣猛将死于猜忌?

往后的先不说,单说赵国,李牧可就是这般猜疑死掉的。

王翦有些心思自然是正常。

可,王翦现在侍奉的是谁?千古一帝,秦始皇啊!

这可是气吞九州,统御万疆的大人物。

怎么会怀疑自己的手下?

往后数的不少帝王,在得了功业后,直接清扫掉陪着自己打江山的臣子。

可秦始皇,却没有这般做。

所以,历史上,王翦三番四次索要赏赐,不过是多此一举,徒增笑柄罢了。

子婴,自然不想自己的外大父出这个丑。

到时候,仗还没打,王翦讨赏的军报倒是先送来了,这让王翦以后怎么在朝堂立足?

毕竟……子婴还想让自己的外大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他决定挑明,道:“你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再要个美女赏赐,你消受得起吗?”

王翦老脸一红,端起架子正色道:“是哪个王八羔子,和你乱说的?”

可话一出口,他才想到问题。

索要赏赐的打算,他可是谁都没说啊,怎么自己的外孙却看出来了呢?

“谁和我说的?你看你那眼神,多饥渴一样。”子婴只想淡化这个话题,没有接茬。

这下,王翦的耳朵根子也红了,被一个三岁小孩教训,实在是尴尬,可王翦心中却是惊骇,子婴这小家伙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是大王?想到这里,王翦通体冰凉,虽然子婴没说,可王翦不相信,一个三岁小孩能懂这般多。

“这几日,我都没见到大父呢。”子婴仿佛知晓王翦所想,直接打消他的念头,“宫内的赵高,私下说外大父要讨要侍女,却是被我偷听到了。你说,是也不是?”

赵高?王翦这才缓过神来,如果赵高能猜到自己讨要赏赐,这确实不难。

毕竟,都是聪明人,可以在大王身边做到这个位置,都不简单。

王翦虽然得了统帅的位置,可也有自己的顾虑,这也是他一直想让大王主动找自己的原因。

“听那个阉人的话?你不信你外大父?”

见王翦信了,子婴松了一口气,看来三岁的年纪真的限制了自己。

这种事,就只能让赵高来背锅了。

“子婴不是不信外大父,只是大父这般信任你,若是你还索要赏赐,岂不是令大父失望?”子婴反问道。

王翦没想到子婴会这般说,眸底闪过一丝温暖,三岁的小儿竟然会为大王着想。

仔细一想,自己都是被劝来的,现在又让自己不要猜测大王的心思,王翦竟然有一丝妒忌。

这子婴也太懂事了,可自己也是你的外大父啊。

“赏赐倒是小事,如果是你,这般信任别人,那人却又担心你,猜忌你,你会怎么想?”子婴继续问道。

王翦听到这话,如遭雷击,大王让自己统帅六十万大军,这是莫大的信任。

当初,让自己平定嫪毐,那也是莫大的信任,让自己征伐赵国,这都是信任自己啊!

可自己……

想到这,王翦有些不好意思了,看着子婴,这一刹那,仿佛看到了大王小时候。

是啊,也就子婴这般的处境,才能感同身受,大王在赵国时候的困难。

想到这里,王翦正色道:“是外大父想多了,这一战,外大父必然专心对敌!”

……

第33章 为大秦出征出力!

明年开春伐楚,这成了秦国的头等大事。

所有的齿轮都开始转动起来,起初,在未决定统帅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心存幻想。

大王找不到人,那就得再等个几年,等到秦国休养生息完毕,再去伐楚,胜算更大。

可现在,王翦都领了王命,也没人再劝。

最累的,就要属李斯了,几十万大军的吃穿用度,都需要他去解决。

好在,大王制定的计划是在春天,那样子,就不用为将士们提供冬衣了。

这省了自己一大笔事。

可李斯哪里知道,这一战足足僵持了一年多,正是由于他的精打细算,不知道多少秦国锐士,向家里要钱,购置过冬的衣裳。

当然,这都是后话。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个月,再有两个月,就要到了大军开拔的时候。

李斯正在不紧不慢地汇报着这段时间来的成果。

“……所有军械粮草,均已运抵函谷关,静待开战!”

“好!”嬴政听完,忍不住赞叹,李斯果然有能力,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度齐备所有的物资,“那雍城的将士,准备的如何了?”

“回大王,五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王将军按照计划正在操练。”

“嗯……”嬴政满意地点点头,忽地想到了匈奴,轻皱眉头问:“蒙恬去了上郡,打了两场胜仗,很好,可别克扣了上郡的粮草用度。”

匈奴一直是嬴政的心头大患,好在,蒙恬去了上郡,按照他的法子,打了两场胜仗,可就如蒙恬自己所说。

在草原上,没有人可以追的上匈奴,他们一遇败仗就窜的没影。

李斯知晓上郡的重要性,连连点头,“大王放心,今年各地丰收,粮草用度足可保证大军使用,臣觉得,大王没必要节省自己的用度。”

嬴政为了支持前线将士,直接缩减了王宫内半数的吃穿用度,他自己以身作则,现在一日只吃两顿,多以糙米为主。

可在李斯看来,今年的秦国,乃是大丰收啊,粮草充沛,大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全国同心,寡人怎能例外?”

望着大王这般神情,李斯颇为感动,根据探报,那楚王负刍在寿春,日日笙歌,反观强大的秦国,嬴政带头节衣缩食。

这就是君王的差距,大秦不想昌盛也难!

“是,朝内众臣均响应战事,不少老臣也是捐粮捐布!”

嬴政听完摆了摆手,“不必学我,量力而行吧。”

说完,嬴政背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

这些个日子,他实在是太忙了,各地的奏文批阅,在赵国、燕国旧地又有不少的匪患。

虽说免除了这些个地方一年的赋税,可当地的士族还是想着反抗秦国,妄图复辟。

对于这些反叛,嬴政自然是让当地的驻军,直接镇压。

可这就苦了当地的百姓,占领区虽多,可给大秦的贡献却很少,必须得尽快恢复生产。

让百姓吃得饱饭,秦国才能长久。

舒展了下身体,嬴政忽然问道:“咦?子婴呢?我这孙儿,好像有很久没来了吧?”

李斯也是一愣,确实很久没有看到小公子了,起初子婴还天天来,可大王忙碌,也只能让他自己在书房玩耍。

好似从雍城回来后,子婴就再也没来过了。

联想到国夫人,在后宫组织人员给将士们绣红巾,于是李斯道:“是有些时日了,保不准是在国夫人那呢。”

自从大王缩减了王宫的用度后,国夫人也不闲着,组织宫内大大小小的闲散人员,给前线的将士绣制红巾。

这红巾本是秦国锐士,为了分辨自己人的一种装饰,王宫所做的这些,一般可以拿到奖励获取军功的将士。

一听李斯这般说,嬴政笑着点头,“离秋,也真是懂事啊。不知,齐国的青铜到哪了,今日无大事,你陪我走一遭吧。”

首节 上一节 24/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