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328节
惊的理解是,刚才公子所说的,可是把所有的钱全部进香料,等于除了淳老开设学堂以及维护的钱之外,全部都只进一种香料。
那可是一笔庞大的数量,运回大秦压根就卖不掉。
淳于越也是一脸狐疑,反问道:“公子有何妙计?这香料难道有大用处?”
看到二人的表情,子婴便知道他们误会了,便解释道:“我所说的香料,不是你们家眷用的沉香之类,我指的是薰衣草、迷迭香。”
说完,子婴便取出了一个香囊放在桌子上。
这是艾米莉和丽莎送给自己的,用的就是干薰衣草和迷迭香制作而成。
香味十足,经久不散。
子婴也是问过二女,这两样东西在地中海沿岸广泛种植,属于当地的特产。
两人望着香囊并没有伸手去拿,这可是公子的贴身物件,只是其散发的香味,却已是入鼻。
这自然是好东西,可这等奢侈之物,大秦也没几人能买得起。
起码,目前买不起。
见二人发愣,子婴又取出几粒花椒放在桌子上,见到这玩意,淳于越顿时笑道:“这我认得,公子,这是花椒啊,我大秦就有。”
“没错,是花椒。”子婴笑道:“我也没想到罗马也有人种这东西,应该是从我大秦传过去的。”
花椒是本土植物,子婴自然知晓,可罗马也种植他倒是意外。
见公子又拿出花椒,惊更是迷糊,一脸苦涩道:“公子,您就直接说吧,别让我猜了,我猜不到啊。”
见状,子婴无奈摇头:“我的本意,便是你去只收购这几类香料,其余产品皆是不用,到时候价格上扬,获利高于粮食,你是农夫,你会怎么选?”
“那我当然是种这两种花和胡椒了啊。”惊不假思索道。
子婴笑着点头:“这便是我的本意,让当地的农夫不种粮食,改种这三样。我大秦可提供更加便宜的粮食,到时候几国之内,便无人会种粮食,到时候……我一文的粮食,便直接提到十文……”
子婴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他要做的,便是搞垮几国的经济,现在各国均是农耕时代,舍弃粮食,便是舍弃了生存之道。
可惊听完,却是更加疑惑,不禁问道:“可公子,我大秦的粮食运过来,也是成本颇高啊,这香料运回大秦,也无法售卖啊。”
一旁的淳于越,也不禁点头。
在他看来,这计谋虽然想的不错,可却是漏洞颇多,香料无法在大秦售卖,这从大秦运往西方粮食也是不现实。
子婴单手托腮,轻敲桌面,笑道:“此事我自然想过,粮食倒是好解决,西域地广人稀,多的便是土地,虽说只有尉犁有黑土地,可红薯玉米这类,只要不是盐碱地照样可种,我这半年兴修水利,原因也是在此。”
单是一个西域的面积,足以抵得上大秦数个郡县,而这般广袤的土地不利用起来,当是浪费。
按照李斯的说法,这些地方都该种上粮食。
可大秦一共就这么多人,粮食都种上却是吃不完这些。
好在,西方各国,吃不饱饭的人大有人在,子婴本想控制粮食外流,这些好不容易去南美洲获取的种子,他可不想分给其他国家。
可这半年期间,艾米莉和丽莎竟是告诉子婴,她们那也有胡椒,略一思量,子婴便觉得控制粮食种子不靠谱。
到时候商途一开,各路行商往来,随便几粒种子便传了出去。
总不能任何货物都严加搜查吧,与其这样,倒不如自产自销,在西域种植粮食,销往他国。
这西域的土地面积,足够这些个西方国家吃饱饭,而西域的耕地多是盆地,地势平坦,运输也颇为方便。
闻言,两人顿时恍然,如果西域可以种植粮食,产量上倒是没什么问题。
略一思量,淳于越还是问道:“公子,这粮食倒没什么问题,只是这香料当如何?运回大秦,又卖不掉啊。”
惊也是摊开双手,无奈道:“公子,这香料的确小众,老百姓也不常用啊。”
子婴当即伸手打断:“这点倒是不用担心,胡椒本就高产,价格不会太贵。薰衣草和迷迭香可以研成粉末运输,专供大户人家,胡椒则可以当做一味调料推广。当然,这些个能否大卖,还要仰仗官方领头使用。”
百姓都是从众的,根据大秦这一两年的发展,温饱问题已是解决,现在又开放经商,不少人手中有了余钱,自然想着提高生活质量。
而士绅官员喜好什么,用什么,民间百姓若是用得起,自然会跟随,当然,效果最好的,便是始皇带头使用。
两人本是聪明人,一经点拨就明白其中的意思,淳于越当即表态:“公子放心,这些东西老臣会在太学之内推广,解我大秦之忧。”
惊也是放下心来,公子都这般说了,自己照做便可,只是心中依旧有些不自信,这些东西真能卖掉?
“明白即可。”子婴长舒一口气,“此事,也是我与大父丞相等人,商讨许久,才敲定的结果。淳老,你博学多识,可认得此计的出处?”
……
第478章 子婴的美食计划,推广酸麻粉
淳于越一愣,没想到公子竟然考起了自己。
略一思量后,他拱手回道:“公子,若是老夫没猜错,此计便是当初管仲向齐桓公劝谏从鲁、梁两国采买绨,进而引发两国粮食危机,从而征服两国。”
‘服绨降鲁梁’,可是战国时期的经典贸易战,而淳于越又是齐国人,自然清楚这件事。
这番一对比,子婴和始皇所商讨的这个谋划,便是根据此典故而来。
可虽然已是猜到,可淳于越的心中依旧震撼无比,当初的鲁国和梁国的面积和人口,完全无法和现在的西方诸国相比。
而大秦想要用此计谋拖垮他国,不但需要强大的国力,更需要的则是下此决断的魄力。
不过,一想到做主的是公子和始皇,淳于越便释然了。
一旁的惊却是问道:“淳老,这管仲此事,有什么典故吗?”
闻言,淳于越解释道:“当年齐国临近的鲁国和梁国主要以织绨为业,而管仲拜相之后,带头以绨为衣,并要求国内的百姓效仿,一时间鲁国和梁国的绨在齐国大卖,而管仲又禁止了齐国百姓生产。”
“后来呢?”
“后来……两国百姓纷纷放弃农耕,专门织绨,几年过后,粮食短缺。齐国突然又不用两国的绨,改为自己国内生产,直接导致鲁国和梁国民间大乱。”
听完之后,惊这才恍然:“公子原来是想用这个法子来打击他国。”
子婴微微颔首:“管仲不止用此法子对付鲁国和梁国,也对楚国用过,当年在楚国大肆买鹿,也让当地百姓荒废了农业。”
片刻之后,他感叹道:“若要论奇谋制胜,西方这几个国家,还是太嫩了。”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这只是起始阶段,可和他国相比,已是领先了数个版本。
片刻之后,子婴叮嘱道:“惊,你要记住,货物到了他国,不管是售卖,还是采买,全部交给官方去做。”
“啊?公子,若是这般, 这利润……”
“我自知晓。”子婴打断道:“一来,西域的行商早就灭绝,你等前去没个熟人,售卖的销量必然低下。二来,你在他国赚取这么多钱财,别人不眼红么?”
当初西域之所以被他国觊觎,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才把尉犁修建的这般牢固。
淳于越心中不免感叹,今年公子才十三岁,办事却已是这般老成。
略一细想,好像公子自三岁便这般。
他轻笑一声,补充道:“公子的意思,是通过官方来运作此事,能省了大麻烦,有些钱是必须要花的。”
“若你是他国君王,外人在你这赚走了大批的钱财,你会如何看待?”子婴反问道。
“所以……公子才想着要高价采购香料?让他国也能赚到大秦的钱?”
“都能挣到钱,这生意才能长久。”子婴望向淳于越,“淳老,我这些日子,倒是研习了一些红薯的新吃法,今晚大父设宴,便是吃的这些。”
淳于越心中一动,试探道:“公子的吃法,是掺和了这些香料?”
子婴笑道:“到时候淳老可要多尝两碗,那是我特制的红薯粉条。”
为了让大秦的粮食能在他国热卖,子婴倒是回想起了不少的吃法,其中红薯粉,以及炸薯条便成了首选。
毕竟,往后千年,土豆在西方各国便成了主食。
当然,现在的土豆种子还在南美洲,并没有传播到欧洲。
这些粮食高产,且不容易死,在整个西域推广种植,不但够前线军粮,还能足够西方各国食用,让各国百姓改种香料的成本更低。
至于何时取消粮食供应,自然要在大秦对他国动刀之时执行。
这也是子婴为什么要让惊,去和当地官方联合售卖及采买的原因之一,反正出面的都是官方,等到时候没了粮食,百姓的怒火也只会撒到君王的身上。
当然,或多或少对大秦也有一些影响,不过这些都可以推给天灾,毕竟,农耕是靠天收的。
听到晚宴有公子特制的食物,两人不禁期待起来。
背靠椅背,子婴望向淳于越,笑道:“淳老,这次来了西域正好,也为你准备了不少东西。”
说完,子婴起身走向厅内的屋后,淳于越疑惑地跟了上去,却没想到厅内的屏风后,竟然有十几个书架。
书架之上,竟然摆满了书。
淳于越当即双眼放光,伸手拿下一卷,拆开一瞧,却又这上面的文字,自己一个也不认识。
可手上的东西,竟然是用羊皮卷书写,便知道其历史。
淳于越当下的重责,便是要为始皇编纂一本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大典》,公子又是答应他,每打下一处,便会搜集当即的文书,供其摘抄。
眼下这手中之物,想必就是从整个西域搜集而来。
见淳老一脸喜悦,子婴笑道:“淳老,这些个东西都是从各国的王宫之内搜出来的,好在,那阿育王压根就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才保留了下来。”
好在这些个羊皮阿育王看不上,否则估计也是被霍霍了,上面的内容,子婴也是让人查验了一番,大多都是一些宫廷王室歌颂的内容,其中也有不少丧假婚娶乃至时令的记录,也是符合收录的标准。
见到这般多的东西,淳于越自然兴奋无比,略一思量,他试探道:“公子,老朽想要把那编纂的队伍从东都迁往尉犁,到时候您打下一处,便让人把书送到尉犁,老夫可就地翻译摘录。”
淳于越年岁已高,这一路下来可没少折腾自己,而始皇就驻扎在了尉犁,这里环境优美,淳于越倒觉得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当然,除了这日照时间过长,等了大半日依旧艳阳高挂这一个缺点。
闻言,子婴无奈点头:“这倒也是个法子,说到这,我想问下,这建立学堂之事,淳老打算交给谁?”
淳于越已是这般年岁,自然不可能去他国主持学堂的开设。
“那几人公子见过,人就在门外,老朽正要让他们进来见见公子。”
……
第479章 去他国广设学堂,为大秦培养人才
房间内,三名青年儒生已是入内,行完礼后,子婴笑道:
“我还记得你们,赵平、李阳还有安。”
当初在太学府内,自然还和三人见过照面,当初还想着让三人去传播纵横之道。
岂知,这西方诸国混战不断,只要大秦恪守本身,静待渔利即可。
三人听到公子能叫出自己名字,当即心中一暖,上次一别已是两年多了。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