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407节

难不成,是那些个沿海的渔民摇着船桨抵达的琉球岛?

子婴刚有这个想法,便摇头否决,这个时代的捕鱼技术只局限于近海,就算渔民不怕死,可想要跨过这么远的大海,完全不可能。

“公子有所不知。”李斯呵呵笑道,“除了琅琊船坊外,楚郡的一些士族,自费筹建了船坊,的确能造一些宝船。”

“自费?造船?”子婴一愣,可一想到齐国发达的造船业,便释然了,可紧接着,他便摇头道:“不对啊,现在民间还有工匠吗?不是都齐聚咸阳,在造阿房宫吗?”

阿房宫正在大力建设,这其中最为缺乏的工匠,自然是木匠。

而建造宝船最重要的,便是木匠,眼下,没理由有木匠去建宝船啊。

见子婴这般神情,嬴政直接摆手道:“此事暂且不提,现在朕问你,这琉球岛该如何处置,你有何想法?”

闻言,子婴只得转回思绪,斟酌片刻道:“大父,得让父亲公告天下,这可不是什么蓬莱仙岛,不过是一个诅咒的岛屿罢了,我倒觉得,往后不如流放犯人所用。”

百姓请求开发琉球的原因,便是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可实际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以及贫瘠的土地,子婴实在想不通,眼下这琉球岛有什么用。

若说捕鱼业,现在大秦的科技,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就更没用了。

“流放犯人?”嬴政嘀咕了一句,半晌后摆手道:“好,这个法子好,李斯,你且记下,到时候给扶苏就这样回。”

李斯应了一声,赶忙记录了起来。

嬴政说完,又从身边抽出了一张文书递给了子婴。

望着大父身后如小山般的文书,子婴诧异道:“大父,这些,难道都是今日要商讨的事宜?”

子婴虽然十四岁了,可还是记得,三四岁时候,大父的书房的烛光经常彻夜未灭。

而他经常去找大父撒娇,有时候大父把自己哄睡着了,便又继续埋头批阅各地送来的文书。

眼下,这小山般的文书,又让子婴升起了儿时的记忆。

嬴政摇头道:“并不是,大概只有一半吧。”

闻言,子婴不禁深吸了一口气。

“你将来是要执掌大秦,先学习如何批阅文书,不是应该吗?”嬴政和善的脸色,顿时严厉了起来,“更何况,这还是你父亲已经批阅过,送来让朕审阅的。”

深吸一口气,子婴只得挤出个笑容:“大父说得对,子婴自当勤勉。”

见状,嬴政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手上的文书便递了过来。

子婴伸手接过,翻开一看,却是一篇关于大秦商路后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半晌后,子婴合上文书,诧异道:“咱们大秦……怎么发展的这么快?”

……

第602章 嬴政的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手上的文书,是自己父亲送来的一则奏折。

原文的意思,大致是楚郡有部分士族改稻为桑,没有恪守大秦律例,把所有的稻田全部改为了桑田。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士族,看到官方大量收购丝绸,竟然开始囤积生丝,并且号召周围的士族百姓效仿,导致楚郡生丝的收购价大涨。

市面上第二批的丝绸货量大减,导致丝绸的价格水涨船高。

除了跟随官府补发的第一批行商收到正常价格的丝绸外,其余不少想要西行的行商,便只得硬着头皮收购这高昂的丝绸。

反正,在众人看来,丝绸只要卖到西方,其中的利润足以赚回。

而扶苏在这文书上,增添了自己的处理意见,要从官方源头管控生丝价格,并且打压这些囤积居奇的商人,从源头保证大秦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毕竟,种桑养蚕的百姓,可拿不到这利润的大头,这其中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这些商人给吞了。

扶苏想要处罚这些士族,以儆效尤,可大秦律例中,并没有这一项处罚,便只得来询问嬴政了。

望着一脸惊诧的子婴,嬴政叹道:“你这几年没回大秦,估摸都不知道咸阳变成什么样了。”

“大父不是也没回?”

闻言,嬴政不禁抚掌而笑,问道:“那你瞧瞧,你父亲这棘手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这事,可都是你弄出来的。”

子婴不由苦笑摇头,他也没想到,这才一年不到,民间士族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一旁的李斯附和道:“公子,这几年大秦风调雨顺,倒是没闹什么灾,可这些新出的苗头,让太子殿下也是范畴啊。”

以往的大秦以桑耕为主,这些士族们,也不过是收租过日子。

粮食又是必需品,有官府把控,这些士族自然无法囤积居奇。

可丝绸不一样啊,桑麻也照样能穿,这丝绸主要销往西方,一来一回获利能达到恐怖的数十倍。

这等利润空间,那些个当地士族大家,自然不想拱手让给那些行商。

思虑半晌,子婴这才开口道:“大父,这事必须得办,可也不能大办?”

“为何?”

“若是大办,倒是打消了民间的积极性,我大秦的本意便是让百姓不但吃的饱,还要吃得好。”子婴颇显无奈,“可若是靠百姓自发努力,自然不现实,还是得靠这些个想要投机取巧的士族来办,但,凡事也有个度。”

闻言,嬴政一脸疑惑,子婴这一番话,到底是办还是不办?

不过,有句话嬴政很是赞同,这利差的空间存在,可让百姓把货运往西方,或者组建这样的商队,显然不可能。

大部分的百姓,还是老老实实种地,然后把生死卖给这些商人。

见大父一脸疑惑,子婴解释道:“大父,我倒是建议,可以学习盐铁官营。”

闻言,嬴政这才恍然。

自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发明的盐业官营后,齐国国力大增,各国相继效仿。

眼下,整个大秦的盐铁便是官营,每年这两项给大秦的税银便丰厚无比,养活了百万甲士还有盈余。

而眼下,这丝绸之路畅通,大秦的丝绸在西域广受欢迎,若是把这一项捏在手里,其中的利润只会更高。

当然,有子婴反向收购他国香料计划存在,这部分利润自然会受损。

可民间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会弥补这一部分亏空。

想到这里,嬴政恍然道:“好法子,丝绸官营,让那些个士族去生产生丝,官方统一收购,统一售卖,还能保证我大秦的好口碑。”

扶苏的文书之中,也提到了那些个逐利的士族,以次充好的现象。

若是这种现象大面积发生,倒是流入西方的丝绸质量受损,便会影响大秦的口碑。

想到这里,嬴政扭头对李斯说道:“李斯,这条记下。”

李斯应了一声,可略一思量,开始开口道:“公子,这件事可是困扰了陛下好些时日啊。”

“为何?”

抬头望了一眼始皇,见陛下尚未反应过来,李斯赶忙道:“若是放在以往,这些个囤积居奇的士族,必然会严厉惩处,可陛下考虑到这是公子建议的国策,便拿不好拿捏分寸。”

当初子婴要开设这商途之时,李斯和嬴政就担忧会出现囤积居奇这种事,毕竟,逐利是人的本性。

那些个手握大量田地,又有钱,又有人的士族,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可毕竟,是自己的孙子,嬴政见子婴这般坚决,便答应了下来。

可眼下,这囤积居奇的事,果真发生了,嬴政一想到子婴,却也没有立即批阅文书,让扶苏惩处,反倒是征求了子婴的意见。

按照子婴的规划,这广开商路本就是为大一统做准备,眼下这些积病的处理,得谨慎妥当。

李斯一说完,嬴政便开口道:“李斯……”

“臣有罪……”李斯直接跪了下去,口上却说,“这几日见陛下翻阅文书,一直紧皱眉头,臣只是想……”

“好了。”嬴政直接打断。

子婴会意,感动道:“大父,这等事务,倒是不必在意子婴的看法。”

嬴政却是摆手道:“朕也没想在意你的看法,不过是这南征之事搁浅,你今日有时间,正好一起商讨。”

见大父这般,子婴也不计较,只是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见自己的孙子这样,嬴政忍不住揉了揉子婴的头,跟着笑道:“你小子,倒是打趣起大父了。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还是得谨慎啊,凡有逐利之人,必喜囤积居奇,这伤害的还是百姓。”

士族强取豪夺的事情,在大秦时有发生,一统之后,天下太平,那是因为这其中没有利润空间,而眼下,商路一开,这获利的法子便多了。

嬴政担心的是,一旦豪强四起,遭殃的还是百姓,这国家便动荡起来。

他可不想把一个不稳定的大秦,交给自己的后辈子孙。

想到这,嬴政叹息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要牢记!”

闻言,子婴无语道:“大父,这句话,还是我说的啊……”

……

第603章 嬴政对孔雀国的策略

幼年之时,嬴政把子婴留在身边,日日教导。

可却没想到,这小家伙的嘴里,倒是说出不少让嬴政惊为天人的话。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其一。

身为大秦最高统治者,执掌千万子民,嬴政纵观历史脉络,对这句话高度认可。

有了百姓的支持,才能让王朝久安。

这也是子婴提及各类国策,嬴政估量下,觉得对大秦有裨益,便力推下来。

从儒法结合,到现在的广开商路,虽然有利有弊,可嬴政觉得,值得一试。

起码,这大秦的基业,往后也传到万世,自己不点头,估摸到了子婴执掌大秦时,还要实行。

与其那样,倒不如由嬴政来开启,功过是非全是自己一个人扛,等到移交江山之时,才能后顾无忧。

眼下,听到孙子的打趣,嬴政板起脸来,正要训斥,门外王贲却是大步走了进来。

行了礼后,王贲拱手道:“陛下,尉犁来信,是芈华夫人的,还请陛下阅览。”

说完,便把手中的信件递了上去。

子婴伸手接过,嘟囔道:“大父写信,估计是让大父回咸阳呢。”

毕竟,嬴政出了咸阳已经数年,虽坐镇西都,可毕竟咸阳才是根。

“要回,也是让你回。”嬴政白了子婴一眼,伸手接过信件,扫了一眼,便笑道:“瞧,这上面写了,让你回咸阳呢。”

子婴无语,接过信件一瞧,果真只写了让自己回咸阳一事,只是内容是让大父下令,让子婴回去。

首节 上一节 407/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