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462节
第683章 这几年大秦的变化
这几日,子婴带着艾薇儿众人,一起游览了整个咸阳。
尤其是渭水岸边的阿房宫,虽是只修了一半,可那些个亭台楼阁让艾薇儿等人震撼无比。
其宏伟程度,丝毫不亚于亚历山大城中的建筑,就连子婴瞧了,也是对萧何赞赏有加。
眼下,这阿房宫只是修了一半,若是等到修缮完毕,子婴倒觉得,丝毫不弱于后世的皇宫。
咸阳背靠秦岭,面朝渭水,也是风水绝佳之地。
嬴政看完阿房宫后,心中也是颇为畅快,渭水和黄河相连,也就是说,往后大秦的宝船,可以直接从渭水驶入大海。
……
三日后。
章台宫内。
始皇归来已有三日,今日,便是召集百官的日子。
就连那护国公王翦,也是一身甲胄站在这章台宫内。
文武官员各站一边,武官领头的,自然是公子子婴和护国公王翦。
只是,多年前的那个小不点儿,此刻已然成年,高大的身躯站在最前方,让不少人心中澎湃。
而文官一方,却是王绾和李斯站在前方,左右两位丞相,代表了大秦文官的最高权力。
望着前方挺拔身躯的公子,不少老臣心中,都想起了当年公子第一次上朝时,他才三岁。
那一句,‘我大秦不养闲人’更是让这些老臣惴惴不安。
眼下,公子已然成年,为大秦打下了这般多的疆土,还让这些个老臣开阔了眼界。
这西域各国的玉石珠宝,乃至于香料之流,在咸阳也颇受欢迎。
众人正想着之时,宫内侧门处,始皇嬴政带着太子扶苏,一前一后走入了殿内。
顿时,众人便行了跪拜之礼,并高呼万岁。
礼毕之后,嬴政扫视一圈,朗声笑道:“诸卿,别来无恙啊,哈哈……”
这一次的朝会,除了咸阳的文官外,不少武将和郡守皆是星夜赶来,见始皇这般说,人群之中顿时感慨万千,皆是含笑点头。
半晌之后,嬴政摆手道:“来,扶苏你且说说,大秦这几年的境况如何?”
太子扶苏闻言,当即拱手行了一礼,便面向百官,朗声道:
“这数年间,我大秦郡县增值三十一个,治下子民增添九百万人,驰道新增八千七百里……”
扶苏把这几年大秦的变化,细细说了一遍,涵盖了民生发展,以及国家建设。
子婴细细听着,心中默默算着,越听越是震惊无比,这几年征战在外,对于大秦内部的发展,子婴并不是一无所知。
百姓安居乐业,能吃饱饭,各郡之间的驰道便利,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可如今,自己的父亲扶苏一项项说来,却是比自己预想的发展更好。
光是驰道,便是四千多公里,整个六国各郡县,已经全部连成一片,而开垦登记的良田,更是比六国一统时翻了三倍。
粮食的产量,不但足够大秦现有人口吃饱,还能顺着丝绸之路远销罗马。
只是,这粮食价格低贱,倒是鲜有人会从咸阳运往罗马,大多都是西域种植的粮食,贩卖给他国。
而在整个国家内多余的粮食,则是被用来饲养家禽,以及酿制成酒,用于治疗和饮用。
尤其是丰收的玉米,最适合饲养家禽,往年只有十月一日新年之时,这些个百姓之家,才能吃到肉食。
可眼下,有了这么多的粮食,不但养猪的成本大大下降,就连珍贵的鸡蛋之类,百姓也可以吃得起了。
想要吃肉,倒是不必等到逢年过节,平日里杀只鸡宰个鸭,买条鱼,倒是不费多少钱。
而酒水更是百花齐放,除了当年齐国闻名的鲁酒之外,现在各郡之内,皆是有了自己的酒坊,这让子婴是没想到的。
当初,大父还颁布过禁酒令,这主要是由于粮食不够,外加吃酒之后,容易引起事端。
可眼下,这蒸馏酒的用处,被各郡县充分发挥了出来,除了军中医师使用之外,各地的医馆也是配备了这些用于消毒治疗。
而郡县内的酒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尤其是北方地区,遇到个下雪寒冷之时,这蒸馏酒便是必备之物。
当然,物极必反自有它的道理,大秦粮食丰产,反倒是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始皇曾经颁布过严令,要控制各地粮食耕地面积,可眼下,粮食越来越不值钱,稍微种点个其他的,都比种红薯挣钱。
说到这,扶苏叹息一声:“父皇,眼下这便是我大秦最为头疼之事,各地百姓,皆是想着法子偷种桑树,也不管当地适合不适合。”
等到扶苏说完,台下的艾薇儿已经听得目瞪口呆。
她也算是走访过不少国家,粮食一直是他国最为头疼之事,若是能让人吃饱肚子,便已是富饶无比。
可眼下的大秦,竟然在烦恼,这粮食太多了?
这算个什么道理?
怪不得大秦可以给罗马等国供应粮食呢,海上丝绸之路的打通,倒是可以解决这些愁闷。
台上的嬴政也没想到,自己上位这么多年,一直在为粮食发愁,以前是愁得太少,吃不饱饭,现在却是发愁粮食太多,吃的太饱。
他忍不住揉着了揉额头,喊道:“子婴,你有何看法?”
台下的子婴翻了翻白眼,大父这是想偷懒,让自己想办法,便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父,眼下我大秦粮食虽多,却算不得精,眼下这些都是粗粮,那些个精米之类,便能卖上个好价钱,自然有人去种。
而这次归来,我们也带来了不少种子,如棉花之类,以及后面的辣椒,除了粮食外,这些个蔬菜瓜果,自然可以多种植一番。”
这一次回来,子婴倒是准备了不少东西,总不能只吃红薯吧,也可以分配一些地种蔬菜啊。
其他的经济作物,如棉花一类,也可以种植一些,只是这推广得花费点时间。
“好法子!”嬴政当即称赞道:“李斯,这事你去办,莫要让那些个百姓胡乱种植桑树,因地制宜,各地有适合各地的作物嘛。”
“臣遵旨!”
解决了这件事,嬴政望向子婴,这才开口:“子婴,且说说吧,今日这个朝会,便是替你开的。”
这一点,子婴当然知道,整个大秦三十多个郡守,此刻,已经有二十多人站在了宫内,便是要听他的新政!
……
第684章 王绾的死谏
大父等了三日才开这个朝会,便是要当着这些个郡守的面,来说一说接下来的国策。
在儒法治国的前提下,再加上两个学科,看似只是一句话的事,可其中要协调安排的事,一点儿也不少。
起码,今日子婴要做的,便是让这大殿之内的郡守们,认真贯彻自己的国策。
深吸一口气,子婴刚想开口,台上的嬴政却招手道:“上来说。”
“是!”
子婴行了一礼,便大步踏上了台,他扭过头看向大殿内的众人,这群人中,有大部分的面貌,子婴是第一次见。
其中,更是有不少年轻的面庞出现,这让子婴颇为诧异。
自从六国一统后,大秦提拔青年才俊,靠着太学来选拔人才,让一批无根之士入了仕。
只要把数学和物理学,加入到太学的选拔之中,必能推动大秦的发展。
深吸一口气,子婴朗声道:“承蒙诸位奋力建我大秦,至此之时,我大秦和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这天下之大,远超我等想象,想要富国强兵,还得不懈努力,寻求进步。”
子婴话音刚落,李斯便接过话茬:“公子,若是有何要事需要我等操办的,直言便可!”
他在托勒密,便得知了公子所言何事,眼下见公子这般说,自然第一个响应。
一旁的王绾见状,忍不住多看了李斯两眼,很显然,李斯知道公子所言何事,这是在给公子撑场面呢。
“臭小子,竟然一句话也不跟大父说。”王绾心中暗自咬牙,又扫向一旁的孙子。
自孔雀国归来后,王崇文竟然没有和王绾说过一点儿这种事,否则,今日发言的不就是自己了?
想到这,王绾刚要奉承两句,子婴却是开口道:“诸位,此事自当仰仗大家,我大秦往后的太学选拔,要多加两科!”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一愣,转而低头窃窃私语起来。
太学建立之初,便是为大秦选拔人才,除了大秦特有法学外,增加了儒学内容。
引得天下有学识之士,转而修习这两门学科,可眼下,公子又要增加两科,到底是哪两门学科受了青睐?
诸子百家之时,这等思潮学说本就是四处开花,不少其他门生转投儒法之道之人,此刻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期待。
而台下的艾薇儿,此刻也颇为激动,子婴没有骗她,刚回大秦没多久,便召集百官,来商议此事。
她心中颇为振奋,若是这门学科真能传播开来,就算是死,她也愿意。
“公子,到底是哪两门学科,还请告知!”
“是啊公子,此乃我大秦盛世,多研习一门学科,自然能增进学子们的见识。”
人群之中,已经有人高声询问。
见状,子婴这才回道:“诸位,这两门学科,其中一门便是数学,另一门是物理学。”
“物理学?”众人一愣,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过。
王绾的目光,更是落在了李斯身上,他低声问道:“公子这物理学,是从其他地方学来的吗?”
“瞧见前面那个金发女子没?”李斯努了努嘴。
这么美丽的女子,王绾当然看到了,在公子回来的第一日,关于这位女子的身份,早已传遍了整个咸阳。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这位女子,便是罗马看在我大秦强大的情况下,送给公子子婴来当妾的。
可今日一早,百官上了早朝,这位金发少女却是站在了公子身后,王绾当即知道,这少女的身份一定不一般。
他国不是没给公子送过女人,现在皇宫内,还留有两名金发少女呢,可女子断然是上不了早朝的。
整个章台宫内,数百人中,也就只有一个女人。
而眼下,被李斯这么一指点,王绾心中不免多看了艾薇儿几眼。
反正自己家里都是男丁,又没有女眷,公子的婚事如何,和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
可李斯就不一样了,他的女儿跟在芈华夫人身边,形影不离,若是公子选妃,大概率会选上。
可子婴是何许人也?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