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469节
有了寻找矿脉的契机,大秦就可以把第一波人口,分布到各个大陆上,这些开采矿产的工人,以及家眷,便是第一波移民。
众人自然不知道子婴真实的想法,王绾听到要出海,想了下,便拱手道:“陛下,还有一事,臣要禀奏。”
“说!”
“在西都轮台内,发现不少他国之人,开始囤积我大秦的银票。”
“囤积银票?”嬴政颇为诧异,“他们囤积这个干什么?”
王绾想了片刻,却摇头道:“这一点,臣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稍作猜想,在轮台都有人大肆囤积银票,那在罗马,岂不是更多?”
“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才导致我大秦货币不足吧。”子婴并不意外,有利润,必然有投机者,“丞相大人,那些人是什么来路?”
王绾思索了片刻,这才回道:“这一点,臣还真派人去查过,他们都来自一个地方,那便是塞琉古国内的耶路撒冷。”
子婴一愣,脱口而出道:“犹大人?”
……
第694章 银票也能炒?
王绾闻言,立刻点头:“公子猜测的没错,就是犹大人!”
“子婴,他们囤积这些个银票,意欲何为?”嬴政颇为不解。
子婴也是没想到,竟然有人会囤积大秦的银票。
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各国之间的交易愈加的频繁。
金银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交易,要知道,大秦除了特产之外,连西方诸国的粮食都涵盖在内。
粮食可是高频刚需的货品,每日交易的数量,十分恐怖。
想要从秦人手中买到粮食,该用什么钱?
罗马的钱币自然不行,金银自然可以,可这般巨量的需求,罗马也没这么多的存银。
好在,大秦的昌隆钱庄适时登场,这银票,便成了各国之间交易的硬通货。
可大秦的银票,是金本位发放,有了足够的金银之外,才会印刷更多的银票。
这些个犹大人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奥妙,开始大肆囤积银票,以谋求升职。
若是市面上的银票变少,可交易还要继续,那最终的结果,便只有一个。
便是大秦的货币,会变得更加值钱,同等数量的货品会卖的更便宜。
到时候,这些犹大人,便可以用手中囤积的银票,来抄底市面上的低价货物,等到价格涨上去,再卖一笔好捞取足够的利润。
想到这,子婴便把自己的想法,给大父和百官解释了一遍。
嬴政听完,也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赚钱的法子,当即喝骂道:“好啊!果真是无奸不商,我大秦律例严禁这些商人囤积居奇,却没想到,竟然有外国人来做这等事。”
王绾这般着急回来,便是因为市场上的供需已经变得不平衡。
从秦瑞宝号传递的消息来看,在罗马等国的商会,已经有人开始以物易物。
用大秦的粮食和丝绸,直接换取诸国的香料。
这种法子看似解决了问题,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见始皇动了真怒,台下的群臣也是义愤填膺。
“陛下,这些投机取巧之人,应当全都抓起来!”
“是啊,囤积居奇,本就是犯了我大秦的律法!”
“可是……这些人毕竟是外国友邦,这番做的话……”
有人愤怒,有人谨慎,百官之中,顿时就出现了好几种声音。
公子已经决定要出海寻找矿脉,来扩大大秦银票的的印刷量,可饶是这样,也解决不了人为地囤积货物。
嬴政神色不悦,见台下众人嘈杂,便望向子婴:“子婴,你有什么法子?”
子婴想了片刻,便回道:“大父,首先还是得印刷一批银票,来解燃眉之急。另外,就如丞相所言,这轮台都有人屯大秦的银票,恐怕罗马更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来,我大秦要以官方的名义,让各国协助搜剿,打压这等行径。毕竟,各国每年贸易所收取的税钱非常可观,他们不会放下这块肥肉。而在我大秦境内的投机分子……”
说到这,子婴转过头,望向李斯:“李斯大人,我秦律如何惩处?”
李斯本就是廷尉出身,对于秦律自然烂熟于心,直接回道:“回公子,我大秦律例,凡囤积居奇者,没收所囤之物,杖责二十!”
这个处罚看似不重,可对于那些投机取巧之辈,已经是最大的惩处。
那些所囤之物,直接没收,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得了李斯的答案,子婴扭过头来,对着嬴政拱手道:“大父,我的建议是,我大秦境内,必当遵循我大秦的律法,这些人的银票之物,直接没收便可。”
“好,典客何在,此事是否有先例?”嬴政十分赞同这个法子,可还是想看看以往有没有这个先例。
毕竟,大秦律法制定的早,那时候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也不可能知道,有朝一日,西都轮台会成为万国聚集之地。
当然,更没想到的是,竟然会有人为了利益,来囤积银票。
听到始皇的叫喊,王绾顿时回头瞅了一眼自己的孙子,见其低着头,还在发愣,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带着他前往轮台,本想将他历练一番,可王崇文倒好,不但没瘦下来,反倒是又胖了一圈。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秦现在也渐渐有了不少的胖子,王崇文这番的身躯,倒也不是十分扎眼。
王崇文心中还在胡思乱想,可身子一歪,旁边有人推了自己一把,正诧异之间,自己大父的声音传来:
“陛下问你话呢!”
王崇文浑身一颤,脸色顿时苍白,好在一旁的文官,悄声把始皇的问题说了一遍,他才匆匆走出人群。
“回陛下,这种事,在我大秦历来没有发生过。”
开玩笑,就算是以前西域的行商,在大秦也是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否则,秦律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丝绸之路昌盛之后,倒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到了大秦,这帮子犹大人,竟然想着囤积银票来牟利,也亏得他们能想得出来。
听到王崇文这般说,嬴政便吩咐道:“王绾,此事你回去办,就如子婴所说,一切按我大秦律例办,到时候让扶苏拟一封书信,分发给各国君王,让其管管境内的犹大人。”
“臣领命!”王绾当即拱手回道。
他的心中已有了一丝丝的期待,这给他国君王传递政令,这本就是王崇文的活。
可始皇竟然让太子来办,这就说明,王崇文留有其他用处。
而自己的孙子,是公子特地从西都给叫回咸阳的。
显然,公子对自己的孙子留有大用。
自己虽然不如李斯,生了个女儿,可好歹有了一个懂事的孙子,只要能守住公子,自己这一脉,起码还能再辉煌几十年。
果然,在安排好了这件事后,始皇继续朗声道:“诸位,就如刚才子婴所言,我大秦需要开拓海外矿脉,可这等事务,却是没有个衙门负责。今日,我大秦将新成立‘置外巡抚司’来筹备此事。崇文……”
始皇的话音刚落下,王崇文的脸庞,却是一脸的茫然。
王绾见状,顿时喝骂道:“逆子,还不快谢恩!”
闻言,王崇文这才赶忙跪了下来!
……
第695章 再度前往孔雀国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不是所有人都如子婴这般充实。
王崇文虽然被调往了西都,可需要他操办的事,寥寥无几。
唯一需要他做的事,便是减去那一身的肥肉。
可奈何,王崇文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跟着子婴走过草地,越过雪山,这一身的肥膘却是纹丝不动。
饶是有了空闲的时间,王崇文依旧没有成功减肥。
可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王崇文终于如愿以偿成家立业。
在西都成了婚,也娶了当年月氏国丞相索瀚的歌女。
可以说,王崇文这两年,过得尤为的快乐。
可眼下,自己又被公子召唤回东都,自己的内心,却是非常矛盾,他明明十分激动,却又一丝丝落寞。
明明马上就能见到公子,见到项羽和韩信,可王崇文的内心已是多了一丝牵挂。
这是家的羁绊。
而眼下,在这章台宫内,面对大父的训斥,王崇文这才想起自己的使命。
是啊,大父总有老去的那一刻,自己作为长孙,要挑起这座重担,维护家族的繁荣,靠的就是他了。
王崇文当即跪下,领下了这个职责。
“子婴,你来说说,这个置外巡抚司主要负责什么。”嬴政吩咐道。
子婴回行了一礼,便望向百官反问道:“诸位,可知我大秦今年在册百姓,一共新生了多少婴儿?”
台下群臣闻言,顿时一脸懵逼。
就连跪着的王崇文,也是一脸惊异,没想到,公子竟然问了这个问题。
多少个婴儿他不知道,反正他知道,王家今年新添了一个婴儿,便是他王崇文的长子。
群臣之中,也就李斯挺拔站立,他本就负责这些事务,对于公子的提问,自然知道答案。
想了下,他便踏出人群,朗声道:“回公子,今年我大秦共诞下三百万婴儿。”
此言一出,群臣再度哗然。
三百万的婴儿,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要知道,老秦人一共也就数百万人,也就是六国一统之后,人口加在一起才过了数千万之众。
人口最多的,还要属旧齐和旧楚,那些个富饶之地。
而眼下,光是一年在册人口,便新添了这么多的婴儿。
那岂不是十年后,大秦的人数就要翻上一倍了?
见众人错愕的面庞,子婴这才继续道:“诸位,一年就是三百万,我大秦的人口,目前还处于上升之际,也就是说,明年会更多,五年后呢?十年后呢?到时候,诸位还会说,粮食多到吃不完吗?”
吃饱饭的日子才没几年,子婴已经发觉,大秦的一些官吏,对于这种日子,好似天经地义一般。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