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472节

除了艾薇儿之外,还有两位阿基米德的弟子,成了其中一坊的坊主。

也就是说,整个大秦的工部,一共有三十二项研究正在进行。

艾薇儿等人负责的,自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扫视一圈,子婴这才叮嘱道:“诸位,这一次出海,也不知何时才能返回,今日,子婴在这,要拜托各位,我大秦的未来,就仰仗大家了。”

说完,子婴便起身,对着众人行了一礼。

当下,台下所有人,全都站起,连忙回礼。

子婴的大礼,众人可不敢受。

“公子不必这样,我等自然会倾尽所能,为大秦的工业添砖加瓦。”艾薇儿率先表态。

其余人皆是跟着附和。

子婴倒不是客气,这两年间,这些人不知道熬了多少日夜,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好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

这其中的艰辛,子婴都看在眼里。

当目光落在艾薇儿脸上时,艾薇儿却是低头躲了过去。

见状,子婴问道:“艾薇儿,上次和你说的事,你考虑的如何?”

大秦蒸汽机发明后,子婴就和艾薇儿说过,大秦不会垄断这些技术,若是艾薇儿愿意,子婴也可以将这些东西传到罗马。

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大秦和各国交流密切,大秦俨然成了世界的中心。

对于这些技术的传播,子婴并不排斥。

毕竟,在战争的后手安排上,子婴可是留足了后手。

可艾薇儿听完后,却是拒绝了。

眼下再度提及,艾薇儿还是摇头:“公子,此事就不必再提了,我罗马的情况,想必您也知晓,这等渎神的物件是不可能传回去的。”

在大秦这两年,艾薇儿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文化自由,这里的人们有充足的信仰自由。

大部分人,虽然对神灵敬畏,可也没到如罗马那般癫狂的状态。

就连大秦的官府,也并没有对百姓做过多的限制。

自己老师阿基米德的思想,在大秦迅速生根发芽。

就艾薇儿此刻的身旁,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伙伴。

光是工造署内的各个工坊,便有近千名的人,在为解开世界的真相而努力。

可若是把蒸汽机带回罗马?

艾薇儿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守旧的罗马,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新生物件。

子婴微微点头,也没再勉强,便叮嘱道:“蒸汽轮船的图纸,已经分发到各船坊中,若是其他船坊有建造的问题,还得各位费力解惑。”

等到台下众人应许,子婴补充道:“接下来,便是蒸汽火车的研发,在太原郡的冶铁工坊已经建成,相关的图纸,我已经交给了艾薇儿,剩下的就要靠各位了。”

有了蒸汽轮船后,要造什么?

子婴也想过许多,各类冶炼矿藏,需要大量的机械,来解放生产力,优先研究这些也没错。

可子婴细细一想,却是放弃了这些个计划。

大秦商业的繁荣,驱动了民间工坊的建设,那些个有头脑,或者有实力的士族大家,已经建设了不少的工坊。

其中以缫丝织布最多,蒸汽机出现后,那些个小型的纺纱机,也有了巨大的改良。

而各地矿厂上,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省力的机械,来加快开采的速度。

这些东西,并不是工造署直接研究的,而是利益驱使的产物。

想到这些,子婴便决定,工造署只去研发,可以驱动历史进行的机械。

而各行各业的机械,则需要靠商业利益的渠道,来提升生产力。

有了蒸汽轮船后,接下来的,自然是蒸汽火车。

对于见识过了猪跑的子婴来说,把列车的原理给画出来,并不困难。

转动的车轴,再加上铺设铁轨,用蒸汽机来推动,列车便有了大致的研究方向。

蒸汽轮船的动力结构,便可以直接拿给蒸汽火车来使用,唯一阻碍火车投入使用的,便是大秦目前落后的工业基础。

稍显薄弱的工业基础,可能会影响铁轨建设的速度。

不过,这些东西,子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慢慢弥补。

大秦有足够的经费,可以支持这一项研究。

驰道虽然快捷,可马车如何比得上火车?

“请公子放心,我等一定会完成任务!”

艾薇儿代表三十二个工坊,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就如子婴说的,蒸汽轮船一定可以让航海不再困难,而蒸汽火车,便可以解决长途运输的问题。

就比如临海的海鲜,还有西北牧场的牛羊,南方的水果,如果有蒸汽火车的存在,大秦各郡县的百姓生活,必然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

渭水之上。

大秦的蒸汽轮船,以及十余艘宝船,在百姓的目送下,驶离了港口。

这是始皇的船队,而大部队,早已前往琅琊郡,在那里,两支船队汇合,才会继续前进。

蒸汽轮船上,嬴政望着冒着白烟的烟筒,忍不住笑道:

“朕当你这船当真管用,却没想到,这煤炭的燃料,还需要其他宝船来运输。”

闻言,子婴尴尬解释道:“大父,咱们这次可是要直达波斯,路途遥远,没有港口可以补给,这燃料,自然要多备一些。”

子婴这也是没法子,蒸汽轮船是烧煤的,就算在其他岸边停靠,也没法补充,只能自己多带一点。

见状,嬴政询问道:“咱们第一站去哪儿?”

子婴翻开手中的海图,顺势一指:“先去波斯,瞧瞧孔雀国到底如何了。”

……

第699章 抓捕囤积居奇之辈

西都轮台。

虽然已是冬季,可街巷之上依旧人头攒动。

自从大秦用秦瑞宝号打通了丝绸之路,除了大秦自己的行商外,各国的行商皆是齐聚于此。

放眼一瞧,黑头发黑眼睛的秦人,也只占了半数之多,其余皆是异国他乡之日。

眼下,虽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可罗马的商船,想要穿越狂暴的大西洋,还是颇为艰难。

唯一能走的路,便是通过托勒密南部苏克达的船坊,绕道前往大秦。

可这属于罗马官方的资产,除了元老院那些个贵族们可以借道使用,一些普通的贵族之流,可没那个资格。

陆上丝绸之路,依旧是主要选择。

他们跨越了帕米尔高原,历经大秦的安西郡,过了伊犁河,再经过数千里的荒芜之地,这才抵达轮台。

别看着数千里路荒芜,大秦已经将其道路修整完善,中途间更是有驿站补给,而不少有头脑的秦人,更是在驿站处修建客栈茶馆,供往来的商客歇脚。

这才两年的时间,这些一个个驿站,俨然要演化为小规模的城镇了。

等到了轮台,他们要售卖掉自己带来的香料玉石,然后换上大秦值钱的丝绸纸张等物品。

等到货物装满之后,静待来年开春,便一路往西,在大秦的安西郡,进行最后一次的吃食补给,然后再经塞琉古国,前往罗马或者马其顿,亦或是托勒密等国。

就算此刻,各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可丝绸之路上的行商,依旧受各国的保护。

每一个行商往返,都能给各国,贡献可观的赋税。

前几日,大秦的皇长孙子婴大婚,西都的百姓更是同日举行了庆典。

实际上,不止是西都,大秦的各个郡县皆是举行了规模不等的庆典活动,若是没有公子征战四方,恐怕大秦今日还要受到匈奴的袭扰。

而同时,始皇陛下更是大赦天下,一些戴罪之人获得赦免,对公子更是感恩戴德。

此刻,轮台的天空上,已然飘荡起了阵阵小雪,可往来的客商依旧热情高涨。

大街上,此刻有两人,一前一后朝着旁边的巷子拐去。

“李老爷,这事当不当真?”其中一人跟在身后,脸上堆着笑问道。

走在前方之人,身着锦衣绸缎,背着双手一瞧便是有老头之人。

他撇过脸来,左手抚着自己的胡须,略带不满道:“怎么?我还信不过?你那三千两银票在市面上能买多少货,你心里清楚,今个在这可是能多买两成的货。”

身后之人闻言,却是嘟囔道:“可现在银票也越来越值钱呀……”

李老爷一听,当即停下了脚步:“那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别别别啊,都走到这了,带路吧李老爷。”

听了这话,李老爷这才转过身子,朝前走去。

商人都是逐利的,没人能抵得住这个诱惑,多进两成的货,便是多了两成的利润。

二人又往前走了一段,拐进了一个巷子,李老爷四下望了望见无人跟来,这才上前敲响了门。

半晌之后,大门露了一个缝,见来人是李老爷,这才打开了房门,让两人走了进来。

一进屋内,暖意迎面扑来,跟在李老爷后面之人,便打量起了四周。

屋内,一共有四个鹰钩鼻子的外国人,见人来了,便示意两人坐下。

“王掌柜,快坐吧。”李老爷颇为客气。

被叫做‘王掌柜’之人,顺势坐下,便开口道:“李老爷,你告诉他们,我什么时候可以拿到货。”

“王掌柜是吧,不必这么麻烦。”其中一位鹰钩鼻子的外国人,当即笑道:“秦语我们能听得懂,钱带来了吗?”

王掌柜颇为诧异,可还是从怀中掏出了一沓的银票递了过去。

坐在对面的鹰钩鼻子男人,当即欣喜地伸手接过。

触手的一刹那,他便知道这银票没问题,大秦的造纸术独步天下,是个了不得的发明。

首节 上一节 472/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