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52节

这一摔,倒是把淳于越摔得七荤八素,刚才一路跑来倒没觉得多累,可一停下来,气就喘不过来气了。

李斯连忙给淳于越顺着气,嬴政见状,赶忙让人端水来。

瞧着喘息不已的淳于越,嬴政心里也是焦急。

这淳老可是五十多岁了,绝对的高寿,要是被子婴给气死。

自己到时候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尤其是那些个喜欢用笔杆子讽刺人的儒生。

好在,喝下了水后,淳于越的气顺了起来。

等不那么喘了,他连忙道:“大王,喜报啊,喜报啊!”

淳于越手上拿着纸张,激动地连跪礼都忘了。

“淳老莫慌,有什么喜报,值得你这般着急?”

淳于越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礼数,赶忙行了一礼后,把手上的纸张递了过去。

“大王请看这是何物!”

李斯拿着纸张递给了嬴政,瞧着手里的纸张,嬴政露出狐疑之色。

半晌也没明白这东西的用处。

淳于越也不废话,连忙把可以书写文字的事,说了出来。

“当真?”嬴政闻言也是一喜。

他的案头,可堆满了竹简,最头疼的是让人去找相关的书简,每一次,都要费很大力气。

而且竹简制作,也是要人力成本,可一块竹简却也写不了多少字。

着实头疼。

嬴政也不是没想过,各地的文书用布帛代替,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空间,在寄送的时候,也可以带的更多。

百姓之间的书信,也可以更加频繁的交流。

可布帛要钱啊,很多人连衣服都没的穿,还有布帛来代替这等书信,岂不是太浪费了?

眼前的这东西,若是真的可以替代布帛,哪怕是减少部分成本,也可以考虑推广开来。

淳于越连忙点头,“都是真的,大王!我都试过了,墨迹干了后,和在布帛上书写无异,最主要的,是这纸张的成本只需要几片竹子而已!”

“哦?”嬴政顿时来了兴趣,若成本真的这般地,那岂不是可以大范围推广。

他拿着纸张,便回到书桌旁,直接写下了几个字。

李斯顿时也很激动,他每日需要阅读回复的书简多不胜数,若真能换成这轻便的,岂不是更好?

见大王写了字,他也跟着上前看下变化。

果然,等墨迹干了后,上面的字迹清晰无比,比布帛的效果还要好。

“好!好啊!”嬴政拿着纸张,大笑道:“淳老,你可立了大功啊,寡人要赏你啊。”

一听到要赏赐,淳于越顿时老脸一红,内心开始挣扎了起来。

秦王并不吝啬,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

所以,朝内的大臣各个都想立功,期待大王的赏赐。

可这纸张乃是小公子发明的,跟淳于越说这叫格物,可自己毕竟也教导了小公子几日儒学。

是不是因为自己教导的内容,给了小公子启发,才让他发明这纸张的?

否则,为何小公子以前并未发明这纸张,只有自己到了后,才有了呢?

内心挣扎了片刻,淳于越便想通了,连忙道:

“大王误会了,这不是老夫发明的,乃是小公子聪慧,见老夫书简过多,才找了这等替代的法子。”

淳于越话说的很漂亮,一方面这发明不是我发明的,可也和我有关。

是我那半个院子的书简,给了小公子灵感,这才发明出了这书简。

嬴政闻言,也是一惊,可转而就大笑道:“好啊,原来是子婴发明的。来人,去把子婴叫来!”

……

待到子婴进了书房,嬴政已经在这纸张上写了许久的字。

这流畅的程度,可比竹简写起来舒服多了。

“子婴,你发明了这纸张,工艺复杂否?可否大范围推广?”

听得大父问话,子婴思索了下,便道:“大父,这只是初级的成品,其工艺简单,但,还有可改善的空间。”

嬴政搓揉着手上的纸张,摸起来的感觉有点粗糙,听了子婴的话,便说:

“好事,还有进步的空间,那你就花点时间,再把这个工艺优化一下。”

子婴听完,却是摇着头。

“大父,做出这种东西,已经耗费了子婴不少心神,这等改进工艺之事,还是让别人来做吧。”

在场的众人一愣,没想到子婴拒绝了这个要求。

“你觉得谁合适?”

“淳老和笔墨打了一辈子交道,这种事当然是他最合适。”子婴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子婴找了点事给淳于越做,省的他再找着自己学儒学。

淳于越听完,心中激动了起来。

这等名留青史的机会,没想到小公子竟给自己留了一份。

到时候,史书上写着,发明纸张者子婴,改进工艺者淳于越。

这等丰功伟绩,对淳于越来说,不亚于秦王扫六合,统一天下啊。

也只有他每日和书简打交道,才知道这等发明的重要性。

嬴政闻言,却是皱着眉头,道:“淳老这般多的事物,哪有这等闲工夫呢?”

“有的,有的大王。”淳于越闻言,立刻行了一礼,“大王,臣一定改进好工艺,不让大王失望。”

嬴政无奈,只得答应。

“好吧,随你吧。”

得了令的淳于越心中一喜,立马开口,“那臣就去了。”

说罢,又踏着步子朝子婴的院落跑去。

子婴本也想跟着回去,好给淳于越教导一番工艺流程。

可却被嬴政叫住了。

“子婴,你等等,来,这里有件事,孤想听听你的意见。”

第72章 先攻燕国,再取齐国

李斯知道大王想要说什么,便把齐王建撕毁贸易条约的事说了出来。

“事情就是这样,我和大王,正商讨着,是否要攻打齐国呢。”

嬴政也补充道:“你来说说,这齐国这般做,是要和我大秦死磕吗?”

子婴思索了下,笑着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和齐国必有一战,可眼下,我觉得大父,咱们还是先别打齐国。”

“哦?”嬴政甚是不解,“为何不打?今日我大秦带甲百万,一个齐国算什么?”

自从楚国被灭后,秦国的律法执行了下去,不光楚国。

其他各国不少的青壮年,都加入了秦军。

只要加入秦军,全家就可少交赋税和减免徭役,还有机会取得爵位,一下子就把秦国的队伍扩充到了一百万。

此刻,王翦还在雍城大营内训练着新兵呢。

“话虽不假。”子婴没有反驳,“可齐国毕竟有三十万将士,真的打起来,江山破碎,也不是大父您想要的结果啊。”

听到这话,嬴政好奇道:“怎么?你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法?”

若是能有这种法子,嬴政自然乐意采纳。

子婴摇摇头,“目前没有,不过,若真和齐国发生战事,死伤过大,容易结下死仇,齐国鲁地又是孔孟之乡,读书识字者众多,这些都是治国安邦的人才,大父想要国家强大,还需要依仗这些人来传播知识,开化民智。”

“小公子多虑了。”李斯这时候插嘴道,“齐国鲁地,多是儒生,这些人对治理国家并无大用,而且……”

他顿了顿,又望了一眼嬴政,见大王没有什么表示。

便继续道:“儒学守旧,崇尚遵循礼法,淳老不止一次和大王提议,要恢复分封制。若真这般,若干年后,岂不是又如六国这般?”

听到这里,子婴心里“咯噔”了一下。

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般多的缘由。

分封制自是不可能的,现在赵地、楚地等,都被大父采用郡县制给分割了。

可儒学,也不像李斯说的这般无用,反而是治理国家的好帮手。

“李斯说得对,寡人最是烦这等儒生,可奈何,这些人知识渊博,教人识字懂礼还是可以的,本来想让赵高教你律法,可他已经收了胡亥,只能让淳老来教你了……你可切莫像你父亲一般,成了一个没用的儒生!”

第一次听到大父评价父亲,子婴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好家伙,怪不得不立扶苏为太子,敢情大父内心是这般看父亲的。

可转念一想,大父这就是偏见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自己还能说什么,只能日后让大父对父亲改观。

见子婴不开口了,嬴政也觉得自己话说的有点过,便继续道:“来,说说,这齐国到底打不打。”

“大父,打当然要打!”

李斯站在一旁,见小公子这态度转变之迅速,脸皮堪比王绾一样厚。

嬴政闻言也是笑了,“说来听听。”

“我建议现在先不打,先打燕国。展示下我大秦的实力,同时派使者找齐王,希望恢复贸易,若是不同意,岂不是给了我们一个进攻的理由?”

嬴政仔细斟酌着子婴的话,虽然最终没打齐国,可这样的理由倒是让人舒服多了。

什么儒生?什么齐国鲁地?有反抗的,直接征服就罢了。

首节 上一节 52/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