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大秦:三岁圣孙,我教始皇打天下 第95节

却听王绾的声音响起:“陛下,当初是您下令,这楚、齐之地,可三年内免交赋税,眼下……粮草确实不足啊……”

子婴闻言,并未停下,直接迈了门槛,进了书房。

第133章 各地儒生竟敢骂始皇?

大秦的左右丞相,李斯和王绾此刻都在书房内。

两人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看情况,显然大父发了一通火,两位丞相只能装死闭口不言。

嬴政正发着火,却见子婴走了进来。

顿时换成了笑脸,问道:“怎的,不去多陪陪你母亲,又来找大父了?”

见始皇这般口气,王绾和李斯低头互相望了一眼,皆是松了口气。

“好险,若不是小公子前来,今日还不知道怎么收场。”李斯心中默默想着。

“今日一早已陪了母亲半日,闲来无事,又想来找大父。”子婴边解释着,边朝着书桌走去。

自从嬴政下了令后,这书桌旁的椅子就换的格外的大,足够子婴和嬴政坐在一起。

见自己的孙子过来,嬴政便直接将其抱起,放在了自己的腿上。

感受着腿上的重量,嬴政笑道:“你这再长个几岁,恐怕大父就要抱不动咯。”

子婴侧过头,望向台下的两位丞相,又看了大父桌子上的诏书,问道:“大父,何故发这般大的火?”

“哼!”听到子婴问这些,嬴政又冷下脸来,对着台下两人努了努嘴:“这两位丞相告诉朕,这粮草短缺,连个三十万的移民口粮都凑不出来。”

早上在大殿内,大父下了国策,要迁民三十万前往百越。

这迁民自然是官家包了口粮的,毕竟,大多数愿意背井离乡的人,都是穷苦百姓。

可听大父这般说,这三十万人的口粮,竟然凑不出来?

要知道,子婴可是带了三十万大军,挖了小一年的灵渠,也没听说这粮草不够的啊。

见陛下开了口,李斯立刻解释道:

“陛下,臣等无能,这百越之战、驰道的修建,倒是消耗了不少国力。”

子婴听完就明白了,一方面大父在修通往各地的驰道,这工人虽然可以征发徭役,可这口粮得官家提供。

再加上自己四处征战,倒是让粮草捉襟见肘。

这李斯和王绾,也借着这个难题,不想给这三十万的移民提供沿路的口粮。

吃不饱,这可真是个自古以来的难题。

恐怕得到两千年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眼下,若是惊的航海队能回来,想必这几千万人口的粮食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可惊到底何时能回来,或者能不能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这个粮草问题,子婴也没有个好办法。

倒是王绾这时候建议道:“陛下,臣等建议,实在不行……可让这些百姓自行前往,粮草自备。”

嬴政听了这话,就皱起眉头。

能去移民的都是什么人?

哪一个不是穷苦百姓,他们若是能凑够粮食,又何必要远离故土?

再加上到了地方,他们还得自备建房,这段时间内,又不能开垦荒田,哪里有吃的?

纵使这百越之地物产丰饶,可也架不住这么多张嘴啊。

想到这里,嬴政大手一挥,道:“都别建议了,这三十万移民的粮草,我大秦必然要提供,若是不够,就找这些个六国旧臣去收!朕说的是免除百姓三年的赋税,可没说连这些个士族大家的赋税也一并免掉,这时候不出点血,还等到什么时候?”

王绾和李斯两人互望一眼,见始皇这般说,便回道:“是,陛下!”

若是这般,这粮草问题,还真就可以解决。

楚国和齐国虽然灭国,可小公子这两仗打的太漂亮了,两国的根基,压根就没有怎么损伤。

可不像赵国,整个士族阶层土崩瓦解。

解决了这件事,两位丞相终是松了口气。

可嬴政接下来一句,倒让两人吓的直接跪了下来。

“朕听过,这六国旧地,不少人背地里骂朕残暴无能、祸国殃民?”

王绾和李斯一听,吓了一大跳,这等话,他们虽有听过,可却没当回事,可陛下先开口,则是他们的失职,两人便立刻跪了下来。

连声道:“陛下恕罪,臣等失职,这就去详查。”

开玩笑,若是真残暴无能的皇帝,怎会这般想法想着法儿为百姓谋福利。

“大父,这些个骂你的人,不过是受了利益损伤的士族罢了。”子婴接过话茬,继续道:“这民间百姓,以往连个识字也不容易,哪里会说出这般话。”

自己大父刚才还说了,要找这些个六国贵族‘借粮’,这番操作下来,背地里挨上一些骂也正常。

嬴政摆摆手,叹气道:“一两个这等宵小骂我就骂吧,只是朕都做到这个份上,这等谬言竟还有不少人附和,朕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这些人闭嘴?”

这话一出,李斯和王绾便知晓陛下说的是哪些人了。

本以为,陛下指的是那些个士族大家,可这样一说,便是那些个儒生没的跑了。

可儒生为何要骂陛下?

这自然是因为,陛下用徭役来威胁这些个儒生,去各地免费教学。

虽然前期踊跃参加,可这都好几年了,终是没有升迁的途径,让他们一辈子免费教学,自然免不得抱怨。

当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正坐在嬴政的腿上。

一脸无辜地望着嬴政。

子婴怒道:“大父,究竟是何人胆敢如此?我子婴,第一个不放过他。”

李斯和王绾不禁暗自拍手,这小公子的脸皮,可真是够厚的啊。

让陛下背了黑锅,挨了骂,现在竟然脸不红心不跳,来这充好人。

嬴政也是哭笑不得,只得叹气道:“还能有谁,自然是那些个自以为是的儒生。”

子婴这才恍然道:“原来是他们。”

见子婴这疑惑的小脸,嬴政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

本来当着子婴的面,嬴政就是想吐槽几句,自己这孙子建议的国策,让自己挨了不少骂。

可子婴却是接下了话茬,笑道:

“大父,我有一法子,可以让这些人不但闭嘴,还能崇拜大父。”

嬴政心中一动,好奇道:“来,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法子?”

王绾和李斯却在下面互望一眼,各自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不知道,这小公子,又要出什么鬼主意了!

第134章 子婴的建议,儒法结合!

子婴思索了下,便笑道:“大父,若是你可以出一个集合天文地理的文献,必然可以让这些儒生心生敬意。”

嬴政却是皱眉道:“你是说,让大父编纂一套《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纂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涵盖了古往今来的天地万物,算得上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全文一共二十余万字,可以说是当今最为重要的一部文献。

这吕不韦,嬴政压根不想提及,连着这本《吕氏春秋》,他也没什么好感。

见子婴提出这个建议,当下心中就有拒绝的想法。

可子婴却是立马摇头道:“《吕氏春秋》算什么?大父将要编纂的,是集合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科技成就、名人传记等等为一体的传世之作。”

可台下的王绾,却是疑惑道:“小公子,这编纂文献,和那些个儒生有什么关系?”

嬴政也是好奇,等待子婴的解答。

“这等巨作,当然需要人来编写,非万里挑一者不能参与,这些个儒生必然想要挤破头参与到这场恢宏的事业中来。”

虽然觉得有道理,可嬴政还是摇头道:

“这巨作也是收集先人的智慧,这和《吕氏春秋》相差不大,没有太多的意义。”

“当然有。大父,这《吕氏春秋》包罗万象,连着百家争鸣的思想都归纳了起来,可我们要做的是统一思想,只遵循儒、法两家思想,其余均不纳入。”

李斯顿时听出了小公子的话外音,这是要把儒学扶正啊。

本来大秦就是以法治国,若是按照小公子这般所说,这儒家倒是和法家平起平坐。

遵循法家思想的李斯,立马劝说道:“陛下,我大秦以法立国,这儒学又怎能和法学并起?若我看,倒不如只收纳法学典籍即可。”

嬴政闻言,也是明白了子婴话里的意思,便纠正道:“立国之本不可废,这儒学可不能和法学平起平坐。”

子婴见状,深吸一口气,劝说道:“大父,子婴斗胆问一句,这百越平定,为何要迁民五十万入越?”

嬴政眼眸一缩,没想到子婴竟然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嘴上还是说道:“这物产丰饶,自然需要人力开垦。”

“可这五十万人选,到底是如何筛选而出?”

“自当是无家、无地、无钱之人,留在祖地,倒不如去越地闯荡一番。”

听着大父的解释,子婴倒是笑了:“大父,可据我所知,先前迁民而去的二十万人里,可有不少人并不是如您所说。”

嬴政见被人揭了老底,反倒是大笑了起来。

良久后,他停了下来,捏了下子婴的小脸,怒斥道:“大胆,竟敢质疑朕,不怕朕发火吗?”

子婴揉了揉自己的小脸,笑道:“大父,这迁民入越之人,里面可是有不少不服法家管理的刺头,可见,法学为尊,也不一定深入人心。”

李斯和王绾在下面打了个寒颤,这小公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连大秦立国的法学都质疑。

当初,陛下迁民二十万去南越,乃是李斯和王绾一同操办,这里确实有不少人是不遵循礼法的刺头,也并不是全是贫苦百姓。

见被人揭了老底,嬴政问道:“那你说说,为何要把儒学和法学放在一起?”

首节 上一节 95/5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谍影:大哥,为啥让我做特工

下一篇: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