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55节
“蜀军从益州北上汉中,或者是向汉中运粮,都必须通过金牛道、通过白水关、通过我们现在大营的地方。”
“你我在此,一则断金牛道运送粮草之利,二则让诸葛亮率大军来救,三则要坚守足够长的时间、与来援的蜀军对峙。”
“更重要的是,还要为你我留好退路!”陆逊神情渐渐凝重了起来:“若你我急攻、拿下了白水关,蜀军自北而来、我们还是要出关应对的,否则归路就会被阻。”
“陆将军说得是啊!”夏侯献点头道:“当下正是陛下归化百万羌人、积累国力的紧要之时。陆将军身为护羌将军,若是战败、或者死伤羌人太多,恐怕陇右已经好起来的局势,顷刻就会不稳。”
“我率中军骑兵至此,一路从洛阳行至陇右、又从陇右至武都、武都至白水,军中士气并非昔日陇右之时那般高涨了。”
陆逊叹了口气:“夏侯将军可知我受陛下重恩?”
夏侯献如何不知?
陆逊被封了县侯、领了护羌将军,虽说赶不上他在吴国时的政治待遇,但对一个降将而言已是优厚至极了。
就更别说又将公主嫁给陆逊了!
微微点头后,夏侯献并不答话。
陆逊继续说道:“从上邽到临洮、再到宕昌和沓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打成这般局势是如何不易。定要维持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你我在此若有些许不慎,就有倾覆之险!两万之军若是退却,他日亦可复来。若没在此处,恐怕平灭蜀国、不知要拖延到什么时日了。”
夏侯献叹了一声,一并称是。
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此刻的陆逊都认为打到白水关就够了。吸引蜀军回援,从而为前线分担军事压力,同时断蜀军粮道。
陆逊虽然走的也是阴平,和原本历史上的意图奇袭成都的邓艾邓士载比起来,全然没有那么大胆。这不仅仅是将领的能力与心态对比,更是由当下的时局决定的。
当下大魏与蜀汉之间,面对面打了半年之久。虽然有强弱之分,但并不能轻敌应对。
陇右本就残破,羌人刚刚归附,白水深处腹地,北面仍有劲敌。
原本的历史上,蜀汉末年、共计十八万魏军分成三路南下。
除了邓艾的三万陇右军之外,钟会、诸葛绪尚有接近十五万的军队,靠着这般人数才攻下了白水关、剑阁仍无法拿下。
彼时蜀汉国小民弱,与魏国实力差距甚大。
而当下的魏国没有那般强、蜀汉也没有那般弱。陆逊能够牵制些许已是争得胜机之举,如何能做到更多事情呢?
……
白水关外,陆逊一面进行低烈度的攻城,一面与夏侯献等人积极准备防御。
在沓中留下了中军骑兵与羌骑各一千后,陆、夏侯二将在此地只有一万八千人。
羌人方才归附,让他们作为轻骑袭扰还行,若是指望三个月前还在放牧的这群羌人青壮攻城,恐怕是异想天开了。
因而陆逊只能驱使羌人修筑营垒、挖掘壕沟、立下营寨,准备借此与回援的蜀军抗衡。
武兴到阳安关一百里、阳安关到白水关一百五十里。两百五十里的路程,赵云率军四日便已到达。
赵云到达白水关东北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初七的中午了。
而在赵云从武兴到白水关的这四日间,汉中与下辨之间的局势可谓是变化剧烈。
四月初三凌晨,诸葛亮在赤亭大营收到白水关有变、赵云率八千士卒先行南下的消息。
同一日,魏延领一万四千军队南下。
初五,诸葛亮本部军队在赤亭败退,吴懿先行撤军。
初六,蜀军大部退却。曹真率着五日晚刚从上邽赶到这里的一万中军骑兵、与两万步卒合兵,一并缀在蜀军身后、南下向着武兴方向追击。
赵云强忍着病痛之躯,率军南下到达白水关外。还未立下营寨之时,就早早被陆逊派出去的斥候侦得消息。
早就得到了魏军骑兵进犯白水的消息,以赵云行事之谨慎、如何能没有防备呢?面对来袭的魏军骑兵和羌骑,赵云结阵严正以对,用弓弩与长矛抵住了魏军的数次冲击,从容向后退却,在白水关东北八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赵云用兵还是这般谨慎,先虑败、再求胜啊!”陆逊在营寨中得知斥候军情后,轻轻叹了一声。
“夏侯将军,今日赵云兵力能有几何?”陆逊出言问道。
“不好说。”夏侯献的神情严肃:“我在军中观赵云结阵之时、全然没有慌张或者退却的意思,而是就地与我骑军相持。待我奉命退却后,赵云才从容后退。”
“似乎……”
陆逊皱眉:“似乎什么?”
“似乎有恃无恐一般!”夏侯献猜度道。
有恃无恐?
赵云还能如何有恃无恐,一定是后面还有援军!
“传我将令!”陆逊对身旁的亲卫吩咐道:“让治无戴率四千羌骑后撤三十里、在白水关西北险要之处立下可以容纳全军的营寨!其余羌骑随在本将身侧!”
“遵令。”亲卫当即出帐传令去了。
陆逊转头和夏侯献沟通了起来:“夏侯将军,如今之势,就看我们与蜀军如何相持了。”
“还请派费将军与我一同固守营寨,夏侯将军与程将军一并撤到东北四里处。”
夏侯献想了几瞬,开口问道:“陆将军这是要引蜀军来攻我营寨,并且使骑军在外冲杀?”
“正是如此。”陆逊颔首道:“既然赵云来了、又这般有恃无恐,恐怕后面蜀军还要增兵!”
“单纯的防守营寨,显不到大魏骑兵之利。”
“本将与费耀的四千人坐镇营中,剩下五千羌人一并辅助守营。同时夏侯将军与程将军在外援护,应该能抵住蜀军些许时日了!”
夏侯献眉眼间起了忧色:“陆将军的分派当然是对的,但就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陆逊还是说出了前两日那句话:“夏侯将军勿要想这些没有答案的事情了,能守几日、便守几日!”
赵云在白水关外扎营与魏军对峙,一方面是等着身后魏延的援军。另一方面,赵云的身体状况已经进一步的恶化了。
性命几乎只在须臾之间。
七日下午蜀军扎营,八日晚、魏延便率一万四千士卒急行军到了赵云营寨不远处。
魏延几乎一刻未停,在听赵云军中派出的信使禀报赵云身体堪忧后,急忙与亲卫率军先行一步、疾驰入了营中。
“是文长来了啊。”赵云卧在榻上,抬眼看到魏延的那一刻,嘴角竟起了一丝笑意。
“赵将军身体如何这样了!”魏延急忙走上前去,跪坐在了赵云身前,看着赵云苍白而又老迈尽显的面孔,不禁失声叹道。
看着魏延面色愈加悲戚,赵云面色平静的说道:“我就猜丞相会派文长来援我,今日果然见到你了。”
第332章 众心向南
“丞相那里如何了?”
魏延听闻赵云此问,心中愈加纠结了起来。
赵云从武兴南下的早,而魏延又在他的身后。昨日傍晚,魏延在南下的行军中收到了汉军在赤亭惨败、退往武兴、丞相染上风寒不能理事的消息。
但眼见赵云已是油尽灯枯之状,魏延又如何敢对赵云说这些呢?
魏延只得含胡应道:“有丞相在彼处,又能有什么危险呢?将军勿忧!”
“那就好,那就好。”赵云从口中挤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脸上还时不时的浮现出一丝痛苦之色,却硬是凭借意志忍住、没发出半点喊疼的声音。
“将军……”魏延攥住了赵云的手,一时不知该安慰些什么。
赵云低声说道:“文长,为大汉守住此地。八千兵、八千兵我带来了,就托付给文长了。”
魏延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泪光:“将军放心!既然我来了此处,就定不会丢了白水!”
赵云极其轻微的点了点头,只是用眼睛看着魏延,口中微微张开、却并无声音发出。
魏延心中大骇,急忙将耳朵凑近赵云身前问道:“将军可有遗言要说?”
赵云面露痛苦之色,努力挤出了几个字来:“来日,将我葬回常山!”
魏延只觉自己攥着的赵云左手,一点一点变软,似乎失了力气一般,逐渐从魏延的手中滑出、向着榻上坠落去。
帐中亲卫与众将哭成一片,魏延亲手为赵云整理了面容、盖上了被衾,而后郑重其事的拜了三拜,方才起身。
魏延是在新野加入刘备军中、以部曲身份作战的。
早在河北之时,赵云就是刘备身边的主骑、负责统领刘备军中的骑兵。
刘备在新野小县蹉跎的七年之中,魏延从一个不通军事、只是曾任郡兵都伯的小人物,得到了关羽、赵云等人的军略指导。
赵云不仅是大汉当下硕果仅存的熊虎之将,更是魏延魏文长从军之时的领路之人。
汉室兴复,何其远哉?
赵云临死前没有说什么家族、没有说什么子嗣。他心中知晓,自有丞相和朝廷会为他照看。
赵云的遗言只有一句,只希望有朝一日、魏延可以帮忙将他葬回常山。
若非汉室复兴,据守在益州偏远之地的大汉、如何又能将赵云葬回黄河以北的常山本郡中呢?
说到底,汉室兴复是和蜀汉中一个又一个人的命运相连的,宏观与细微相接,才凝聚出了这样一个集体意志。
只是当赵云这种河北之人愈来愈少的时候,兴复汉室还要等到几时呢?
魏延思略已定,缓缓从赵云榻前站起,转身看向众人。
都是见惯生死的将军,魏延悲痛归悲痛、又如何能忘了此处的军事重任呢?
“镇东将军已将此事军事托付给我,我为大汉镇北将军、奉丞相命督军来援此处。尔等可有人不从?”
魏延打断了众人的哀泣之声,声音洪亮的在帐中喊道。
赵云军中的四位校尉对视一眼,同时俯身下拜:“我等愿听将军指挥!”
……
魏延带来的援军、与赵云之军合兵一处之后,足有两万两千的数量。
在军中为赵云简单的发丧过后,魏延第二日便率军向白水关挺进。
留了四千人进入白水关后,魏延就在关外搭建营寨、筑上营垒,与陆逊的大营对峙了起来。
魏延来得晚些,自然知晓北面诸葛亮处的军情。但以蜀军的精锐程度,想在一时间攻破魏军营寨确非容易之事。
加之魏军还有骑兵之利,可以在营寨外左右驰骋遮掩一二,这就使得魏延的攻击更加难了。
好在兵力足够、粮草后勤无忧,魏延也只能稳扎稳打,一日又一日的对峙和交战。
而在更北面的武兴,蜀汉军队的局势却愈加的恶化了起来。
吴懿是五日一早退兵的,而病中的诸葛亮也是同一日被杨仪派人送走。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