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454节
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刀光如雪,气势如虹,直逼曹仁而来。
曹仁见状慌忙抵挡,勉强招架住。
就在曹仁与关羽激战正酣之际,邢道荣突然从侧翼杀出,手持巨斧,怒吼一声,直取曹仁。
曹仁虽勇,但面对关羽与邢道荣的合击,顿时陷入险境。
关羽的刀锋如龙,刀光闪烁,逼得曹仁连连后退;而邢道荣的巨斧则如泰山压顶,势大力沉,每一击都震得曹仁虎口发麻。
这些年来,关羽也确实是老了一些。
不过老归老了一些,却也不是日落西山之时。
见邢道荣来相助,关羽这骨子里的傲气,又是不自觉的迸发了出来。
这要是换在七八年…不,就说两三年前,早就一刀砍死了这曹仁了,哪里用邢道荣帮忙出手!
难不成…
自己真老了?
那关羽是个服老的人么?
自然不是!
顿时爆发出了百分百的气力,怒目圆睁,青龙偃月刀在手中猛然一震,刀锋寒光四射,仿佛一条苏醒的巨龙,蓄势待发。
腿上一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曹仁。
曹仁见状,心中一惊,急忙挺枪迎战,但关羽的气势如山崩海啸,势不可挡。
两马交错之际,关羽猛然一声暴喝,青龙偃月刀划破长空,带起一道凌厉的刀光。
曹仁虽奋力格挡,却觉一股巨力如泰山压顶,震得他双臂发麻,枪杆几乎脱手。
关羽趁势再挥一刀,刀锋如电,直取曹仁咽喉。
曹仁躲闪不及,刀光闪过,腰间中刀!
曹仁闷哼一声,鲜血喷涌,身形踉跄。
关羽见状,毫不留情,青龙偃月刀猛然一斩,曹仁的头颅应声而落,鲜血染红了战场。
倒在地上,再无气息!
曹仁一死,曹军顿时大乱,纷纷溃退。
关羽却是不再动,只是持刀而立,眼睛微微闭着,也不管四周还有敌军呢。
这要是哪个胆子大的,直接现在偷袭一手,说不得还真能把关羽给偷袭着了。
不过嘛…
邢道荣也知道关羽现在是进入了“装逼”时刻,也不提醒,反正四周也有亲兵守护。
见曹军大乱,只连忙呼道:“曹仁已死,缴械不杀!”
随着邢道荣的高呼,四周汉军也皆是一同高呼起来。
“曹仁已死,缴械不杀!”
连绵的声音,传遍了整个许昌城!
谁都知道,这曹家的大将曹仁,眼下已经阵亡了!
接下去,便是等待汉军的接收了。
好在刘备素有仁德之名,是以百姓多数还是安定的。
…
邢道荣身披轻甲,腰悬长剑,缓步走入许昌城的街巷。
战火初熄,城中百姓面带惶恐,街巷间弥漫着不安的气息。
他目光温和,步履沉稳,仿佛一缕春风,悄然拂过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
嗯…
让邢道荣这么一个形象弄成个目光温和确实不大容易,他只能说是尽力。
不过既然做戏…自然要做全套。
却说邢道荣走到一处破败的巷口,见几名老弱妇孺蜷缩在墙角,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
邢道荣停下脚步,俯身蹲下,声音低沉却坚定:“诸位父老乡亲,莫要惊慌。战事已平,许昌城从此归于安宁。我邢道荣在此,定会护佑大家周全。”
一名老者颤巍巍地抬起头,眼中含泪:“将军,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只求一口饭吃,一片瓦遮头,何曾想过卷入这刀光剑影之中?”
邢道荣闻言,眉头微皱,伸手扶起老者,郑重道:“老人家,战乱之苦,我深知于心。从今日起,城中粮仓将开仓放粮,凡有饥寒者,皆可领取。”
“若有房屋损毁,我也会命人尽快修缮,绝不让大家流离失所。”
他站起身,环视四周,声音洪亮而清晰:“许昌城的百姓们,战火虽烈,但人心不可灭。从今往后,我邢道荣与诸位同甘共苦,共渡难关!若有欺压百姓者,无论何人,我必严惩不贷!”
话音落下,四周百姓渐渐聚拢,眼中的恐惧逐渐被希望取代。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默默拭泪,更多人则是抬头望向邢道荣,眼中多了几分信任与感激。
邢道荣见状,心中稍安,转身对随行的将士吩咐道:“速去安排粮草分发,再调派人手修缮房屋,务必让百姓早日安居。”
将士们齐声应诺,迅速行动起来。
许昌…这座昔日的曹魏都城,便在邢道荣的安抚下,也没翻起什么风浪来。
第561章 各方状况
入许昌之后邢道荣与关羽自然发现了曹仁的绝笔信。
此刻邢道荣缓缓展开信件,低声念道:“吾风渐紧,敌军号角已响。吾将披甲上阵,与敌决一死战。”
“此信为绝笔,愿后世之人,知吾曹仁,虽败犹荣,虽死无憾。”
“曹仁绝笔,许昌城上,风卷残云,天地同悲…”
念至此处,邢道荣也不禁声音微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别的咱不说,这曹家的几个将军,曹洪…曹仁,乃至于被鲍隆斩的曹真,确实一个个都不怕死。
自己不怕死,那是有下辈子的荣华富贵兜底,这些人不怕死…那可真是真不怕死。
叫邢道荣也感觉有几分佩服。
关羽站在一旁,丹凤眼微眯,长须随风轻拂,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道:“曹子孝虽为敌手,却也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邢道荣点了点头,叹道:“云长兄所言极是。曹仁虽与我等为敌,但其忠勇之心,令人敬佩。”
“他困守孤城,明知必败,却仍不肯弃城而逃,这份气节,确实难得。”
关羽抚须沉吟,目光远眺,仿佛穿透了层层云雾,看到了曹仁孤身立于城头的身影。
缓缓道:“天下英雄,各为其主,本无对错之分。曹仁能为曹氏尽忠至死,这份义气,倒也值得敬重。”
邢道荣将这绝笔信小心收好,放入怀中,低声道:“云长兄,今日许昌已平,中原即定,出征目标,均是达成,眼下不知丞相情况如何?”
关羽笑道:“丞相那头,哪里要咱们操心?便等捷报就是!”
邢道荣微微点头。
想来也是,这诸葛亮在徐州面对的强度,只怕是远远不如长安与许昌。
依着诸葛亮的本事…绝对也是手拿把掐的。
…
邢道荣与关羽猜的自然不错。
诸葛亮接替邢道荣把握江东局势之后,那主打也是一个稳定。
本来嘛,他那兄弟诸葛瑾就在江东一直为官,江东世家又早与邢道荣交好,其去节制江东,当真也是水到渠成。
而在江东世家的配合下,诸葛亮自出兵徐州开始,那是基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敌手。
此刻已进徐州重镇,广陵城下。
诸葛亮的老行当还是保留着的,正是羽扇纶巾,立于广陵城外的山岗之上,远眺城池。
他身后,陆逊一袭青衫,眉目清朗,正与几位江东世家子弟低声商议。
微风拂过,卷起诸葛亮的衣袂,也吹动了他手中的羽扇,仿佛天地间的风云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孔明先生,广陵城防坚固,曹军虽退,但城中仍有残兵顽抗,强攻恐损兵折将。”陆逊上前一步,语气恭敬却不失自信。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如渊:“伯言所言极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徐州百姓久经战乱,早已疲惫不堪。若能以仁义感化,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陆逊点头称是,随即转身对身后的江东世家子弟道:“诸位,广陵乃徐州重镇,若能以仁义收服民心,必能为陛下奠定根基。还请诸位随我一同入城,安抚百姓,宣扬仁政。”
众世家子弟齐声应诺,纷纷上马,随陆逊向徐州城进发。
诸葛亮则留在山岗之上,目送他们远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
数日后,广陵城外,陆逊与江东世家子弟分头行动,或开仓放粮,或安抚流民。
百姓见他们并无敌意,反而处处为自己着想,心中的戒备渐渐消散。城中残兵见大势已去,纷纷弃甲归降。
与此同时,诸葛亮率军北上,绕过广陵,往彭城而去。
一面走,一面命人广发檄文,宣扬仁政,号召彭城百姓共襄盛举。
彭城守将见民心所向,自知无力抵抗,只得开城投降。
数月之后,徐州之地兵不血刃,收入汉家麾下。
如此一来,河北以南,只有兖州、青州二地。
整个中原…几乎是丢了一个干干净净了!
…
洛阳…许昌…彭城…
各方捷报传回成都,刘备终于再忍不住。
称帝之后的第三年,准备迁都!
别说,现在放在刘备面前的迁都地点,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