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482节

  “可昭告天下,言明先前受曹丕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曹丕既亡,便愿顺应天命,将四百年大汉基业传于陛下,以安天下民心。”

  刘协听着却道:“今陛下已然称帝,我再如此做法,岂不是多此一举?”

  “再说我已然是庶民,这般做法,岂不是叫陛下觉得我还念及自己身份?”

  邢道荣摇头道:“公不说,身份却依旧在那,哪里是不说便能藏着的事情。”

  “不如主动提起…以表真有退位让贤的心意。”

  “陛下素有仁义之名,必会感念公之恩,善待公与汉室宗亲。如此,天下可定,百姓可安,汉室亦可延续其统。”

  刘协听罢,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将军极是,吾亦有此意。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需得谨慎行事。”

  邢道荣拱手道:“山阳公英明,臣愿为公殚精竭虑,以促此事。”

  刘协看着心里感叹,若是这邢道荣对自己说是为陛下殚精竭虑,该是多好!

  只如今…

  陛下称呼与自己一点干系都没有了。

  只叹息道:“也罢,待见了陛下,吾便主动提起此事。”

  如此说定,邢道荣也算安心了些。

  觉得如此做法,算是对刘协最好的安排了。

  …

  邺城大战,又去山阳接了人,再次踏入长安城时,已是深秋时节。

  风卷着落叶,轻轻拂过邢道荣的衣襟,带来一丝凉意。

  他站在城门口,望着眼前熟悉的街巷,心中却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一种…扑面而来的国泰平安的感觉。

  城内,依旧繁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行人络绎不绝,脸上带着笑意,步履从容。

  孩童在巷口追逐嬉戏,老人坐在门前晒着太阳,手中捧着热茶,神情安详。

  城中的钟楼依旧巍峨矗立,钟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岁月静好。

  邢道荣缓步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耳边传来阵阵丝竹之声,夹杂着酒肆中传来的笑语。

  抬头望去,远处的皇宫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严而祥和。

  街边的柳树依旧低垂着枝条,随风轻摆,仿佛在向他招手,欢迎他的归来。

  邢道荣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也曾在这座城中经历风雨,见证过战乱与动荡。

  而如今,眼前的一切却如此平和,仿佛那些纷争从未发生过。

  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华如昔,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安宁的气息。

  这种感觉,便是身边的花鬘也能感受到了。

  却道:“邢将军…怎么感觉现在气氛不大一样了。”

  邢道荣道:“天下一统,百姓皆知,日后再没战乱,自然气氛不一样了。”

  说着走近皇城,却见贴着一张告示。

  上书:“今欲在南中设立集市,设通市官一职,鼓励汉商与其贸易,互通有无。”

  “此职庶民可应,但需入皇城之中,与陛下亲面。”

  好家伙,这是一步登天啊!

  只是邢道荣知道,此职位是为当初自己提议汉蛮融合,所专门设立的。

  如此一看,这陛下动作倒是也够快的。

  然边上花鬘看的就有些惊奇了,却道:“陛下要在南中专门设立集市?”

  “这为何特地写的南中?”

  对于自己的家乡嘛…人总归是会要敏感一些的。

  邢道荣却道:“今天下一统,自然是要各处修养,各地发展。”

  “南中之地,地处偏远,陛下在成都待了几年,自然知道南中之苦,这特地提出,也不意外。”

  花鬘听着不疑有他,只一阵点头。

  只是汉化融合说的好听叫文化融合,说的难听点便是吞并异族。

  也不知花鬘要是真切知道邢道荣的想法,该是一个什么反应了。

  二人正好看着告示,却忽然听一熟悉声音传来。

  “大将军!”

  “好久不见!”

  转头一看,原来是糜芳这厮。

  原来糜芳这日漫步在长安城的街头,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那笑声爽朗豪迈,带着几分不羁。

  他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个高大的身影正站在告示前。

  那人身披一件旧战袍,腰间挂着一柄长刀,虽衣着朴素,却掩不住一身英武之气。

  糜芳心头一震,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待他走近,才发现竟然是大将军!

  于是糜芳的脸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喜色,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着急来呼。

  邢道荣也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大步上前,一把抓住糜芳的肩膀,用力拍了拍:“糜太守!多年不见,你还是这般精神!”

  邢道荣手掌力道十足,拍得糜芳肩头微微发麻,却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

  糜芳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自当年江陵一别,已是数年未见。没想到今日竟在长安城中重逢,真是天意!”

  他说着,上下打量着邢道荣,见他虽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不由得感慨道:“大将军风采依旧,真是令人欣慰!”

  邢道荣摆了摆手,笑道:“哪里哪里,倒是你,样子一点没变。”

  说着也是问起道:“怎么你不在荆州待着,却来了此地?”

  糜芳闻言,当下解释:“还不是因为我这犬子。”

  说着拉过边上少年,介绍道:“此乃吾儿糜旸,听闻陛下欲设一官,专管南中市际通商,便是非要来此面见陛下。”

  哦?

  邢道荣听得奇异。

  没想这“通市官”之事都传荆州去了。

  更是没想…糜芳之子竟对此事有兴致,愿意去那南中偏远之地。

  上下打量那糜旸一番,才道:“怎么对这通市官如此有兴趣?”

第597章 铲除后患

  糜旸听着邢道荣所问,赶忙上前拱手:“大将军,你问我为何对南中如此感兴趣,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南中之地,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尤其是那些蛮人的习俗与文化,实在令人心生向往。”

  他顿了顿,目光渐渐变得深远,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神秘的土地。

  “我曾读过一些关于南中的记载,听闻那里的蛮人虽与中原风俗迥异,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他们崇尚自然,敬畏天地,与山林为伴,与鸟兽为友。”

  “他们的歌舞、祭祀、服饰,甚至饮食,都充满了原始而纯粹的美感…这些,都是我们所未曾深入了解的。”

  邢道荣听得不由高看这糜旸两眼。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糜芳自己不咋样,儿子倒是有几分见解。

  当下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你对蛮人的文化颇有研究。”

  糜旸被夸着笑了笑,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更希望的是能与蛮人融合发展。南中虽地处偏远,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若能以和平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互通有无,不仅能促进两地的繁荣,更能让中原与南中的文化相互交融,取长补短。”

  “蛮人虽与我们习俗不同,但他们也是这片土地的子民,与我们同根同源。若能以诚相待,必能化解隔阂,共创太平。”

  好家伙!

  够可以的啊!

  要说之前只是对糜旸的说法觉得孺子可教,这会儿完全就是叫高看一眼了。

  这么一看…

  这糜旸还真是挺合适去南中的!

  邢道荣听着微微点头,又鼓励道:“如此看来…你还真是不错,适合去南中。”

  有了邢道荣的鼓励,糜旸倒是越说越来劲了。

  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糜旸道:“我始终相信,天下之大,不应有你我之分。无论是汉人还是蛮人,都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若能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习俗,与他们共同发展,南中必将成为一片富饶和谐的土地。”

  邢道荣听完,不由得抚掌赞叹:“糜旸,你这番话真是令人佩服!想不到你不仅对蛮人文化如此了解,更有如此远大的抱负。”

  “若真能如你所言,南中与中原融为一体,那真是天下之福!”

  见邢道荣如此夸赞,边上糜芳哈哈大笑。

  却道:“旸儿你看,为父就说,咱们别人不说,大将军定能支持你。”

  说着也是转头与邢道荣解释:“犬子一直觉得,主动去南中之事,羞于启齿。”

  “吾常与其言,勿要在意别人目光,便是有识之士,才知其中门道。”

  “你看,便是大将军如此人物,才知其理。”

首节 上一节 482/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世子你别乱来

下一篇:大汉:吾乃冠军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