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第510节

  布日公主站在一旁,微风拂过她的面颊。

  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振臂高呼英的身影。

  气势太足了!

  打眼看去,那邢道荣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几分冷峻,却又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布日公主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他身上,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悸动。

  “横扫匈奴、威震三韩!”

  布日公主低声喃喃,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

  她的手指轻轻攥紧了衣袖,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说实话,本来与邢道荣之间,布日公主没什么感情的。

  但跟着他打完三韩之后,确实也是被邢道荣折服了。

  即便是自幼生长在草原,见惯了勇猛的武士,却也从未见过如邢道荣这般英武非凡的男子。

  他的气势如山岳般沉稳,却又如烈火般炽烈,令人无法移开目光。

  邢道荣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注视,忽然抬头望向布日公主。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布日公主心头一颤,脸颊微微泛红,却并未躲闪。

  邢道荣看着奇怪…

  这布日公主什么表情,怎么还害羞起来了。

  不过他倒是没往细致地方想去,只想着快些起城造船,好平定邪马台。

  …

  却说邢道荣在朝鲜大兴土木的时候,刘备端坐于长安城内的皇宫中,手中握着一卷刚刚送达的军报。

  宫外春光明媚,柳絮轻扬,但他的心思却全在手中的消息上。

  边上诸葛亮轻声禀报:“陛下,子與已平定匈奴,现又率军东进,大破三韩,朝鲜之地尽归我大汉疆土。”

  刘备闻言,绷不住的眉梢微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赞叹。

  他缓缓放下军报,目光深远,仿佛穿透了厅堂的墙壁,直抵那遥远的东北边疆。

  片刻后,他轻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感慨:“子與真乃国之栋梁,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匈奴之患,百年未解,乱世之后,更是顽疾。”

  “他竟一举荡平,而今又东征三韩,开疆拓土,实乃我大汉之福。”

  他站起身,缓走几步,继续说道:“昔日朕与关、张二弟征战四方,深知开疆拓土之艰难。”

  “子與能以如此迅捷之势,连战连捷,实属难得。此等将才,当为我大汉之楷模。”

  诸葛亮笑道:“如今其在朝鲜南部起城,名曰镇韩,也不知为何子與对三韩人如此狠辣。”

  刘备大笑:“兴许是做梦梦见,对咱们有什么恶行,这才如此。”

  刘备这话自然是开玩笑,不过要邢道荣听得了,绝对要佩服刘备一番。

  基本上…也算猜了个七七八八了。

  诸葛亮想了想,又问道:“陛下,可要予子與以封赏?”

  刘备微微一笑,摇头道:“不急,子與正值壮年,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待他凯旋归来,朕必亲自出城迎接,为他设宴庆功。”

  说着,也是又下一道号令:“传令下去,命各地官员妥善安置新归之民,务使其安居乐业,以彰我大汉仁德。”

  言罢,刘备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字迹刚劲有力,饱含赞许与期望。

  他将信交给诸葛亮,郑重道:“将此信速速送往邢将军军中,告诉他,长安城中,朕静候佳音。”

  诸葛亮微微点头。

  眼下邢道荣属于打到哪里算哪里。

  不是刘备与诸葛亮不想管,实在是没必要管。

  别人打仗,后勤补给都要拉满,一打打个一年半载,必然影响刚刚一统的天下民生。

  可邢道荣呢?

  打仗迅疾如风不说,后勤还不用朝廷管!

  鲜卑人,乌桓人,本来就是多出来的人马。

  而其余大军,皆用辽东补给。

  本来辽东还有些割据一方意思,这一下不战而削弱其势,真也是一箭双雕。

第633章 封王?

  长安城的宫殿之中。

  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还没算完。

  却听刘备道:“朕听闻…如今子與造城之后,还要出海攻打邪马台。”

  “出海这事,实在凶险,丞相…咱们要不要劝劝大将军。”

  能让刘备说“劝劝”,天底下可能也只有邢道荣独一份了。

  不然要是换作别人,他一直令下就行,还说什么劝不劝的。

  刘备显然也是真有些担忧。

  说完一句不算,还接着道:“子與征战多年,功勋卓著,匈奴、三韩皆为其所平。然邪马台远在海外,风浪莫测,朕实在有些顾虑。”

  “若在彼处有所闪失,岂不令朕痛心?”

  “丞相…此事你如何看?”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一笑,从容答道:“陛下无需多虑,江东造船之术天下无双,战舰坚固,航海之具齐备,出海无忧。”

  “再说…子與既然要去,定然自也是深思熟虑,不必担忧。”

  刘备点了点头,但眉间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即便攻下邪马台,海民蛮荒未化,恐难以管教,若生叛乱,岂不徒增烦忧?”

  这倒是说了重点。

  刘备虽然英明神武,但还是难以逃脱时代的局限性。

  什么是时代的局限性?

  无非便是觉得打下海岛也没用嘛!

  费劲巴拉的,管也不好管,最后还容易造反,吃力不讨好啊!

  诸葛亮正也是有此思量,只是…

  他心头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主意,想了想,便开口道:“陛下所虑极是。然臣有一策,可解此忧。”

  哦?

  刘备听诸葛亮有计,连忙就来问起。

  诸葛亮道:“子與功勋卓著,威望素著,不如在攻下邪马台后,封其为扶桑王,令其镇守海岛,统御海民。”

  “以子與之威,海民必不敢轻举妄动!如此,既可稳固疆土,又可彰显陛下恩德,岂不两全?”

  封王?

  众所周知,大汉不封异姓王。

  当年曹操就是自封魏王之后,内部出现了一些与其“离心离德”的先驱者。

  比如崔琰…

  邢道荣也是拿着曹操这事骂了不知多少遍!

  眼下却反要赏邢道荣为王,这事能行吗?

  诸葛亮似乎知道刘备顾虑在何处,当即上前道:“陛下,子與封王,可与其他人不同。”

  “他受封之地,乃是全部自打下来的。”

  “那海岛之地,孤悬海外,定要大贤大德之人,当能统领,不然日后必如卫氏朝鲜一般,生出叛乱之事!”

  “子與乃不二人选,还望陛下三思。”

  刘备闻言思量一旦,眼中渐渐露出赞许之色,抚掌笑道:“孔明此策甚妙!只是…又怕孤岛路远,子與不愿为朕镇守扶桑,永固海疆。”

  瞅瞅。

  这刘备真是为邢道荣思量到了方方面面的地步。

  便是封王,也得想想邢道荣愿不愿意。

  诸葛亮也颇为慎重,却道:“既然陛下担忧子與想法,不如直接去信去问就是。”

  刘备一想这确实也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了!

  当即便使人去了一封书信,直奔“镇韩城”去。

  …

  邢道荣接了刘备信来,一时也极为意外。

  此刻坐在营帐中,手中握着刘备的亲笔书信,烛火映照下,信纸上的字迹清晰而有力。

  他逐字逐句地读着,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最终停在“封你为扶桑王,镇守海疆,永固大汉之土”这一句上,目光久久未移。

  帐外,海浪声隐隐传来,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咸湿的气息。

  邢道荣放下书信,目光深邃,心中思绪万千。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远处漆黑的海面,心中渐渐明朗。

  万万没想到啊!

  刘备竟然让自己去日本当王去!

  这王当不当?

  那肯定得当啊!

首节 上一节 510/5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世子你别乱来

下一篇:大汉:吾乃冠军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