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486节

  秦、楚、齐三墨虽然各有所长,但只是侧重点不同。

  楚墨巨子邓陵学动手能力也是极强。

  不远处,灰头土脸的楚墨巨子邓陵学从刨花堆里抬头,身上木屑掉落一地。

  只看外表,他和坊内其他工匠没有区别。

  “来了!”他高喊着奔向相里腹,疾如一阵风,木屑随他跃起的动作簌簌飘落。

  墨学两位巨子双向奔赴。

  没多久,脸色不好看的嬴成蟜甩着胳膊,站在两位墨学巨子身边。

  他是想被带飞,但不是这种带飞!

  三人面前是一口小鼎,小鼎中有水,小鼎下面是熊熊燃烧的木柴。

  “公子啊,这是干甚呢?”相里腹不解。

  “烧水有什么新奇的?”邓陵学亦不解。

  “话不能这么说。”相里腹眼中幽光闪烁:“曲辕犁也不过是把直犁变弯。公子弄出来的物件不一定难,但大多数都很有用。”

  邓陵学收起脸上轻视,慎重点头。

  相里腹给他拿出曲辕犁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不就是把木头变弯吗?我也能啊。

  相里腹给他展示曲辕犁的时候,他惊呆了——这甚啊这!

  来秦国之前,楚墨巨子见到的犁都是直辕犁。

  犁辕为直形,犁身笨重,转弯困难,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才能操作,要有两头牛或者两匹马。

  而他眼前的曲辕犁。

  犁辕改为弯曲状,犁身轻便,结构更加灵活,便于转弯和操作,减少了对牵引力的要求。

  邓陵学亲眼看着一头牛拉着犁耕地。

  从两头牛变成一头牛,这就省下了一半畜力,简直是划时代的发明。

  这还没算上相里腹后面加的改造,比如在犁上加上铲子,能更快有方便犁地。

  当今秦国荒地多,百姓少。

  曲辕犁节省了人力畜力,使秦国百姓多开垦了一半田地,将秦国生产力直线拔高了一倍。

  和相里腹同出一个学派,手工作业极强的邓陵学深入研究后,发现曲辕犁这物件最厉害的应该是水田,最能发展这器械威力的是楚国。

  邓陵学后悔不已。

  来之前嬴成蟜要他对天发誓,不将看到的新器物在列国复刻。

  邓陵学浑不在意,发的可痛快了,你秦国有什么啊?

  现在……公子是真有货啊!

  新物件一件接一件不重样,致使本想在秦国待个三五天的邓陵学待了一个月还不走。

  这些新物件中有不少都是提升民生的器械,使得邓陵学更加坚定心中信念——只有公子成蟜能救世!

  能救世的公子成蟜,烧水……那也是有用意的!

  邓陵学打量着眼前小鼎。

  若说公子带过来的鼎和其他鼎不同的地方,就是鼎盖了。

  其他鼎的鼎盖多是凸起,而眼前小鼎的鼎盖是平的。

  “这平鼎盖和凸鼎盖,差别也像曲辕犁和直辕犁那么大吗?”邓陵学很有激情地问道。

  “不。”嬴成蟜默默地道:“平鼎盖只是好放重物。”

  两位巨子对视一眼,皆是迷惑。

  鼎盖放重物作甚?

  时间流逝,水开了,鼎盖开始有向上弹的趋势。

  时不时就会“砰”一声。

  时间继续流逝,“砰”的频率逐渐加快,声音逐渐密集。

  砰~!

  砰砰~!

  砰砰砰~!

第286章 气撼鼎盖,二墨追随朱砂点将,三氏离殇

  鼎盖被掀开一小半,迅速回落,传出一声较大的“砰”。

  青色鼎沿与鼎身锈迹摩擦发出刺耳声响,震得梁上悬着的铁链微微颤动。

  嬴成蟜视线四移,觑到一把不知道是哪位工匠丢下的铁锤。

  单手拎,很吃力,有些份量。

  双手拎起,横放在鼎盖之上。

  “砰”音暂止。

  又是一阵无聊的等待时间。

  不知哪来的风,卷着炭灰在三人衣袂间盘旋。

  嬴成蟜毫无形象地蹲在地上——他穿的是裤子,要隐宫专门定做的,有裆。

  相里腹、邓陵学两位巨子不露声色地瞄了嬴成蟜一眼。

  没见到,皆暗中吁了口气。

  墨学不太看重礼仪,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要什么礼仪啊?

  但,必要的礼仪还是要有的……就太失礼!太粗俗了!

  公子成蟜没什么异常,两位巨子的注意力就放在了烧水小鼎上,鼎身已被燎得通红。

  “这锤子压不住多久。”相里腹率先说道。

  [这不废话吗……]邓陵学脑海中掠过此思,犹豫片刻:

  “是的。”

  除了这句废话,楚墨巨子也没看出这小鼎有什么其他名堂。

  但,这就是名堂。

  当铁锤颤动,“砰”音回归。

  公子成蟜的小脸被小鼎下的熊熊烈火映得通红,爆燃的火星飞溅在他扬起的下颌:

  “两位巨子,再来一把铁锤能否压住鼎盖?”

  “不能。”相里腹摇摇头。

  邓陵学点头表示赞同,草绳散落的发丝扫过渗汗的鬓角。

  “两把铁锤呢?”少年继续问。

  相里腹与公子成蟜打过太多交道了,知道少年什么脾气秉性,不想一把一把这么往上加。

  盯着小鼎思虑片刻后,以三十三年的做工经验,沉声说道:

  “七把铁锤,就当压得住了。”

  少年视线微动,瞳孔金芒流转似熔化的铜液:

  “邓陵学子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邓陵学游走在楚、魏之间,寻常做的都是木工活,铁匠活做得少,经验不足。

  但就像相里腹相信邓陵学的“道义”一样,邓陵学也相信相里腹的“手艺”。

  “是的。”邓陵学二次点头,二表赞同。

  “或许吧。”少年不置可否,丢进一根木柴。

  木柴表面为火焰所燎,先有星星点点火光,后有纤维缓慢燃烧。

  “若是这火能再大点,这鼎做的密封性再好一点,再来七把铁锤也压不住。”嬴成蟜双手拄着膝盖起身:“水遇热而化成气,气的力量无穷大。若能加以利用,可改天换地。”

  邓陵学脑壳有些痛,大拇指揉着两侧太阳穴。

  烧一个水,改天换地?

  说这话的要不是公子成蟜,楚墨巨子早就反驳了。

  在公子成蟜启发下,制造出过千里目、曲辕犁、水车、熨斗、椅子、桌子等诸多新物件的相里腹,瞳孔倒映着小鼎,突兀开口:

  “气能……和驱动水车的水能类似?”

  嬴成蟜犹豫不绝,许久方道:

  “大概、可能……是吧?”

  他知道蒸汽机,知道蒸汽机是通过蒸汽做功,但他忘记了蒸汽机到底是怎么通过蒸汽做功。

  这种不确定性口吻让邓陵学忍不住又瞄了其一眼。

  他无法将眼前这个犹犹豫豫拿不准主意的少年,和心中那个轻松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少年重合。

  你提出来的气,你不确定?

  “水能,学大概能明白其义,东海浪潮之大能掀翻任何船只。”邓陵学皱起眉头,诚心发问:“学不懂,水能驱动的水车是什么?请相里先生赐教。”

  相里腹看看公子成蟜,见公子没有反对意见,也不藏私。

  从衣衫口袋里翻出一只炭块,在青石地面勾出连绵曲线,边画边讲:

  “水车是公子发明的一种灌溉农具,建造在河流之中,有许多种类。

  “完全依靠水能的叫水转筒车。

  “简单来说,水转筒车主体是一个大型立起来的木头转轮,如一个大筒。转轮边缘悬挂木筒,底部浸入水流。

首节 上一节 486/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军阀:列国跪求我停

下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