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274节

  正想着,就听皇太极继续说道:

  “代善,你亲自带人去义州,让守军尽快撤退,至于那些百姓和粮食都别管了,把城池和粮食全部烧毁,绝不能留给明军,动作要快!”

  代善深知此事十万火急,不敢有丝毫耽搁,答应一声之后便翻身上马,带着三千骑兵朝着义州方向疾驰而去。

  虽然皇太极没有说具体该怎么处理那些百姓,但是代善又不是傻子,他已经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

  毕竟连城池和粮食都要烧毁,再烧点百姓应该也不算什么吧?

  听起来似乎很丧心病狂?

  但是别忘了,皇太极之前可是用了整整三万多汉人百姓当肉盾来着。

  而这也就是说,皇太极其实还可以更加丧心病狂.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几万百姓他们是带不走的,要是带上这些百姓,恐怕连他们也走不了了。

  可要是留着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成为明军的俘虏,到时候会帮助明军种植粮食、修建城池,反倒是成了他们的阻碍。

  所以.

  这些人必须死!

  哪怕他们都是无辜的!

  明军这边,祖大寿一直密切注视着建奴的一举一动。

  很快,他便察觉到建奴的动向,立刻来到朱慈烺身边说道:

  “太子殿下,刚刚建奴有一支骑兵脱离了大军,可他们行军的方向,似乎是朝义州去了。”

  朱慈烺闻言,微微眯起眼睛,举起千里镜查看了一下。

  果然看到一支数千人的骑兵脱离大军,直奔远方而去。

  朱慈烺随即说道:

  “义州是建奴屯兵屯粮之处,想必他们是想让义州的守军撤退吧?”

  “若是想坚守义州的话,不该只派这么点人前去支援!”

  祖大寿听到这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臣也是这么想的!”

  朱慈烺继续吩咐道:

  “不管建奴想做什么、也不管建奴叫做什么,今晚务必拿下义州城!”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得到命令之后,无数士兵立刻行动起来,准备搭建出一座新的桥梁以便让大军通行。

  由于建奴撤离匆忙,许多物资遗留在锦州城外,明军正好就地取用。

  再加上这里距离锦州城不远,城内的物资还算充足,所以搭建一座临时桥梁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事。

  皇太极看着对面明军忙碌地搭建桥梁,无力地挥了挥手,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快走!”

  紧接着,两万骑兵迅速整顿队形,带着皇太极朝着盛京方向撤去。

第180章 建奴的脑袋,在大明这里老值钱了!

  此时,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落在皇太极身上,折射出冷冽而又孤寂的光芒,却又难掩落寞。

  皇太极心里十分清楚,即便战事已经发展到如今这般惨烈的地步,但却还没有到尘埃落定之时。

  因为一旦明军成功渡过小凌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盛京,那么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清国便将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

  大清的未来,此刻就像悬在一根纤细而又脆弱的蛛丝之上,随时都可能因为明军的下一步行动而彻底断裂,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如果他这次能够战胜明军的话,那他也一定会带兵直逼京城!

  毕竟谁不渴望入主中原、成为这天下共主呢?

  想到这里,皇太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试图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到底该怎么解决即将到来的灭国之危!

  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在明军前往盛京的必经之路上精心设防,竭尽全力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件难事。

  因为在锦州通往盛京的几处要道,四周皆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构筑的天然屏障。

  只要他们沿路想办法炸毁山体,堵塞住道路,再砍伐周围的树木,便能成功阻断明军的前进之路。

  到时候除非明军能长出翅膀飞过去,否则就绝对无法靠近盛京!

  然而他也明白,采用此计虽能暂时阻挡明军,却会不可避免地切断日后进攻锦州的重要通道。

  但当下的局势已然危急到了极点,已经容不得他再去想以后的事情了。

  若是不采取这破釜沉舟的办法,恐怕再过几天,这十几万明军就会如潮水般兵临盛京城下!

  到那时,一切都将为时已晚.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心中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想他驰骋沙场多年,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争,却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场战役中败得如此惨烈、如此彻底!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是打败他的,居然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

  此时此刻,那个站在明军阵营中,被高高飘扬的龙纛环绕的少年仿佛成了他的梦魇!

  只要回想起来,都让他感到钻心的疼痛!

  突然就在这时,皇太极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袭来,仿佛有千万根尖锐的钢针同时刺向他的心脏。

  紧接着,皇太极两眼一黑,整个人摇摇晃晃的从马鞍上滑落了下去。

  “陛下!”

  但好在身旁的亲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皇太极,皇太极这才没有摔下马。

  一时间,所有的建奴皆惊恐万分,脸上写满了惊慌与失措。

  眼下他们已然大败,要是皇太极再出什么事的话,那大清可就真的要完了.

  只有不远处的豪格却在此时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但很快,他还是收起了笑容,随后也假装惊慌失措的冲着皇太极跑了过去。

  在皇太极没死之前,他还是必须装装样子的!

  与此同时,河对岸,朱慈烺正拿着千里镜眺望的不远处的建奴大军,脸上闪过一丝不舍。

  他其实并没有看清楚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双方的距离已经有些远了。

  即便是用千里镜也看不清楚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看到建奴大军正朝着盛京的方向撤退。

  不过按照历史的记载,皇太极本来就没几年好活了。

  如今又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想必他的身体状况必定是雪上加霜。

  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若皇太极能因此早死一两年,甚至在回到盛京之后便一命呜呼,那么辽东地区便能迎来数年的安稳和平。

  这对于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消息。

  到时候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抽调兵力去对付李自成了,等彻底干掉李自成之后,再调集所有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荡平建奴,到时候天下便可重归太平了!

  不过当然,正所谓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些计划要真正实施起来,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而且在这期间,谁又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别的一些事情呢?

  总而言之,还是先处理好眼下的事情吧!

  而接下来,朱慈烺打算派遣两万骑兵去拿下义州,而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

  除此之外,郑成功、张世泽也会跟着一起去。

  此次攻城,无需携带火炮,只需要携带一些炸药包即刻。

  这些炸药包是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型武器,本来是想着投入战场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用过,正好借此机会试验一下。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赶忙安排士兵们就地整顿,顺便吃点干粮。

  而他自己则是去拜见了朱慈烺。

  因为有些事情他必须要问清楚!

  在这之前,洪承畴其实也派了不少人去义州那边打探消息,所以吴三桂多少也是知道一些关于义州的具体情况。

  简单来说,义州城内不仅驻守着几万建奴士兵,同样还有大量的汉人百姓、蒙古百姓,以及建奴百姓。

  他们基本上充当着建奴的后勤补给,从事粮食生产运输以及一些物资制造。

  必要的时候,也会拿来充当肉盾,就比如之前那三万多汉人百姓的事情.

  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建奴真的会从义州撤退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他们是绝对不会带走的!

  因为这些百姓会延缓他们撤退的时间。

  毕竟只要建奴不傻,就会猜到明军肯定会连夜进攻义州。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百姓呢?

  汉人百姓自不必说,本来就是自己人,肯定是要好生照料的。

  蒙古百姓其实也差不多,毕竟蒙古的大汗阿布奈都是崇祯亲自册封的,所以现在的蒙古百姓也算是大明的百姓了。

  可是剩下的建奴百姓呢?

  他们又该怎么处理?

  这才是吴三桂真正担忧的事情。

  而且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由于建奴内部矛盾重重,争斗不断,这些建奴百姓的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汉人百姓和蒙古百姓。

  那些不愿意臣服于皇太极统治的女真人,诸如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北山女真,以及部分建州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沦为了建奴的奴隶,生活苦不堪言。

  吴三桂必须知道朱慈烺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才能知晓该如何处理这些人。

  而此时,朱慈烺早已经进入了锦州城内,此时正在城墙上观看者外面的景象。

首节 上一节 27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