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281节

  但这样做没用,因为等深入辽东腹地之后,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也没有把握可以拿下盛京。

  万一皇太极被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那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再者说了,就算拿下了盛京,也未必能彻底解决掉皇太极,因为皇太极完全可以舍弃盛京,然后撤到黑龙江一带。

  而明军到时候也不一定守得住盛京,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驻守。

  等到皇太极缓过来,再次带兵攻打盛京的话,搞不好盛京又会失守。

  所以说,朱慈烺的想法确实是非常正确的。

  与其去收复那些只能在名义上统治的领土,还不如把兵力集中起来,去收复那些可以实控的领土来的划算。

  紧接着就在这时,祖大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按照您的说法,臣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朱慈烺听到这话,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祖大寿也不客气,手指稳稳地指向沙盘上的一处地点继续说道:

  “臣觉得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只要收复此地以西的失地即可!臣有信心守得住这片区域!”

  众人仔细一看,发现祖大寿的手指正指向长宁堡所在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县)

  祖大寿继续说道:

  “此地四周皆有险要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能成功拿下此地,便可确保辽东的安全。”

  顿了顿,他的手指又缓缓向左移动,指向了蒙古方向的塔营子(也就是现在的蒙古族自治县),补充道:

  “此外,若想彻底断绝建奴对大明的侵扰,此地至关重要。”

  “因为建奴若想借道蒙古进攻大明,必须要经过此处,而只要我们派兵驻守此处,建奴便再难通过蒙古骚扰我大明边关。”

  朱慈烺听到祖大寿的看法,一时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

  因为他心中清楚,祖大寿说的完全证据,只要拿下他所说的那两个地方,就可以彻底把贱奴堵死在辽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祖大寿最后提到的塔营子其实在明中期的时候就已经不归明朝管辖了,而是归蒙古管辖。

  因为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在蒙古的领地上的。

  后来建奴灭了蒙古,这个地方便又归了建奴。

  按理来说,就算他们真的打下来了这个地方,也应该归还给阿布奈。

  在场的众人其实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此时却无人对此提出任何的异议。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建奴早已将蒙古灭国,如今大明再击败建奴,那么这些领土自然理当归于大明。

  更何况这个地方在两百多年前就是属于大明的!

  再者说了,以蒙古目前的实力,就算大明真的把这片土地还给蒙古,他们也守不住啊!

  到最后还是白白拱手让给建奴!

  既如此,那还不如让大明来驻守呢!

  至于阿布奈那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一来蒙古的实力远不及大明,与大明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搞不好惹恼了大明,再把蒙古灭一遍!

  二来,就是之前说的,阿布奈根本无力驻守这个地方。

  毕竟众所周知,蒙古人向来不善于守城,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用来守城。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眼下大明已经打败了建奴,那么阿布奈这个蒙古大汉也就没什么用了,为什么不明不直接再去灭了阿布奈,然后去统一蒙古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因为蒙古的部落可不只有阿布奈这一个!

  只不过之前因为建奴灭了蒙古国,所以这些部落不敢再出来折腾罢了。

  等知道建奴被大明击败之后,这些蒙古部落肯定会再出来闹腾。

  而这个时候,阿布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阿布奈不会允许这些部落出来闹腾,挑战他这个蒙古大汗的权威!

  到时候,阿布奈一定会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去和这些部落战斗。

  如此一来,蒙古陷入内斗,大明边境也就彻底安全了,可以更好的击中兵力去对付李自成了!

  至于阿布奈和其他蒙古部落,等解决了李自成的事情之后,随便找个时间都能轻松的解决掉他们。

  毕竟伴随着燧发枪的普及,骑兵其实早已没了优势。

  再快、再强壮的蒙古铁骑,也扛不住几发子弹的威力!

  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几位总兵各自思量了一下,也觉得祖大寿说的很有道理,然后纷纷看向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臣觉得祖总兵说的很有道理,按照他的方法,定能保辽东无忧!”

  “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臣也是!”

  眼看着众人都支持祖大寿,而他的想法又确实是最完美的,朱慈烺这才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便依祖大寿所言行事吧!”

  “明日大军一分为三,一部分前去驻守义州,并以义州为据点,逐步向蒙古方向延伸,直到到达塔营子。”

  “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前推进,直到拿下长宁堡为止!”

  “最后一部分留守辽东,确保后方安稳。”

  话说到这里,朱慈烺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随后继续说道:

  “沿途若遇辽东汉人,不得伤害分毫,一律先带回锦州妥善安置。”

  “若是遇到建奴,他们要是不反抗、并且愿意臣服于大明,同样带回锦州安置。”

  “但他们若是胆敢反抗,那就格杀勿论!”

  众人听闻,纷纷拱手应诺:

  “臣等明白,定当谨遵殿下吩咐!”

  随后,朱慈烺又对三路兵马的兵力调配、行军路线、粮草补给及后勤保障等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划。

  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安排都恰到好处,令在场众人无不暗自叹服。

  直至后半夜,屋外的月色愈发深沉,众人才纷纷告退。

  朱慈烺送别了众人,便也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然而,此时此刻,松山城内的崇祯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亲眼所见的那一幕:

  数以万计的大明百姓,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疲惫,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向松山城外。

  他们是被建奴驱赶而来的无辜汉人百姓,若非祖大寿及时出击,这些百姓恐怕早已命丧自己人的手中。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他身为大明天子,本应庇佑天下子民,可如今却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受难,自己却无能为力,这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内心仿佛被千万根针扎着一般难受。

  于是当这些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百姓们聚集在松山城下时,崇祯果断下令为百姓们发放粮食。

  之前那些在战场上倒下的战马也被迅速宰杀,与大米一同煮成了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肉粥,然后分发给这些百姓。

  当百姓们捧着饭碗,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高呼‘陛下万岁’时,崇祯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一定是一个好人!

  以前的他从未想过,辽东的百姓竟会生活得如此艰难,如此凄惨。

  然而,即便他已经尽力安抚了百姓,百姓们也对他感恩戴德。

  但是这些景象依然如噩梦般萦绕在他的脑海,让他难以入眠。

  没过多久,崇祯突然起身,轻轻推开房门,脚步沉重地径直走向城墙。

  一旁的小太监见状,急忙小跑跟上,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小心翼翼地问道:

  “陛下,这大晚上的,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崇祯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前行,脚步未曾有丝毫停顿。

  小太监不敢再多问,只得紧紧跟随在他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出。

  登上城墙后,守军们见是皇帝来了,纷纷行礼。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

  小太监为崇祯披上披风,却也不敢多言,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崇祯站在城墙上,借着清冷的月光,俯瞰着城墙下熟睡的那两万多百姓。

  寒风凛冽,如刀子般刮过脸颊,许多人蜷缩在破旧的衣衫中,瑟瑟发抖,在睡梦中仍不得安宁。

  有的人在梦中喃喃自语,似乎仍在经历战争的恐惧,脸上不时露出痛苦的神情。

  这一幕让崇祯心如刀绞,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了他的心。

  他在寒风中伫立良久,任由寒风吹拂着他的发丝和衣袍,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晨光渐渐驱散黑暗,他才缓缓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转身回到了屋内。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大明,也将迎来新生!

  虽然昨晚是半夜睡的,但是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内时,朱慈烺还是醒了过来。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眸中还残留着昨夜未散尽的疲惫。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

  抬头一看,他就发现门外有一个身影正在来回踱步着,似乎很着急的样子。

  朱慈烺瞬间清醒,开口道:

  “门外是谁?进来!”

  紧接着,一名锦衣卫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封信件,单膝跪地呈上道:

首节 上一节 281/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