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288节

  不过一想到之前貌似抄了不少大臣的家,崇祯的内帑也不缺银子,洪承畴到底还是没有多说些什么。

  而是一脸恭敬的说道:

  “陛下圣明,真要如此安排,臣有十足的把握,百姓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想要迁移到辽东。”

  崇祯听到这话,神色也是一阵欣慰。

  按理说,此番战事大获全胜,这本是举国欢庆、振奋人心的大事。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理应第一时间将捷报快马加鞭地传至京师,而后昭告天下,让万民同贺!

  然而,朱慈烺却一直按兵不动,并未急于宣布这个好消息。

  因为他想着等祖大寿彻底拿下制定好的那些失地之后,再做定夺。

  不过伴随着洪承畴的这些注意,朱慈烺觉得已经没必要在等了。

  于是,朱慈烺当机立断,召集了所有辽东的文臣,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后续事宜。

  他将文臣们分成两路,一路才思敏捷、文笔出众的文臣,专心致志地撰写捷报。

  朱慈烺对捷报的内容格外重视,他亲自向这些文臣详细阐述此次大捷的关键节点。

  比如大明水师斩获了多少建奴、解救了多少百姓。

  秦良玉又是如何在蒙古草原上击败多尔衮的。

  以及松锦之战中,祖大寿的陷阵之功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真切感受到大明军队的威武与荣耀!

  另一路则是一些擅长精打细算、熟知钱粮事务的文臣,而他们的任务是精细计算此次战后所需的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涵盖甚广,包括对战死将士的抚恤、战后将士们的赏银、安置辽东本地百姓的开销,以及京城外三十万灾民的妥善安置费用。

  这些文臣们忙活了半天,反复计算核算每一笔费用,手中的算盘拨弄的噼里啪啦。

  经过一番紧张而忙碌的核算,最终得出的数字却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初步估算,要处理好辽东的事情,最少需要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单是将士的抚恤和赏银这一项,就高达八百万两!

  而那些在战争中被建奴当作肉盾,无辜丧生的百姓,同样需要给予抚恤和赏银,以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抚其家属。

  义州城惨遭屠戮的百姓,更是不能被遗忘,他们的身后事和家属的抚恤,同样需要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后续修建被战火摧毁的城池、购置种子、农具、粮食、耕牛等诸多事宜。

  林林总总,各项费用一路飙升,最终就定格在了一千三百万两这个惊人的数字上。

  众人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房间内瞬间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所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担忧,下意识地偷偷看向了崇祯和朱慈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出一丝应对之策。

  然而朱慈烺此时却是面色平静,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因为在他心中,一千三百万两虽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如今内帑充盈,坐拥一亿一千多万两白银,这点花费不过是个零头而已,根本不足为惧。

  而且这些钱是花在抚恤将士、安置百姓上,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崇祯虽然也知道大明目前财力雄厚,随随便便都可以拿出这笔钱来,可乍一听闻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犹豫。

  毕竟说到底,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虽说国库和内帑有钱,但也不能如此毫无节制地花销。

  洪承畴看出了崇祯的犹豫,随即小心翼翼地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说道:

  “陛下,要不容臣与几位大人商议一番,或许能再节省些许开支?”

  洪承畴心中明白,崇祯大概率不会轻易同意如此巨额的支出,毕竟这关乎着国家的财政大局。

  所以他打算再和其他几个文臣商量一下,将这笔钱控制在一千一百万两左右。

  不过,他也清楚,一千两一百万两已是底线,要是再少的话,很多事情便难以周全。

  无论是抚恤将士,还是安置百姓,都会面临诸多困难,他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崇祯并未立刻回应洪承畴,而是缓缓将目光转向朱慈烺。

  他心里十分清楚,就目前这种情况他根本拿不了注意,还是得由朱慈烺说了算。

  眼看着崇祯突然看向了朱慈烺,洪承畴等人的目光随即也都移到了朱慈烺身上。

  而此刻的朱慈烺却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众人也不敢打扰他,只能安静的在一旁等候着,就连崇祯也是如此!

  片刻后,朱慈烺缓缓开口问道:

  “一千三百万两够吗?”

  洪承畴闻言先是一愣,脸上瞬间露出满是疑惑与不解的神情。

  他完全没有料到朱慈烺会这么问。

  反应过来后,他赶忙连声说道:

  “够了够了!”

  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怎么着也够了!

  然而朱慈烺却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可是本宫觉得不够!不如这样,再追加两百万两银子如何?”

  “不过这笔银子并非用于发放赏银,而是专门用来改善辽东将士和军户的生活条件,包括医疗保障、食物供给以及住宿环境。”

  “这笔钱本宫会派遣专人负责管理,每一笔花销都要详细登记在册,到了年底送至京城接受查阅审批。”

  “若账目无误,往后每年除了固定的军饷之外,都会额外拨付两百万两银子给辽东。”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屋内甚至响起一阵轻微的抽气声。

  要知道他们本以为接下来肯定是要缩减开支的,怎么着也得少个两三百万两银子。

  结果没想到非但一文钱不缩减,反倒是要追加两百万两,而且这追加的两百万两以后年年都有!

  一瞬间,众人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太子爷莫不是疯了?

  然而,一些被特意允许参与进来的武将,此时心中却满是感动。

  他们深知辽东将士们多年来风餐露宿,出生入死,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如今太子爷如此体恤他们,愿意花费重金改善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眼中,太子爷实乃圣君啊!

  一时间,他们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对朱慈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等到众人回过神来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崇祯。

  在他们看来,如此重大的决策,最终还是得崇祯点头应允才行。

  而崇祯同样被朱慈烺的话给震惊到了,眼神中满是惊讶。

  但他很快还是冷静了下来。

  随即转念一想,朱慈烺可是真武大帝转世,能凭空变出银子来,这么点钱对他而言还真不算什么。

  而且辽东将士们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确实也付出了太多太多,多给他们一些银子改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崇祯这才点了点头道:

  “就按太子说的办吧!”

  洪承畴见状再无一丝犹豫,赶忙应道:

  “臣尊旨!”

  接着又带头奉承道: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圣明,如此爱戴臣民和将士,此乃大明之福啊!”

  说罢,便‘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跪地,齐声高呼万岁。

  这一幕让崇祯心中很是受用。

  不过有一点崇祯想错了,那就是这笔银子朱慈烺可没打算从系统商店购买!

  因为要是这样的话,根本没法向众人解释这笔银子是从哪来的。

  毕竟哪有人打仗还随身携带几千万两银子的?

  这笔银子还是得从京城运来!

  不过他也没打算全部从内帑支出,而是计划内帑和户部各承担一半。

  他知道户部肯定不愿意出这笔钱,但不愿意归不愿意,该出还是得出的!

  毕竟好不容易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若是在抚恤和赏银一事上推诿,那无疑是得罪全天下的武将!

  若是因此引发武将们的不满,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那可就麻烦了!

  不多时,捷报以及相关圣旨准备妥当后,便交由锦衣卫送往京师。

  忙完这一切之后,朱慈烺随即挥手让众人退下,因为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单独和崇祯商量。

  一时间,屋内就只剩下了他和崇祯二人。

  崇祯心中明白朱慈烺定有要事相商,便主动问道:

  “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朕无有不允。”

  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

  毕竟现在这种时候,他允不允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朱慈烺也不在意这些小事,而是开始说起了正事:

  “父皇,儿臣想要和你商议一下关于武将战后封赏的事情。”

  崇祯听到这话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纳闷。

  “刚才不是说过了吗,那一千五百万银子就包括将士的封赏啊。”

首节 上一节 288/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