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04节

  此刻他的心中满是焦急与期待,既盼着能尽快见到苏醒的皇太极,又担心自己带来的消息会让皇太极的病情再度恶化。

  当范文程终于踏入那熟悉又略显压抑的寝宫时,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随即一眼便看到了靠在床头、刚刚苏醒的皇太极,以及一旁正专注为皇太极诊断的太医。

  不得不说,这太医的医术确实令人称奇。

  他所开的那副药,刚一灌进皇太极的口中,没过多久,皇太极便缓缓睁开了双眼。

  当然,或许这只是巧合,可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这些都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真的醒过来了!

  “陛下,您终于醒了!”

  范文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瞬间泛红,随即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皇太极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身形也显得格外虚弱,他微微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透着几分威严,虚弱地说道:

  “范文程,不必如此客气,快快起来说话。”

  说罢,皇太极朝着一旁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当即就有一个机灵的小太监搬来了一张椅子,稳稳地放在了床边。

  范文程谢过之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握紧。

  紧接着,皇太极又对着站在一旁、满脸担忧的大玉儿挥了挥手,语气虽轻柔却不容置疑:

  “你且先退下去吧,还有你们,也都退下。”

  皇太极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太监宫女以及太医。

  大玉儿微微颔首,她自然明白皇太极接下来要说正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缓缓退了出去。

  宫女和太监以及太医见状,也都纷纷行礼,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出。

  一时间,偌大的寝宫内就只剩下皇太极和范文程二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胸口微微起伏,努力让自己的气息平稳一些,随后问道:

  “范先生,你且跟朕说说,如今这局势到底严峻到何种地步了?”

  范文程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椅子扶手上抠动,他是真的想跟皇太极如实汇报当前的局势,可又实在担心皇太极承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万一再吐血晕厥过去,那可如何是好?

  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把责任都一股脑地推到他头上,毕竟他只是一个汉人臣子,在这满是猜忌的宫廷之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皇太极似乎一眼就看穿了范文程的担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

  “范文程,放心吧,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朕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不瞒你说,朕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明军兵临城下,将这盛京踏为平地而已!”

  “你且直言,朕不会有事的。”

  眼见如此,范文程咬了咬牙,心中一横,这才说道:

  “陛下,明军此刻距离盛京已不足三百里,而且,据可靠情报,明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

  “臣估计,是因为他们在行军途中不断吸纳辽东的汉人,这才导致兵力如滚雪球般迅速大增。”

  “照此下去,等他们真的兵临盛京城下,人数最少还要再增加个七八万,也就是说,最终明军的人数极有可能会超过二十万以上。”

  “而反观我们,如今的兵力却不足八万,就算再继续招募青壮,也不过十万而已,而且这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

  “双方兵力悬殊,实在令人担忧。”

  说完这些话,范文程一脸小心翼翼地看向皇太极,眼神中满是忐忑,生怕他听到这个噩耗后再次昏厥过去。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皇太极的心理素质,即便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皇太极此刻的心情也没有太大的波澜。

  就像他之前说的,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所以听到这些消息时,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

  片刻之后,皇太极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开口问道:

  “范先生,依你之见,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他的声音虽因虚弱而略显沙哑,却依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文程听到这话,先是犹豫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他还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说道:

  “臣这里确实有一个办法,不过不过可能陛下不会接受。”

  他微微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太极的眼睛。

  皇太极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满是无奈与悲凉。

  “眼下都这个样子了,盛京都快要保不住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且直言,不必顾虑太多。”

  事已至此,范文程也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臣以为,眼下唯一的办法,只有和大明议和了。”

  议和?

  听到这个词,皇太极的神色瞬间变得十分复杂,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谈。

  神色中夹杂着愤怒和不甘。

  毕竟一直以来,大清都是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的,何曾有过议和的先例?

  而且说是议和,其实就是在求和!

  毕竟作为战败的一方,他们根本没有议和的资格,只能求和!

  而在皇太极的眼里,求和无疑是一种耻辱,是对大清荣耀的亵渎。

  不过,皇太极毕竟是一代雄主,他强压下内心翻涌的情绪,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悦。

  随后仔细一想,又觉得范文程说的颇有道理。

  只要向大明求和,那就可以避免接下来即将爆发的那场惨烈战争。

  毕竟真要是打起来,以建奴目前的兵力和士气,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当然,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至于发生,因为在最危急的时刻,皇太极就会撤离盛京,带着所有兵马遁入辽东身处。

  然后等明军撤退或者放松警惕的时候,再寻找时机重新攻占盛京。

  不过,如果真的能议和成功,这些撤退、逃亡的事情也就无需再做了,他们也能避免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

  只是,他实在不确定明军会不会答应议和?

  再者说了,正常情况下,战败的一方想要向战胜的一方议和,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他们如今还有这样的资本吗?

第194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寝宫内,气氛一时间似乎再次变得凝重了起来。

  皇太极微微眯起眼睛,紧紧地看向范文程道:

  “范先生,你觉得明军会答应我们的议和请求吗?”

  皇太极的声音虽因虚弱而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文程不慌不忙,依旧神色镇定自若地说道:

  “臣觉得明军应该会答应的!”

  “陛下,您可能不太了解大明内部的具体情况。”

  “虽然看起来明军在战场上打败了我们,但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想要真正彻底打败我们,将我们赶尽杀绝,也并非易事。”

  “大不了等他们真的来了,我们直接退入辽东深处,把盛京暂时还给他们就是了。”

  “但到了那时,他们必定需要派遣大量兵力驻守盛京,这对于他们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据臣所知,大明内部的农民军起义十分严重,已经如燎原之火般波及好几个省份。”

  “所以臣可以肯定,对明军而言,他们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对付我们,而是镇压国内的农民军起义,稳定内部局势。”

  “这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在辽东投入过多兵力,甚至到最后这十万兵力,有一半可能都会撤回去对付农民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和明军议和。”

  “不过当然,多少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比如割让部分土地,或者缴纳一定的岁币以及释放一些汉人百姓。”

  范文程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仿佛在向皇太极描绘一幅清晰的局势蓝图。

  皇太极一直在认真听着范文程的讲述,他的眼神中时而露出思索之色,时而微微点头,对范文程的分析表示认可。

  等听完了全部之后,他不由得茅塞顿开,心中的疑惑也渐渐消散。

  这是因为他之前和山西八大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就曾不止一次听说大明内部正在爆发农民起义,而且已经混乱了好几个省。

  据说起义的农民军足足有十几万人。

  而且已经折腾了很多年了,明军根本拿这些农民军没有任何办法。

  比起他们这些外部矛盾,大明目前最要紧的应该是解决内部矛盾,以稳定江山社稷。

  因为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他这边的话,他也一定会这么做!

  想到这里,皇太极稍微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他靠在床榻上,缓缓说道:

  “那么,依你之见,领土要怎么划分?他们必定会狮子大开口的。”

  皇太极可不傻,他当然知道,明军这次来肯定不会只是打个过场,就算真的要议和,关于领土也肯定要重新分配,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和艰难说得清楚。

  范文程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关于这件事情,目前臣还无法答复陛下,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只能慢慢和明军进行商讨。”

  “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明军靠近盛京百里以内,否则,盛京随时都可能再次陷入危险之中。”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军兵临城下的危机场面。

  皇太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就算真的要求和、就算真的要割让领土,他也绝不想让明军出现在百里以内的地方。

  因为这个距离,若明军要对盛京发动攻击,用不了多久就能兵临城下,大清的根基将再次受到威胁。

  皇太极沉默片刻,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范文程,仿佛下定了决心,缓缓开口说道:

  “范先生,如今这议和之事,便全权交于你来负责了。”

首节 上一节 30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