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20节
不过现在确实是该动手了。
大明宝钞,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推行的一种纸钞,在大明的已流通了将近三百年之久。
最开始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等同于一两银子或者一千枚铜钱。
然而没过几年,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便如断崖般逐渐下降。
到洪武二十年时,其购买力已不足最初的一半了。
直到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分之一。
归根结底,大明宝钞之所以陷入如今这般困境,根源在于其发行机制存在各种缺陷。
首先大明宝钞全然仰仗朝廷信用作为支撑,却并未与金银等贵金属构建起可兑换的准备金制度。
在这一货币体系下,兑换模式呈现出完全失衡的状态。
那就是百姓能够携带金银前往官府兑换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从官府手中换回金银。
长此以往,就导致大明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毫无信任可言。
再者,大明宝钞在市场中的流通与消费环节存在极大障碍。
宋朝、元朝虽也发行过纸币,但他们的纸币能够在市场中顺畅流通,百姓可以使用纸币自由地进行各类消费活动。
比如你去买盐、买粮食、吃饭、或者其他消费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然而,明朝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明朝百姓在拿到大明宝钞后,除了用于缴纳赋税,几乎找不到其他合理的消化途径。
倘若一种货币无法正常用于消费,那么它实际上已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再然后就是大明宝钞的超额印刷问题,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始终未能对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实施合理管控。
每当国家面临财政困境,第一反应便是大肆印钞。
其中,太祖皇帝朱元璋与太宗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印钞规模尤为庞大。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战事频繁,大规模军事行动需要巨额财政支持,而国库又缺乏足够的白银储备,无奈之下,只能依靠大量印发宝钞来维持。
此后,后世皇帝但凡遭遇财政吃紧,便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崇祯皇帝便是典型例子。
之前崇祯多次下令大量印刷大明宝钞,甚至妄图强行用大明宝钞完全替代百官的俸禄与士兵的军饷。
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百官与士兵的强烈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毕竟,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都深知大明宝钞这玩意儿根本没法当钱来用。
要是俸禄和军饷全部换成大明宝钞,那他们恐怕全部都要饿死了。
京城因为是天子脚下,各类的赋税还会用到大明宝钞,所以商家们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使用大明宝钞支付的。
不过在更为偏远的地区,比如辽东,大明宝钞就几乎等同于废纸了。
因为辽东一带的税收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金,官府压根就不接受大明宝钞!
对!
你没有听错!
就连辽东本地的官府都不接受百姓或者商家使用大明宝钞进行缴税,他们只要真金白银!
如此一来,这大明宝钞在辽东那可不就是一张废纸吗?
一张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而想要解决大明宝钞面临的诸多困境,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
最起码对于眼下的朱慈烺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这样想着,朱慈烺随即看向一旁的李若琏道:
“李若琏,去找几个本地的造纸工人、画师、银匠,要是本地没有,就去宁远城、山海关寻觅。”
“找到之后,即刻来通知本宫。”
李若莲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不太明白朱慈烺这是要做什么。
但紧接着,他还是点了点头。
“臣遵命!”
随即,便转身离开忙活去了。
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烺已没了继续逛街的兴致,喝完茶后,便径直返回了住处。
第199章 新版大明宝钞和大明银元!
李若琏的办事效率极高,仅仅半个时辰,便找来了五位画师。
这五位画师站在朱慈烺面前,个个犹如惊弓之鸟,身子止不住地哆嗦。
他们满心疑惑,实在猜不透这位太子爷找自己究竟所为何事?
朱慈烺也知道他们有些害怕,随即安慰道:
“诸位不必害怕,本宫只是请你们画一幅画像而已。”
“待事情办完,本宫必定重重有赏。”
一位胆子稍大些的画师听到这话,战战兢兢地开口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是为何人作画呢?”
朱慈烺嘴角一扬,笑道:
“当今陛下。”
此话一出,画师们瞬间呆若木鸡,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不是
这莫不是祖坟冒了青烟,竟能有幸为当今圣上画像?
朱慈烺瞧着画师们这副模样,不再给他们过多反应的时间,即刻带着他们前往崇祯所在的住所。
一处府衙内,阳光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棂,如细碎金粉般洋洋洒洒地落在地面,交织勾勒出一片片形状各异的金色光斑。
崇祯正端坐在宽大的书桌前,全身心沉浸在手中的奏折里。
虽说如今辽东的诸多大事都是由朱慈烺掌控的,他这个皇帝基本上就是个摆设,不过一些其他的小事他还是可以过问的。
忽然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来报。
“皇爷,太子殿下来了!”
崇祯点了点头,道:
“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说话的时候,崇祯依旧看着手里的奏折。
很快,又是一阵脚步声传来,崇祯抬起头,目光越过摊开的奏折,就瞧见朱慈烺领着几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这些人的身上还背着一些东西。
崇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好奇,原本翻阅奏折的手也不自觉地停了下来,目光落在为首的画师身上,开口问道:
“这些是什么人?”
朱慈烺笑道:
“父皇,这是儿臣特意找来的画师,想为父皇您画一幅画像。”
画像?
崇祯听到这话,脸上瞬间露出一脸的茫然。
好端端的,为何突然要为自己画像呢?
朱慈烺自然也察觉到了崇祯的疑惑,随即便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父皇不要多心,儿臣只是想着此番好不容易来辽东一趟,无论如何也该在这辽东之地留下一幅父皇的画像。”
“如此一来,也能让辽东的文武官员们有幸继续瞻仰父皇的风采,感受父皇的威严。”
崇祯一听这话,心中顿时喜滋滋的,原本疑惑的神情瞬间舒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心中暗想,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这里留一幅自己的画像,既能让辽东官员们随时见到自己的圣颜,也有助于稳固统治,于是当下便欣然答应下来。
“既如此,朕答应了!”
崇祯很是开心的说道。
不过事实当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了.
朱慈烺如此大费周章,四处寻觅工匠、造纸匠,如今又找来画师,实则是有另外的打算。
他是想拿到崇祯的画像,进而用崇祯的画像制造新的大明宝钞和大明银币,权当先行做个试验。
不过,这些想法他暂时并不打算向崇祯坦白。
毕竟在这个时代,要将人的画像直接印在钱上,一般人着实难以接受,崇祯想必也是如此。
所以他打算先斩后奏,等一切准备妥当,届时崇祯即便想反悔,也已然来不及了。
不多时,崇祯在侍从的悉心伺候下,换上一套华丽无比的龙袍。
那龙袍以明黄色为主色调,宛如天际高悬的骄阳,彰显着帝王独一无二的尊贵。
龙袍上的金线绣着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仿佛每一条龙都要破壁而出。
看得出来,崇祯为了留下一幅好的画像也是做足了准备的!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崇祯端坐在龙椅之上,腰背挺直,微微扬起下巴,整个人瞬间显得精神抖擞,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着独属于帝王的威严。
那几个画师本来已经摆好了阵势准备为崇祯画画像,可是一见到这般场景,顿时吓得脸色惨白如纸,仿佛被抽走了所有血色。
甚至连手中的画笔都险些拿捏不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