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331节
所以在此之前,他便命令骆养性安排锦衣卫潜伏到京城诸多高官家中,随时观察着他们的动向。
当然,不止是官员家中,六部之中其实也安插了锦衣卫的眼线。
但也是因为如此,这才得以获取如此关键的情报!
随即,骆养性不敢再有丝毫耽搁。
他随手扯过一张宣纸,拿起毛笔,蘸满墨汁,然后在洁白的纸张上奋笔疾书,将税收之事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写在信中。
待墨迹干透,他小心翼翼地将信装入信封,又从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匣子,轻轻打开,把信放入匣中。
随后拿起蜡块,用火烤化,仔细地将匣子密封好。
做完这一切之后,骆养性高声喊道:
“进来吧!”
紧接着,一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推门而入,步伐沉稳有力。
骆养性将手中的匣子郑重地交给他,目光坚定地说道:
“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给太子殿下,记住了!此事十万火急,半路不得耽搁!”
锦衣卫双手接过匣子,忙道: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随后转身离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骆养性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他缓缓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一阵凉风吹来,吹动了他的衣角。
骆养性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自语道:
“接下来,朝廷恐怕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了。”
时间在忐忑与不安中悄然流逝,转眼间便到了第二天早上。
薛国观此时早已醒来,但满眼皆是疲惫!
他一整晚都没睡踏实,半夜因为噩梦惊醒了好几次。
每次从噩梦中醒来,他都大汗淋漓,心跳如鼓。
因为梦中的场景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们的自己全家被押到菜市口问斩,罪名就是偷税漏税!
这让他惊恐不已,以至于即便醒来,他的眼神中还残留着深深的恐惧。
由于担心小儿子不听劝,会在税收上做什么手脚,所以天还没亮,薛国观便让人叫醒了大儿子薛之祺。
然后让他务必亲自回老家一趟,监督薛有为把之前欠下的税款全部补齐!
毕竟这可是关乎全家性命的大事,薛国观实在不敢有丝毫大意。
薛之祺昨晚其实也没睡好,整晚也都在担心自家弟弟又整什么幺蛾子。
所以听到薛国观的话他当下也没犹豫,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之后又去了趟户部请假,随后便带人匆匆离开了。
其实,昨夜没睡好觉的不止薛国观父子二人。
户部的大多数官员同样都没睡好觉,甚至有人整晚都在做噩梦。
因为谁都知道,这下子天是真的要塌了!
早朝上,户部尚书倪元璐强打精神,站在朝堂之上,眼神不时与其他户部官员交汇,彼此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那份担忧。
然而,他并未将此事在朝堂上说出,因为他心里明白,此事一旦公开,定会引起朝堂恐慌,局面将难以控制。
再者说了,这种事情就算在朝堂上说了也没什么用,最终还得由内阁来定夺。
所以早朝一结束,倪元璐便神色匆匆,径直朝着内阁而去。
脚步急切得仿佛在逃避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第204章 父皇,你想不想干一票大的?
没走几步,倪元璐便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倪大人,留步!”
他闻声扭头,就看见薛国观正向他走来。
不过此时的薛国观整个人看起来有些不太对劲儿,脸色透着不自然的苍白,眼神中满是疲惫,一看便知昨晚定是没有睡好。
紧接着,倪元璐瞬间想起今早薛之祺前来请假之事,心中当下了然。
不用说,薛国观必已是已经知道今年夏税的事情了。
于是乎,倪元璐先是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四下无人靠近,这才一脸复杂地看向薛国观低声说道:
“薛阁老,看来您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薛国观嘴角扯出一抹苦笑,轻轻点了点头,叹道:
“说实话,老夫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这下子,就连老夫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哎!
倪元璐同样长叹一口气,神色满是忧虑地说道:
“本来以为改革商税之后,国家税收便不会再出什么大问题,结果没想到今年的夏税竟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真要追究起来,我这个户部尚书可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到时候还望薛阁老在陛下和太子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别让我这个老头子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薛国观赶忙安慰道:
“倪大人说笑了,此事并非你一人之责,这是我大明朝两百多年来的积弊,不是某一个人能够轻易改变的,你又有何错呢?”
倪元璐听到这话,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慰,只是再次无奈地叹了口气。
大明朝的税收都已经烂了快两百年了,确实跟他这个户部尚书没什么关系。
只是在这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事情都能以道理来论。
反正只要税收出了问题,众人的矛头必然会指向户部,也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句,然后并肩朝着内阁走去。
一路上,两人皆沉默不语,唯有脚步声在石板路上沉闷地回响。
等他们来到内阁时,其他三位内阁大臣早已在此等候。
不过此时此刻,这里的气氛同样沉闷到了极点。
能出现在这里的,毫无疑问个个都是人精,他们一早便察觉到户部官员们今日神色异样,心中暗自猜测户部可能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再算算时间,眼下似乎刚好到了收取夏税的时间,那不用说,肯定是税收出了问题。
待倪元璐坐下后,内阁大臣张志发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倪大人,长话短说,是不是今年的夏税出了什么状况?”
事已至此,倪元璐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随即便一脸郑重的说道:
“诸位大人,昨日各省送来的税收奏报已到,只是数额实在少得可怜,仅有五百万石大米、一百万石小麦、金花银七十万两、黄金十万两、其他物品若干。”
听完倪元璐的话,在场的内阁大臣们瞬间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显然,他们谁都没料到今年的夏税数额竟如此之少。
毫不夸张地说,这点税收,别说是养活军队,就连支付天下官员的禄米都远远不够。
众人瞬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大明朝的士绅们偷税漏税造成的。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他们中的一些人!
而且毫不夸张的说,这满朝文武一大半的官员都牵扯其中。
毕竟能在京城当官的,谁的老家还没有个几百、几千、几万亩地?
而这些地,可是从来不用交税的!
正是因为涉及的官员太多,所以没有人敢率先开口。
但很快,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薛国观。
毕竟皇帝和太子都不在,又无人监国,而薛国观这个内阁首辅如今也就成了大明朝的‘话事人’。
这种要命的事情也只能交给他来拿个主意了!
薛国观坐在那里,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瞬间如芒在背。
他知道,这些都在等着自己开口呢!
自己要是再不说话的话,恐怕这些人能等到天黑!
想到这里,薛国观心中一阵苦笑,再紧接着还是说道:
“诸位,关于夏税的问题,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原因所在,所以多余的废话本阁老也就不多说了。”
“本阁老目前有两个建议。”
“其一,即刻将此事上报给陛下和太子,请他们定夺该如何处置!”
“其二,即刻由内阁发文,责令各省尽快将缺少的税款补齐。”
“诸位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他的话音刚落,内阁大臣张志发便开口道:
“薛阁老,陛下和太子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此事不妨先瞒着陛下和太子,等陛下和太子回京之后再说。”
“在此期间,内阁先督促各省缴纳缺少的税款如何?”
“到时候说不定能多收点税,如此一来等陛下和太子回京也不至于太过于震怒!”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薛国观却是斩钉截铁地拒绝道: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