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60节
“太子殿下,请恕臣有伤在身,不能行礼。”
说着还轻轻咳嗽了两声,试图让自己的病弱模样更逼真些。
朱慈烺强忍住笑意,摆了摆手,语气平和道:
“无妨,无妨,你身上有伤,就不用客气了。”
“话说你不是明日便要回朝鲜吗?怎么今天晚上突然来见本宫?”
凤林大君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犹豫片刻后,这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太子殿下,这正是臣想向您禀报的事。臣臣暂时不想回朝鲜了,还望您能恩准臣继续留在大明。”
“实不相瞒,臣身上的伤势实在太重,这一路长途颠簸,臣担心自己撑不到朝鲜,怕是会死在半路啊!”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甚至带上了哭腔,眼眶也微微泛红,不知情的人看了,还真以为他病入膏肓了。
朱慈烺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盯着凤林大君。
距离上次被打板子,已过去近二十天,根据锦衣卫的密报,凤林大君早在几天前就已能正常下床活动,甚至还在馆驿内与人对弈取乐。
如今却这般装模作样,显然是为了留在大明。
不过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朝鲜国内如今战乱不休,即便有大明军队相助,局势依旧动荡不安。
凤林大君若此时回去,极有可能被卷入战争漩涡,甚至性命堪忧。
而如果他留在大明,作为藩国使臣,就能一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相较之下,凤林大君自然不愿再回去朝鲜。
见朱慈烺沉默不语,凤林大君以为朱慈烺不想答应,心中大急,连忙又道:
“太子殿下,臣是真的不想死啊!求您发发慈悲,答应臣吧!”
“若您执意让臣回去,臣这条命恐怕真的要交待在路上了!”
说着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又装作力不从心的样子,重新瘫倒在床板上,演技堪称拙劣。
朱慈烺心中越发觉得好笑,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沉稳。
他略作思考后,缓缓点头道:
“既如此,那本宫便答应你了,在朝鲜的战争结束以前,你都可以留在大明,待遇方面也不会减少。”
凤林大君听闻此言,眼中顿时闪过惊喜的光芒,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
他强撑着身子,撑起上半身,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感激的说道:
“臣谢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真是仁德之君!”
此刻的他,仿佛早已忘记了不久前被打板子的痛苦,满心只有留在大明的喜悦。
“行了,下去休息吧,有什么事等养好伤了再说!”
朱慈烺也不想再跟他扯皮,挥了挥手便示意这些朝鲜使臣们将凤林大君抬下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朱慈烺嘴角却是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之所以会答应凤林大君的请求,并非出于怜悯,而是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
如今朝鲜国王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人就没了。
而朝鲜世子被当做人质留在盛京,随时也有可能会丧命,如此一来,凤林大君极有可能成为朝鲜王室唯一的继承人。
即便不是,以朱慈烺的手段,也能设法让他获得这个‘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而一旦凤林大君成为朝鲜王室的唯一继承人,大明日后处理朝鲜事务便有了更多筹码。
比如等灭掉建奴后,凤林大君‘主动’上书请求去除朝鲜国号,并入大明版图,大明吞并朝鲜便能师出有名了。
虽然此事困难重重,但朱慈烺相信,凭借自己的谋略和手段,定能将这盘大棋下活。
至于现如今多养一个凤林大君,不过是耗费些粮食罢了,与大明的长远利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时间在忙碌与思索中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第二天清晨,也是郑成功等人出发的日子。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朱慈烺便早早起了床。
简单的洗漱之后,朱慈烺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前往城门为郑成功等人送行。
城门外,朱慈烺从马宝手中接过一坛酒,走到将士们面前,亲手为他们一一斟酒。
酒碗碰撞间,发出清脆声响,酒香四溢。
众将士接过酒碗,仰头一饮而尽,随后将碗重重摔在地上,齐声高呼:
“太子殿下放心,臣等此去,必定不负殿下所托!”
说这话的时候,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笑容。
这是因为此次出征,粮草物资军饷充足,就连过冬的煤炭和棉衣都准备得妥妥当当,足够他们吃上半年之久以及舒舒服服的度过这个冬天了。
要知道这可是以往大军出征从未有过的待遇。
再加上朱慈烺之前也曾暗示过他们,等到凯旋归来后一定会论功行赏,封官进爵,这让他们更是斗志昂扬。
朱慈烺望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满是欣慰,然后笑着说道:
“本宫相信你们!本宫就在大明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了!”
“诸位,一路保重!”
说罢,朱慈烺对着众人拱手行礼。
众人自然也是纷纷拱手回应。
“太子殿下保重!臣等告辞!”
言罢,众人翻身上马,在郑成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着天津港口进发。
马蹄声踏碎晨雾,扬起阵阵尘土。
郑成功在队伍中回头深深看了朱慈烺一眼,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不舍,随后便跟随大部队消失在远方。
目送大军远去,朱慈烺心中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
不过他相信郑成功等人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大明的未来,定会一片光明!
第262章 什么?陕西要守不住了?
回到东宫,朱慈烺还沉浸在送别时的场景中,一时间思绪万千。
可突然就在这时,马宝匆匆跑来,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密信,气喘吁吁地说道:
“太子爷,这是左良玉左大人八百里加急从河南发来的紧急军报,请您过目!”
马宝说着,将手中的军报递到了朱慈烺面前。
八百里加急?
从河南发来的?
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心中顿时不由得咯噔一声,一股不好的预感瞬间充斥在了他的内心。
因为他知道,河南肯定是出事了!
朱慈烺接过密信,指尖触到信纸的瞬间,竟感觉有些发凉。
随即他缓缓拆开信封,就连手上的动作仿佛都变得格外沉重。
果然,只是一眼,朱慈烺的心跳不由得便加快了几分。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握着信纸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和他预想的差不多,确实是河南那边出事情了。
在经历了之前的那场大战之后,左良玉的军队在当地休养了十天,然后再度踏上追击农民军的征程。
可就是这短短十天,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竟大灾之年,饿殍遍野,流民们如同风中浮萍,只要能给他们有饭吃,他们自然愿意卖命,只求能活下去。
张献忠抓住这个机会,在短短十天的时间,他的部队就像被吹胀的气球,再次从数千人迅速扩充到十万人之众。
但即便如此,左良玉也没什么好怕的,毕竟之前都打败了张献忠二十万大军,如今怎么会怕这十万大军?
可是等他好不容易追上张献忠,却发现对方变得狡猾无比。
只要探听到左良玉的大军逼近,张献忠便立即下令撤退,只留下小股部队骚扰拖延。
而且这些留下来拖延的农民军也被刻意训练过,他们就像山间的狐狸,在树林间、村落里神出鬼没,不断骚扰着左良玉的军队。
这就导致左良玉始终无法找到张献忠的主力部队。
就在左良玉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又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那就是张献忠居然带着军队去投奔李自成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左良玉当然是又惊又怒,因为一旦张献忠和李自成汇合的话,那他可就无可奈何了。
因为这两者会合的话,双方的兵力超过了六十万。
而且李自成可不比张献忠,他的嫡系部队、也就是所谓的老营之前从未经历过什么残酷的大战,所以兵力和战斗力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如果这个时候左良玉再带兵去追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两万朝廷兵马,是绝对打不过整整六十万农民军的!
三十倍的兵力差距,任谁都不敢拿性命开玩笑。
左良玉只能无奈地在南阳扎下营寨,将这紧急军情写成密信,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于是就有了眼下这幅场景。
朱慈烺看完信,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因为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此前,他用尽手段想要将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股势力分隔开来,然后想办法各个击破。
可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这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支更为庞大的农民军。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情似乎又很合乎情理。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