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103节
“可是,五姓七望的势力非常大,咱们能对付他们吗?”
“能对付啊,怎么不能?”
李承乾说着,侃侃而谈道:“之前我就说了,我要在江陵弄粮食,弄很多很多的粮食。如今,大唐的粮食,基本都在世家大族手中,一旦大唐出现什么天灾人祸,粮价肯定会上涨,如此一来,世家大族又可以从大唐身上吸血,壮大他们。”
“但他们忘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一旦超出了底线,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而我,就是那个让他们付出代价的人,我要让他们的粮食,变得一文不值。”
听到这话,李渊眼睛大亮,不由有些激动起来。
然而,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可是,要想指望在天灾人祸的时候,利用粮食战,打垮世家大族,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得从根基上解决他们。”
“那世家大族的根基是什么?”
“刚才我说了,会有大部分的人口依附他们,那么,这大部分的人口,由什么组成呢?”
“在我看来,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被剥削的穷苦阶层,这些人,主要用于从事生产,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或者战时组建军队,为他们获取无上的权力。”
“而另一部分,主要是地主富户,他们为了求取官职,往往会依附世家大族,借用世家大族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就涵盖了很多阶层,很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是当今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他们!”
“这”
听到这话,岑文本忽地觉得,自己的家族跟五姓七望比,纯粹是白给。
而马周则面色肃然。
因为他出身寒门,且博州,正是五姓七望的地盘,他自然十分清楚,五姓七望的影响力。
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想要在博州有所作为,要么选择给五姓七望当狗,冲着他们摇尾巴,要么就是被人排挤羞辱,逃离博州。
而他,正好选择的便是后者。
至于李渊,在听完李承乾的话后,细细回味,自己当初执政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世家大族的压迫下,一再妥协,受尽屈辱和窘迫。
虽然现在执政的是李世民,以后受掣肘的也是李世民,但他却没有因为此事而感到高兴。
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世家大族,下一个轮到的就是李承乾。
这也难怪李承乾会说,世家大族跟他有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要想彻底瓦解世家大族,还要从他们的根基入手!”
李承乾见李渊三人都回过味来,又接着道;“世家大族现在是以大庄园自给自足为根基的,而这种根基,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执行之前说的土地政策,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从经济上打败他们!”
“经济?”
李渊三人闻言,面面相觑。
却听李承乾又侃侃而谈道:“他们现在掌握的所有产业,属于私有经济,咱们要搞的是国有经济。”
“什么是国有经济?就比如盐、铁这些产业,基本都是国家掌控的。但是,这还不够,我要建立的国有经济体系,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需要国家掌控。”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我大唐的根基。”
“而世家大族,虽然有很强的地域性,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在他们控制不到的地方,都是咱们的经济体量。要知道,大唐很大,世家大族能控制的地方很小!”
“他们的优势,也将会成为他们的劣势。”
“一旦国有经济占据主导,他们的财富,影响力将会大幅缩减,到时候就是.”
说到这里,深深看了李渊三人一眼,一字一顿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李渊三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眼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心脏的血液仿佛快要沸腾起来了。
太令人惊愕了!
居然真的可以搞五姓七望!?
【今天写得比较晚,就没时间分章了,不过字数都是一样的,明天继续两更。另外,求追订,全订,推荐票,月票】
第88章 我大唐三世而亡!
任何时代,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客观经济规律。
因为有隋朝这个先例,就算没有‘两税法’,没有‘摊丁入亩’,大唐的土地制度也会逐渐转变为以租佃为主。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必然走向没落。
他们最宝贵的土地资源财富,也将不可避免的缩水。
所以,只要掌握了这个经济规律,他们再强大,也不过是纸老虎。
甚至在李承乾看来,任何礼法,任何大义,任何阴谋阳谋,都不如枪杆子重要。
没有枪杆子,你永远都会受制于人。
只有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是权力,别人给你的权力,永远都是别人的。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李承乾看来,就是自己的枪杆子。
“咕噜!”
岑文本干咽了一口唾沫,怔怔看着李承乾,心说这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啊!
若是以前,有人告诉自己,一个八岁小孩子要对抗五姓七望,岑文本绝对会认为对方得了失心疯。
可如今,这话是李承乾说出来的,却让他震惊不已的同时,隐隐有了一丝期待。
毕竟李承乾是重开玄武门,且能全身而退的大唐太子。
“呼”
马周也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李承乾:“都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希望有一天,我寒门子弟也能直达朝堂!”
“放心,会有这么一天的,而且,我估计不会太远!”
李承乾笑着拍了拍马周的肩膀,然后又看向李渊:“爷爷,你对江陵的官场熟悉吗?”
“你不熟悉?”李渊一愣。
李承乾白了他一眼:“我又不在官场,我怎么可能熟悉官场的人,你不是当过执政皇帝吗?别说你不熟悉!”
“呃,”
李渊嘴角一抽,不由得尴尬道:“武德年间的江陵,我自然熟悉,现在是贞观朝,谁知道二郎有没有调任新职。”
说到这里,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你不是从二郎那里拿到了治权吗?怎么,你还害怕他们不听你的命令?”
“哎!”
李承乾闻言,抬手扶额,摇头叹息:“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如果江陵有赵德言那样的大聪明,就算有我父皇的诏令,也很难啊!”
李渊三人面面相觑。
片刻,却听岑文本若有所思地道:“我在江陵有几个好友,这件事就交给我吧,等到了江陵,我先去向太子打听情况!”
“好!这件事就交给岑先生了,这船舱的酒气太重,我出去透透气!”
说着,李承乾便向李渊三人告辞离开了。
另一边。
大船后方的一艘客船上,一个容貌端庄的夫人,正满脸无奈地看着面前的女儿。
虽然女儿只有五岁,却酷爱看书,无论走到哪,都是安安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看书。
比起她那两位活泼好动的哥哥,少了些小孩子该有的稚气。
“华姑,别看了,等到了豫州,你父亲看到你这样,又该生气了。”夫人摸着女儿的秀发,柔声提醒了一句。
女儿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到了豫州,我就不在父亲面前看了。”
说完,又拿起手里的小书看了起来。
夫人见状,更加无奈了,却又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女儿就这点爱好。
然而,正在此时,两个十一二岁的半大小子,满脸兴奋的冲了进来,手舞足蹈地道:“母亲,你猜我们看到了什么?前方的大船上,有一大堆手持武器的护卫,比咱们父亲这个都督还威风呢!”
“是啊母亲!父亲迁任豫州都督,可是得到陛下重用了,咱们还要跟人合租一条船,真不威风!”
“咱们是跟随你父亲,搬家去豫州的,要那么威风干嘛?”
夫人正色道:“别人能带那么多护卫,想来应该也不简单,你们可别招惹到别人!”
“我们又不傻,哪能招惹别人,只是,刚才我偷偷看了,就一老一少,看起来像爷孙的主人家!”
“对,那个小的,看起来比华姑大不了两岁,长得挺白的!”
“呵,你俩看得还挺仔细的!”
夫人笑了,随即看了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小书的女儿,叹道:“华姑,你要不要跟哥哥们出去透透气?”
女儿抬眸看了眼两个哥哥,平静地拒绝道:“不了。”
两个哥哥对视一眼,眉头微蹙,却没有多说什么,又跟着跑出了船舱。
与此同时。
刚刚走出船舱的李承乾,正站在甲板上,眺望渭河两岸。
从长安到江陵的水路,主要包括通过渭河,黄河,汉水等水系进行航行。
具体来说,从长安出发,船只会沿着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黄河,然后继续沿黄河航行至潼关。
过了潼关后,船只会进入黄河支流洛河,最终到达洛阳。
在洛阳稍作停留后,船只会继续沿洛河进入伊河,最终抵达南阳。在南阳,船只会转入汉水,继续航行至江陵。
其航行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而这条水路,在唐朝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不仅连接了长安和江陵两大重要城市,还促进了沿线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这对李承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