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159节
“不敢不敢.”
崔家官吏连忙作揖道:“下官等人岂敢有这种想法,请裴司空息怒啊!”
“是啊裴司空,下官说的是秦王府那群人,他们顶替的可是你们那帮武德老臣!”
说着,王家官吏又话锋一转,讪笑道:“再者,我们与裴司空是一条船上的人,不是么?”
裴寂想了想,觉得这话有些道理。
经过之前的合作,他与五姓七望的人,算是有了紧密的联系。
而自从李承乾提醒他,李世民准备对武德老臣动手之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怎么避免自己这些武德老臣被李世民清理出朝堂。
可是,无论他怎么挣扎,李世民清理他们这些武德老臣的决心,始终都没有变。
就在这时,五姓七望的人找到了他。
通过跟五姓七望的合作,他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甚至将长孙无忌赶出了朝堂。
然而,比起长孙无忌的强攻猛打,房玄龄看似温和,实则全是软刀子。
他不会一次性裁减大量的武德老臣,而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裁减。比如,他今天裁一个,明天补一个,直到全部替代完所有的武德老臣,彻底架空裴寂的人脉。
而面对这样的做法,即使裴寂有心想要阻止,也无能为力。
因为房玄龄每次裁减,都有充足的理由,且其他武德老臣也不会为了一个武德老臣,拧成一股绳去阻止他。
所以,裴寂也是没办法,才再次跟五姓七望的人合作,利用灾祸连年这件事,阻止李世民实施新政。
却听他若有所思地道:“你们真的觉得,陛下会在祈雨这件事上退缩?”
“呵呵.”
崔家官吏与王家官吏相视一笑,而后由王家官吏率先开口道:
“裴司空有所不知,下官在隋朝那会儿,就在太常寺担任奉礼郎,那祭祀祈雨的惨烈,您是无法想象,首先要斋戒沐浴三天,不吃不喝,还要以荆棘赤身捆绑,跪伏于高台,行祭祀大礼,期间各种仪式,割肉割血惨目忍睹!”
说到这里,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裴寂,接着道:
“往往主祭之人,祭祀完毕,活不过三天,您说陛下真会为了那些灾民,舍弃自己的性命吗?”
“这”
裴寂语塞,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却听崔家官吏笑着道:“陛下为了皇位,杀兄弑弟,逼父,这是何等的无情无义之人?裴司空您想想,当陛下了解祭祀的全过程,他还会执意祈雨吗?”
“不错!”
裴寂展颜一笑,随即拿起茶杯嘬了一口,道:“你们说说,如果陛下在祈雨这件事上退缩,接下来该怎么做?”
“依下官看来,若陛下放弃祈雨,咱们可以谏言陛下,以宰相承担责任!”王家官吏笑道。
裴寂一脸不解地追问:“这是为何?”
他原本以为,这些五姓七望的人会利用家族的影响力,煽动舆论,对李二陛下口诛笔伐,然后帮他迎回太上皇李渊。
但是,这些五姓七望的人,似乎对迎回太上皇李渊,一点也不感兴趣。
只听崔家官吏笑着接着道:“虽然大唐是新朝,但某些事,还是要遵循旧朝的传统,比如,汉朝时期,一般国家发生重大灾情,都是由宰相站出来主动给承担责任的,而我大唐没有宰相,当首推中书令房玄龄!”
“对!房玄龄一下台,裁减官吏之事,不就落到了裴司空手里吗?”王家官吏附和道:“届时,裴司空想裁减谁,就裁减谁,不是么?”
“好!”
裴寂听到这话,眼睛大亮,忍不住拍手叫好。
崔家官吏与王家官吏对视一眼,而后又听崔家官吏道:“若裴司空主裁官吏,可不要忘了我们五姓七望的人啊!”
“呵!”
看着两人一脸期盼的眼神,裴寂轻笑了一声,悠悠道:
“都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你们五姓七望的这些人,要想获得高位,也不是不可以,但得就新政拿出一些新措施,这样老夫在陛下面前说话就更踏实了!”
崔家官吏与王家官吏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道:这还用你啰嗦?就干练这一点说,你比长孙无忌,房玄龄差远了!
然而,就在二人在心中吐槽裴寂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老爷,九爷说他要回江陵了,特来向您告辞!”
“嗯?”
原本正志得意满的裴寂闻言,顿时一愣,而后蹙眉道:“他考核通过了?这么快就回去了?”
“回老爷的话,九爷说考核太简单了,朝廷没理由不让他通过,所以,他也就懒得等结果了!”
“什么!?”
裴寂闻言,一脸错愕。
就连王家官吏和崔家官吏,都有些不知所措。
什么叫考核太简单了,朝廷没理由不让他通过?
难不成,裴司空是在演我们?
他早就跟陛下串通好了,就等我们露头,然后将我们一网打尽,给陛下当投名状?!
想到这里,王家官吏和崔家官吏看裴寂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混账东西!”
裴寂一拍桌案,怒不可遏:“让他进来!”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130章 别嚎了老狗!吵死了!
解决完了祭祀祈雨之事,李世民让杜如晦,魏征回了兵部,门下省,却单独将房玄龄留了下来。
此时,君臣二人漫步在太极宫内的御花园内,看着一朵朵未经采摘的白叠子,皆是无语。
直到一名负责照看御花园的工匠,朝李世民行礼,李世民才恍然想起,自己将房玄龄留下来的目的。
却听他笑着道:“这片白叠子,是太上皇让人种在御花园的,朕不知道,这种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要说它像花吧,又没有花香,要说它像草吧,它又确实开出了花,真是留之无用,弃之也不可惜啊!”
“呃”
房玄龄语塞,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李世民。
但李世民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回应,又自顾自地感慨道:
“朕推行新政以来,朝中有所建树者,唯秦王府众属官耳。当年他们辅佐朕打天下,可谓所向披靡!”
听到这话,房玄龄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李二陛下哪是在说白叠子,这分明是在说那帮武德老臣。
而且听这话里的意思,还有批评自己裁减官吏太慢的意思。
于是连忙在一旁说道:“原秦王府属官,臣已经在落实安排了,陛下与他们共治天下的日子,亦不远了。”
“嗯。”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但依旧不忘提醒房玄龄:“虽说秦王府的属官需要安排,但某些人,朕的耐心已经不多了。”
听到这话,房玄龄心头大动。
李世民又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接着道:“朕听说,裴宣和张平来长安了?”
“是的陛下,他们已经参与吏部主持的考核了!”房玄龄连忙答道。
李世民继续问:“你觉得他们能通过这次考核吗?”
“回陛下,臣还没有去吏部拿他们的课业,暂且不知道他们考得怎么样,故而无从评断!”
“呵!”
李世民呵了一声,淡笑道:“朕还听说,他们来长安的第一时间,就去了你府中,你该不会徇私吧?”
“陛下明察!”
房玄龄肃然正色:“臣在府中接见他们,是因为陛下让臣调查太子欲谋反之事,与他们考核并不关系。”
李世民闻言,淡淡一笑,而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裁减官吏的事,要严谨,切勿落人口实,明白吗?”
“陛下放心,臣做事最严谨了!绝不会辜负陛下!”
房玄龄纳头便拜。
很快,他就被李世民打发回中书省了。
而他刚一走进中书省,新任吏部尚书高士廉就拿着官吏考核的课业,走了过来。
“中书令,这是此次地方官吏考核的课业,我已经看过了,不符合吏部选任标准的,也备注了,你且再审查一遍,我再以吏部的名义,公布考核结果!”高士廉笑着说道。
“高尚书都亲自看过了,我就不用看了吧!”房玄龄笑着接过高士廉递来的考课,打趣似的说道。
不料高士廉却神色一正,略带训诫语气地说道:“我那外甥为了此事,连官职都丢了,你可别犯糊涂!这是陛下交代的事,马虎不得,你且认真审查,我在旁边等着你!”
“呵呵呵,好好好,我认真审查,认真审查!”
房玄龄听到高士廉的话,笑着连连点头,然后随手打开考课,认真开始审查。
直到看完所有考课,发现没有裴宣和张平的考课,才轻‘咦’一声的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中书令,可是有什么不妥?”一旁正在打盹的高士廉,听到房玄龄的轻‘咦’,顿时清醒过来,朝他询问。
却听房玄龄道:“高尚书,若我记得没错,江陵来的裴刺史和张都督,好像也参与了此次考核吧?为何这里没有他们的考课?”
“嗯?”
高士廉愣了一下,而后凑上前来,伸手翻了翻房玄龄桌上的考课,疑惑地道:“莫不是我漏了?不应该啊!过了吏部选任标准的,我都带来了啊!”
“呃,”
房玄龄嘴角抽搐,不禁抬手扶额。
听这话的意思,很明显,裴宣和张平没有通过吏部选任标准,才会被这位老尚书截留住了考课。
但是!
他们怎么能不通过考核呢?
自己礼都收了!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