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214节

  满腔的怒火,仿佛要将整片草原的积雪给融化了一般。

  很明显,草原的内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而另一边,长安城中却满是欢乐的气氛。

  因为江陵商品的不断涌入,长安的小商贩在两三个月时间内,成倍增长。

  各种各样的新奇商品,吸引了无数外国商人,以及使者。

  其中以倭国使者最为活跃。

  他们每日在鸿胪寺官吏的陪同下,在长安走街串巷,记录着唐朝的一切,包括建筑,街道,都详细的绘画了下来。

  不过,他们只是绘画,却不懂得建造原理。

  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但他们的野心着实不小,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便主动向鸿胪寺官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许大人,感谢您带我们参观了大唐的繁华,这些记录,都是我近日在大唐的所见所闻,等回国之后,我会将它献给我们的天皇陛下!”

  “哦。”

  许敬宗淡淡的应了一声,心说什么弹丸小国,也敢称天皇陛下?要不是咱们陛下仁德,我都懒得搭理你!

  但是,这个倭国使者似乎一点也不懂得察言观色,又自顾自的感慨道:“可惜,我们国家没有能力建造你们这样的房子!”

  “哦。”

  许敬宗又淡淡应了一声。

  倭国使者这才感觉到有些尴尬,于是话锋一转,讪笑着道:“不知大唐能否满足我们一个愿望?”

  “什么愿望?”

  许敬宗警惕似的道:“借钱可没有啊!”

  “不是,我们不借钱”

  “要粮食也不行!”

  “许大人您误会了,我们不是乞丐.”

  倭国使者满脸尴尬地说道:“我们就是想要一些大唐建筑的图纸,好拿回去仿造.”

  “哦,原来是这样”

  许敬宗恍然点头:“这个倒不难!”

  “那许大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吗?”倭国使者满脸期待的追问道。

  许敬宗看了他一眼,皱眉道:“这个虽然不难,但也要上奏朝廷,由陛下定夺!”

  “好好好,没问题,那就麻烦许大人了!”

  倭国使者连连点头,同时满怀信心。

  因为他们朝见过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大唐皇帝是一个仁德且富有爱心的皇帝,这点小事他应该不会不同意。

  主要是缺个上奏的唐朝大臣。

  于是乎,他们一个个拿出十二分的敬意,将许敬宗一顿夸赞,直夸得许敬宗回到鸿胪寺的时候,嘴角还时不时的上扬。

  “哟,这不是咱们许大人吗?怎么着,捡钱了?这么开心?”

  许敬宗刚刚跨进班房,迎面就走来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他微微一愣,旋即抬头望去,不由道:“于大人,你这是去哪?”

  “陛下任命我为中书侍郎,我回来收拾收拾,搬到中书省去!”于志宁笑着说道。

  许敬宗脸色一沉。

  他跟于志宁一样,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他们并没有合适的职位可以担当。

  所以,他们从武德九年到贞观二年初,都是在弘文馆整理文学资料,编纂《贞观大典》的目录,或者时不时跟李世民出谋划策,反正就是没有得到重用。

  也就最近这两三个月,因为房玄龄的裁减官吏,他们才被李世民充任到各衙门。

  可即使是这样,他们担任的官位也不高。

  所以,当许敬宗听到于志宁调任到中书省担任中书侍郎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比于志宁更有资格去中书省。

  毕竟自己在隋朝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他一个靠着父辈余荫才当上县令的人,哪能跟自己比?

  自己可是正儿八经,实打实考的科举!

  简直岂有此理!

  心中很是郁闷,许敬宗对于志宁非常不服,于是冷不防的来了一句:“于大人,听说今年的科举很难,你觉得我们若参加科举,能考上秀才吗?”

  “这”

  于志宁微微一愣,旋即摇了摇头,道:“难说。”

  “呵!”

  许敬宗冷笑一声,正准备在于志宁面前装个逼,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道招呼声:“许大人,于大人,你们在聊什么呢?”

  “哦,孙大人,你怎么来了?我跟许大人在聊科举的事!”

  “科举?”

  孙伏珈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不由加快几步来到他们身边,笑道:“科举怎么了?”

  “呃,”

  于志宁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许敬宗,道:“许大人说,今年的科举挺难的,问我和他若参加科举,能不能考上秀才!”

  “考秀才?”

  孙伏珈也愣了一下,旋即看了眼许敬宗,一本正经地点头道:“嗯,是挺难的,我都没考上!”

  “你看吧,我就说很难吧!连孙大人都没考上!”

  许敬宗兴奋的附和了一句。

  于志宁满脸古怪的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孙伏珈一眼,二话不说的直接就离开了。

  而孙伏珈则笑呵呵地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道:“鸿胪卿在吗?我找他有点事!”

  “在在在!就在里面!”

  许敬宗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然后一脸得意的目送孙伏珈离开,直到孙伏珈消失在自己视线中,才满脸不屑地嘟囔了一句:“一个状元,连秀才都考不上,也不知道怎么被陛下重用的!”

  但说完他立马觉得不对劲。

  都特么考上状元了,还考个屁的秀才啊?!

  “他娘的!”许敬宗气得跳脚。

  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气什么。

  与此同时,鸿胪卿办公室。

  唐俭正在整理各国使者递来的国书,以及需要核实的国外信息,准备向李世民禀报。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道通报声:“唐大人,大理寺丞孙伏珈求见!”

  “嗯?”

  唐俭愣了一下,旋即皱眉道:“让他进来吧!”

  “是!”

  门外应了一声。

  很快,孙伏珈就被领进了门。

  “下官见过唐大人!”

  “不用多礼,坐吧!”

  唐俭笑着招呼孙伏珈坐了下来,又道:“不知孙大人来鸿胪寺,所为何事啊?”

  “不瞒唐大人,最近大理寺在查阅卷宗的时候,发现了几起颇为蹊跷的案件,都与番邦异族有关,想请鸿胪寺协助我们调查这些案件!”孙伏珈直奔主题的说道。

  唐俭心头一沉,当即端正身形,追问道:“可知是哪个番邦异族?”

  “倭国人!”

  孙伏珈道:“据目击者称,他们看到那些倭国人,总是出现在案发现场,形迹可疑。而且,也有犯人说他们犯案,是受倭国人指使的!”

  “这”

  唐俭沉吟了一下,道:“事关两国邦交,得由陛下定夺。”

  “那好,我马上去见陛下!”

  说着,孙伏珈便准备起身离开。

  就在这时,门外再次传来一道禀报声:“唐大人,突厥急报!”

  “快!快拿过来!”

  唐俭听到突厥急报,连忙招呼人送了进来。

  很快,他就得知了突厥那边的情况,不由满脸诧异,随即朝孙伏珈道:“我们一起去见陛下吧!”

  “好!”

  孙伏珈应了一声,直接就跟唐俭出了办公室。

  与此同时,上驷院。

  这里是专门给唐朝皇帝养马的地方。

  因为李家天下是从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喜欢围猎。

  而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历经二十一位皇帝,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是围猎次数最多的皇帝。

  但众所周知的是,围猎,并不是随便拉着几个人去猎场,就算围猎的。

  往往皇帝围猎,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对百姓的农田庄稼,也会有不少的破坏。

  因此,大多数时候,皇帝围猎都会遭到诤臣的反对。

  可有一种情况除外。

首节 上一节 214/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