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227节

  要知道,他最大的愿望,可是接替刘旻,成为夏州长史。

  然而,命运仿佛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竟然成了自己顶头上司的上司。

  这也太让人意外了!

  难道是因为太子殿下的缘故?

  想到这个可能,刘兰成忽地想起李承乾说的那番话,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原来太子殿下让自己不要让他失望,指的不是相亲活动,是夏州刺史啊!

  哈哈哈!我终于成为太子殿下的人了!

  刘兰成开心的想要飞起来。

  反观刘旻则一脸铁青,双拳紧握,连指甲掐尽肉里了都浑然不觉。

  却听无舌笑着提醒道:“三位大人,谢恩领旨吧!”

  “这”

  三人对视一眼,而后异口同声:“臣,长孙无忌,柴绍,刘兰成,遵旨,陛下万年!”

  此言一出,无舌便笑呵呵地将圣旨交到了长孙无忌手中。

  很快,三人就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只见无舌又拿起一份圣旨,高声念道:“大唐皇帝令:太子李承乾接旨!”

  听到这话,众人‘唰’的一下就将目光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呵!”

  李承乾呵了一声,二话不说,直接就站了出来:“臣,领旨!”

  “呃,”

  无舌嘴角一抽,本想提醒李承乾行礼,但看李承乾的表情,明显有些不对,于是识趣的忽视了这个礼节,当即高声念道:

  “大唐皇帝敕曰:太子李承乾,劳苦功高,扬国之尊严,朕心甚慰,赐财帛二十车,赏食邑两万户,加封镇国大将军。即,领旨之日,立刻返回长安,不得有误!”

  哗!

  全场再次哗然。

  谁都知道,圣旨一般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开头。

  ‘诏曰’是公告天下大事的时候用的,‘制曰’是皇恩浩荡,宣示百官的时候用的,而‘敕曰’,则是皇帝加官晋爵的时候,专门用来告诫对方的。

  虽然‘制曰’和‘敕曰’都可以用来加官晋爵,但这么明显的差别,还是让众人有些意外。

  特别是最后那句,‘领旨之日,立刻返回长安,不得有误’,措词带有明显的强制意味,完全不像是表功,倒像是问责。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明明太子在朔方立了大功,为何陛下的圣旨会这么古怪?!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李承乾如刚才一样,二话不说,直接就上前领过了圣旨,平静道:“臣,遵旨!”

  “这”

  如此操作,搞的无舌都有些不会了。

  但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渊的声音又冷不防的响起:“最后那份圣旨,是不是给我的?”

  “啊?”

  无舌反应了一下,连忙拿起最后那份圣旨,仔细查看,随即点头说道:“是的太上皇,这份圣旨是给您的!”

  “你直接说,二郎有什么交代!”

  “回太上皇,陛下在圣旨里说,让臣陪着您返回长安,与您的儿孙们团聚!”

  “哈哈哈!”

  李渊怒极反笑;“好好好!好你个二郎!真当我们.”

  “爷爷!”

  就在李渊准备发飙的时候,李承乾突然出言阻止了他,平静而淡漠地道:“我们回去吧!”

  “可是.”

  李渊本打算再说两句,却见李承乾拿着圣旨,一步一步走向了门外。

  轰隆——!

  突然,门外一道惊雷炸响。

  狂风大作,乌云密布。

  枣核大的雨珠,哗啦啦的落下,在瞬息之间,将整个统万城笼罩的朦胧了几分。

  这是李承乾来朔方之后的第一场雨,雨势很大。

  他抬头看着雨幕,满腔的怒火,仿佛在这一刻被浇灭了,不禁有感而发:“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万字更新啊!】

第172章 民心所向?来自红拂女的算计!

  雨歇云收,碧空如洗,恰是新晴。

  统万城的城门缓缓打开,街道两旁,无数士兵分列两排,盔明甲亮,旗帜猎猎作响。

  李承乾与李渊端坐在巨大的马车内,一言不发,直到马车穿过城门,来到城外的官道上,一阵嘈杂引起了爷孙俩的注意。

  “太子殿下的马车来了!太子殿下留步啊!”

  “太子殿下别走啊!”

  “太子殿下——!”

  听到这些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哭喊声,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扭头看向李渊。

  只见李渊哑然一笑,随后抬手示意他,道:“出去看看吧!”

  “嗯!”

  李承乾沉沉的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话,直接起身走向马车外。

  然而,车外的场景,瞬间就让他愣住了。

  因为入目所见,几乎全都是人。

  遥见马车停下,所有人都涌到了马车旁,对着马车上的李承乾深深一躬。

  从接旨出来的那一刻到现在,李承乾的脸上,几乎没有一点笑意,但是现在,他却感动的露出了一抹灿烂的微笑,高声道:“诸位父老,承乾能得你们如此相送,这一趟没白来!”

  话音落下,没有一个人附和,也没有人跟着笑。

  城外寂静得唯有萧萧风声。

  一位胡须皆白的老者,拄着拐杖,双目含泪的拉着一名幼童,来到马车旁,泣不成声地道:“太子殿下留步,此去山高水远,若有贼寇复来,我等何依啊?”

  “你们现在已经是大唐的子民了,自有大唐将士保护你们!”

  李承乾微笑应对,然后环顾了一圈众百姓,又道:“诸位父老,承乾也舍不得你们,然,皇命在身,边患未安,承乾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能久留在这里。”

  “但是,你们放心,承乾一定会想尽办法,肃清边患,与尔等共享太平!”

  说完这话,朝着众人躬身一礼,二话不说的就转身进了马车。

  “咚咚咚!”

  城墙上,一阵鼓声骤然响起,百姓纷纷散开,让出一条道路。

  而随着马车缓缓前进,无数百姓接连跪了下去,遥望远行的车队,祈愿声在统万城外久久回荡。

  与此同时,站在统万城城墙上的柴绍,薛万均二人,不由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也曾听说过李承乾来朔方做的那些事,但亲眼见到和道听途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至少现在这种情况,大大超乎了他们的意料。

  “真是民心所向啊,也不知道陛下将太子召回去,是福还是祸.”薛万均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柴绍眯了眯眼睛,背负起双手,什么话都没有说。

  直到李承乾他们的车队消失在视线尽头,他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淡淡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想那么多做什么?唯君命是耳!”

  “也是。”

  薛万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道:“不过您说,太子那首词,是啥意思啊?”

  “什么那首词?!你给我把嘴闭上,别胡说八道!”

  柴绍没好气的瞪了眼薛万均,随后看了眼四周,神色凝重的嘱咐道:“千万别传到陛下那里去,否则咱们谁也别想好过!”

  “是是是,我知道了。”

  薛万均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头,然后连忙转移话题道:“那太子留下来的狼牙卫,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

  柴绍迟疑了一下,随即看了眼李承乾他们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道:“东宫的卫率不归咱们管,但太子拥有一支五千人的突厥骑兵,咱们必须得上奏陛下!”

  “可是,咱们并不知道这五千突厥骑兵哪来的啊?”

  “这有何难?论玩心眼,那些突厥人是咱们的对手么?”

  “也是。”

  薛万均颇为认可似的点了点头,然后朝柴绍挤眉弄眼道:“我去准备酒席,今晚请那位欲谷设统领喝酒!”

  “去吧,记得把刘兰成叫上!”柴绍摆手说道。

  薛万均眉头一皱:“叫他干嘛?”

  “咱们以后要治理夏州,他是夏州刺史,你说呢?”

  “哦,好吧,我这就去!”

  薛万均恍然大悟似的点了点头,然后便准备离开城墙。

  就在这时,城下忽地传来一阵马蹄声,他与柴绍对视一眼,不由纷纷望去。

首节 上一节 227/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