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67节
该不会真要从李世民手中夺回权力吧?
想到这个可能,裴寂下意识看向萧瑀,李神通等武德老臣,眼神里充满了惊喜,担心,以及期待的情绪。
而与之相反的秦王府、天策府众臣,则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他们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都是靠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来的,如果李渊真的要复辟,他们这些人,难免不会遭到清算。
至于前太子李建成,前齐王李元吉的人,则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反正不管什么情况,都对他们有利。
当然。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于李渊的出现,既惊讶,又激动。
而这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李承乾。
原本他就猜测,城外那七位封王与李渊有关,如今李渊亲自登场,更能说明这件事与李渊脱不了干系。
“怎么,我才半年多没来朝堂,一点礼仪规矩都没有了?”
李渊在杜才干的引领下,缓缓跨过大殿门槛。
但是,他却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冷冷扫视群臣,问出了一句让众臣如坐针毡的话。
此话一出,众臣不由纷纷看向李世民。
但李世民此刻,目光全在李渊身上,一言不发。
最终还是裴寂率先反应过来,朝李渊行礼:“臣,拜见太上皇!”
紧接着,才是所有大臣齐声高喊:“臣等,拜见太上皇!”
然而,李渊并没有给众臣面子,直接冷哼一声,径自走向了李世民。
此时此刻,李世民正端坐在皇帝宝座上,目光灼灼的盯着李渊,缓缓朝他靠近。
直到李渊距离他不到一米的位置,居高临下的看着他,同样一言不发。
两父子的气势,在这一刻都达到了顶峰。
这是两代皇帝,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直面对方。
如此一幕,看得殿内的众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不会吧!
不会真要上演皇帝轮流坐的场面吧?!
就在众臣以为李世民父子要针尖对麦芒的时候,李世民竟主动站了起来,朝李渊行礼:“儿皇见过父亲!”
“哼!”
李渊依旧是冷哼一声,然后沉沉地道:“二郎,还记得当初我逊位的时候,问你的话吗?”
“这”
李世民顿时愣住,似乎没反应过来。
只见李渊一个跨步,越过他,霸气侧漏的坐在皇帝宝座上,环顾众臣道:
“我当初问你,如果你坐在这个位置上,身边还会有他们那些人吗?如果我做了太上皇,还会有好时光,好日子吗?你忘了你当初是怎么回答我的吗?”
刚一坐下,李渊就给李世民抛了个灵魂三问,直接将李世民问得说不出话来。
但李渊的话却没有说完:“你看看你这半年多,都干了什么?你看看这个国家,都被你折腾成什么样子了?这就是你二郎的治国能力吗!?”
“.”
李世民被李渊骂得一脸阴沉,却不敢多说半句。
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说实话,李世民这半年,真的够折腾,为了彰显自己的统治地位,废除了多项李渊在位时的政令,为了自己的政绩,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始削减封王,让各地反叛四起。
虽然李世民走的这条路,对以后的‘贞观之治’来说,绝对是正确的一条路,但就这个过程而言,李世民现在的操作,也确实有点像胡搞乱搞的昏君,所以才被李渊骂得哑口无言。
“太上皇”
似乎是看不下去李世民被骂,谏议大夫王珪站出来,想要说两句,却被身旁的韦挺拉住了。
在韦挺看来,现在这种局面,已然成了李渊父子的家事。
他们这些外臣,根本没资格说三道四。
却见李渊看了眼王珪,又环顾众臣道:“我听说,有人打着我的名义,胡作非为,此事可否为真?”
“这”
众臣面面相觑。
唯独裴寂敢主动开口:“回太上皇,确有其实,之前长孙安业,李孝常他们,以火雷威胁朝廷百官,说要清君侧,废皇帝,迎太上皇归位!”
“放肆!”
李渊一拍桌案,怒不可遏地道:“我李唐的皇帝,还要靠外人来定夺吗?你们都是废物吗!?”
什么叫骑脸输出?
什么叫火力全开?
李渊现在就是贴脸开大,站桩输出。
一个个秦王府、天策府臣子,全被骂得面红耳赤,羞愤而视。
他们不就是外人吗?
他们不就是帮李世民夺位的外人吗?
李渊这一句指桑骂槐,直接将他们羞辱得体无完肤。
一群帮李世民夺位的外人,让另一个外人,当着他们的面,威胁李世民退位,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太上皇!!!”
程咬金的脾气最不好,第一个跳了出来:“你是在羞辱吾等吗?”
“我说错了吗?”
李渊眉毛一挑:“要不将史官叫来,让他给你看一遍,他记录的内容?”
轰隆!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如遭雷击。
若不是李渊提醒,他们恐怕都忘了史官记录之事。
如今得到李渊提醒,他们这下子彻底崩不住了。
没错,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走了李渊的皇位,李承乾又协助李渊,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跑来这里打脸。
嗯,冤冤相报就是爽!
第58章 二郎,我要撞死在你面前!
傍晚,天色渐渐阴沉下来,从南山传来沉闷的雷声,风掠过长安城头,吹得旌旗‘哗啦啦’的直响。
尉迟恭、秦琼二人,正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城外的消息。
他们不断地派人前去瞭望,可是,直到天色黑下来,仍不见城外的大军退去。
以长安现在的兵力,明显是挡不住城外这二十万大军的。
所以,李绩、侯君集二人,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的部众,前去与七位封王沟通。
此时此刻,城外的一个个府兵,杀气腾腾,而与之相对的禁军,则严阵以待,剑拔弩张。
只见一名封王,手持宝剑,大喝一声:“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带兵阻挡吾等勤王保驾?难道是反贼同伙么?”
李绩上前回道:“我等奉陛下之命,镇守城门,未曾闻陛下有险,诸位封王是奉何人之命,前来勤王保驾的?”
“荒谬!勤王保驾,自然是奉皇命!”
“可是,末将并未听陛下提及此命,其中,是否存在误会?”
“误会?”又一名封王冷笑道:“李绩,别以为本王不认识你,这皇命,还有误会一说?”
李绩凛然而立,沉沉地道:“既然诸位封王说奉皇命,可有皇帝手敕!”
“自是有的!”
说着,一名封王就拿出皇帝手敕,递给身旁的卫士,然后由卫士转交给了李绩。
“这”
李绩皱眉一看,顿时脸色一沉:“这不是陛下的手敕,这是伪造的!”
“放屁!上面还盖着玺印!玺印也是伪造的?”
“可是这”
李绩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这上面的字,确实不是李世民的。
至于这玺印.
对了,除了陛下,能用玉玺之人,不是还有太上皇吗?
难不成,这玺印是太上皇当初截留的?
因为大唐建立之初,传国玉玺被萧皇后带到了突厥,导致李渊一朝,没有传国玉玺,但李渊也有自己的玉玺。
虽然比不上传国玉玺,但依旧是国家正统。
而李世民的皇位,是从李渊那里夺来的,玉玺自然也成了李世民的。
如果李渊截留了几份玺印,假传李世民的旨意,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这种事情,李绩没办法明说,只能朝七位封王高声道:“此事我还要禀报陛下,请诸位封王,切勿轻举妄动!”
说着,转身对侯君集道:“潞国公,你去将此事告知陛下!”
“我看你们谁敢动!”
眼见侯君集准备策马离开,一名封王顿时暴喝出声;“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李孝常都杀到长安来了!没有人跟李孝常里应外合,他能杀到长安吗?”
“你们想去跟李孝常通风报信,真当我们是傻子吗?”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