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93节

  “什么!?”

  众人听到赵德言的称呼,大惊失色。

  就连刚刚还准备反抗的马周,也吓得脸色煞白,呆若木鸡。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碰到太上皇李渊,也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着李渊的面,怼李渊仗势欺人。

  然而,李渊看到众人的反应,却是表现得很平静。

  只听他又淡淡道:“赵德言,朕问你,二郎什么时候让你官复原职了?”

  “这”

  赵德言早已被吓得不知所措,哪里还敢回答李渊的问题。

  他住这间客栈的时候,假冒朝廷官吏,得了不少优待,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知道,去了长安,就算是拣回个小吏,他也可以圆回来。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李渊。

  “既然二郎没有将你官复原职,你擅自冒充朝廷官吏,该当何罪?”

  “太上皇,您听我解释,我适才也是为了救人,不得已”

  “哦!我记起来了!”

  正当赵德言狡辩的时候,李承乾忽地一拍额头:“赵德言!我大唐的英雄!”

  “???”

  李渊满脸问号的看向李承乾。

  你确定这货是我大唐的英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80章 忠心值几斤几两?

  之前为了让李世民放弃追问自己去江陵的目的,李承乾向李世民透露了两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是,蛇鼠两端的苑君璋,很快就要归唐了。

  一个坏消息是,大唐即将迎来大灾害。

  其实,这两个消息是一件事。

  就是突厥马上要经历的天灾人祸。

  而这个天灾人祸,天灾已经出现了,人祸还没有到来。

  如今看到赵德言,李承乾终于想起来了,人祸出现了。

  那么,李承乾为何要夸赵德言是大唐的英雄呢?

  其实,这还要从东突厥的强盛开始说起。

  东突厥从始毕可汗以来,国势之所以日益强盛,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令简便易行。

  且符合突厥人的质朴天性。

  直到颉利可汗执政初期,仍旧保留着这个优良的传统,所以国力依旧强大。

  但到了后期,颉利专门宠幸一个叫赵德言的人。

  此人得宠后,作威作福,将突厥原本的种种优良传统,政策,制度和法令,悉数变更。

  最终导致政令烦苛,让突厥人不胜其烦,大为不满。

  再加上颉利可汗又与敕勒诸部族交恶,频频与其中的薛延陀,回纥等部交战,导致内政大乱,国力衰退。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东突厥局势日益严峻的时候,又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致使牲畜死亡无数,民间爆发了大规模饥荒。

  百姓们纷纷受冻挨饿而死。

  颉利眼见国库日渐空虚,王庭各项开支捉襟见肘,又听从赵德言的建议,向各部落征收重税。

  这样一来,愈发导致恶性循环,使突厥民众不堪重负,从一个威慑大唐的强悍国家,变成了被李世民随意灭之的蛮奴弱国。

  所以,要说李世民灭东突厥的第一功臣,绝对非赵德言莫属。

  他也绝对是,大唐的英雄。

  “呵呵呵”

  李承乾一阵轻笑,然后笑着打量了赵德言一眼,道:“赵大人怎么也来这间客栈了?是路过,还是原本就住在这里啊?”

  “太子折煞小人了,小人现在已经不是朝廷的官吏了!”

  赵德言跪坐在地上,连忙摆手辩解。

  说完,还不忘看了眼旁边的李渊,低头表示恭顺地道:“小人原本就住在这里,只是去了一趟长安,刚回来。”

  “哦,那去长安做什么呢?”

  “这”

  赵德言面露紧张之色,不知该怎么回答。

  却听李承乾又笑道:“你不用紧张,我听爷爷说过你的事,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被魏征摆了一道而已!”

  “啊?”

  赵德言满脸诧异,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这样说。

  就连一旁的李渊,岑文本,马周,都有些诧异地看着李承乾。

  他们想不明白,李承乾为何会对赵德言如此亲近。

  要知道,赵德言这种人,简直无可救药。

  当初在隋朝担任小吏的时候,就喜欢投机钻营,后来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投到了李建成麾下,被李建成委以重任,成了贝州刺史。

  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导致他们的党羽互相攀咬,连李世民、李渊接连下旨,大赦天下都没用。

  而赵德言,为了投靠李世民,坚定大赦天下的旨意是假的,便将李世民派到贝州安抚贝州官吏的魏征,给抓了起来。

  最后气得李世民将他一撸到底,从刺史贬为了平民。

  如今听到李承乾的话,由不得他不诧异,由不得他不感动。

  想不到。

  在这世上。

  最了解那件事,最了解自己的,竟然是眼前这个年仅八岁,素未谋面的太子。

  赵德言感动得无以复加,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太子一席话,为小人正名也!”

  说完,赵德言终于忍不住眼泪,失声痛哭起来。

  看得李渊三人面面相觑。

  却听李承乾又笑着道:“现在能告诉我,你去长安做什么了吗?兴许我能帮你”

  “今生能得太子赏识,此生无憾也。”

  赵德言感慨似的说了一句,然后擦干眼泪,如实说道:

  “不瞒太子,小人受冤被陛下贬为平民,一直闲赋在家,可是,小人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所以,小人便散尽家产,想要到长安,走走人脉,希望得到朝廷的再次重用。”

  “哦,原来如此。”

  李承乾恍然似的点了点头,然后瞥了眼李渊三人,又接着道:“那你都走了哪些人脉啊?”

  “我知道,陛下信任的重臣有中书令房玄龄,又知道他一向以延揽人才著名,便备好重礼,去了中书令那里!”

  “结果如何?”

  “这”

  赵德言迟疑了一下,道:“中书令收了小人的礼,却没有答应帮小人,后来倒是提点小人,去裴司空那里。裴司空是三朝老臣,人脉最广,他答应小人,会帮小人想办法。”

  “这么说,你已经快成功了?”

  “这个很难说,因为中书令曾告知小人,朝廷最近打算考核官吏,而负责考核官吏的是吏部尚书!”

  李承乾笑了:“所以,你担心吏部尚书把你刷下来?”

  “是啊!”

  赵德言苦着脸,点头道:“吏部尚书是右仆射长孙无忌兼任的,他是陛下的大舅子,小人与他并无交集,又担心陛下心怀芥蒂”

  听到这话,李承乾不置可否道:“我觉得你多虑了,朝廷终归是要用人的,不管是吏部尚书,还是陛下,都不会埋没人才的!”

  “话虽如此,那也要看是谁的人啊!”

  “嗯?”

  李承乾眼睛一亮,不由有些诧异地看着赵德言,隔了片刻,才竖起一根大拇指,称赞道:“你是个明白人!”

  “嘿嘿。”

  赵德言狡黠一笑,而后挤眉弄眼道:“太子要用明白人呐!”

  “呵!”

  李承乾呵了一声,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赵德言,道:

  “我本来还在担心,墙头草,随风倒,明明是自己的人,弄来弄去,就不知道是谁的人了。”

  “啊!”

  赵德言吓了一跳,连忙伏地大拜,结结巴巴地道:“我,我这不是在为太子表忠心嘛.”

  说着,就要爬到李承乾的脚下,舔舐他的小脚。

  李承乾也吓了一跳,连忙往后倒退:“别别别,别这样,自己人,不必如此!”

  “呃”

  李渊三人看得嘴角一抽,心说你们在搞什么鬼?我们还在这里呢!

  虽然三人对赵德言的行径,深以为耻,但也不得不佩服,赵德言此人的精明机智。

  有时候,人想要往上爬,就要放下面皮。

首节 上一节 93/3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