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600节

  这就证明,在这边发展畜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题,牛羊拉过来也太远了啊。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蔡将军,这边可有野牛、野羊、又或者野马?”

  这个很奇怪。

  蔡佑缓缓摇头道:“万岁爷,这里跟我们大明好像完全不一样,野牛、野羊、野马这里都没有,甚至豺狼虎豹、兔子和鹿等等我们那边常见的野兽都没有。

  这边的野兽那都是奇形怪状的,好多我们都不认识。”

  没有?

  这下着实有点麻烦了。

  牛羊马匹才适合放牧啊,其他的就不用想,什么袋鼠、树袋熊什么的就不适合放牧,后世这边放牧的那也是牛羊马匹。

  现在这边什么都没有,那就什么都得往过拉啊。

  这会儿他们光是拉蓬莱岛和方丈岛守军的粮食几乎就要把所有蒸汽轮船都用上了,又哪里来的船来拉牛羊马匹呢?

  再说了,藩王宗室那也不是一点点人口。

  他削掉的代藩光是藩王宗室那就有五千多,再加上这些藩王宗室的妻妾和姻亲什么的,那足有好几万。

  楚藩那皇室宗亲也有一千多,再加上这些藩王宗室的妻妾和姻亲什么的,那也上万了。

  现在大明还有二十四个藩王呢,哪怕就按平均两万算,那也是四十八万啊。

  还有浙党的亲友乃至那些贪官污吏及其家室,加起来那五十万都不止了。

  也就是说,如果真把该流放的全部流放过来,那每年最少要拉五百万石粮食过来。

  这得多少舰船?

  飞梭船那都得上万艘啊!

  看样子还得先想办法迁徙点人过来种粮食才行。

  这边这么多地还拼命往过拉粮食,那就是浪费运力,更何况,他现在就没这么大的运力。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蔡将军,你觉得朕把你们的家眷拉过来种地怎么样?”

  那可太好了。

  谁不想跟家人在一起啊。

  如果让他们在这里镇守几年见不到家人,那估计他们都会受不了。

  蔡佑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我们都想跟家人在一起。”

  五万户好像还不够,哪怕每户种五十亩地,那也就两百五十万亩地,如果亩产两石,那也就五百万石。

  他们自己差不多都要吃掉一半,剩下两百五十万石还是不够。

  或许可以考虑把十万边军骑兵及其家眷全部迁徙到这边来。

  因为蓬莱岛面积也就方丈岛一成左右,而且那边热得很,马都热得有点受不了。

  那边其实修筑几座卫城,安排几万守备营将士镇守就行了,边军骑兵完全没必要在那边镇守。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摇头道:“行,这趟回去朕就给你们安排。”

第629章 边镇问题

  正月二十五戊午,吕宋南部海域。

  天刚放亮,那原本蔚蓝的海面突然间便多出了一片黑点。

  这就是万历所率的大明水师舰队,两千多艘威远战舰和飞梭船正日夜不停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疾驰呢。

  朝阳初升,海风轻拂,海面上顿时波光粼粼,那密密麻麻的舰船组成的黑点顿时变得若隐若现。

  此时,旗舰之上,小朱常洵正老老实实的跟着宋应星在读书,万历则正盯着桌上的地图沉思。

  大明硕大的疆域,到处都需要人。

  问题,能迁徙的人口他们貌似都迁徙了,剩下的几乎都在藩王宗室手里。

  而藩王宗室的问题还得等流放之地种出足够的粮食来才能解决。

  他还必须先迁徙十余万户过去,种出足够的粮食来,然后才能将藩王宗室及其姻亲全部迁徙过去,要不然那就是把人拉过去活活饿死!

  藩王宗室虽然做得很过分,但他们好歹是老朱家人,跟他是血脉至亲,无法无天的杀几个又或者几十个也就罢了,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全拉过去饿死这种事他是决计不能做的。

  他若是做了,列祖列宗决计饶不了他。

  问题,他上哪儿找这么多人去种地呢?

  现在可不光是方丈岛需要人,奴儿干都司同样需要人、吕宋岛也需要人、美洲那边更需要人。

  而且,这些地方需要的人还都不是一点点,光是前期种粮食准备开发就需要最少几十万户。

  这会儿大明哪里还有几十万户能迁去种地的?

  他盯着地图沉思了好一阵,这才朗声道:“传文焕。”

  杜文焕是延绥镇总兵杜桐长子,杜桐那也是公侯勋贵,杜文焕还正好通过了层层考核留在金吾卫当值。

  此时金吾卫都在旗舰之上呢,他来得简直不要太快。

  几个眨眼工夫,他便疾步而来,拱手躬身道:“末将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招手令其来到地图跟前,这才问道:“文焕,你平时跟普通军户打交道吗?”

  啊?

  万岁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杜文焕愣了一愣,这才连连点头道:“末将去过很多普通军户家里,因为我们杜家亲戚多,而且大多是军户。

  家父也曾教导,要想把手下人马带好,那就得跟大家打成一片,所以末将经常去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拜访。

  他们有的是边军将校,普通军户也有不少。”

  嗯,不错,看样子杜家很懂得领兵之道。

  这领兵打仗的将领就不能高高在上,如果高高在上,打起仗来那都没人为你拼命,只有跟手下人打成一片,大家才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焕,现在延绥镇边军家里小孩很多吧?”

  我们那小孩简直不要太多。

  杜文焕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这些年大家都丰衣足食了,而且北虏之祸也没了,大家日子也安稳了,能生的那都在不停的生。

  现在我们那边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那都算是少的了,一般都是七八个,上十个的那都有不少。”

  果然,平民百姓如此,边军将士也如此,丰衣足食了,生活安定了,那就会疯狂造娃。

  延绥镇边军好像是最早丰衣足食的那一批,早到他都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他印象里,好像是收复了内套和外套之后北王朱常溆才出生的,而内套和外套收复之后延绥镇的边军将士很快就能丰衣足食了。

  也就是说,那边疯狂造娃的时间大致就是北王朱常溆出生的时候。

  现在北王朱常溆马上就十五了,如果按这小家伙的年龄来算,边镇第一批出生的孩子差不多也要长大了。

  这年头十五岁就算是大人了,能成亲生子了。

  也就是说,这些边军很快就要从一户变成两户了,而且后面还会从两户渐渐变成三四户乃至五六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家里孩子长大了,要成亲了,一家要分出三四户乃至五六户了,田地又或者草场不够怎么办。”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

  杜文焕小心道:“这个他们都考虑过,他们也经常跟末将聊这个。

  有的家里想自己的子弟能成为边军、水师将士甚或是京营将士,去建功立业。

  有的家里希望万岁爷能再次征召屯卫军户,让他们的孩子成亲之后去屯田。

  有的立了军功的,得了不少军功奖励的额,则想多买点地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

  还有的没钱又想把自己孩子留在身边的,那就只能考虑让家里的余丁去干其他活计了,比如,去做生意,去作坊里干活,又或者去跑船,去挖煤,去挖铁矿等等。”

  这些边军将士的想法还真多啊。

  还好,有想自家孩子成亲之后去屯田的。

  而且,边军将士大多重亲情。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你这意思,大多数边军将士都想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是吧?”

  这个自然。

  杜文焕缓缓点头道:“是啊,大多数将士都想儿孙满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而且一家人在一起也好相互帮衬。

  比如,日常吃饭,老娘带着几个媳妇做上一大桌,一家人一起吃不但热闹,还省去了很多麻烦,要是分开吃,那分几家就得买几套锅碗瓢盆乃至油盐酱醋什么的,而且分开做饭还要浪费很多时间。

  又比如,哪个媳妇生小孩了,老娘乃至其他媳妇都能帮忙带一带,这样就不至于让小两口都因为照顾小孩没法干活了。”

  嗯,这想法很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焕,你觉得把延绥镇整体迁到吕宋来怎么样?”

  啊?

  这个怎么说呢?

  杜文焕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万岁爷,末将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不过,万岁爷如果下旨迁徙,大家肯定会遵旨迁徙过来的。”

  这意思他们不大愿意是吧?

  故土难离。

  这个倒也情有可原。

  不过,这迁徙势在必行。

  边军将士不不情不愿勉强迁徙过来也不好,朕得给他们点动力才行。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文焕,你说,如果朕给他们每口人二十亩地,每家每户都配上耕地的牛,再给每家每户十亩地修建庭院种菜,他们会不会愿意来?”

  这么多地,还配耕牛,还给十亩地的超大庭院?

  杜文焕闻言,小心问道:“万岁爷,是不论男女老幼都给二十亩地一个吗?”

首节 上一节 600/6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红楼兵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