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147节
“世叔。”
王信来到大厅,贾政看到王信招呼他坐下,笑道:“说来也快,从你第一次入京到现在,也有了大半年了吧。”
王信喝了一口管家送来的茶水,并没有喝许多酒,人已经清醒了过来,点头答道:“世叔没算错,不知不觉已有七八个月。”
贾政神色感慨,岁月飞快,第一次见到眼前小子仿佛还在昨日。
那时候只是个刚刚升官的都司,也就是说七八个月前,此人只是名佐击,短短的七八个月,从佐击升到了都司,都司升到了游击。
哪怕是武官,不到一年连升三级也是令人震惊的。
那朱伟不知道为什么对眼前的小子如此之好,他为何就能如此轻信王信呢?
从都司到游击将军,两者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门槛,从普通将领到独领一军的将军,身份上有巨大的差距,而东军提督朱伟花费如此的力气培养王信。
贾政想不通,只知道眼前的小子的确是人才,无论带兵打仗,又或者人情世故。
对自己的称呼从政老爷到世叔毫无突兀,贾政不再多想,仿佛下定了决心,先提起一件事,“兵部突然夸起了王子腾,恐怕王子腾接下来有麻烦。”
“难道不是好事?”王信对朝堂上的事知道的不多,需要别人告诉自己。
贾政摇了摇头,解释了一通。
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不是他们自己人的安排,那么别人说起好话来,必然有图谋,有图谋就有不轨,所以十之八九不是好事。
只有淳朴的人,才会把意外的事幻想有好事发生。
听完贾政的解释,王信倒是认可。
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自己已经是游击将军,连太上皇的目光都落到自己身上,还想要藏着躲着,犹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最终反而误了自己。
也因为自己姓王,所以贾府的王家女人们天然把自己视为娘家人。
王信的态度,贾政内心满意,也是对王信的信任,毕竟此人姓王,贾政把四大家的秘密告诉给了王信。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宁国府那边维持的是老路,也就是勋贵的路子,代表了贾府开国功勋体系。
荣国府大房这边走军队路子,太上皇提拔重用武将,武将的崛起不可避免,勋贵们也不能等死,所以贾赦那边维系军队故旧关系,结交新的将领。
然后是二房。
也就是贾政一支。
贾政能力有限,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事,很早就交给了林如海,许多事是林如海在布局,他们弃武从文走科道。
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子弟皆没有走科道,唯独荣国府二房子弟,从已经故去的长子贾珠,到如今的贾宝玉和贾环,以及孙子贾兰,每个子弟从小都要用功读书,不光有族里的学堂,还请了好些个清客。
勋贵和武将两条路子关系密切,所以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唯独荣国府二房较为单独。
史家不变,依然是勋贵老路,但是极其的低调,不怎么争。王家走武将的路子.
王信听完后,满脸的复杂。
这就是大家族的底蕴,普通人靠什么和大家族去争?
运气好的话,能有个三年大运;运气爆棚,有个十年大运;凤毛麟角的来个二十年大运;再说这时代的弄潮儿,能有个三十年大运。
可运气总有到头的那天,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切归零,只剩下一些财富。
而大家族不会,大家族底蕴深厚,可以扛过去低谷,这就是千年世家的原因之一。
同样从贾政所言可以看出,贾府的确是旗帜。
无论是史家、王家、林家等等,这些盟友都是围着贾府来分配调动的,构成了庞大的资源库。
这又是命运的不确定性,计划不如变化,人总是充满了意外。
比如王子腾的不甘心。
林如海的早逝。
贾政见王信了解了自身,才缓缓说出自己的目的。
“武将的路子,王子腾大概是走到头了,大房那边没有了王子腾,恐怕也走不远。”贾政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没有告诉王信是林如海的书信。
虽然自己不是红楼专家,可四大家的结局还是清楚的。
结合贾政的说法,王信已经彻底明白,很多以前不能理解的事,如今也理解了。
比如王子腾的腾笼换鸟之策,贾府的爷们难道不清楚?按照贾政的说法,二房走的武将路子,王子腾是他们在外面的配合。
王子腾的做法,等于是主次颠倒。
可贾赦哪怕再多不满,也没有拒绝,因为贾赦无能。
犹如贾政同样没本事,所以科道上主持大局的真正人物是林如海,贾府沦为旗帜的背景,军中一道上也是如此,主持大局的是王子腾。
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林如海已经病逝了。
这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林如海的确有才,在他的布局下,加上培养出的人才,还真有可能让他把此道走通,毕竟后来二房也的确还在走,只是走的慢了些。
至于王子腾嘛。
可能是能力差了点,也可能是阻力大了点,的确走上了绝路,最后是贾赦让自己的儿子贾琏去地方上跑,联络军队将领。
贾琏是什么人?顽主一个,让他去外头维持武道,实在是难为了他。
宁国府那边嘛。王信摇了摇头,更为不堪。
都说长辈如何如何不好,可真要是没有长辈的看管,有几个人能维持自己自控力的?宁国府那边就是榜样,没有在长辈的看管,子弟彻底放飞自我。
这些倒是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贾政。
王信认为自己要重新认识下贾政,敬佩道:“世叔心智超绝,对事物看得清楚,能看到武道上的危机。”
贾政老脸一红,坦然接受,心里得意,对眼前王信的感觉大好,此子真的不错,于是夸道:“文武并重才能更稳,幸亏有你啊。”
王信一脸意外。见到王信的意外之色,贾政更为满意,笑道:“此次请你来,告诉你这许多事,也有我的一些想法,比如接下来,军队这条道,要靠你来维系。”
这是真没想到,贾府要全力培养自己?
不一定是好事,王信推诿道:“此事关乎重大,恐怕小子难以担负世叔的重托。”
贾政不知道王信的想法,宽慰起他:“你也不要着急,此事大房那边并不知道,目前还是我的想法,可大房的能力,我又如何不知呢,所以你心里要有个准备。”
林如海的书信写的清楚,贾政看的明白。
对于自己这妹夫,贾政拿起来一点也不客气,自己的亲妹妹都嫁给了他,这么多年来,一向以林如海为主心骨。
先说好消息,贾政认为这是好消息,然后才告诉王信坏消息。
坏消息就是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此人嚣张跋扈,胆大妄为,当年贾府气势正旺,此人都敢和贾府作对,如今更是猖獗,王子腾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此人身上。
王子腾是九省统制,名义上比此人身份高,权责也比此人要大,落得如今的结局,王信不过是游击将军,虽不归永兴节制,却也受他调遣。
贾政想起林如海的书信,内心担忧。
危机和机遇往往伴生在一起,既然王信要被兵部安排去山西,借助这个机会,把此子推出去与那冯胖子打擂台,妹夫到底是真看重此子,还是要借助冯胖子的手剪除此子,贾政突然不自信了起来。
王子腾没办成的事,王信办成了。
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成为四大家在武道上的领头人物,不用自己说也是事实。
妹夫的安排天衣无缝,可妹夫也太过相信此子了吧。
贾政无法想象,换做是自己,自己毫无办法,所以眼前的小子,就算他厉害些,又有什么资格与冯胖子打擂台。
第147章 黛玉请客
战马入营后,与原来的马匹如何磨合,与骑兵们又如何磨合,还有如何适应火器非常庞大又细碎的事务,从将领到士兵都有自己要做的事。
张灿来自大同军镇,骑兵出身,有他的经验,还有营里的马夫兽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将军。
王信亲自制定的军中条例,从作战到吃饭,从车辆到马匹,事无巨细,每件事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条例,所有的事情按部就班。
汤平这些外行看不懂这里面的厉害,虽然知道自家将军厉害,但是不知道厉害在哪里。
可张灿知道啊。
边军骑兵多,遗传下来的经验也多,可也做不到像将军这般的仔细。
边军遗传下来的经验,将军懂。将军制定的有些条例,连大同也不知道。
“仿佛整个九边的骑兵经验,都被灌入到将军的脑海里,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张灿追着将军询问,想要知道将军怎么学来的。
九边各有各的规矩,谁也不会把自己拿手的本事教给别人。
大同最近的军镇是宣府,而大同骑兵和宣府骑兵也有明显的区别,各有各的一套养马方式,以及骑兵维护的方式。
王信回答不了。
戚继光自己是军事战神,后来奉旨北上练兵,坐镇蓟镇,本身是山东武将世家,当然知道的多,还是边军大演习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参谋.
蓟州专门用来演习,称为“对垒之练”的军事大演习。
各路将士要在此轮流演习和操练,目的是掌握车、步、骑、炮、辎协同作战要领,每一样出自戚继光之手,偏偏此人又写出了练兵实纪,集各兵种组建、训练、作战、战术等一体的军事宝典。
所以.大周还真没有这样的人。
也就不难理解张灿的惊讶,他实在无法理解自家将军为何这么牛。打仗嘛,还能说是天赋,嗅觉敏锐,这些个具体的事务,可不是靠天赋就能有的,必须要靠经验。
团结一心,人人争先的氛围下。
新军的磨合越来越娴熟。
陈言再次来到河西营,感受到河西营的与众不同,始终不能理解,好奇的问道:“为何你们河西营,将士精神饱满,求战心切?”
王信陪着陈言和其余兵部官吏巡视营地,人们都好奇的看着王信,等着他的答案。
“保家卫国的道理人人皆知,士兵们吃饱穿暖,令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王信没有隐瞒,如实说道:“常言手握利刃杀心自起,同样的道理,练就一身本事,自是希望杀敌立功。”
众人挑不出理,可总觉得如何会这般简单,只能当做这王信与众不同。
无论如何,河西营的气氛令人愉悦。
陈言主动告诉王信:“不光是抽调你们河西营,还会抽调其他几部精锐去地方轮守,只是先定了你们部,其他几部还未确定,不过也要不了多久,大概十来天半个月,诸事要准备充足。”
王信纳闷道:“为何独先定了我们部?”
有一官员笑道:“证明大家都认为河西营是精锐。”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