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31节
再比如,希望朝廷允许自己开矿、贩盐、贩马,希望宁古郡有和外邦独立外交的资格。
看到最后,庆帝都被气笑了:“这小子,什么都要,朕索性让他自己建国得了?!”
黄瑾低头不敢回应。
庆帝虽然恼怒李彻狮子大开口,但他毕竟是一代雄主,格局还是有的。
他希望李彻在关外站稳脚跟,日后帮助自己彻底扫平高丽,所以很清楚自己不能既要求宁古郡国强盛,又给他设下诸多限制。
想了想,缓缓开口道:“老六所要之事,也不是不能解决,将封爵提升为亲王规格不就行了吗?”
黄瑾惊讶地看向庆帝。
亲王可比郡王尊贵多了,手中的权力也大多了,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
六皇子才就藩三个月,就直接擢升为亲王爵,这速度可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转念一想,六皇子身为陛下亲子,本就应该是亲王爵,不过是因为之前的陛下不喜......
“此事朕不能独断。”庆帝看向黄瑾,“传,三品以上朝臣,来宣政殿议事!”
。。。。。。
宣政殿内,群臣列位。
当庆帝将李彻以少胜多,大破高丽军的事情宣告众臣后,群臣纷纷色变,用诧异的目光互相交流。
质疑之声顿时传遍整个朝堂:
“这,情报是否有误啊?”
“宁古郡王竟有如此武略,那高丽军可是不弱啊,就连前朝炀帝都......”
“一万破十万,这未免有些太过......夸张了吧?”
“不会是谎报吧,没准只是小胜,宁古郡王为了邀功,才......”
总而言之,就是不信。
太子面色平静地站于一旁,心头却是百般折磨。
他也不太信,那个不起眼的老六竟能做出如此一番事业来。
但连连在李彻手中吃瘪,让他心中有些莫名的惶恐,虽然理性告诉他此事荒谬,但不知道为何,他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重。
“诸位爱卿,有何问题?”庆帝淡然地徐徐道。
众人面面相觑,终于,一名朝臣站了出来:“陛下莫怪,臣只是觉得,此等战绩有些虚张声势,没有实证,实在难以置信啊。”
庆帝冷笑一声,从身侧拿起降表,重重摔在龙阶之下。
那朝臣连忙走过去,捡起降表,读出声:“臣高丽国王,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奉表以降。伏念臣国,僻处海隅,蒙昧无知,如子之于父,赖大庆天朝之恩育,始得闻圣人之教。今大庆天兵降临,正所谓严父教子,恩威并施,臣国上下,莫不感激涕零......”
“伏惟宁古郡王殿下,仁德广被,智勇兼备,实为臣之兄长,高丽之福星。今臣国以子之道,归顺于大庆,望兄长怜悯,勿以臣之过失,而累及无辜。愿大庆天朝,视高丽如一家,不施以雷霆之怒,而施以春风化雨之恩。臣国虽小,愿为大庆之藩篱,永世为好,共御外侮。”
读着读着,那朝臣脸色就变了,身体不住地颤抖,冷汗不住地流。
这高丽国国王好不要面皮,一把年纪了,竟称宁古郡王为兄,又叫大庆为父国。
再看这降表上清晰的玺印,完全不像是作假。
这宁古郡王还真把高丽国打怕了啊?!
庆帝在皇位上俯看那人,冷冷道:“如此,你可还有话说?”
朝臣将降表恭敬放下,自己则跪在地上,‘砰砰砰’磕了好几个响头:
“臣愚钝,妄自非议宁古郡王殿下之功,罪该万死!”
这还说什么了,宁古郡王这么大的功劳,别说自己磕几个头了,都够买自己全家的小命了。
“嗯。”庆帝面色不该,嘴角却是不露痕迹地翘起,“念你也是初犯,此事便罢,莫有下次。”
朝臣苦涩道:“臣,谢陛下隆恩。”
庆帝眼神一闪,看向众臣:“彻儿就藩之时,朕念他年幼,恐他不能担当重任,便只封了他一个郡王。”
众多臣子低头沉默,没人敢说话,但心中却是齐齐腹诽。
何止是庆帝说的那么轻松,当初您可是和太子唱了出双簧戏,差点活活逼死宁古郡王。
宁古郡王愤而寻死,撞柱之后,您才顺水推舟将他封为藩王。
若非宁古郡王脑壳硬,早就一头撞死在这宣政殿了,那柱子上的坑至今还没填上呢。
“如今看来,彻儿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区区郡王怕是不够妥当了。”
庆帝目光深邃地看向众人:
“朕有意加封李彻为大庆亲王,诸位以为如何?”
第164章 李彻的王号
此言一出,后方的朝臣明显看到,太子的背影剧烈地抖动了两下。
人家六皇子本就该是亲王,是太子声称发现了巫蛊之事,并暗暗将矛头指向他这个唯一留京的皇子,所以六皇子才被封为郡王。
如今六皇子立功起势,太子怕是要睡不着觉喽。
听见陛下这么说,太子一党的朝臣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而以左丞相杜辅臣为首的非太子一党,则是露出看热闹的神情。
太子虽然势大,但也并非所有朝臣都支持他,其中有杜辅臣这种看破一切的聪明人,也有看不惯太子两面三刀作风的正直之臣。
庆帝很快就察觉到了殿内异样的气氛,将目光投向最前方的太子身上:“太子,你可有异议?”
太子顿时脸色苍白地抬起头,磕磕巴巴道:“这......六、六弟战功斐然,才能出众...当封亲王,儿臣并无异议。”
庆帝点了点头,眼中突然闪过些许促狭之色,正色道:“如此,就由你去关外,传达加封旨意如何?”
太子面色大变,腿一软差点趴在地上。
好在身侧的杜辅臣轻轻拖了他一把,才没让太子当众出糗。
“儿臣、儿臣近日身体不适,腿疾反复,怕是不能远行啊......父皇......”
庆帝漠然点头,没有说话,心中的失望却是越来越重。
自己本来也没想让一国太子去封赏一个藩王,不过是借此试一试太子的胆量。
稍微一试,太子便原形毕露了,果然不堪大用!
“那就算了,你好好歇息吧。”庆帝冷漠道。
太子愣了愣,顿时心中一片冰凉。
“礼部商讨一个合适的王号,择吉日遣人去关外传旨。”庆帝扫过众多朝臣,“哪位爱卿愿意走一趟啊?”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吱声。
这可不是只传旨意那么简单,传旨什么的,派个大太监去就行了。
庆帝明显是看好六皇子,想要从朝堂中给他找一个靠山。
谁接下了这个差事,就等同于站队在六皇子阵营了。
朝堂中一片寂静,杜辅臣面露迟疑之色,刚准备开口。
忽然,身侧一名身穿紫色朝服的老者出列。
正是右丞相霍韬。
霍韬乃是三朝老臣,前朝文帝时期的状元,门生故吏遍布朝堂。
此人不爱争权夺势,虽然有名声,但从不掺和夺嫡之事,太子多次拉拢未果。
杜辅臣没想到,连他都忍不住下场了。
“臣举荐一人。”
“哦?”庆帝面露讶然之色,“霍老举荐何人?”
“举贤不避亲,臣举荐犬子霍端孝。”
庆帝思考了一下,开口道:“准奏,宁古郡王麾下缺人,令郎宣旨之后,就留在宁古郡王麾下听用吧。”
“臣,遵旨。”霍韬面无表情,回到队列之中。
群臣心中大震,从未表态过的霍韬竟然派儿子站队了,虽然他自己仍未表明立场,但至少也是不反对六皇子的。
这就足够了,一朝宰相的不反对,足以让无数士人做出选择。
六皇子,或许会突然成为夺嫡的热门人选!
这朝堂,要变天了啊!
众臣散去,庆帝依然坐在皇位上,目光清明地思考着。
霍韬站队老六之事,并未让他太过惊讶。
霍韬这个老狐狸,在朝堂上向来自诩清流,从不随意站队。
但这可是朝堂,怎么可能允许有一个立场不定的丞相出现,庆帝早就对此不满了。
今日他之所为,不过是因为看到了庆帝对李彻的器重,趁此表忠心罢了。
与其说是站队李彻,不如说是站队庆帝。
庆帝无奈地笑了笑,倒也不在意这老狐狸耍的小心机。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李彻未来的王号。
若按照礼部惯例,王号一般都和地名息息相关,如李霖被封燕赵之地,所以封号就是燕王。
以此类推,李彻的封地在关外,封号为辽王是最合理的。
但辽王这个王号,庆帝不喜欢。
辽毕竟是外族政权,这对老六的未来不利,自己也看不惯。
要想办法给老六想一个更合适的封号。
庆帝的思维发散,眼睛突然落在一旁散落的圣旨之上。
圣旨的前端,赫然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六个字。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