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180节

  “哦?”李彻眼睛一亮,“成色如何?”

  “此物的确比琉璃透亮,而且成本极低。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经常有很多气泡,工匠在想办法解决。”

  李彻点了点头,玻璃气泡大多是人为造成的,是最普通也最难解决的缺陷。

  “取一批成色好的送上来,也是时候和关内通商了。”李彻道。

  王崇简拱手应道:“是。还有一事,城中铁锭堆积如山,而如今是农闲,很多农民都去了矿场,导致铁矿石也越来越多。”

  “如此多的铁锭都存在库房里,万一保存不当生了锈,就太可惜了。”

  李彻无奈地笑了笑,这还真是幸福的烦恼。

  之前的宁古郡,那是家家户户都找不出一件铁器,连农具都没有。

  而现在的朝阳城,铁锭都多到用不完了。

  “停止打造兵器和农具吧。”李彻有些头痛地揉了揉太阳穴,“此次出征,缴获的武器以十万计,普通武器肯定是不缺了。”

  随着火药科技线的不断发展,冷兵器的需求会不断降低,铁这东西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战略物资了。

  “农具没必要用精铁,将残次的兵器融了,就足够制作农具了。”

  “至于堆积的铁锭......待本王想想。”

  铁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但如果只有铁,能做的事情就没多少了。

  工业革命需要多种材料,铁只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能先出售一部分了,卖给蛮族和高丽肯定不行,那是资敌。

  还是要卖给便宜父皇,奉国铁的质量肯定是遥遥领先全国,但也不用卖太贵,毕竟自己是个孝顺孩子。

  “留一部分铸甲,另一部分就卖给朝廷吧,我写信给父皇。”李彻大手一挥,“咱也不多占多得,定个小目标,先卖他一亿两!”

  “啊?!”众人目瞪口呆。

  “玩笑话,玩笑话。”李彻笑道,“劳烦钱师定个价格,咱们铁的质量好,价钱要比官铁高,但也不必高出太多。”

  “是。”钱斌拱手应下。

  贺从龙最后上前:“城中防务一切如常,朝阳军新兵也已经训练完成,随时可上战场。”

  李彻轻轻点头,朝阳军他本意是想要当做城防军培养的。

  但贺从龙练兵的确有一手,靠着从李彻那里学的来前世军训的方法,硬是把一群新兵练得嗷嗷叫。

  李彻入城的时候都看到了,守城的士兵军容整齐,目光如炬,身穿厚重的铠甲在太阳下晒着,愣是半点晃动都没有。

  这样的士兵已经有了纪律性和服从性,只要经历几场实战,就能立刻蜕变成为精兵。

  “此战我军损失不小,又分出了一部分军队负责连城防务,此刻蛮兵的数量都快超过庆人了。”

  李彻开口道:“将朝阳军的士卒编入宁古、护国二军,再招收一批新兵,数量就先定两万人。”

  “贺从龙练兵有功,朝阳军有此风貌军纪,只是当城防军却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朝阳乃是东升之旭日,新兵乃是奉军的新鲜血液,正合‘朝阳’之意。”

  “以后朝阳军专门负责训练新兵,只有在朝阳军完成了训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奉军战士,才能上战场。”

  贺从龙心中一荡,拱手道:“末将替朝阳军一万将士,谢殿下!”

  旭日东升之朝阳,以后奉军新兵全部出自朝阳军,这一军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

  虽然不是宁古、护国二军这样的主力部队,但也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了。

  李彻环顾四周:“诸位,无事来报了?”

  众臣没人再出列。

  李彻走的这一个月,朝阳城也算是风平浪静,稳步发展,没发生什么大事。

  “那就轮到我了。”李彻目光一肃,“此战我奉军打下大片土地,但关外沼泽遍布,通行不便,很难实际掌控这些土地。”

  “我欲在辽阳、北镇、朝阳、山海关四地之间,修建一条大路,将这四地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控制所有奉国的土地!”

  “此乃致富之道,纵使困难重重,也势在必行!”

  “本王说完,诸卿可有异议?”

第219章 断史之年!确认时间线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蕴藏着很深的智慧,绝对不只是网上流行的段子。

  始皇帝的功绩之一——秦直道,就是一条全长700余千米的军事交通要道。

  虽然修建这条道,耗费了大量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体力,乃至生命。

  但这条路作为军事交通线和后勤补给线,为秦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福泽后人千年,一直沿用至隋唐时期。

  而且它不长杂草,用的是一种叫做‘熟土’的建筑材料,也就是把土蒸熟、炒熟到焦黑状,然后加入盐碱和石灰。

  如此,便能做到寸草不生,甚至一直延续到现代后世,仍有部分地段的秦直道不长草。

  李彻不准备修建奉国版的秦直道,那东西虽然不错,但制作工艺太繁琐。

  而且说到底还是土路,不够结实。

  李彻心中的道路,要能走人,还能跑马,能走马车,甚至......能跑汽车!

  汽车听起来很高科技,实际上当工业化的浪潮到来之时,制作起来并不复杂。

  修路是功在千秋的事,既然决定要做,那就直接做到最好。

  沥青路不好弄,石板路又不易维修,青砖路、土路更是没有考虑的必要,留给李彻的选择不多了。

  想来想去,唯有水泥路,才能满足李彻的全部要求!

  “我知道一物,你们工正所要试着做一做。”李彻看向王崇简,“此物名为水泥,需要粘土、生石灰、熟石膏三种材料。”

  “三种材料碾碎成粉末,掺和在一起,使用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凝固后便能坚如铁石,马踏人行皆不会损坏。”

  李彻见王崇简等工正所官员认真地倾听,没有丝毫意外之色,顿时有些诧异:“不是......我说这东西,你们不觉得震惊吗?”

  工部众臣迷茫地抬起头,看向李彻,又摇了摇头。

  “不震惊啊,这不就是水化反应吗?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膏的化学成分是高岭石,此外还含有铁、钾等元素。”

  “虽然具体的方程式不清楚,但殿下既然有如此详细的配方,自然是肯定能成的。”

  看着李彻越来越呆滞的目光,王崇简顿时缩了缩脖子:

  “殿下,您怎么了,这不都是《化学》一书上的内容吗?我们每日研读,这些知识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啊。”

  李彻这才想起来,自己从帝都带来的班底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古人了。

  他们也是经过义务教育熏陶,有了基本的初中文化,是【初中】境界强者了。

  这些人可都是没学过科学理论,就能成为当世各个学科的顶尖学者,吃上一口皇粮的顶尖学霸。

  如今学了《物理》、《地理》、《化学》,举一反三之下,没准都成了【高中】境界的大学者!

  恐怖如斯!

  李彻摆了摆手,顿时觉得有些无趣:“既然都知道了,那就去找这几种原料吧,这水泥还要多次实验,务必找出最合适的比例。”

  王崇简皱了皱眉头,开口道:“粘土还好,砖头、陶瓷、陶土器中都有。”

  “生石灰嘛,春秋时期就有了,那些老道经常炼丹用,石灰石煅烧即可。”

  “只是这熟石膏,需要找到石膏矿才行。”

  李彻回想了一下前世的记忆,辽宁省内就有,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丹东等地。

  但具体的位置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还是要派王六他们走一趟。

  李彻说道:“也无妨,熟石膏只是用来加速凝固的,先用粘土和石灰石做实验即可。”

  粘土和生石灰烧制出的就是最简单的水泥,也就是所谓的土法水泥。

  这东西肯定是不如现代工业水泥的,但奉国又没有什么重型大卡车,修出的水泥路只要平稳、结实就行了,至少比土路、砖路强得多。

  而且水泥也不只是可以修路,加上点糯米,用来修建城墙也是极好的。

  反正水泥的制法大同小异,日后有了条件,再改良便是。

  王崇简躬身道:“臣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李彻的话,在奉国那就是国策。

  官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从仓库中寻找这两种材料,然后热火朝天地开始分组实验。

  李彻去偷偷看了一眼,嘴角轻轻抽搐,随后默默退走了。

  自己已经没什么可指点的了,这帮古代学霸真是变态啊。

  把变量、对照组、实验组什么的操作得明明白白,就是前世的【大学】境界的研究团队来了,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天才就是天才,自己奋斗十几年达到的学识,人家半年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但李彻也没太失落,这一世自己才是领导,至少手下的科研团队已经初见规模了。

  回到王府,王六已经接到命令,从矿场那边赶了回来。

  这几个月的勘矿生活,让他消瘦不少,皮肤也变得黝黑、粗糙了。

  不过人却是更有精神了,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是在亮着光。

  “参见殿下。”王六见面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起来,你小子少给我来这套。”李彻笑骂道,“最近怎么样,在矿场待够了吧?可想出去溜达一圈?”

  王六大喜,连忙道:“属下听殿下的吩咐,随时可以出发。”

  “嗯。”李彻点了点头,“书读的怎么样?”

  “看了大半了,就是有些字不认识,俺就缠着驻军的政委给俺讲。”王六回道。

  李彻满意地笑了,是个肯上进的,没浪费自己的一番苦心。

  “我要让你去找三种东西。”

  “殿下您说。”

  “石膏矿、煤矿、铜矿!”

首节 上一节 180/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