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274节
李彻微微一笑,眼中的睥睨之色收敛,看向伊雅喜:“本王如此打算,你觉得可行否?”
伊雅喜面色复杂。
他不敢拒绝,面对这样的雄主,也不容他拒绝。
先不说自己能不能等到奉国一统天下那天。
至少这位奉王殿下有容人之量,在他的庇护下,总比在黑水靺鞨帐下当敢死队要强。
“索伦部,愿加入奉国,为藩王殿下效力!”
第320章 归京之路(求好评!求金币!)
“如此甚好。”
李彻笑眯眯地捏了捏小白熊的熊掌,后者发出‘嗷嗷’的叫声,在他耳中犹如天籁之音。
这几百名英勇的索伦勇士,完全可以当做几百名特种兵,攻城略地皆是好手。
更别提还有一头软绵可爱的北极熊了。
等这家伙长大了,那可是妥妥的猛兽,连大松、小松这两只东北虎都未必是它的对手。
李彻心情大好,看伊雅喜和吉泰罕更加顺眼,于是开口问道:
“伊雅喜,可想和我去大庆看看?”
“殿下的意思是......”
“此间战事已毕,本王马上要启程回京,欲以索伦部为护卫随行,你看如何?”
听到李彻的话,伊雅喜心中也有些激动。
他身为索伦部中唯一读过书、明事理的人,自然对大庆充满了向往。
索伦汗国没有书籍,契丹、室韦也没有几本书籍。
这个时期的东亚国家皆是如此,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意思就是中心之国。
中国是东亚唯一的文化输出国,日本、朝鲜、草原、南越皆深受影响。
大中华文化圈,和你闹呢?
伊雅喜读过几本中原的典籍,对大庆向往已久,大庆的帝都乃是政治文化中心,对他来说就像是圣地一样。
“我......臣等,皆听殿下吩咐。”伊雅喜下拜应道。
李彻微笑着点了点头:“去吧,收拾收拾,我们明日出发。”
。。。。。。
次日清晨,李彻自温柔乡中走出。
满面红光,精神焕发。
走到门外,秋白立刻带着亲卫们跟上,小声道:“殿下,今日出发可要带上......夫人?”
燕氏没名没分,秋白也不能叫王妃,只得叫个通用的称呼。
李彻没好气道:“带上她做什么?当着高丽王的面搞小日子剧情吗?我可没那个癖好。”
秋白:???
殿下说的什么,我咋一句话都听不懂。
“把她带回朝阳城,交给杨叔,好生安排就行。”
燕氏在李彻这里没什么感情基础,虽然她挺懂事的,但身份注定她最多是个侧妃。
既如此,就没必要带到便宜父皇面前了。
走出皇宫,护卫李彻回京的队伍已经等候多时了。
五百亲卫军,三百索伦兵,一百神机营,一百具甲骑。
加上一千多奉国骑兵,共两千余人的队伍。
将领方面,霍端孝、王三春、秋白、胡强、赢布等人随行,还有索伦部的伊雅喜、吉泰罕。
哦,还有一名囚犯,原高丽王李洧佑!
此次也和自己一同归京,让他去给便宜父皇、满朝大臣跳舞助兴。
奉国的防务全权交给贺从龙和解安,政务则有诸葛哲、钱斌处理。
奉国的各项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即便没有自己这个掌舵人,依然能走在正轨。
秋白看到长长的队伍,面露担忧之色:“殿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李彻转头问道:“有何不妥?”
“陛下旨意之中明确说过,每位藩王随行不得超过三百人,您这带两千人回去,已是远远超限了。”
李彻奇怪地看了秋白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小子啊,跟了我这么久,怎么不长进呢?”
“凡事变通一下不行吗?三百人加上一千七百人,不也是两千人吗?”
“啊?”秋白一头雾水,“殿下的意思是?”
“笨!”李彻敲了一下秋白的脑壳,看向一旁的霍端孝,“正则,你告诉他。”
霍端孝面带微笑,轻咳两声:“秋统领莫急。”
“这护送殿下回京的部队的确只有三百人,至于剩下那一千七百人,乃是押送高丽王回京的队伍。”
“我们打了一场灭国的胜仗,活捉了高丽国王,多派一些军队押送他回京报喜,很合理吧?”
秋白已经是瞠目结舌了。
要论颠倒黑白、文字游戏,还得是你们这些文人啊!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李彻不耐烦道,“我们分明是两支不同的队伍,不过是同时出发,路上又恰好走在一起,最后恰好一起到帝都,有什么问题?”
秋白已经被绕懵了,顿时闭嘴不说话了。
李彻微微一笑,翻身上马。
燕王早有交代,此次便宜父皇招诸王回京,或有深意。
自己怎能不做足准备?手底多一个兵,就多一份踏实。
更别提众皇子之中,除了燕王之外,其他皇子对原主多少都有些敌意。
至于庆帝会不会因为此事责难?
无所谓了,自己如今是亲王,已经是封无可封,这一年又立了不少功劳。
如今又拿下了高丽,这灭国之功何等大,不说功高盖主,也是功盖诸王了。
若是不犯点错误,岂不是让便宜父皇为难?
队伍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两千余人,一人三马,加上一座囚车,浩浩荡荡地开出了柳京城。
一路全速前进,很快就到了辽阳城。
李彻在此停留一天,见了陈平之一面,对他之前果断出击救援木底城的行为表达了赞赏。
陈平之确有大帅之才,在辽阳城驻守半年时间,把这里打造得固若金汤。
如今的辽阳城绝对是奉国内仅次于朝阳城和柳京的坚城,契丹若敢来犯,没有二三十万兵力绝对拿不下。
离开辽阳城的下一站是北镇城。
北镇城总兵是李勒石,也就是之前的墩子。
这个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基层将领,如今也有了合格统帅的风范。
李彻好好鼓励了几句,并做出过几个月就把他调回奉军的承诺。
如今北镇城处于奉国腹地,已经没有重兵把守的必要了。
北镇城的下一站就是朝阳城。
李彻在朝阳城也只停留一天,城内一切如常,奉国大学的建设工作也是如火如荼。
嘱托了诸葛哲等人一些事情后,队伍离开朝阳城,向山海关进发。
第321章 归京之路:山海关(求好评!求金币!)
山海关守将依旧是薛镇。
李彻第一次出关时,为了制造边关守将和藩王不和的假象,抽了他三鞭子。
或是这三鞭子起了效果,让庆帝和朝堂都以为两人不和,所以一直没有换将。
对李彻来说是好事,自己和薛镇表面不和,实际两人心中都有数。
不说狼狈为奸、暗通款曲,那也是互相欣赏,甚至已经默契地达成了某种共识。
若是哪天京中有变,奉军入关,李彻有七成的把握说服薛镇帮助自己。
当然,前提是自己占据大义,至少要像朱棣那样被逼无奈,奉天靖难。
若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起兵造反,薛镇是不会跟从的。
来到山海关下,身旁的伊雅喜和吉泰罕抬头望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何等雄伟的关隘啊!
伊雅喜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去过契丹、高丽、室韦、靺鞨等国,却从未见过如此高耸的雄关。
说是一条人造的山岳,一点都不为过。
对两人的失态,李彻表示很理解。
无论看多少次山海关,自己都会心生震撼,甚至自觉渺小。
庆帝当年兴建这座雄关也是下了血本的,毕竟前朝炀帝大兴土木的骚操作在前,朝堂和民间对此的反对之声都很大。
但李彻觉得,这座雄关的伟大和庆帝的关系不大。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