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26节
“右相放心便是,本王向您保证。只要霍家不负本王,本王绝不负霍家。”李彻认真说道。
霍韬愣了愣,随即柔和地笑了笑:“老臣在此谢过殿下了。”
就在此时,宣政殿口传来三声鞭响。
朝会要开始了。
李彻再向霍韬行了一礼:“右相,我先过去了。”
“殿下自去,不必管我。”
李彻又对一旁的霍端礼点了点头,这才找到李霖会合,两人一同向队列最前方走去。
一路经过一众二三品大员,皆是目送二人向前。
“哼。”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道冷哼之声。
李彻循声望去,皱了皱眉:“这狗东西叫什么来着?”
李霖瞟了那人一眼,回道:“秦会之。”
看到秦会之那冷漠中带着不屑的眼神,李彻只觉得心中莫名厌烦。
他拉住准备破口大骂的李霖:“行了,让狗咬一口,你还能咬狗一口啊?莫要和这种人做口舌之争。”
李霖这才强行按捺住心中的火气,跟着李彻一直向前。
路过秦会之之时,前面的李彻突然一个踉跄。
然后演技极差地一个不小心......一脚狠狠踩在了秦会之的脚面上!
“嘶......”
秦会之的脸瞬时一白,随后开始泛红。
“抱歉,抱歉。”李彻笑着道歉,但脚仍是纹丝未动,甚至还在地上扭了扭,“起得太早,不习惯。”
“你......”
秦会之本想发怒,但看了看四周,同党之人纷纷别过头不敢和他对视。
想到李彻和李霖那恶劣的性格,秦会之最终还是硬生生忍住了。
李彻见状笑得更灿烂了,学着杨坤狠狠地踩了半天烟头,这才恋恋不舍地收回脚。
一旁的李霖低头一看,差点笑出声。
那秦会之的靴子都被踩变形了,这一脚踩得真够重的。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李霖小声问道:“你不是说,不能咬狗吗?”
“废话。”李彻瞥了他一眼,“你不能咬狗,但可以把它杀了下锅吃肉啊!”
李霖恍然大悟,一副学到了的模样。
李彻微微一笑,两人已经走到了最前方。
秦王、晋王、楚王等亲王早已经在此站定,还有许久未见的太子殿下。
秦王、楚王脸上的伤都看不见了,不知道是被治好了,还是擦了东西遮盖了下去。
两人皆是面如寒霜,完全无视李彻。
李彻倒是不觉得尴尬,对一众兄弟微笑着点头示意。
众藩王几乎都没有回应,唯有晋王也微微颔首示意。
李彻笑了笑,晋王还是个讲究人啊。
这么讲究的人......刺杀自己的幕后黑手不会就是他吧?
就在此时殿门大开,黄瑾从殿中走出。
“陛下有旨意,诸臣百官入殿觐见。”
太子率先缓步走上白玉阶梯,晨曦的光辉洒在他的身上,更衬得他身形挺拔。
李彻冷笑一声,眼神毫无顾忌地盯着太子的右腿,嘴里还发出‘啧啧啧’的声音。
太子顿觉一阵恶意,身体微微一滞,压抑着怒火回头看去。
李彻连忙收回眼神,同时不可置信地看向另一边的秦王,好像见到了什么失态的事情。
太子见状,下意识将目光看向秦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秦王:???
瞅我干什么?是那个老六盯着你看的啊!
太子却是听不到秦王的心声,只是狠狠咬牙,在心中默默记了秦王一笔。
待到太子收回目光,秦王立刻向李彻看去,后者却是没心没肺地咧嘴一笑。
秦王只觉得脸有点发烫,恨不得冲上去生吃了这厮。
这特么什么人啊?
小孩子啊!还玩这么幼稚的嫁祸游戏?
未等秦王回过神来,一众亲王已经走进大殿。
龙椅之上,庆帝正襟危坐,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
文武百官已按品级开始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而亲王们则要继续向前走,站在玉阶之上。
这就是阶级的差异,李姓王族无论年龄地位,都可在台阶上俯瞰群臣。
而大臣们只能在下面仰望,无论你是丞相还是国公,谁让你不姓李呢?
诸臣入列,齐声向皇帝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庆帝的声音沉稳有力。
“谢陛下。”
“众卿。”庆帝环视一周,“明日便是旦日大典,今日早朝,主要是商议大典的最后事宜。”
第385章 李彻的‘道歉’
礼部尚书出列:“启禀陛下,庆典各项事宜已准备妥当,祭天、阅兵、宴请各国使臣等流程皆已安排妥当,请陛下过目。
庆帝微微颔首,示意礼部尚书将奏折呈上。
老礼部尚书刘统勋被李彻气倒了,这个新的礼部尚书是暂任的。
虽然是暂任的,但礼部的官员基本都一个样,连立场都差不多。
庆帝仔细翻阅了奏折,不时询问一下负责相关问题的朝臣。
庆帝的执政方式是事无巨细,对每个细节都严格把控,甚至连菜肴酒水都仔细过问。
李彻在一旁听着没说话,心中却有些惊讶。
怪不得自己每次见庆帝,对方都在拿着奏折批阅。
大庆这么大,他能做到每件国事都亲自处理过问,这得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
李彻自认做不到,他在奉国处理政务时,只是将事情交给相应的人才处理,自己则完全放权,只看结果。
而像是庆帝这种帝王,说好听点是勤政。
若是说难听点,就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掌控欲过于强烈。
也怪不得大庆一朝,皇权一手遮天,完全碾压了臣子的权利。
皇帝将所有事情都揽下,官员们自然没法与之抗衡。
这是阳寿玩法,李彻可不敢效仿。
却见庆帝又问道:“阅兵仪式上,禁军将士的队列演练可都熟练了?”
这一次,兵部尚书出列。
“回陛下,禁军将士已操练多日,队列整齐划一,定能展现我大庆雄壮军威。”
“好,”庆帝满意地点点头。
说罢,兵部尚书还看向庆帝一旁的李彻,拱手道:
“臣不敢言功,兵部以奉军队列为模范,还去京营请了奉军的校官做教官,此功劳当有奉王殿下一半。”
李彻面色不变,微微颔首致意。
这事他知道,兵部那边找到了留守军中的高恭,高恭又向李彻报告。
兵部尚书虽然不是奉王党的人,但兵部中有很多勋贵,李彻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
庆帝扫了一眼李彻,见他毫无矜傲之色,心中更是满意。
“不错,礼部呢,各国使臣的情况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皆把目光再次投向李彻。
庆帝愣了愣,随即面带不悦:“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出列奏报:“臣在。”
“朕的话你没听到吗?”
“臣听到了。”礼部尚书淡然道。
“听到了为何不答?”
“回陛下,各国使臣的事宜,不由礼部负责,乃是鸿胪寺的职责。”
庆帝微微眯起眼睛,看向礼部尚书的眼神中满是不悦之色。
而礼部尚书仍恭敬地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朝堂众臣皆知,鸿胪寺卿由李彻暂代。
而李彻大闹四方馆后,便被禁足于奉王府,根本没机会去处理鸿胪寺的事情。
按理来说,不需庆帝多说,礼部就应该将此事接手。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