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414节

  就在此时,突然曲风一转。

  锵——锵锵——

  高丽舞姬如潮水般退出,如流水般悠扬的音乐声,也逐渐转为金铁交加的铿锵之声。

  觥筹交错间,乐声忽变,方才还是轻歌曼舞,转瞬间已是金戈铁马之声。

  鼓点如雷鸣,激荡人心,笛音尖锐,仿佛金石相击,铮铮作响。

  大庆君臣面面相觑,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庆帝眉间微蹙,不解地望向李彻。

  李彻却并未流露出丝毫慌乱,反而神色肃穆,腰背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他身边的文武官员也皆是如此,原本轻松的神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庄严肃穆,仿佛在迎接某种神圣的仪式。

  这曲风骤变的乐曲,恢弘壮阔,气势磅礴,与方才的靡靡之音截然不同。

  时而如山洪奔涌,势不可挡;时而如金戈铁马,厮杀震天;时而如泣如诉,低沉悲壮。

  乐曲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除了庆帝之外,大庆这边以朱纯为首的武将,也从这乐曲中听出了不同的意味。

  这并非普通的宫廷雅乐,而是充满了肃杀之气,带着一股浓烈的铁血味道。

  “此曲何名?”庆帝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下面的霍端孝起身,朝着庆帝深深一拜,朗声道:“启禀陛下,此曲名为《奉王破阵乐》,乃是我奉国乐师看到奉王殿下在战场上亲自带军厮杀,心有所感所创。是一首激励士气,破阵杀敌的战歌!”

  “哦?”庆帝来了兴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霍端孝继续说道:“奉国与高丽首战中,我军以一万击敌十万,敌众我寡,形势危急。奉王殿下首次上阵杀敌,连破敌军三阵,亲自射杀敌将。”

  “当时,有高丽乐师在敌军之中,亲眼目睹殿下之壮举,心有所感,回国后写下此曲。后我军攻破柳京,那乐师也被擒住,为了保命向殿下献出此曲。”

  “殿下听之甚喜,将军们听闻此曲,无不热血沸腾,士气大振。故而殿下赐名《奉王破阵乐》,以此曲为奉军军歌。”

  随着霍端孝的讲述,乐曲也进入到了高潮部分。

  鼓声如密集的雨点,敲击在在场众人的心脏上。笛声尖锐高亢,弦乐低沉呜咽,像是对逝去英灵的悼念。

  整个大殿都回荡着这激昂的乐曲,仿佛让人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上。

  庆帝这才明白,为何奉国君臣听到这乐曲会如此肃穆。

  这不仅仅是一首乐曲,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庆国武将们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上马杀敌。

  就连庆帝也想起当年立国之时,经历的腥风血雨,沉稳多年的心也多了几分悸动。

  乐曲渐渐进入尾声,鼓声逐渐平息,笛声也变得悠扬婉转。

  着战争的残酷过后,迎来的是和平的曙光。

  但那种激昂的旋律,却依然在人们心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庆帝举起酒杯,对着李彻说道:“此曲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彻儿不愧是朕亲封的天策上将军,奉国将士亦是英勇无畏!朕敬诸位一杯!”

  李彻连忙举杯回敬,说道:“谢父皇夸赞!我奉国定当世代效忠父皇,保卫我大庆江山安宁!”

  众人纷纷附和,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一时间,大殿内父慈子孝,宾尽主欢。

  无人察觉,当庆帝放下酒杯之时,眼中皆是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色。

  李彻的嘴角,也噙着一丝微弱的笑意。

  这《奉王破阵乐》自是出自前世《秦王破阵乐》的灵感,其诞生也没有霍端孝说的那么传奇。

  什么敌国乐师被震慑,心血来潮有感而发......

  编出这许多故事,不过是为了给这首曲子加上点传奇色彩罢了。

  和刘邦斩白蛇一样,古代人掌控舆论的一贯招数而已。

  实际上,这首曲子就是李彻召集奉国乐师,以前世军乐为基础,融入了一些军号的元素,创造的一曲《伪·秦王破阵乐》。

  李彻在此时奏出此乐曲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彰显军功!

  庆帝以护国军将领之事提点李彻,虽然也表达了他的大度,但这种暗戳戳的威胁,李彻不喜欢。

  此举就是在告诉庆帝,儿臣壮矣,已经不是那个只能在大殿上撞柱明志的孱弱六皇子了,如今儿臣的剑也未尝不利!

  莫说庆帝不计较护国军之事,就是他抓着不放又如何?

  逼急了李彻,无非就是一套《奉军入关》,《天冷加衣》,《你们害苦了我啊》,《陛下万岁》的小连招罢了!

第507章 庆帝夜谈

  深夜。

  庆帝坐在软座胡椅上,手指轻轻敲打着一旁的红木桌子,嘴里哼着的曲调,正是晚上宴席的《奉王破阵乐》。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庆帝睁开双眼。

  “陛下,两位大人到了。”黄瑾低声道。

  “进来吧。”

  两人走入屋内,正是霍韬和朱纯。

  “参见陛下。”

  “嗯,莫要多礼。”

  庆帝指了指座位,示意二人坐下。

  “黄瑾,去给两位爱卿沏茶来,这奉国的茶水清澈着实不错,好好尝尝。”

  黄瑾应下,躬身倒退走出屋子,不多时便端着三杯早就沏好的茶水走了进来。

  亮黄色的茶汤清澈明亮,茶叶根根直立,能闻到一股清香气。

  霍、朱二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果真清香怡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庆帝却是没喝,只是把玩着手中的玻璃茶杯,有意无意道:

  “我问过霖儿,这奉国的茶水自关内买来新鲜茶叶,取一芽一叶,还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故而才有此等清香之气。”

  朱纯赞道:“此茶确实与臣平日饮的茶水不同,清甜甘冽、回味无穷,若是能销往帝都,必能卖上好价钱。”

  “何止是茶叶。”庆帝目色微微发亮,“今日到了朝阳城,你们应该也看到了,奉国有太多东西见所未见,出乎朕的预料了。”

  朱纯微微一怔,意识到庆帝这是在通过茶叶引出话题,似乎颇有深意。

  而霍韬只是一口口喝着茶水,一直没有讲话。

  随着年龄增加,这位老臣似乎越来越沉稳,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

  “朱纯,你看奉军和大庆军队相比如何?”庆帝忽然又问道。

  朱纯面露迟疑之色,隔了好长时间才开口道:“这......要看和哪支军队比。”

  “奉军毕竟是连战连胜的常胜之师,和各州府的守备府军比,有着绝对优势。而其他边境的边军,虽然也经常作战,但怕是也比不过奉军。”

  庆帝抬眸看向朱纯:“和朕的禁军比呢?”

  朱纯的表情僵了僵,低声道:“应是棋逢对手。”

  庆帝摇了摇头,笑道:“老伙计,你没说实话啊。”

  不怪朱纯,在去奉国之前,庆帝也是这个想法。

  奉军再能打,也不过是刚刚组建不到两年的新军,如何跟自己的禁军相比?

  哪怕是在帝都见过随李彻而来的奉军护卫,也以为是精中选优,为了颜面而故意带来的精锐。

  毕竟庆帝自己出巡或是阅兵时,也会刻意准备一下,选精锐以充颜面。

  直到真的到了奉国,见了接驾的骑兵,守城的朝阳军,巡逻的治安老兵,庆帝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莫说那些骑兵精锐了,守城的朝阳军是新兵,那也是个个站如标枪,行走坐立自有军人风度,不弱于庆军精锐。

  而那些受伤退役的老兵,虽然改为了治安人员,却并没有磨灭杀气。

  只要奉国有需要,把这些拉出了,立刻能组成一支具有强大战力的军队。

  庆帝不敢想象,奉军将士若是人人如此,他们的实力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朱纯想了想,还是准备替李彻说些好话:“陛下,这奉国毕竟地处边陲,有防范蛮族的重任。奉军若不是如此精锐,恐怕也不可能连战连胜,连契丹都被灭了。”

  庆帝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他并不担心奉军的强大。

  或者说,相比于他今日在朝阳城所见到的其他东西,奉国军事力量反而没那么重要。

  “霍老,今日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庆帝问向霍韬。

  霍韬睁开浑浊的双眼,缓声道:“陛下所指的是?”

  “工厂。”庆帝呵呵一笑,“民心、政事、人才......今日所见的一切。”

  霍韬沉吟片刻,不疾不徐道:“大治之世,莫过于此。”

  朱纯讶然地看过去,霍韬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大治之世......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大治之世?

  “是啊。”庆帝感叹一声,“朕一统江山后,仍有雄心壮志,觉得治理江山有何难,只想着大干一场,不仅要武功盖过前朝,还要在文治上有所成就。”

  “可如今十年过去了,朕虽每日勤政,自认为从未懈怠,但天下百姓仍是苦不堪言,并未有太大的好转。”

  “朕和朝堂文武十年的努力,竟不比不上彻儿封王一年的成就?”

  说完,庆帝叹了口气,显得有些黯然失落。

  “陛下此言有失偏颇。”霍韬轻轻摇头,“陛下所治理的是整个天下,而奉王治下只有一地,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朝阳一城。”

  “治理天下的难度,远远高于治理一地的难度。”

  “而且,朝阳城虽然富庶,但奉王殿下所为独树一帜,太过惊世骇俗,在奉国或许能适用,但并不一定适合大庆。”

首节 上一节 414/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